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武侠小说,不能不谈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飘溢出来的独特韵味。就新派武侠小说而言,古龙是小字辈,金庸是后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则是时间上的“大哥大”。正是由于他无意闯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纪最壮观的文化景致——武侠热。梁羽生文学功底很深,言辞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大量运用诗词,独树一帜。只是在情节上的描写稍逊与金庸与古龙,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读,不愧为三大宗师之一。梁羽生编著的《七剑下天山》为“梁羽生小说全集”中的一本,是梁羽生大师的经典之作。“一代武侠宗师”徐克率领黎明、甄子丹等巨星倾情打造影视“七剑”,电视版由赵文卓、蔡少芬、王学兵等出演。
梁羽生编著的《七剑下天山》内容介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上接《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启金庸、古龙的一片天地。他这样评价自己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金梁并称,一时瑜亮”。梁金并世之时,曾主张“侠是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品德的化身”,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金庸更将之提升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梁羽生小说以实在的文史知识和古代诗词见称。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常常将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小说回目意境深远,对仗精巧,情节推展明显具有怡荡有致的韵律感,叙事中也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他的武侠作品,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小说情节构置巧妙、稳厚绵密。有人认为梁羽生小说的缺憾在于“乏味”二字,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梁先生始终保有一种“正统”文人的姿态。梁先生自己也说:“可能我也犯过“离奇”的毛病。但我的作品中“离奇”不是主流,不是我的风格”。一起来翻阅《七剑下天山》吧!
南国清秋,夜凉如水,一轮皓月,将近中天。这时分,已是万籁俱寂,只杭州总兵的府第里,还是笑语喧喧,喜气洋洋。
这晚是杭州总兵小姐出阁的前夕,总兵是个旗人,复姓纳兰,双名秀吉,是清朝开国的功臣之一,当年跟随多尔衮入关,转战二十余年,才积功升至杭州总兵之职。他的女儿,芳名明慧,名实相副,以美艳聪慧饮誉于宗室之中。她的父亲膝下无儿,只此一女,宝贝得当真有如掌上明珠,自幼就请了两位教师教她,日间习武,晚七学文,端的是个文武皆能的才女。
纳兰秀吉升任总兵之后,皇室中的一位远支亲王,慕他女儿之名,替儿子前来求亲。这位亲王的儿子,叫做多铎,说起来鼎鼎有名,乃是旗人中数一数二的好汉,自小就能拉强弓,御驽马,骑术剑术,在八旗军中,首届一指,二十二岁那年就随军西征,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金川,今年仅仅二十八岁,就被任为两江提督,可算是宗室中最年轻的一位将领。纳兰秀吉攀上这门亲家,真是锦上添花,喜上加喜。
可是就在这个出阁的前夕,纳兰小姐却泪珠莹然,拿着一纸词笺,低回捧读,读到“难消受灯昏罗帐,怅县花一现恨难体”时,再也忍受不住,清泪夺眶而出,哭得像一枝带雨的梨花!良久、良久才挣扎起来,低低唤了一声“姆妈”。
这“姆妈”就是她的保姆,纳兰小姐自幼跟她长大,真是比父母还亲,这时正睡在外间套房,一闻呼唤,即刻进来,见她这个样子,不禁说道:“小姐,你这是何苦来!谁不说你嫁得好婆家,给夫人知道,可又得捶心气苦了。小姐,我还是劝你把往事忘记了吧……”
纳兰小姐截着她的话道:“姆妈,你别管我,我求求你把小宝珠抱来,我要再看她一眼!”保姆摇摇头,叹息了一声,终于应命出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窗前的红纱灯,烛光摇曳,微风过处,一条黑影,蓦地扑入窗来!
跳进来的是一个英俊少年,在烛光摇曳之中,可隐隐看见他的眼角眉梢含着一股幽愤之气。他看见纳兰小姐面前摊着的,正是他手写的词笺,词笺上有点点斑斑泪渍。他苦笑一声道:“妹妹,你大喜啊!”
纳兰小姐星眸微启,两颗滴溜溜的眼珠,如秋水如寒星,横扫了他一眼,道:“难道你也不能体会我的苦心,就这样地怨我?”
那少年袖子一拂,跨前一步,突急声说道:“难道我们不能出走,南下百越,北上天山,四海之大,岂无我们安身立命之处。”
纳兰小姐头也不抬,幽幽说道:“谁教你是汉人?”
少年面色一变,哈哈笑道:“我以为你是女中豪杰,原来你还是你们爱新觉罗氏皇朝的贤孝女儿!”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