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底两万里(精美插图全译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底两万里(精美插图全译版)》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他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又加上博览群书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写了一系列的科幻冒险小说,本书就是他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

全书故事是由一只“海怪”引起的,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同伴们最终落入了这个“海怪”——“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手里,并开始了海底十个月的旅程。在海底所见到的景象可以说无奇不有,穿越海底森林、脚踏海底煤矿、欣赏价值千万的大珍珠、和大鲨鱼搏斗、追捕海牛、与章鱼群进行血战、遭遇冰山封路等许多罕见的场景,令人惊心动魄。阿龙纳斯教授是自然科学家,博古通今,因此这次海底旅行不仅使他历经险境,还让他饱览了各种新奇的海洋动植物,这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机会和丰富的资源:海洋到底有多深呢,海底森林是怎样的,珊瑚王国是怎样形成的,消失的王国有哪些……

内容推荐

《海底两万里(精美插图全译版)》是儒勒·凡尔纳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海底两万里(精美插图全译版)》讲述:1866年,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件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事,海港居民、内陆民众、以及正在航海的人们,全部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长、各国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这件事便是——海上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海怪”。

法国的阿罗纳克斯教授,是一位博物学家,在一次考察活动结束之后准备返程时,接到了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登上了“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一同参与清除“海怪”的任务。结果事与愿违,“海怪”没有被除掉,驱逐舰反被“海怪”撞毁,阿罗纳克斯教授连同他的仆人孔塞伊、加拿大的捕鲸手内德·兰德成了“海怪”的俘虏……。这只“海怪”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阿罗纳克斯教授三人最终能否脱险?他们到底遇到了怎样的奇遇?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飞逝的巨礁

 第二章 赞成与反对

 第三章 随先生尊便

 第四章 内德·兰德

 第五章 向冒险迎去

 第六章 全速前进

 第七章 不知种属的鲸鱼

 第八章 动中之动

 第九章 内德·兰德的怒火

 第十章 海洋人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

 第十三章 几组数字

 第十四章 黑潮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信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原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十九章 瓦尼可罗群岛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

 第二十一章 陆上几日

 第二十二章 尼摩艇长的闪电

 第二十三章 强制性睡眠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印度洋

 第二章 尼摩艇长的新建议

 第三章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第四章 红海

 第五章 阿拉伯隧道

 第六章 希腊群岛

 第七章 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

 第八章 维哥湾

 第九章 失踪的大陆

 第十章 海底煤矿

 第十一章 马尾藻海

 第十二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

 第十三章 大冰盖

 第十四章 南极

 第十五章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第十六章 缺氧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第十八章 章鱼

 第十九章 墨西哥湾暖流

 第二十章 北纬四十七度二十四分,西经十七度二十八分

 第二十一章 大屠杀

 第二十二章 尼摩艇长最后的话

 第二十三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飞逝的巨礁

1866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想必没人会忘记得了。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些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速度极其地快,动力极其地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比当时科学所分类的所有的鲸鱼都要大得多得多。无论是居维叶①、拉塞拜德②、迪梅里③先生,还是卡特尔法热④,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除非是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

按照多次观察所得,平均算来(抛开较保守的估计:即此物长二百尺⑤;也不按过于夸张的说法:即这个大家伙宽一海里⑥,长三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真的是存在的话。

可是,它真的是存在的,而这种存在是无可否认的,而人是一向喜欢听神奇的事的。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奇谈怪论,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见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哩,可是正在这时候,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然突然地喷出两根水柱,高达五十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除非是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尚不为人知罢了,这种动物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在这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 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号”和“克利斯托巴尔 科伦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海里的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利斯托巴尔 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千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首尾相接不过一百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得有三百五十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儿最大的,也从不超过五十六米长,人们甚至都没见有达到这一长度的。

有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就极其关注。

在各个大的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在咖啡馆里,人们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它;在报刊上,人们在嘲讽它;甚至有人还把它搬上了舞台。各家小报可算逮着机会了,随心所欲地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来。有些因为编不出新花样,便把极力想象出来的那些巨型怪兽又给刊登了出来,从此,报海中从那头白鲸——可怖的“莫比 狄克”①,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克拉肯②,应有尽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给搬了出来,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普利尼③的看法也被引用了,因为他们两位也认为有怪物存在。还有彭图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 埃纪德的游记什么的。最后,还搬出了哈林顿先生的那诚实可信的报告来。据此报告称,他于1857年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这种巨大无比的蛇直到当时为止,只是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驶经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乎,在学者圈内和科学杂志上,轻信者与怀疑派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大家因“怪物问题”而变得异常激动。信奉科学的记者与相信神灵的记者大打起笔墨官司来,有些记者还因此而动起了手,因为他们从海蛇争起,最后竟发展到人身攻击了。论战持续了半年,双方各不相让。各种小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矛头指向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研究会、华盛顿史密斯协会等所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④神甫的《宇宙》杂志、皮德曼⑤的《消息报》上的辩论文章大加抨击,对法国及其他各国的大报上所登载的文章也进行了无情的批驳。小报的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们故意引用其对手们曾经引用过的林奈⑥的那句话——“大自然不创造蠢材”,其本意是想让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相信什么大海怪、大海蛇和“莫比 狄克”以及海员们脑子发热而胡编乱造的东西。最后,报纸上一篇极具讽刺味的十分受编辑们喜爱的文章起了作用,像伊波利特一样,给了那个怪物致命的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论战。才智终于战胜了科学。

P2-5

序言

1828年2月8日,在法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南特港费多岛的奥利维尔·德·克利松街四号,一个伟大的科幻小说鼻祖诞生了,他就是儒勒·凡尔纳。从此,这个法国长胡子老头笔下的故事,陪伴我们走过了一百多年。

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的名家之一,排名仅次于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名列第二,位居莎士比亚之前。同时,他也是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的法语作家。为了纪念凡尔纳百年忌辰,法国政府将2005年定为“凡尔纳年”。

凡尔纳的小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他那非凡的想象力,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另一类是用他浪漫的幻想,在已知的世界中漫游。他以流畅清新的文笔、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更可贵的是,他使读者如痴如醉,跨过时代的门槛,提前迈进了未来世界。

凡尔纳在他的作品中大胆并科学地预测了很多当时没有而后来完全实现了的东西。可以这样说,凡尔纳是用科幻小说的形式,预言了20世纪宇航科技的诸多成就,比如潜水艇(见《海底两万里》)、人类进入太空(见《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等等。

一百多年来,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曾经是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

由此可见,凡尔纳的小说无疑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除了小说本身的经典之外,还需要有较好的翻译。翻译就像是一位摆渡者,将这一岸的文化摆渡到另一岸,然后令其生根发芽,发扬光大。要想使作品在“摆渡”的过程中保留原汁原味而又不失风采,当然需要有一个好的“摆渡者”来完成这项工作。本套书的译者陈筱卿先生便是一位优秀的“摆渡者”。  陈筱卿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法语语言研究专家,毕业于北大西语系法语专业,曾在国际关系学院担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等职位,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如今,陈先生退休多年,闲暇时间以融贯、传播和发扬中西文化为己任,多年来笔耕不辍,已翻译并出版了法国16—20世纪名家名著数十部,总字数达八百万字之多。其中包括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梭的《忏悔录》、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而儒勒·凡尔纳的诸多作品更是陈先生的翻译力作,到目前为止,陈先生已翻译凡尔纳作品十余部,是翻译凡尔纳作品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翻译家之一。

陈筱卿先生博学广闻,译作文风质朴,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其他译本所存在的个别之处晦涩拗口的弊病。翻译本套书时,陈先生更是用心良苦,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著风貌,让读者朋友们可以一睹名家风采。同时,为了让一些青少年读者更加方便阅读凡尔纳的这几部经典名作,陈先生除了保留书中原注解外,还额外针对书中涉及的某些人名、地名等特殊名词专门加了注脚,进行解释。

同时,本套书的编委会为了更加方便读者阅读、了解和研究凡尔纳的作品,还专门与盛大天方听书网进行合作,为读者朋友提供了本套书的有声小说,并可以免费下载,满足了更多读者的需求,包括那些喜爱听书的读者、因工作忙碌无暇看书的读者,以及某些因身体原因不方便阅读的读者。

本套书多为国家教育部重点推荐读物,初高中学生将成为阅读的主体。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专门选择了反光程度弱、颜色偏黄的护眼纸作为内文纸,以保护学生的视力。

名家名著,名人名译,自由畅听,护眼阅读,本书编委会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想到能够为读者朋友们提供更多的方便,让读者朋友们能够更多地从本套书中汲取“营养”,编委们虽夜以继日地苦心劳作,也是大感欣慰的。尽管如此,由于时间仓促、篇幅庞大、所涉繁杂、作品时代久远等客观原因,书中仍不免会有错疏纰漏之处,特此竭诚期待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令本套书臻于完美,以飨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