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插图本增订版)》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涵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和道德修养,从而使其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家书(插图本增订版)/家藏四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清)曾国藩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国藩家书(插图本增订版)》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涵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和道德修养,从而使其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插图本增订版)》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本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在编辑《曾国藩家书(插图本增订版)》过程中,我们为每封家书添加了注释和译文。注释主要是对家书中出现的一些艰涩难懂字词或现在不常用的一些生僻字词详加解释。译文则是用明白易懂的现代话语对原书进行逐句翻译,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原书内涵,汲取智慧。 目录 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 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 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 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 男等在京,身体平安,孙男孙女皆好 家中费用窘迫 念念改过,虽小必惩 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 男在京身体如常,家人皆好 游子在外,最重唯平安二字 寓内上下平善,但光景艰难,不能寄货回家 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 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虑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唯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 伏望上大人俯从男等之请,即命六弟、九弟下省读书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利用金竺虔南旋之便,请其捎带物品、银两 三月底盘查国库 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 大考喜信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凡事皆贵专 应酬更繁,幸身体大好 所以汲汲馈赠,盖以持盈保泰 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进德、修业二者由我做主 苦言劝率五居乡,勤俭守旧,不必出外做官 无论文章之工不工,总以看书为急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得转补翰林院侍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托他人送银两、高丽参、六弟所要的书籍等物回家 托带物品,乞照单查收 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 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 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 江岷樵不辞劳苦料理朋友丧事 侄得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望祖父先换蓝顶 六弟文章极好,似明年纳监下场 大人手示杜门谢客,男深为庆幸 万望家中勿以琐事耽搁九弟、季弟 交友需常常来往,不可太疏 男只求平安,伏望大人勿以得差为望 若能参以《和尚碑》、《郭家庙》二帖之沉着,直追古人不难矣 六弟幸得成就功名 望堂上大人不以男病为优,不以得差为望 请敬接诰封轴 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特命四弟束装出京,专送诰轴回家 承大人之命一意服官 十金换钱,分送戚族中最亲最苦者 予得超升内阁学士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 大人千金之躯,诚宜珍重 改路、架桥、栽树,使包裹更为完紧,我家之气更聚 劝其痛着祖鞭,并心一往 对盈虚自然之理,不必抑郁 父亲、叔父二大人年寿日高,精力日迈,正宜保养神气,稍稍休息 侄有银数十两, 拟托张君经赞带回家 家中改屋 余即补吾园先生侍郎之缺 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思为曾氏置一义田 在闱较射,余闱幸无不符之人 非道义可得者,不可轻易受此 恭送大行皇太后上西陵 予上一折,言兵饷事 圣慈含容,余益当尽忠报国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惨闻母大故,念京寓眷口尚多,特寄信到京,料理一切 痛闻母大故,命尔等眷口于开吊后赶紧出京,有未尽想到者,开示于后 痛哭吾母,敬谒吾祖 所有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 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 谨慎谦虚,时时省惕 读书宜选一明师 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读书不求强记亦养身之道 内湖水师,久未开仗 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 沅弟随南翁以出,料理戎事亦足增长识力 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澄弟宜时常在家,以尽温清之职 以息心忍耐为要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所以郁郁不得意者,第一不能干预民事,第二不能接见官员,第三不能联络绅士 办理公务切不可疏懒 治军总须脚踏实地 济人须济急时无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长傲,多言 克服长傲、多言二弊 于两弟时时以平和二字相勖 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 捐银作祭祀之费 劝捐银修祠堂 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学问之道,能读经史进为根底 蔬、鱼、猪、竹四事可觇人家兴衰气象 保举次青以道员记名 洗心涤虑,以求力挽家运 吉凶同域,忱喜并时,殊不可解 六弟的尸骨仍未寻得 沅弟之字,不可抛荒 万望贤弟加意保养 未有主帅晏而将弁能早者 弟与希之矜气,则彼此互规之 体弱学射,最足保养,起早尤千金妙方 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情意宜厚,用度宜俭 述杨光宗不驯 要减少官僚习气,办事有条理 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 接专丁来信,下游之贼渐渐蠢动 满招损,谦受益 教训后辈子弟,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 望子侄辈戒“骄、奢、佚” 吾家子侄辈,总以谦勤二字为主,戒傲惰 保养之法,亦唯在慎饮食,节嗜欲,断不在多服药 天地问唯谦谨是载福之道 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 家中兄弟子侄,当谨记八字家洲、三不信与八本之说 暂缓祭祀望溪 慰弟妇之丧 请钦派大员再抽广东全省厘金 唯办事之手,实在不可多得 设厘卡抽本省之厘税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觉大负次青,悔愧无地 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唯早起、务农、疏医、远巫四者,尤为切要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工夫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 吾兄弟报国之道,总求实浮于名,劳浮于赏,才浮于事 余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 弟有功于家庭根本之地,为同气之冠,各族所罕 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弟文笔以后从简当二字上着力 不必再行辞谢 至于担当大事、修身齐家全在明强二字 妯娌及子侄辈,和睦异常,爱敬兼至,此足卜家道之兴 金陵战事,弟自行具奏亦可,然总以不常奏事为妥 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 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 家中诸侄,需勤奋、俭约 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心肝两家之病,究以自养自医为主 凡郁怒最易伤人 教儿女辈,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弟宜趁此家居时,苦学二三年 弟此时讲求奏议,尚不为迟 谆嘱瑞侄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戒骄奢 千里寄此毫毛,礼文不可不敬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 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艰危之际,当以硬、悔二字为要诀 饬沅弟迅速进京陛见 以讲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以为学四事勉儿辈 吾辈食重禄 试读章节 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虑 原文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三日接到家信,系七月父亲在省所发,内有叔父及欧阳牧云进制致函,知祖母于七月初三日因感冒致恙,不药而愈,可胜欣幸!高丽参足以补气,然身上稍有寒热,服之便不相宜,以后务须斟酌用之,若微觉感冒,即忌用此物,平日康强时,和入丸药内服最好,然此时家中,想已无多,不知可供明年一单丸药之用否?若其不足须写信来京,以便觅便寄回。 四弟、六弟考试又不得志,颇难为怀,然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虑,闻六弟将有梦熊之喜,幸甚!近叔父为婶母之病,劳苦忧郁,有怀莫宣,今六弟一索得男①,则叔父含饴弄孙②,瓜瓞日蕃④,其乐何如?唐镜海先生德望,为京城第一,其令嗣极孝,亦系兄子承继者,先生今年六十五岁,得生一子,人皆以盛德之报。 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去年逆夷在广东,曾经就抚,其费去六百万两,此次之费,外问有言有二千一百万者,又有言此项皆劝绅民捐输,不动帑藏者,皆不知的否?现在夷船已全数出海,各处防海之兵,陆续撤回,天津亦已撤回。议抚之使系伊里布、耆英及两江总督牛鉴三人。牛鉴有失地之罪,故抚局成后,即革职拿问,伊里布去广东,代奕山为将军,耆英为两江总督。自英夷滋扰,已历二年,将不知兵,兵不用命,于国威不少损,然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晏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 孙身体如常,孙妇及曾孙兄妹皆平安。同县黄晓潭荐一老妈吴姓来,因其妻凌虐婢仆,百般惨酷,求孙代为开脱,孙接至家住一日,转荐至方夔卿太守处,托其带回湖南,大约明春可到湘乡。 今年进学之人,孙见《题名录》,仅认识彭惠田一人,不知二十三上都进入否?谢党仁、吴光照取一等,皆少年可慕。一等第一,《题名录》刻黄生平,不知即黄星平否?孙每接家信,常嫌其不详明,以后务求详,虽乡问田宅婚嫁之事,不妨写出,使游子如仍未出里门,各族戚家,尤须一一示知,幸甚!敬请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余容后呈。 孙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注释 ①一索得男:即第一次便求得男孩。 ②含饴弄孙:原意为含着糖逗小孙子,这里指人到了晚年自娱喜乐,不问他事。 ③瓜瓞日蕃:比喻子孙满堂。瓞,小瓜。 译文 孙儿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三日接到七月问父亲在省城发的家信,信中有叔父和欧阳牧云的信函!得知祖母在七月初三日感冒,但没有吃药便好了,实在令人欣慰!高丽参可以补气,身体上稍微有寒热,吃了就会不合适,以后一定要认真斟酌后方可服用,若稍微感到有些感冒,那么就禁止服用此物,平日身体健康时,最好将其制成丸药吃,但是现在家里想必也不剩多少了,不知可否供应明年一个单子的丸药?如果不够,要写信来京,以便找人带回去。 四弟、六弟又没有考中,很难忘怀,然而大器晚成,堂上大人就不必为了此事挂怀,听说六弟将有生儿子的喜兆,太幸运了!近来叔父为了婶母的病辛苦忧郁,心里有话难以表达,现在六弟第一胎便有了男孩,叔父颐养天年,子孙满堂,晚景是何等令人愉快啊?唐镜海先生的威望在京城里是首屈一指,他的儿子十分孝敬,也是从兄长处过继而来的,先生今年六十五岁,生了一个儿子,人家都说这是他的德行所得到的报偿。 英国人在江南一带滋扰,朝廷已经定下来安抚的政策。金陵是南北的咽喉之地,英国人既然已经扼住了我们的咽喉并占据了重要地点,我方也不得不采取和戎的策略从权机变,以安抚百姓和平息战火。去年英国侵略者在广东曾经接受安抚,花去了六百万两银子,此次和谈的费用外面传闻是二千一百万两,又传闻此次费用由官绅百姓所捐,不动用国库,不知道消息是否准确?现在洋船已经全部出海,各处防海的军队陆续撤回,天津的军队已撤回来了。和谈的使节是伊里布、耆英以及两江总督牛鉴三人。牛鉴有失守之罪,因此在和谈后立即就被革职拿问,伊里布去广东代替奕山为将军,耆英为两江总督。英国侵略者滋扰我国已有两年之久了,带兵的将领不懂得如何打仗,士兵不努力作战,不听从号令,大大损伤了国家的威严,然而此次议和实在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如果能让洋人从今以后不来侵犯,四海生平,那么大事化为小事,乐天之道,谁不认为这是上策呢? 孙儿身体如常,孙媳妇及曾孙兄妹都平安。同县黄晓潭推荐了一位姓吴的老妈子来,因为黄晓潭的妻子虐待下人,百般残酷,黄晓潭求孙儿想办法,孙儿接她到家住了一个月,又转荐到方夔卿太守那里,托他带回湖南,大概明年春天可到湘乡。 今年考中进士的人,孙儿看了《题名录》,只认识彭惠田一人,不知道我乡二十三岁以上的是否都考取了进士?谢党仁、吴光照考取一等,都是少年得志,令人羡慕。考一等第一名的人,《题名录》上刻黄生平,不知道是不是黄星平?孙儿每次接到家信,常常觉得写得不够详细,以后务请写得详细一些,即使是乡间田宅嫁娶等事也不妨都一一写上,使在外的游子如同在家一样,特别是各族亲戚家的事也要一一告知,拜托了!敬请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其余容以后再行禀告。 孙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P26-29 序言 经典,应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充分体现关心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经世治国”精神。它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历代史学大家对当世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也有古人抒发真情而传唱至今的诗词歌赋;还有那些汇集自身与前人经验而成的、对后辈子孙的谆谆教诲之言。它们或蕴含着古圣先贤们的智慧深见,或承载着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感慨,或记录着曾经一幕幕真实的历史过程……品读这些经典,如同饮啜醇酒,回味无穷。读者可以从中收获心得,换种角度重新品味当前的生活;也能够从中欣赏到古诗文的优美,陶冶自己的性情;可以还原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场景,了解历史的真相;甚至可以学习古人行文中的美意巧技,应用到自己日常的遣词造句之中,别有一番趣味。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代代倾心尽力、总结提炼人类智力成果精粹的学子。因此整理与复原中国经典原籍,磋商旧学,培养新知,应是我们今天的文化责任。我们应该传承与创新文化,引领可持续的发展。 显而易见,经典的价值的确无可厚非。但它们产生的时空毕竟离我们已过遥远了,远的有数千年以前的,近的至少也有一二百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阅读古代经典的时候,有必要进行思索和选择,选择最适合我们阅读、最有审美价值的部分,这样才能让阅读更有收获,让读书的体验更为舒心。 “家藏四库系列”丛书就体察到了读者的这种需求。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本着选取经典、还原经典的原则,从经典中选取最适读的典籍,保留下最为精华的篇章,以高水平的文本质量,将这道经典大餐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轻松展卷,就开始我们品味经典的阅读时间了。原文解读既葆有古典的韵味,又让读者品读原意;栏目安排既有作者简介、题解,交代作品背景,又有注释、译文、评析,深入地解读作品;版面设计上则讲究让读者赏心悦目。这套丛书对自己理念阐述得十分清晰:典籍中的经典,精粹中的精华;原汁原味地将先贤智慧清晰呈现,做到真正地便于阅读,加深理解。 阅读经典,普及经典,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谨为这套丛书作序,以表致我们对文化发展前程的远望。 书评(媒体评论) 吾师道德功业,固不待言,即文章学问,亦卓绝一世。 ——李鸿章 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南怀瑾 《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唐浩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