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闪击战(古德里安回忆录二战德军装甲兵战术战例实录)/铁血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德)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著作的《闪击战(古德里安回忆录二战德军装甲兵战术战例实录)/铁血文库》:

本书是二战德军装甲兵战术战例实录。

本书是德国装甲兵之父详述装甲兵创建过程。

古德里安解读闪击战理论的经典之作。

古德里安的个人战争回忆录。

铁血文库二战名将系列。

内容推荐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著作的《闪击战(古德里安回忆录二战德军装甲兵战术战例实录)/铁血文库》是古德里安的战争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德国闪电战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作者以亲身经历详细讲述了德国装甲兵的创建过程以及在战争中的运用,同时回顾了他率领装甲部队迅速攻占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并且对纳粹德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帅机构进行了深刻的评价。

目录

第一章 家庭和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德国装甲兵的创建

第三章 权力巅峰时期的希特勒

第四章 灾祸的开端

第五章 西线战役

第六章 年的苏联战局

第七章 赋闲

第八章 装甲兵的发展(1942年1月—1943年2月)

第九章 装甲兵总监

第十章 “7·20”事件及其后果

第十一章 陆军参谋长

第十二章 最后的崩溃

第十三章 第三帝国的领导人物

第十四章 德军总参谋部

附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家庭和青年时代

1888年6月17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在维斯瓦河畔的库尔姆(今波兰海乌姆诺)第一次见到了阳光。我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古德里安当时是波美拉尼亚第2猎兵1营的一名中尉,他于1858年出生在图赫尔2地区的大克罗尼亚。我的母亲,克拉拉·克尔奇霍夫于1865年2月26日在库尔姆附近的尼姆齐克出生。我的祖父母都出身于地主家庭,就我所能追溯到的我的家族先辈,他们都生活在瓦尔特高3或东、西普鲁士地区,不是当地主就是做律师。我的父亲是我所有近亲中唯一的一个正规军军官。

1890年10月2日,我的弟弟弗里茨出生了。

1891年我的父亲因为军职的变动调驻阿尔萨斯州(今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地区,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一度和洛林一起被法国割让给德意志帝国)的科尔马,我6岁的时候在那里入学,在那里一直待到1900年,同年父亲又被调驻到洛林州的圣阿沃尔德。然而圣阿沃尔德是个小地方,没有高等中学,所以父母只好把我们兄弟俩送去寄宿学校上学。因为父亲的收入有限,加上他希望两个儿子都能成为军官,于是他决定让我们去预备军官学校。

1901年4月1日,我和弟弟去了位于巴登的卡尔斯鲁厄预备军官学校,直到1903年4月1日我都在那里上学。然后我转学到了大里希特菲尔德地区的中央军官学校,那里离柏林不远,我的弟弟两年之后也到了这里上学。1907年2月我毕业了。后来每当我回忆起当年教导我的教官们,心里总是充满深深的感激与敬佩。我们在预备军校里所受的训练是朴素且有严格的军事纪律约束,同时这些训练也是基于仁爱和正义的。我们的课程依照最新式的公立实科学校为标准,尤其注重学习现代语文、数学和历史。这为我未来的进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军官候补生所达到的文化程度丝毫不逊于同等的实科学校学生。

1907年2月,我作为一名见习军官被分配到洛林州比奇的汉诺威第10猎兵营,而我的父亲担任该营的营长一直到1908年12月。这对我来说真是意外的惊喜,在预备军校读书离家6年之后我终于可以重新享受温暖的家庭生活了。1907年4月到12月期间我在梅斯的军事学校受训,然后在1908年1月27日被委以少尉军衔,但是我的军官资历是从1906年6月22日开始计算的。从那之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都享受着一名初级军官平静幸福的生活。1909年10月1日,我们的猎兵营又被调回到汉诺威的哈尔茨山戈斯拉尔地区驻防。在那里我与心爱的玛格丽特·格尔内订婚,并于1913年10月1日结婚,从那之后她和我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我们刚刚建立起的幸福生活被1914年8月1日爆发的战争粗暴地打断了,接下来的4年里,我和妻子家人的短暂团聚屈指可数。1914年8月23日,上帝恩赐给我们第一个儿子——海因茨·京特,1918年9月17日我们又有了第二个儿子库尔特。

父亲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后来只好退出现役,他在1913年5月动了一个大手术,一年多后他在战争刚刚开始时就故去了。父亲的逝世使我不论是在军事生涯还是在人格方面都丧失了一个楷模,我的母亲比父亲多活了16年,于1931年3月也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充满了慈爱的一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订的时候,我正在东线担任防御任务,先是驻扎在西里西亚,后来又去了波罗的海地区。在本书所附的大事年表中,能够看到我半生戎马生涯和个人生活的大致经历。从这个年表中可以看到,一直到1922年为止,我在军中的职务一直在战斗部队的军官和参谋之间转换。我是步兵出身,后来却被调到了科布伦茨的第3通信营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几个月里,我负责包括无线电作业在内的许多工作,由此我学到了许多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这段经历对我日后着手组建新兵种时作用巨大。(P1-P2)

序言

命运迫使我这一代人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使得我的民族沉沦到谷底,战争失败带来的痛苦和悲剧在我们这些老兵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长期以来,我和我那些参加过生死搏斗的战友们始终沉默不语。这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他们要么仍被关押在监狱或战俘营中,要么就是出于种种原因对战争中的经历保持缄默。而我们当年的对手——那些获胜的盟军们,他们出版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作却汗牛充栋,其中部分是个人的回忆录,另一些则是带有不少主观态度的历史文集。今天,当战争失败所带来的剧烈震荡慢慢消散之后,或许到了可以从德国的角度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一些笔墨的时机了,我们所要讲述的这些残酷的刻骨铭心的内容,早已深深埋入我们这些幸存者的记忆深处。我们的政府档案要么消散在战火之中,要么被敌国系统性地缴获了,要完成一本真诚的,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历史类著作是极为困难的。正因为如此,来自亲历过战争的老兵们的第一手回忆资料则更为重要了,尽管他们能提供的都是出自他们当时所能见到的历史片段,而且多为个人的主观看法。

不过,促使我提笔写作的不只是这些原因。德国士兵们是德意志祖国的儿子,而他们的妻子与母亲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献给了祖国,也成了战争的受害者。难以计数的德国女性在战争中死于敌方的战略轰炸,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他们的儿女。在战争中,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德国的妇女儿童在工厂中劳动,在田间耕作,作为军事辅助人员承担了自己的职责;德国的全体工人则在艰苦的条件下,不知疲倦地满足着祖国战时永无止境的需求;德国的农民们为了战时德国所有家庭的餐桌而日复一日地在田间艰辛耕耘,直到令人痛苦万分的最后一日;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民被驱逐出自己的家园,过着背井离乡、仰人鼻息的生活;更有数百万德国青年们作为士兵倒在了战场上,他们像数个世纪以来为保卫祖国独立和民族生存而战的德国军人一样,勇敢而且忠诚,是全民族的精英。以上这些人们,都值得我们由衷感谢的。

我无权以人民的名义来讲述这些,但是,我的著作至少能让我的战友们,我们的老兵们得到一份来自我本人的感谢。直到今天,我们始终都恪守一份美德,人与人之间需要在相互尊重和友爱中彼此扶持,我真心希望我们的民族在未来可以永远团结下去。

现在,人们经常会指责我们是“军国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而我的这本书或许也将被许多有良知的读作所责难。但对于我们这些老兵而言,所谓的军国主义只是一个虚无的词语,军队体系外的平民对军人的理解总是片面的,士兵口中的大话和一些夸张的行为经常被认为是军国主义的标志,而真正的德国军人不可能这样做。作为直面战争恐怖的群体,德国军人恰恰比平民更不愿意接受战争,他们从没产生过掠夺他国或者使国家践行强权政治的打算。我们参军入伍,担负的职责只有保卫祖国以及为年轻一代的成长保驾护航,这些责任也是我们乐于承担的。军人这一职业要求我们保持个人的勇武精神,这是我们的义务,这种义务扎根于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将我们称之为法西斯主义者,同样是对我们所坚持的爱国精神的歪曲,同样遭到歪曲的还有我们对其他民族的高傲态度。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有的特性,我们对德意志民族的热爱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是一致的,我们知道如何维护这种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的思想并未被所谓的法西斯主义所迷惑,我们所考虑的只是让德意志民族生存下去。对于一个统一的欧洲的意义,我们一直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我们希望欧洲成为光彩夺目的大陆,不过,任何在不平等基础上的统一都将动摇欧罗巴的基础。

这部作品是在以上这些思想的指引下完成的,在此,我也希望能向我们民族的年轻一代讲述我们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他们的父辈是如何卫国而战的。但愿他们不会轻易忘却这一段历史:我们的民族虽然可以承担苦难与牺牲,但依旧在战争中失败了。只有记得这些,这场痛苦的悲剧才不会从我们的心灵中消失,只有这样,希望才能充盈着每一个德国人的心头,也只有这样,在上帝的保佑下,德国才能重新和平崛起。

我从未曾想过原谅或者指责什么,著述本书的过程已经穷尽了我的脑海,我只想尽力描述我的个人经历。这本书的基础源于最初的笔记资料和第一手信件,其中的一些已经被盟军所缴获,并收藏在外国档案馆中很久了,我部分战友的原始回忆资料同样如此。当然,对比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来自记忆的差错或许是难免的,在时间的侵蚀之下——经历了营养不良的艰苦岁月之后——记忆力逐渐消退,许多事关细节的记忆都开始在我们的大脑中慢慢消散。

不过,本书依旧是一本真诚的著作,对事件的描述忠实于事实,它记录了我当年服役——作为军长、装甲集群和装甲集团军指挥官——时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的事件,为读者们从源头展现了一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新图景。在对整个大战做总体描述时,依据的是以往总参谋部的文献资料。

在写作过程中,有不少人士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在此我必须感谢他们,他们是库尔特·冯·利本施泰因男爵先生、莱因哈德·格伦先生、舍雷尔先生、阿道夫·冯·舍尔先生、冯·施泰因男爵、贝恩德·弗赖塔格·冯·洛林霍芬男爵先生和贝克先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