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者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为纪念这位世纪伟人,重庆出版集团策划推出的《邓小平手迹故事》一书,很有特色。
该书选取了邓小平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十幅珍贵手迹,配以简洁凝练、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这些手迹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他异常繁忙的工作状况、辩证超群的思想方法、高超睿智的领导艺术,贯穿起来就是邓小平同志一生光辉业绩的大致再现。从书稿内容上说,特色就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他的伟大一生;从作者的角度说,文字作者大都是专门研究邓小平生平思想的专家学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从图书艺术的角度,该书图文并茂,印制精美,便于阅读和传播。相信这部书一定能够成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图书中的精品之一
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策划出版这部图书,对于大力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党性修养、品格风范、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对广大读者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孙东升,1965年生,山西临汾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副巡视员,编审。长期从事党的文献的编辑研究工作和中共领袖人物的生平思想研究工作,着重于毛泽东和陈云生平思想研究。参加撰写《陈云传》。长期担任《党的文献》杂志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和协助主编了《红书简》、《见证抗日》、《博览群书的毛泽东》、《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史林智慧琐谈》等书。发表《毛泽东在杭州登山赋诗》、《道路探索与诗情奔涌——毛泽东“上山”思想历程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词作探析》、《1977—1981年: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怎样指导解放思想的》、《论陈云对我国古籍整理工作的贡献》、《陈云文艺思想略论》、《我国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大转变——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形成始末》、《六十年代初期调整机构、精减人员工作略述》等研究文章多篇。
蒋永清,1966年生,陕西合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处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邓小平、陈云生平思想研究以及新时期党的文献的编研工作。担任3卷本《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一书副主编;参与撰写《邓小平传(1975—1997)》;参加编辑《陈云文集》、《邓小平思想年编》等。发表的主要学术文章有:《略论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初步形成》、《20世纪50年代末60年初陈云、邓小平生平思想对比研究》、《探析1978年底1979年初邓小平决策实现对台方针政策的历史性转变》、《邓小平主持起草<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决策建立中国博士后制度》等。
书稿用60幅邓小平同志的手迹,串联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讲述其生平故事,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心系百姓,勇于改革,关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无私品格。书稿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搜集的手迹主要反映了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戎马生涯,其中有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自传、为壮族革命领袖韦拔群的题词、为上党战役的题词等,也相应地讲述了邓小平在莫斯科学习,领导百色、龙州起义,临危受命进行上党自卫反击战等经历;第二部分搜集的手迹主要反映了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关心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的事迹,如为鲁之俊《新编针灸学》的题词表现了他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关于康藏公路走向给贺龙的电报表现了他关心藏区建设,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办20周年的题词表现了他关心祖国的宣传文化事业,等等;第三部分搜集的手迹主要反映了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事迹,如他在1977年4月10日致华国锋、叶剑英和中共中央信的中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在拟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事给华国锋等人的信表现了他重视“科学技术是第1生产力”,给珠海、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表现了他勇于开拓的精神,等等。
把身子交给党,交给本阶级
百色、龙州起义:和韦拔群的深厚情谊
我们打得越好,毛主席就越安全
办一张自己的大报
保护机要,就是保护我党我军的生命
吹响战略进攻的号角
坚决摘掉"总统"王冠上的红宝石
参加开国大典
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力戒形式主义
到中央工作
对西藏特殊的感情
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
首倡节制生育
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关注人民广播事业
该怎样学雷锋
万岁连
要做"东亚强人"
关心空军建设
关心海军建设
关心防洪工作和水利建设
降低工业指标
中苏论战中举足轻重的当事人
克难制胜的传家宝
《论十大关系》的整理和发表
解放和使用老干部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决策恢复高考
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件平反
为著名作家老舍平反
一份弥足珍贵的讲话提纲
发动和领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工人阶级要在改革中起模范先锋作用
发展民主和法制是坚定不移的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知识和人才最根本、最关键
珍爱历史,关心文物保护工作
信息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资源
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关心珠海经济特区
心系海南的生动例证
不在香港驻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
让世界了解中国
正确处理党际关系
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指针
大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宋庆龄:一个了不起的人
一句富有意蕴的古诗:和谭启龙的友谊
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历史的交接点上,我们回望来路不难发现,在过去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现在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在这一不平凡的历程中,一代伟人邓小平,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邃的战略智慧和果敢求是的政治家风范,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还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十几亿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当之无愧的一代伟人。
2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作为邓小平生平思想的研究者,我们感到有责任和义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缅怀这位世纪伟人,宣传他的卓越贡献,弘扬他的品格风范和人格魅力。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尝试用一些简明生动的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刻画邓小平的形象,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全面、直观、系统地了解他的生平思想和丰功伟绩。
客观地说,邓小平生平思想的宣传和研究,此前已经形成了十分丰富、客观的成果。或是资料翔实的年谱和传记,或是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的论文和研究专著,或是走进千家万户的银屏影视剧等等,不一而足。而作为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的专业人员,长期以来,由于工作原因,我们有幸接触到邓小平留下来的大量珍贵手迹和文献档案。我们选择了用他的手迹来展示他的生平历程这一形式。这些手迹,或题词,或草拟的各种文电、报告提纲,或作出重大决策的批示等等,一方面,它们本身就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档案,见证和承载着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求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这些手迹又体现着邓小平独具魅力的强烈的个性色彩。它们不仅充分展现了邓小平举重若轻、敢于担当的巨大智慧和工作风格,也充分展现了他底蕴丰厚、遒劲有力、挥洒自如的书法艺术风格。通过这些珍贵手泽,把它们背后的故事讲述出来,将它们推向大众、推向社会,我们认为一定会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教益和启发。
于是,就有了您面前的这本书。
本书以邓小平生平思想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他留下的大量珍贵手迹中撷取具有代表性的60幅作品,讲述其背后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涵盖了邓小平留学莫斯科,领导百色、龙州起义,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主政大西南和担任十年党中央总书记,以及他领导党和人民开辟、推进改革开放伟大道路的不平凡历程。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邓小平的一生。从手迹的内容看,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统一战线、民族政策等方面,体现了邓小平在这些方面的一些重要思想。从书稿形式看,我们力求文风活泼、鲜明生动,立意新颖、不拘一格。我们衷心地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通过这本书,既欣赏到邓小平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感受他的政治智慧、工作作风和个性魅力,又能借助书中鲜活的故事,走进以往辉煌的峥嵘岁月和历史巨人邓小平的心灵世界。
本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孙东升、副研究员蒋永清提出编辑设想、选编手迹并担任主编,参加撰稿的青年学者有:王达阳、刘贵军、董振瑞、孔昕。重庆出版集团的陈兴芜总编辑,别必亮、林郁两位老师参与了选题策划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借鉴、吸收了学术界、理论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谨向众多前辈、专家学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忱。由于水平所限,书稿中难免有错讹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