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梵高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大卫·阿兹奥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 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传》的作者大卫·阿兹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描述梵高一生经历的著作,从本书中,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美术大师的创作思想。

内容推荐

梵高(1853-1890),伟大的荷兰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短暂的一生历尽艰辛,但他对艺术的炽爱从未动摇,他以超人的勤奋和如火的激情创造了大量传世杰作。

《梵高传》的作者大卫·阿兹奥生于1947年。曾在巴黎素邦大学学习哲学,毕业论文的题目是《爱森斯坦的电影艺术》。出版过小说、历史小说和人物传记。《梵高传》是他2007年的新作。

目录

1 一座谴责的坟墓?

2 嫡亲前辈人

3 孤独而狂野的散步者

4 “一切的局外人”

5 画商

6 初恋

7 印象主义革命

8 决裂

9 难以忘却

10 多德雷赫特或者克伊普的黄金

11 阿姆斯特丹

12 博里纳日解冻

13 提奥的爱情

14 痴情与绘画

15 海牙,“靠你的汗水”

16 德伦特地区

17 纽南、《圣经》和“生活的乐趣”

18 安特卫普,鲁本斯的红带

19 巴黎、自画像和“伙伴”

20 阿尔勒,伊卡洛斯的飞升

21 沙锅和铁锅

22 割掉耳朵的人

23 圣雷米

24 瓦兹河畔欧韦

25 提奥

26 几句结束语

试读章节

温森特·威廉·梵高一出世,就落到困难的境地。他生于一八五三年三月三十日,而就在一年前的这一天,母亲生了一个夭折的孩子,名字也叫温森特·威廉·梵高。

前一个温森特的坟墓距村子教堂仅仅几步远。这个号称大津德尔特的小村庄,有百十来位居民,而温森特的父亲正是主持村子教堂的牧师。因此,小温森特刚一识字,就能看到他的名字,就仿佛刻在他自己的墓碑上。他可能终生是个替身。

按照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的观点,这种局面给活下来的孩子,制造了对死去孩子的巨大负罪感,只因他的出生造成前者死亡,这种感觉,他的生存本身,注定要占据他的个性中心。后生的孩子要为自己的生存辩解,就必须让自我无限膨胀,创造出奇迹来,或者满足于碌碌无为,如果没有生存能力便从世上消失。再说了,与他同名同姓的这个死者,究竟是谁呢?同一个兄弟或者一个姐妹竞争,已经够难的了,再同一个死者,一个陌生人竞争,又何其难啊!对那个陌生人,就可以做出各种设想,在想象中,那人前途不可限量,能有多少惊人的成就?怎么办方可不枉此生呢?梵高活在世上,简直就过着还债的一生。

许久之后,另一位大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也必须面对同样的状况:在他之前,另一个早夭的萨尔瓦多·达利,曾备受他父母的宠爱。这位画家本可以做出另一种反应,干脆优哉游哉,游戏人生,干什么都屡试屡败,又总是从头再来。

好几种理由倾向于削弱这种诠释。

首先,在十九世纪中叶,幼稚的道德观念还很顽固,梵高的处境是常见的现象,按照传统习惯:小孩死了再生的孩子,就起同一名字。这种做法有其文化根源,从而消除其可能呈现在我们眼中这种怪异的,甚至是可怕的特点。其次,应该了解在梵高的家族中,温森特的祖父就叫温森特·威廉·梵高,而他父亲的一个兄弟,富有的艺术品商人,也叫温森特·威廉。梵高!而且,再往上辈儿推,还有两个叫温森特的家族成员,我们这位画家肯定了解:须知这个家族从几个世纪以来记了族谱,出了好几位牧师。画家的另外几位叔伯,起的第二个名字,不是温森特,就是威廉……这就冲淡了同名坟墓的影响,但又没有完全消除其震撼。

由于这位富有的伯父温森特·威廉没有孩子,给我们的温森特(以及他那生下便死去的哥哥)起这样的名字,当然是为了向他表示敬意,以求得他的荫护,而温森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最后,还应当回到弗洛伊德谈到列奥纳多·达·芬奇时,有限定性的言论:另一个人,如果处于跟列奥纳多同样的心理状态,那一定要成为他的反面。在哥哥死后出生并起同样名字的孩子,远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梵高和达利。仍然秘不可解,弗洛伊德认为应求助于个人的天生基质,才可能弄清这种现象。

不过,依我们看,这个谜团是解不开的,因为,一种个性的形成因果关系极其复杂,几乎是无穷尽的大小力量全方位起作用的结果,“而且每种力量都有效果”,根本不可能说清主体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会做什么。他的行为同星体的运行一样“混乱”。星体一旦超越可计算的预见空间,就再也无法确定了,因此,不可确定性就成为主体生存的本质。换言之:梵高有这个自由,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他已成的样子。

一个与他同名的已逝哥哥坟墓的存在,是在他生活中起作用的力量之一,而诸多力量大部分我们都不得而知。在荷兰乡间烈日下散步时,一次中暑可能与同名哥哥的坟墓具有同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情况,任何面临艺术创作的人都有体验。因为,梵高的作品并不总是那么忧伤或凄惨,有时还能显示生存的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因此,一部传记就必须以谦抑之态,在鲜为人知,但又非神话的背景上,设立几处路标,即使达不到绝非可能的艺术家的透明,至少也为了热爱他,更深度地欣赏他的画作,同时尊重他的自由,或者说,尊重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寓于我们每人身上的这种“砸不开的黑夜内核”。P1-3

序言

生前创造神话,死后还继续创造神话者,古往今来为数不多,温森特·梵高便是一个。“我打算作一些肖像画,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人看来,就像出现的幽灵。”梵高于一八八八年写的这句话,而他画的一个“幽灵”,一百年后又出现了。这个“幽灵”假借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皮埃尔·米松之手,于一九八八年再次现身,成为传主,详见《约瑟夫·鲁兰传》。鲁兰何许人也,就是梵高一八八八年所作的一幅出色肖像画上的邮递员鲁兰,是他在阿尔勒交上的一个难得的朋友。其实,鲁兰并不是邮递员,而是在火车站按目的地负责分发邮件袋。当时的邮件里经常装有现钞,温森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每月接到弟弟提奥的汇款。因此,邮局要求员工诚实,经得住一切考验。鲁兰因为工作出色,被授予了邮政服务奖章,后来又荣获银质奖章。他对温森特的慷慨友谊为他赢得了荣誉,成为艺术史上最著名的“邮递员”。正如皮埃尔·米松所说:“事在必然,邮差鲁兰面对的这个人,就是要以画一个幽灵的方式展现他,从而使他长存于世。”

温森特给鲁兰及其全家画了好几幅肖像。经他的彩笔画出的“幽灵”有一批,包括大量的自画像,无不“长存于世”,成为珍宝,售出天价。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皮埃尔·米松才不无幽默地写道: “这些肖像画,极富商业价值,可以怀疑如今能否出现了,恐怕也像钞票上的头像一样难得一见了。这是因为梵高做的是一种黄金生意,也附带当当画家。在这种生意中,他远远超越了自己的作品,现在哪儿也见不到了。我倒是愿意就作品本身看他一看,通过一个不懂何为绘画的人,看看这种现象在上世纪末是否还有可能……”

惊人之语,“梵高做的是一种黄金生意”!黄金生意?这应该是梵高死后继续创造的神话,只可惜他看不到了。不过,鲁兰,他画的一个“幽灵”,看到了他应有的变化:“他显得年轻了,胡子也修整了,他还终于有了钱,镶了一套假牙,替代掉了的牙齿;至于他那只耳朵,是否又长出来了呢,恐怕安了一块比肉体还真实的肉体,即美国制造,用硬纸板或着了色的皮草制成的;尤其眉头紧锁的那副眼神,那张专横的嘴,已经化为乌有,暴怒平息了,他的身心放松,平静下来了;他怀着喜悦的坚信,肯定自己走在这条坚信的路上,他一直作画,情况还要好,速度慢一些,更加老练了,在巴黎美丽的街区,在明亮的画室里。如果有人来访,就会有一位绝色女子引您进去,请您坐下,她比玛丽娅·吉努还要美,还要年轻,但是同样端庄,她热情地告诉您,温森特正在工作,稍微等一下,接着给您送来报纸、一只玻璃杯。”

这段描绘的情景,同本传所讲述的梵高的生活状况大相径庭。“终于有了钱”?这是梵高一生的梦魇,每天早晨起来头一个思虑,也是他给提奥写的数百封信大谈艺术和憧憬,最后落实的一个问题:速寄钱来。可以说,温森特是固执地走向他自己也不知道目标的路上。直到二十六岁,他才破天荒第一次回到本我,敢于明确表达自己的愿望、乐趣和愤慨。他要开始学习绘画,不再从事任何别的职业,这就意味他毫无生活来源,只能依赖别人了。比他小四岁的弟弟提奥,自小同哥哥关系亲密,现在当了画商,.有能力和感情基础支持他。兄弟俩达成契约,提奥按月供给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用,温森特的绘画作品全归提奥所有。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温森特从艺十一年,只卖出过一两幅画,直到他最后自杀,恐怕也跟钱有很大关系,难说不是钱最终把他逼上绝路。

……

瓦兹河畔欧韦的创作,刚刚进入起步阶段,《树根》、《鲜花和叶丛》等作品,不再表现封闭的意境,而旨在探索某种结构,预示抽象形式变化的一种趋势,已经蕴含许多杰作,会另外建起一座“真正的绘画大教堂”。此外,温森特到海滨圣马利亚,见到了大海,进一步感到留在南方的重要性,尤其感到“非洲近在咫尺”,还必须夸大颜色。他确曾梦想前往其他国家,梦想附和高更先前的计划,一同去马达加斯加岛,不妨畅想一下,像梵高这样追求色彩的大师,到了热带地区,会大量创作出多么华美、多么炫目的作品……三十七岁,正当创作的盛年!命运,不管多么令人不解,也不承认任何假设。命运与个性所凝结的“砸不开的黑夜内核”,我们只能尊重了。我是受了皮埃尔·米松《约瑟夫·鲁兰传》的启发,提出一个极小的假设,略表我在翻译过程中的遗憾和叹惋。

这部《梵高传》,作者称为书信体小说,这是欧美文学的概念,到中国就行不通了。好在加了个“书信体”,不过在这里有特定的意思,即主要棍据温森特与提奥的大量通信,重新认识梵高的一生,这是本书的特点与价值所在。书中许多亮点和精彩的段落,都是从温森特的书信生发出来的,让人读着时时感到画家梵高就活跃在眼前,有一种交流互动的印象。

李玉民

二○一一年六月于北京花园村

书评(媒体评论)

为了它(绘画),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绘画).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甚至大中午我还在于,顶着烈日,在麦田里,没有一点阴凉,就是这样,我像一只蝉似的在享乐。

——温森特·梵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