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道狂之诗(卷3震关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乔靖夫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侯英志站在山脚下,以崇敬无比的眼神,抬首仰视武当山岳。

他蓦然明白了:“天下无敌”的念头,为何会在这儿诞生。

在青城派六七年,侯英志时常对青城山那秀丽壮美的风景赞叹不已;可是今天得见有“大岳”称号的武当山,方真真正正感受到何谓“雄奇”。

武当山势甚奇特,四周地势低下,但到了中央却是突然奇峰群起。特别在这早春时节,山色苍翠幽深,散发着浓厚的古老神秘气氛,难怪武当山自古被称作“仙山”。

著名的“武当七十二峰”,一座座形貌犹如朝天的剑刃箭镞,竞相矗立,互争气势:唯独是被包围在中间的最高峰天柱峰,如鹤立鸡群般突出众山,一柱擎天直没云端,如王者之临诸侯,孤高绝世。再细看周围众山峰,形势又仿佛向着天柱峰俯首朝拜——这正是武当山著名的“七十二峰朝大顶”胜景。

——“天下无敌”的风景。

侯英志不知不觉流下眼泪来。双手紧紧抱着那柄武当长剑。

只要是真正的武者,不可能拒绝这风景的震撼。

——武当派的所有人,就是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以这样的山势作修练的背景。

侯英志一想到此,胸膛就如火烧般灼热起来。当中有自惭、羡慕与嫉妒,也有兴奋。

因为他自己也快将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人。

离开成都已有两个多月。侯英志自十二岁拜入青城门下,这才是第一次出门,平生没有独自远行的经验。要在多山的四川走陆路。又不熟路向,故此多花了许多日子,才终于抵达。

然而这不是旅途的终点。

真正的旅途,从这里才展开。

在山脚下看守山门牌坊的,是一个属于“元和观”的小道士。在他领路下,侯英志步上以山石铺砌的拜山神道,登至山麓,再转往西行。

不一会儿,武当派的总本山——“遇真宫”已在眼前。

此地背靠凤凰山,面朝九龙山,左为望仙台,右有黑虎洞,山水环抱,形势佳妙,正是本朝初年,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结庵修练之地。及后成祖皇帝朱棣大修武当,为张真人于此敕建“遇真宫”,永乐十五年竣工,落成殿堂房舍近百间,其后又逐渐增建。

侯英志跨步踏进那琉璃瓦的八字宫门,眼前是个用青石板铺得平整的大广场,比青城派“玄门舍”的教习场广阔得多。

广场的正对面,正是“遇真宫”主殿“真仙殿”。那朱红墙垣的殿宇,高高矗立在饰有栏杆的崇台之上,庑殿顶四角单檐飞展,其非凡气势远远凌驾青城派的“归元堂”。侯英志心头不免又是一股震撼。

——这儿。就是这儿。

但同时侯英志感到奇怪。他原以为,矢志称霸武林的武当派,其本部定必守备森严。怎料他从神道上山,一直人了“遇真宫”大门,竟还没有遇过一个武当派的人。面前那广场里只有几名老役工在打扫,也是对他未瞧一眼。假如不知就里,还以为这儿只是一座门庭冷落的道观。

那带路的小道士似对此地甚为戒惧,未有随侯英志踏人宫门,在门外已匆匆告退。

侯英志不知如何是好。他心想,不如拉一个役工问问吧,也就踏入广场里。

才在青石板上走了数步,侯英志突然止住了。

“请现身引路。”他向四周转了一圈,恭敬地拱拳行礼。他并不知道对方藏身在何处,但确知自己从上山以后就已被人监视——一半是因为有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另一半是因为深信,武当派不可能松懈至此。  “我知道的。”侯英志又说,“要不是我带着这柄武当剑。恐怕已经血溅在登山的神道上。”

“你这小子,有意思。”

声音来自上方。

侯英志抬头,看见一个穿着褐色衣服的身影,蹲跪在高高的宫门顶那琉璃瓦面上。

那人自一丈多高的门顶一跃而下,双足着地的瞬间又向横跳了一小步,那落地的力量即神奇地化去,无一点声响。这功夫,不仅仅是武当派的“梯云踪”轻功,更是把“太极”的化劲用于双腿上,才能如此卸力于无形。

此人身材高瘦,手腿异常修长,让人联想起一只螳螂。长脸甚白皙,似乎很少见到阳光,一双细眼冷光四射。他双肩和腰间束着皮革带子,各处都有皮鞘,挂带着共六柄仅一尺余长的短小飞剑。

“我没有现身,是想看看你。”这男子微笑说。

侯英志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对方是借着观察行走的步姿,判断自己的武功高低和来路。侯英志自己当然没有到达这等境地,但他听青城派的师兄说过,武者只要功力和经验够深,自然有这观敌于微的能耐。

“那么阁下必已知道……”侯英志双手恭敬地举起手中长剑,“我这柄武当剑,不是抢回来的。”

那男子的嘴巴又咧开了一点点。他面貌虽冷,但笑容却真诚,“所以我说,你这小子有意思。”

P12-15

后记

从前有个说法谓“穷文富武”,就是说贫家子弟多崇尚读书习文,考取功名,图个发迹的出路;相反习武的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得有相当的家财。

细想也有些道理:从前的习武者单是要拜一位有名的师父,供奉花费就绝对不少;而且练武下苦功甚耗体力,平日的营养休息亦不能缺,可见确实是衣食无忧的有闲阶级玩意儿——从近期的电影《叶问》,或者《水浒传》里“九纹龙”史进拜师的情节中,可见一二。当然这个说法未至于绝对,也有几分真实。

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顶尖武林门派,也有点相近的味道:一大群人长居深山,整天钻研武学,既不事生产,又没有像日本武士阶层般的政治权力,衣食金钱从何而来?假设古代确实有这种“武者集团”存在,背后需要丰厚的经济条件供养,相对也就必然拥有极为特殊的社会地位。《武道狂之诗》里,把武林门派和武者描写成一种“没有世袭制度的贵族”,就是出于如此的思考。

当然我这种“虚拟武林”的构思,主要不是为了建立什么合理的原则,说到底还是为了增加小说阅读的趣味(正如我在书中加入的真实武术材料一样)。武侠的本质就是浪漫与幻想,如果事事都太认真,那是煞风景;不过有时加添点真实的依据,那么想象的部分又会更容易让读者投入。

这一卷写了更多的武林门派,其中不少都是以今天仍存的真实武术派别为蓝本,而且名字相同。为免误会,不得不再作些解说。

现存的许多武术拳系,所上溯的传承或所宗的创派人物,都只到清朝。比如“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或者“心意拳/形意拳”祖师姬际可,皆是清朝人。但这本小说里的时代是明朝正德年间,又何来“八卦门”和“心意门”?我是在胡乱写吗?

其实我相信一种武术,不可能一时一地由一人凭空创造,在这些创派祖师之前,也必然已经存在相近的武技,经过每代的积累演变,才成为后来的门派。本书就是依此想法,既参考现存武术的特色,又加以大幅的创作,虚构明朝中叶这些“曾经存在的更古老门派”。如上面说过,真真假假混在一块儿,正是小说的乐趣所在,各位武林朋友读到不实之处,我想不会太介怀吧?

写此文前一天,享誉影坛与武坛的石坚前辈,以九十六岁高寿与世长辞。

坚叔不止是擅演反派的武打片影星,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武者,年轻时于鼎鼎大名的“精武体育会”学有所成,精擅鹰爪、螳螂、罗汉等多门武术,银幕上打的全是真功夫。

——在旧粤语武打片时代,制作条件不充裕,并没有像今天的电影这般精密仔细的武术动作设计和剪接,不少对打招式都要在长镜头下半即兴地演出,要打得逼真,就要靠这个人的功底和临场反应。坚叔常演的是要被打倒的“歹角”,可以想象难度就更高了。

坚叔在《黄飞鸿》系列的“奸人”形象如何深人民心,自不用多说;在电影和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两演“金毛狮王”谢逊,连原作者金庸都盛赞;《龙争虎斗》里演李小龙死敌的韩先生,更是功夫片“最强反派”的世界经典。

我谨在此向这位杰出武术家与性格巨星致敬。

乔靖夫

二00九年六月五日

目录

第一章 武当山

第二章 巫峡出川

第三章 见性馆

第四章 华山论剑

第五章 破阵子

第六章 入关

第七章 麟门客栈

第八章 盈花馆

后记

内容推荐

乔靖夫所著的《武道狂之诗(卷3震关中)》讲述了:武当掌门正式登场,技惊天下!

《武道狂之诗(卷3震关中)》中他孤身入关中,淌息震动八方武林;各大门派群豪并起,烽火蔓延……

荆裂、燕横、虎玲兰欲一睹这位武道野心家的真正实力,穿州过省远赴陕西,与“九大门派”群豪会师西安府;武当精锐弟子亦赶至救驾。

古都街道,战云密布……

编辑推荐

《武道狂之诗(卷3震关中)》是香港最畅销作家乔靖夫最新作品《武道狂之诗》长篇系列之第三卷,开创日式 “武战系”写作风格,融武侠、动漫、漫画与一身,不是轻飘飘的草上飞式花拳秀腿,而是贴身肉搏的生死对决,字字蕴力,拳拳入肉。作者本人是“武者”身份,十五岁时开始练习空手道,近年学习菲律宾魔杖作器械搏击,有着深厚的武术功底,对武术精髓和侠义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