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彦宏的坎/坎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董国用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大图书情报系出身李彦宏何以成为百度CEO?

李彦宏如何以弱胜强打败“Google”?

李彦宏怎样带领百度与马云的淘宝、马化腾的腾讯、张朝阳的搜狐进行巅峰对决?

董国用编著的《李彦宏的坎/坎系列》一本书读懂李彦宏成功的方法,一本书看懂百度强大的理由。

看高手PK,你才能成为高手!

内容推荐

董国用编著的《李彦宏的坎/坎系列》讲述了:儒雅潇洒、问鼎首富、家庭美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李彦宏都是我们艳羡的对象。然而在风光的背后,有几人能知晓他的辛酸和苦恼?《李彦宏的坎/坎系列》立足于翔实的资料,生动描述了李彦宏及其他所创办的企业百度的成长历程和成功轨迹,再现了李彦宏为实现梦想而经历的艰辛和挫折,客观评析了百度作为一个中国顶尖级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遭受的质疑,揭示了李彦宏敢于正视问题、挑战困境,从弱小走向强大的智慧和谋略。

目录

总序:侃侃那些坎?刘世英

序一:“坎”,是一种财富

序二:迈过坎途是大道

引言

第一章 创业坎:艰难的选择,艰难的岁月

 第一道坎:创业选择:电子商务、翻译还是搜索?

 第二道坎:独立伊始,如何借力巨人的肩膀?

 第三道坎:谷歌在此,何以有百度?

第二章 品牌坎:互联网野蛮生长阶段的罪与罚

 第四道坎:竞价排名模式遭遇诟病

 第五道坎:屏蔽门:“品牌保护”丑闻

 第六道坎:音乐著作权之争:和解之路能否走通?

 第七道坎:作家维权:百度文库海量之殇

 第八道坎:凤巢系统屡遭央视曝光

第三章 创新坎:让失败垫起成功的高度

 第九道坎:盈利模式滞后,百度推陈出新

 第十道坎:百度“有啊”:坚持三年惨遭败北

 第十一道坎:百度HI:从辉煌到没落

 第十二道坎:百度说吧:周岁夭折

 第十三道坎:百度易手机,二次折戟

 第十四道坎:垃圾信息泛滥,算法不断升级

第四章 人才坎:外部寻觅,内部挖潜

 第十五道坎:徐勇:开国功臣的隐退

 第十六道坎:刘建国:百度第一个员工的出走

 第十七道坎:朱洪波:百度第一位职业经理人离开

 第十八道坎:王湛生:意外辞世,李彦宏痛失一臂

 第十九道坎:高管严重缺位,新团队何处寻?

 第二十道坎:第二代高管的再次离散

第五章 市场坎:网络霸主之争

 第二十一道坎:“百度知道”与“新浪爱问”的对抗

 第二十二道坎:搜狗曲线救国,侧面威胁百度

 第二十三道坎:百度痛苦裁员,搜狐煽风点火

 第二十四道坎:搜狐、阿里联姻,剑指百度

 第二十五道坎:百度和淘宝,谁屏蔽了谁?

 第二十六道坎:百度和腾讯,谁压倒谁?

 第二十七道坎:网易有道:三年内打败百度

 第二十八道坎:谷歌欲蚕食百度,百度何以反击?

 第二十九道坎:谷歌绝地反击,百度再临威胁

尾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999年,李彦宏回国准备创业。但是做什么呢?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有三条路摆在李彦宏面前:电子商务、翻译和搜索。彼时电子商务刚刚兴起,李彦宏的搭档徐勇就是做电子商务出身,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方面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非常具有诱惑力。而当时的一些风投则建议李彦宏做翻译。李彦宏到底应该做何选择呢?

坎里那些事儿

1999年,学计算机的李彦宏,说服了学生物的徐勇,准备一起回国创业。但是,做什么呢?业务模式是互联网成功的关键,也是互联网公司能走多远、做多大的核心。

1999年,李彦宏和徐勇面临太多选择。

当时的互联网行业,门户是最火热的。新浪、搜狐已经在上市的路上。但也正因此,李彦宏和徐勇已经不太可能去追随。真正需要他们做出抉择的,或者说对他们有诱惑,他们又可以选择的,有这样三个方向:电子商务、翻译,还有搜索引擎。

按说,电子商务是“最好”的选择。当时,8848、800buy等电子商务网站风生水起,前景一片大好,B2B是当时最热门的互联网词汇。看起来,这方面机会很多,而且时机正好。

更重要的是,徐勇本身曾与人创办过一家电子商务网站,通过互联网推销电话卡,6个月的时间就盈利了。做电子商务,对徐勇来说是轻车熟路。选择电子商务,似乎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翻译也是很好的方向。首先,互联网本身是个无国界的“大国”,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互通互联,需要翻译这件利器,而中国庞大的人群基础——潜在的网民基础,就是翻译工具潜在的客户人群;另一方面,中文因其较高的学习门槛,使得中文与其他主要语言之间的交流迫切需要翻译工具。

事实上,当年李彦宏去找风险投资时,就有一些风险投资者给他出主意,让他做一个自动翻译的网站。因为那时候网上有很多英文的信息,但是中文的信息却非常少。这些风险投资者让李彦宏做翻译网站,就是希望把英文信息自动地翻译成中文,这样中国人上网也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这个想法对李彦宏来说其实也挺有吸引力,李彦宏用他现有的技术也能

做到。

李彦宏到底会选择哪一个呢?这是他创业路上的第一道坎。

李彦宏没有选择当时正火热的电子商务,他说服徐勇说:“B2B虽然很火,但是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了,我们现在进去不一定能成功。”他也没有选择似乎有着大好前景的翻译网站,而是果断选择了搜索。

李彦宏的选择并不是没有根据。

首先,李彦宏本身具有技术优势。在搜索领域,李彦宏不仅在中国算得上是最早的专家,在世界上也已经跻身前列。1996年,李彦宏发明了“超链分析”,这是1999年之后,世界主流搜索引擎都采用的一种搜索引擎技术。1998年,在硅谷,李彦宏是第一个将长远分析理论和技术实际运用到搜索引擎的人。那时,谷歌还不是一家主流搜索引擎企业,但已经开始使用这套东西做搜索引擎。2000年,当李彦宏回国做百度的时候,谷歌也还不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其实,搜索引擎的门槛非常高,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对于李彦宏而言,与其花大力气在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和强大对手去肉搏,还不如在自己领先的领域集中精力保持领先地位。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彦宏看准了搜索领域的巨大潜力。在网络技术领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李彦宏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互联网领域,当网页内容还不多时,搜索引擎还可有可无,随着网上内容的丰富,人们对搜索引擎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搜索引擎的发展潜力巨大。李彦宏记得,在美国留学期间,一次打高尔夫球的间隙,他的导师说了一句漫不经心的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导师的话,更坚定了李彦宏的信心。

“向前看两年”的理念,让李彦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做搜索。李彦宏对徐勇说:“国内在搜索引擎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尽管现在不热,但是向前看两年,这个市场一定会火起来。,’果不其然,百度成立没多久,就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一匹无人可以争锋的黑马。

P2-4

序言

百度创立时,正值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次野蛮生长的后期,在杂草丛生的2000年,已经长成了新浪、搜狐等第一批互联网大树。但与此同时,一批批曾经强悍的互联网企业也正在灰飞烟灭。作为新浪的小小搜索服务供应商,谁也不知道,百度能活到哪一天。

更不会有人相信,在满眼的野草型企业群里,最普通的那棵野草——百度,会有与众不同的未来。在互联网专家眼中,中国搜索市场的竞争会和世界一样,是谷歌、雅虎、微软等三大巨头的竞争,没有百度,没有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然而,在技术为王的互联网行业,奇迹往往只会在新的模式中诞生。从雅虎开始,到微软,到谷歌,几代互联网超级巨舰的横空出世,无不伴随着全新的技术和模式。模仿和跟随,不是互联网森林的生长法则。何况,知识产权并没有受到充分尊重,创新很容易被资本打得落花流水,成为资本的俘虏。

但是,百度成功了,而且并非是一般的成功。从50万美元、7个人起步,从门户网站的搜索技术服务商,到独立的“百度一下”,到甩开雅虎、微软,到打败谷歌,成为中国搜索行业独一无二的王。

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举打破首日涨幅最高等多项纪录,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成分股是指那些被纳入股票指数计算范围的股票。选择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股票价格指数的成分股。成分股可以是全部上市股票,也可以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成分股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条标准:一是成分股的市价总值要占在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市价总值的相当部分;二是成分股价格变动趋势必须能反映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总趋势。

]的中国公司。

2009年,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李彦宏发布了面向未来的“框计算”技术理念,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互联网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必将带动整个IT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此同时,李彦宏还带领百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百度想告诉世界,百度不只是搜索。

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出炉,李彦宏以94亿美元(约62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大陆首富。2012年,又以102亿美元(约643.6亿人民币)再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进入2013年,百度更是表现出了十足的发展后劲。2013年4月26日,百度公布了截至2013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该季度百度实现总营收59.69亿元人民币(约合9.61亿美元),同比增长40%;实现净利润20.43亿元人民币(约合3.289亿美元),同比增长8.5%;合摊薄后每股盈利5.88元人民币(约合0.95美元)。

百度CEO李彦宏表示,持续不断开发最先进的搜索技术仍然是百度整体战略的中心。百度首席财务官李昕晢也表示,百度将把资源部署在百度最具战略重要性的业务当中,百度有信心为股东带来卓越的长期价值。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发布投资报告,给予百度股票“增持”评级,将目标股价定为140美元。

2013年5月7日,百度斥资3.7亿美金收购了PPS视频业务,并且将PPS视频业务和爱奇艺进行合并。此次收购PPS反映出百度在投资收购方面清晰的战略布局,将帮助百度进一步巩固其在视频领域的既有优势。百度收购PPS后,将成为业内第二大视频公司,仅次于优酷土豆。

百度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百度的基因里,有什么是注定的?有什么必然和偶然?百度一路走来,蹚过哪些大河?越过哪些险滩?在百度的华丽风光背后,李彦宏独自咽下过多少无人倾听的苦涩?

李彦宏鼓励“试错”,他又是如何带领百度,在敢错、不怕错的理念下,建成百度搜索帝国的?

百度,将怎样改变互联网行业的生态?又将面临怎样的互联网行业的生态?

后记

我们走进百度,走进李彦宏,不是描述百度的成功,也不是揭底百度的失败。我们希望看到,百度和李彦宏在经过一路坎坷成为互联网业的老大哥背后,究竟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竞争法宝?百度的经验,不只属于互联网。

强者的最初,并没有标签。1999年的百度,就跟成百上千曾经知名或从未知名、如今都早已远去的互联网企业一样,寂寂无名,艰难地生存着。百度的今天,是日积月累,是经历生死磨难后取得的真经。

李彦宏在北京大学读大学的时候,学习的是图书情报检索专业,当时他学得很痛苦,觉得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正是这个枯燥的专业使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搜索。到美国留学后,他开始探究搜索技术的奥秘,此后就一直沉浸其中,可以说是深深地爱上了搜索。从上大学到现在,李彦宏在20年的时间里只做了搜索这一件事情。李彦宏的经历告诉我们,看似错误的专业选择,实则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专业之外的其他选择,莫不是如此。

百度出生的时候,谷歌就在那里,并且已经是非常强大的谷歌。谷歌并没有犯过太多的战略性的错误,但百度还是赢了。战胜一个强者,比战胜一个懦夫更让人兴奋。面对谷歌,李彦宏就一句话:“我们做的东西一定是水平最好的。”李彦宏用百度的崛起告诉我们,不要抱怨敌人的强大,也不必害怕,有个强大的敌人,只会让你强大得更快。

为了站稳市场,百度搜索等主程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升级,每天都要进行一些小范围的技术改进,百度每一项具体的产品应用开发,每天都有很多小改进,这些小改进最终汇聚成百度在搜索技术领域的技术门槛。而这个技术门槛之所以很难打破,是因为需要常年的技术积累。这意味着,这个门槛不是金钱可以解决的,需要一大批人前赴后继,一点一滴地积攒。我们所看到和使用的百度,好像一直是那个百度,但其实,百度一直在变,变得更好。

李彦宏之所以不敢让百度停下来,甚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创新,不断的创新,才能让百度勇立潮头。李彦宏说,企业创新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试图判断两年之后什么东西会热,或者若干年后什么东西会热,只有早做判断,早做准备,才能把握住机会。

像百度超越谷歌一样,去超越百度,或者超越你心中的谷歌。当然,不能超越百度并不代表就没有市场,面对日益细分化的搜索引擎市场。只要专注专一,就一样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专注于网络安全的奇虎,在百度和雅虎的围剿下,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并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而且,暂时不能超越百度也不能代表永远不能超越百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要能及时捕捉住未来市场的需求,就有可能成为新的赢家。

从来没有什么失败。只有没有做过的事,才是你的失败,彻底的失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