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密档案中的鲍罗廷/解密档案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秋实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秋实所著的《解密档案中的鲍罗廷》主要依据俄罗斯解密档案,对鲍罗廷1923年至1927年间在中国与国共两党、与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与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和苏联政府驻华顾问的复杂关系,进行生动和 系统的描述与研究,对鲍罗廷与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鲍罗廷与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国民党对军队的改造,鲍罗廷与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等的关系,鲍罗廷与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鲍罗廷与蒋介石的崛起,鲍罗廷与北伐战争,鲍罗廷与迁都之争,鲍罗廷与武汉国民政府,鲍罗廷与加拉罕、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张太雷、维经斯基、加伦、罗易、汪精卫、唐生智、冯玉祥等人的关系,鲍罗廷与二次北伐、与北伐战争期间的工农群众运动,鲍罗廷关于中国土地问题的主张,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等等,根据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和研判。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鲍罗廷对灾难深重的中国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国人民怀着特殊的理解和炽热的感情,在中国四年的革命斗争中,他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大革命的历史铸刻在一起,他的功绩和错误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外国的顾问,并渗透到这段历史的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内容推荐

著名苏俄顾问鲍罗廷在中国早期革命历史上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和神秘感的人物,知其名者较多,但了解其事者却寥寥无几。

张秋实所著的《解密档案中的鲍罗廷》一书,对鲍罗廷在中国早期革命中的重大历史活动及其相关史实,进行了生动和系统的解读。该书以俄罗斯解密档案为主线和依据,对鲍罗廷克服种种鲜为人知的困难,推动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兴起,以及将中国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的复杂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细节披露,对鲍罗廷在中国大革命时期的辉煌经历和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阐述。

《解密档案中的鲍罗廷》以追求历史真相为本,客观理性地分析了鲍罗廷的活动及心理,既以历史的真实性又以语言的可读性,来满足读者对精彩的中国大革命历史以及鲍罗廷个人充满魅力的领导艺术和能力的求知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史书。

目录

一、走进中国的鲍顾问

 1.追随列宁被放逐到美国

 2.柯伦泰向他传达列宁的召唤

 3.莫斯科世界革命战略的积极践行者

 4.斯大林点将:俄共中央对他“三个责成”

 5.孙中山迎来国民党的“组织教练员”

二、指导和推动国民党改组

 1.“我在广州碰到了什么”

 2.指明孙中山面临的主要任务

 3.担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顾问

 4.将改组工作推向上海

 5.敦促中共中央贯彻“三大”决议

三、国民党“一大”成功召开的幕后推手

 1.打消孙中山利用大会建立全国政府的念头

 2.坚持刷新“一大”宣言的内容

 3.统一基调:主持召开共产党党团会议

 4.化解大会宣言被取消的危机

 5.列宁遗愿得以实现

四、在国共合作的风口浪尖上

 1.来自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批评

 2.国民党右派“弹劾”共产党

 3.建议孙中山成立“政治委员会”

 4.“国际联络委员会”引起与陈独秀的冲突

 5.在矛盾和冲突的纠结中前行

五、支持和陪同孙中山北上

 1.力排众议促孙北上

 2.陪同孙中山北行

 3.利用“善后会议”的设想落空

 4.在孙中山病重和逝世的日子里

 5.孙去后,与陈独秀再起争执

六、奉命开辟北方红色基地

 1.冯玉祥崛起引起莫斯科的关注

 2.打通“红色丝绸之路”的设想

 3.奉命再次到张家口会晤冯玉祥

 4.南下开封会见岳维峻、孙岳

 5.两年后冯玉祥回应的是“礼送出境”

七、重新搭设广州的政治舞台

 1.后孙时期广州革命政权面临多重挑战

 2.用“遗嘱”和“纪律”统一国民党

 3.解决“穿制服的土匪”,统一广东财政

 4.指导组建统一的“广州国民政府”

 5.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八、“廖案”后对广东政局重新洗牌

 1.黑色820:廖仲恺被刺

 2.授权“特别委员会”处理廖案

 3.原来刺廖的人也有刺鲍的计划

 4.赶走许崇智、胡汉民的幕后推手

 5.苦心孤诣的汪、蒋政局形成

九、国民党“二大”前后的尴尬和郁闷

 1.活跃商市、澄清“共产”谣言出智招

 2.经营的广州政局被莫斯科“不理解”

 3.遭遇西山会议派非法“解雇”

 4.对“上海谈判”表示不解并恼火

 5.国民党“二大”上的“辞职”与

 被“慰留”

十、“三二〇”事件后的妥协与退让

 1.赴京向“布勃诺夫使团”汇报

 2.“广州的事情很复杂”

 3.在京惊闻“三二〇”事件

 4.沿着一个巨大“?”的线路返粤

 5.顺着布勃诺夫的基调行事

十一、在远东局的批评声中北迁

 1.违背莫斯科的意愿支持北伐

 2.留守广州期间的“联蒋”与“抑蒋”

 3.在“迁都”的众说纷纭中一锤定音

 4.启动由粤赴鄂的征程

 5.邓演达到九江迎鲍罗廷一行

十二、支持“定都”武汉

 1.建议设立“武汉临时联席会议”

 2.洞悉蒋介石“改都”南昌的用意

 3.“我不是哪个将军的个人顾问”

 4.莫斯科不希望他与蒋翻脸

 5.武汉掀起反独裁、强党权运动

十三、在莫斯科与国、共关系的交会点上

 1.武汉赤都的“鲍公馆”

 2.开始介入中共中央领导工作

 3.恶变后“东征”还是“北伐”

 4.“首席顾问”权威遭遇罗易挑战

 5.朝令夕改:错在同时追赶两只兔子

十四、关于土地革命思想的嬗变与纠结

 1.土地革命思想在不断深入的革命进程中发生嬗变

 2.与罗易关于土地问题的冲突被带到中共五大

 3.5月13日:武汉和莫斯科产生两个相互冲突的决定

 4.二次北伐的胜利挡不住后方叛将反动的脚步

 5.到底查办谁:是农运过火还是政策倾右?

十五、“五月紧急指示”的前前后后

 1.罗易向莫斯科报告:中共党人受鲍罗廷左右

 2.莫斯科发来“紧急指示”和补充指示

 3.与中共中央一致认为:莫斯科的指示无法执行

 4.中汪毒,罗易无意间酿成大错

 5.听莫斯科的,拉住汪精卫

十六、难以为继的国共合作

 1.拉冯反蒋的幻想破灭

 2.“箱内的草”并不起作用

 3.激流中的舵手心中无底

 4.无奈之中让工人纠察队主动缴械

 5.提出退却提纲,迷途的航船令人担忧

十七、在中国革命转折中回国

 1.斯大林发话,中共和陈独秀没有退路

 2.按照莫斯科指示,改组中共中央

 3.新中央点燃武装反抗的革命烈火

 4.携瞿秋白上庐山,安排善后

 5.夏日的寒冬:怅然离开中国

十八、中国经历惹出送命的大祸

 1.理性智慧地应对敌对情绪和审查

 2.在对“鲍罗廷路线”的围攻中欲辩无言

 3.蔡和森批判“鲍罗廷主义”带来的压力山大

 4.为支持朋友宣传中国革命而获“罪”

 5.中国人民永远记得鲍罗廷

试读章节

1.追随列宁被放逐到美国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中共五大会议会址纪念馆里都有这样一张外国人的照片,他蓄着斯大林式的威严胡子,默默地注视着每一个从他面前走过的陌生中国人。他就是与中国大革命历史紧密相联的著名苏俄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

他是怎么成为“走进中国的鲍顾问”?又是怎样成为中国人民不能忘怀的朋友呢?

19世纪末期的俄国,虽然身居彼得堡皇宫的沙皇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但是,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奔跑的列车,以及在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巴库这些大城市里耸起的一排排冒着烟龙的高大烟囱等,无不散发着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新兴的产业造就了新兴的社会阶级——俄国的新贵族。而这些头戴礼帽、身着燕尾服的有钱人又在不经意中为自己打造了一种敌对势力——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他们是俄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直接掘墓人。而列宁就是这些俄国新贵掘墓人的指路者和革命领袖。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一1924),1870年4月22日诞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在他那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父亲和哥哥亚历山大的影响下,列宁在喀山大学法律系读书时,就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其结果是大学没有毕业就被开除,不仅如此,还遭到逮捕,被迫流放。此后,在不断反叛和不断被流放的革命生涯中,列宁从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开始,直到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创立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在德国创办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并与另一位美丽的青年女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成革命夫妻。列宁的身边聚集了众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他们在1903年7月底于布鲁塞尔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形成了布尔什维克派(意即多数派)。鲍罗廷便是这多数派中的一员。

20世纪初期,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正酝酿着一场伟大的变革。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最先在1905年的彼得堡、莫斯科等地响起,这就是1905年爆发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鉴于直接领导革命的需要,这年11月列宁从国外的流放地回到俄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很快革命洪流汇集成了12月的莫斯科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斗争的结果换来了俄国历史上的斯托雷平改革。作为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总理,斯托雷平一方面大胆进行土地和政治体制改革,以作最后挽救沙皇政权危局的努力,另一方面却对革命力量进行残酷镇压。列宁被迫再次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生活。与此同时,鲍罗廷也遭到逮捕,在选择流放西伯利亚还是放逐到国外时,他选择了后者。于是,他从欧洲辗转到了美国。大约7、8年后,他在美国见到了受列宁委托去见他的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

2.柯伦泰向他传达列宁的召唤

当时,在列宁的众多追随者中,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革命者,她就是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1872年3月31日,柯伦泰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一个将军家中。她从小就具有反叛精神,追求个性自由。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革命宣传。1906年加入孟什维克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成了列宁的坚定支持者,191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当时列宁说:“如果柯伦泰同志转到我们这一边来,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柯伦泰给布尔什维克的阵营带来了她的活力、干劲和声望,然而更重要的是她成了列宁的女性盟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给本身就不团结的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了极大的恐慌。社会主义阵营分裂成支持本国参战的“社会爱国主义者”、不支持任何一方的“社会和平主义者”以及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阶级斗争的列宁主义者三大派。各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列宁一派如同往常一样,势单力薄。当时,列宁正侨居在瑞士苏黎世,由于对战争的立场与众不同,显得比以往更加孤立。他从来自美国的报告中得知,那里存在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于是列宁把美国看成是吸收追随者的好地方。为此,他派柯伦泰到美国。1915年秋,柯伦泰到了美国。受列宁委托,她一方面在美国筹集资金,另一方面翻译、出版和散发列宁的小册子《社会主义与战争》,以及同革命者取得联系。柯伦泰在美国逗留了4个半月,两次横穿美国,走访了80多个城市,作了123场演讲报告,很好地宣传了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思想。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俄国并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他主张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用革命的苏维埃政权取代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同时为了退出世界大战要不惜妥协,以与德国媾和。但是,列宁的这个主张当时在绝大多数布尔什维克的领袖看来是异想天开的荒谬想法。就在布尔什维克其他领导人为他们朝思暮想盼回国的最高领袖列宁竟提出这么一个完全“不现实”的方案而感到震惊时,柯伦泰发言了。在党的最高会议上,面对众多反对列宁主张的人,她满脸通红地走上讲坛发表支持列宁的讲话。后来她回忆说:

我当时太气愤了,甚至一点都没有通常在这种场面下讲话时的紧张,虽然我看到下面那些恶意的眼光,听到那些轻蔑的喧嚣。在第一排坐着克鲁普斯卡娅和印涅莎·阿曼德(列宁女友。——引者注)。她们朝我微笑,仿佛鼓励我说下去。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坐在讲坛上,当我讲完后,我走过去和他坐在了一起。

但是,柯伦泰的支持在许多布尔什维克领袖那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他们更加觉得列宁的主张是异想天开的,因为它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女流之辈的狂热拥护。然而当列宁的主张终于被多数人接受的时候,柯伦泰在党内的处境就非同一般了。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