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忠义勇猛的战将,也是一个骄傲鲁莽的武夫——《关羽大传》带你认识真实的关羽!全书以讲述关羽的生平为主线,辅以当时风云变幻的政治背景,在介绍关羽的戎马一生时,也帮助读者深刻了解其成功或失败的症结所在,从中获取为人处世、管理决策及生存的重要智慧。本书由刘艳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关羽大传/中国历代名人传记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艳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一位忠义勇猛的战将,也是一个骄傲鲁莽的武夫——《关羽大传》带你认识真实的关羽!全书以讲述关羽的生平为主线,辅以当时风云变幻的政治背景,在介绍关羽的戎马一生时,也帮助读者深刻了解其成功或失败的症结所在,从中获取为人处世、管理决策及生存的重要智慧。本书由刘艳著。 内容推荐 他是一位忠义勇猛的战将,也是一个骄傲鲁莽的武夫——《关羽大传》带你认识真实的关羽! 作为东汉末年驰骋疆场的猛将,关羽戎马一生,征战群雄,在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的大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能文能武、忠义双全,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囊中取物,于破臂刮骨、血流如汪时谈笑自若,真可谓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然而,关羽也是粗心大意、傲慢轻敌的,以致大意失荆州,并断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说,关羽的忠义绝伦,关羽的神勇无双,关羽的骄傲自大,也造就了他的成功与成败。 《关羽大传》以讲述关羽的生平为主线,辅以当时风云变幻的政治背景,在介绍关羽的戎马一生时,也帮助读者深刻了解其成功或失败的症结所在,从中获取为人处世、管理决策及生存的重要智慧。本书由刘艳著。 目录 一 身世之谜:英雄莫问出处 关羽的故里及家世 关羽的年龄与生辰 赤面长髯,绝伦逸群 武艺高强,万人之敌 疾恶如仇,漂泊异乡 二 勇者无敌:英雄本色初显 三初聚首,以义结盟 征战南北,共举大事 出兵相助,解徐州之围 受托治徐州,势力大增 三 义绝:唯有忠肝和义胆 “义绝”关羽 祸起吕布,失徐州 寄留许都,韬光养晦 袭杀车胄,势力迅速壮大 兵败下邳,兄弟各奔东西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万军之中斩颜良 拜书辞曹,投奔刘备 关羽与曹操:感恩遇,报知己 千里寻主,义无反顾 汝南相会重聚义,驻扎新野 四 荆州之争:明争暗斗几时休 兵败当阳,前途渺茫 赤壁交锋大获全胜 华容道义释曹操 联吴抗曹,战事频繁 荆州,人人争而“食”之 “借荆州”旧事重提 单刀赴会,孙、刘中分荆州 五 北攻荆襄:出师未捷身先死 万事俱备,进攻襄樊 善借天助,水淹七军 刮骨疗毒显勇壮 全面进攻,围困樊城 徐晃诡道诈兵,大败关羽 暂释前嫌,魏吴联手 轻信的后果:痛失荆州 英雄末路:败走麦城 失荆州,始三国 刘备发兵复仇,回天无力 六 以短取败:性格决定命运 关羽与诸葛亮:面和心不和 逞强好胜失人心 傲慢轻敌,自取其败 独断专行,不听人言 自古英雄皆好“色” 七 拨开历史迷雾:假作真时真亦假 《三国演义》对关羽的影响 关羽和青龙偃月刀 关羽与赤兔马 关羽与周仓 温酒斩华雄 愈战愈勇诛文丑 关羽葬于何处 八 儒将风范: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好读春秋 关羽著述 关帝诗竹 九 关羽后人:血脉承系已难辨 关羽的子嗣 关羽的后代 光宗荫子,风光无限 十 关公崇拜:身虽云没,书名良史 关羽的谥号 关羽何以由人而神 关公民间崇拜的源起 关羽的加封过程 财神关公的由来 关帝庙及遗迹 关公祭祀礼仪 试读章节 关羽的相貌究竟是什么模样,史料中记载寥寥。而人们常见的关羽形象,是一手捋须,一手捧读《春秋》的模样。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看到有一处涉及关羽的相貌,这是记述诸葛亮回复关羽的书信中所提到的一段话:“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美须髯”,这是陈寿对关羽相貌的唯一描述。陈寿只点明了关羽是“美须髯”,而对他的其他相貌特征却只字不提,说明关羽的须髯极有特色。 那么,关羽为什么被后人描绘成五绺长髯呢?这可能和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关。人们在审视某一事物时很讲究“匀称”,如果胡须长成两绺、四绺,显然不太美,而胡须变成单数,看起来就很匀称,很美。因为关羽是“美须髯”,而三绺长髯较为普遍,为了强调他的特别,五绺长髯是最佳的选择。这就使五绺长髯成了关羽的专利,除他之外,无人再用。 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因此,关羽的长髯,也象征着稳重。按照民俗观念的理解,“赤面长髯”的关羽多少寄托了人们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美好愿望。 至于关羽读《春秋左氏传》,那是裴松之注引书《江表传》里的记载。陈寿写的《关羽传》,只是一篇准千字文,其中并没有提到关羽读过什么书的事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短短11个字,作用很大,影响深远。 到了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关羽形象要比陈寿所说的丰富多了,这主要归功于后世说唱艺人及文人特别是元、明两朝文人。 在元朝人所著的平话本里,关羽已“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外貌是文艺作品塑造人物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志》中的关羽形象仅有只言片语,模糊不清,这就为后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可以根据社会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去塑造关羽的形象。 早在宋朝年间,民间就出现了以讲史为谋生手段的职业说书人。见之记载的,北宋时期有汴京瓦市中的讲史人霍四究、尹常卖等。霍四究的“说三分”、尹常卖的“五代史”,在民间颇有影响。遗憾的是,霍四究是怎样为关羽塑造形象的,不得而知,所以元朝平话本中的关羽外貌应该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造型。 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书中对关羽的容貌有了更加经典的描述,影响也最大,现在一提到关羽,人们眼前就会出现这么一个形象:身长九尺三寸,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胸前五绺长髯,胯下赤兔马,手持一把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罗贯中对关羽相貌的描述,与前人塑造的关羽形象相比,承继关系十分明显,只不过其形象更加丰满完美,更显英武神圣之风采。“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五绺长髯”,《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容貌的经典描述,已成为关羽容貌的标准符号,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目中,以致后来许多文艺作品中的关羽形象都是以此为标准进行塑造的,无论是小说还是说唱艺术,抑或绘画、雕塑作品,关羽的形象都非常雷同。 关羽的面色如何,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有提到,显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小说中的“面如重枣”指暗红色的脸,后代戏曲中演“红脸关公”的专门行当被称为“红净”。中国人有一个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的面色可以代表其人品、忠奸、善恶。红脸表示英勇、正义、刚正不阿,关羽赤胆忠心,忠义两全,当然应该是红脸。这种脸谱化的观念主要是受到了戏剧脸谱的影响。早在宋元时期,民间艺人已经使用彩墨化妆,以寓褒贬。当时的戏剧脸谱丰富多样,有黑脸、红脸、花脸、青脸、蓝脸等不同扮相。这些脸谱的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英勇、正义、刚烈,因此,关羽的扮相理所当然要勾画成红脸,以彰显其忠义。这就决定了关羽必须成为“红脸关公”。 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提到了关羽红脸的来历。东汉末年,满州(今山西省运城一带)新任太守熊虎,纵容儿子熊祥强抢民女张鸾姣。张父到县衙告状,被县令苗信打出堂来,正当他申冤无门,走投无路时,巧遇关羽。关羽好打抱不平,于是奔进公堂辩理。熊祥勾结苗信,为非作歹,还威胁关羽。关羽当时年轻气盛,一怒之下便把熊祥打死了,还杀死县令和太守,火烧衙署,砸烂牢门,救出张鸾姣,自己一个人逃命去了。他经过圣母庙时,在庙旁泉水里洗了个脸,脸立刻变成了丹红色。于是,再也无人认出他来,关羽由此逃脱了关隘盘查之危,到范阳投军。从此,关羽就和红色沾上了边,后来爱戴他的百姓们干脆将他的画像脸部涂成了红色。 然而,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在今天看来,关羽之所以是红脸,或许还是和他忠诚耿直的性格有关。P8-10 序言 提到关羽,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部《三国演义》,使“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劈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三江口保驾”、“义释黄忠”、“刮骨疗毒”、“败走麦城”这些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为人们耳熟能详,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 作为东汉末年驰骋疆场的猛将,关羽戎马一生,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尽管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没有学术著作,无法与孔子相比,但在他死后,随着时代的演变,他却成为能文能武、忠义双全,集儒家忠、信、礼、义于一身的道德楷模,成为义气千秋、忠贞不二、见义勇为的代表人物。这并不是凭空捏造的。 首先,关羽是三国时期“义”的典型代表人物。在事业最低潮时,曹操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笼络他,但他不为所动,一心只想找刘备,表现出他对兄弟义气的忠诚,他的确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彰显了巨大的人格魅力。同时,为了义,他亦可以快马飞刀,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助曹操解白马之围,以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受义的牵制,因义而动,义高于一切。 其次,关羽的雄壮威猛,在三国的历史上也是有名的。《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曹操的手下谋臣程昱等人都称“羽飞万人之敌也”。而东吴周瑜也视关羽为“熊虎之将”。他能在万军之中,轻取上将之首如囊中取物;他即使破臂刮骨,血流如注,仍能谈笑自如,真可谓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他一生追随刘备,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忠君报国,困苦面前不皱须眉。他从出生地解县杀恶霸亡命出走,先到卢奴贩粮度日,后到涿郡三杰相识,投在刘备麾下。在参与围剿黄巾军时历经涿郡、巨鹿郡、南阳郡,因匡辅汉室立功,在中山国安熹县任职;又先后在北海国下密县、平原国高唐县、平原县暂时驻足;在诸侯兼并割据期间,转战于青州、豫州、幽州、兖州、徐州、冀州、扬州,最终止于荆州。 令人遗憾的是,关羽虽然是一员勇猛的战将,但却不是一个明智的统帅。我们所熟悉的他的许多英雄事迹,除了少数事情还有一点根据以外,多数是小说家言,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比如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等,有的是张冠李戴,有的则是艺术夸张。不过,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关羽神勇无双、忠义绝伦的英雄气概。 回顾关羽的一生,他的事业最辉煌在荆州,其失败、遗恨也在荆州。他执掌荆州帅印6年,发动襄樊战役达到一生事业的鼎盛时期,展示了他文韬武略的卓绝风姿。在这次战役中,他围曹仁、杀庞德,水淹七军,招降于禁,威震华夏,以致曹操一度想迁移首都,以避其锋锐。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关羽最得意的时候,孙吴方面抓住其弱点,给他灌下了一碗“迷魂汤”,使其傲慢心理发挥到了极致,而后又派吕蒙率领大军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南郡等地。关羽在外两面受敌,在内部属反叛,最终兵败麦城,被孙吴的几个无名小辈擒获斩首。关羽的人生之路,以一位身首异处、未得善终的败军之将的形象而结束。英雄末路竟是如此惨烈,巨大的反差不禁令人扼腕叹惜。 尽管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然而,荆襄之战却集中暴露了关羽刚愎自用、个性骄矜、傲慢轻敌、独断专行的性格,在处理与东吴的关系时也表现出了他政治上缺乏远见、外交上不善应对等武夫式的鲁莽,从而惨遭魏、吴南北夹击,在内忧迭起、盟友毁约偷袭下,葬送了荆州,也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大意失荆州”已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严重后果。 失败者的血,鉴照着后人的路。骄傲将军关羽的悲惨遭遇,教育着后人,不要再去重蹈他的覆辙。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关羽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他都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钱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对主之忠、克己之正、处世之义、作战之勇,在鼓励后人注重品行、舍利取信、舍生取义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