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发展绵延八个多世纪,每个阶段皆引起诸多探讨,尤以明清为最。明代货币白银化,引发了货币制度、形态、体系的转型,不仅撼动并终结了国家铸币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其后五个世纪的流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财政运作方式,塑造了另类的国家与市场问的关系。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牵涉领域广,介入财政与社会程度深。其与铜钱形成的“不稳定之稳定”关系,目前揭示得并不明晰。邱永志著的《白银时代的落地(明代货币白银化与银钱并行格局的形成)/江西财经大学信毅学术文库》采取综合性的货币史框架,分析了明代货币白银化形成的历史基础、体制促因、展开过程和格局奠定等问题,力图从长时段角度揭示钞、钱、银的变位与“白银时代”曲折落地的问题。 作者简介 邱永志,汉族,1989年生,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金融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云南大学历史学学士(2009),云南大学专门史中国经济史硕士(2012),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博士(2016)。曾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理论版》《读书》等报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不少论文多次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货币金融史、社会经济史。 目录 楔子:严书开论中国史上的白银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内容结构与创新点 第二章 元明变迁视野下的货币体系演进 一 “纸钞时代”的盛期:元代纸钞制度及其变迁 二 铜钱的衰退与白银的发展 第三章 “洪武货币秩序”的确立与明初多种通货并存 一 单一宝钞体制的形成 二 祖宗成例:“洪武货币秩序”的确立 三 实物本位下的多种通货并存 第四章 货币白银化(一):财政制度改革及其银纳化过程 一 明前期禁令政策下的白银“双轨”流通 二 正景之际赋役折银的肇始与公私用银的扩大 三 财政制度改革及其银纳化过程(1):田赋徭役 四 财政制度改革及其银纳化过程(2):专卖税收及主要财政供支 第五章 货币白银化(二):货币制度领域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 一 调整:从宝钞到铜钱 二 拐点:私钱泛滥与政府“救市 三 结果:私钱全面占据市场与“银进钱退 四 流通分割化:货币地域流通状况 第六章 格局奠定:银钱并行的形成 一 国内外市场逐步联结与海外白银的流入 二 货币主导权之争:银钱争论与国家铸钱的新开展 三 白银存量不足与隆万时期的货币扩张 四 贡赋体制、民间社会用银的合流与行钱之地的萎缩 第七章 结语:历史变迁视野下的货币转型 一 时代背景:元明变迁与货币体系的变动 二 转型过程:两条线索相互交织 三 格局奠定:银钱并行的形成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