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科学倒大霉》会告诉你:科学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来龙去脉,生活就不会一团糟。搞懂睡觉的学问,睡过头的几率就少一些,被老板骂的次数也少一些;搞懂电池的原理,MP3掉到马桶里,没事儿!一个小伎俩你让它起死回生;搞懂柴油车和汽油车的差别,你就不会傻乎乎的,加错了油还去兜风。每当遇到小麻烦,你会像警察处理案件一样迅速搞定。
岁末年初,最温暖的科学书。不爱学数理化的小孩子,可以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科学很有意思;迷迷糊糊的可爱的冒失女孩,别犹豫了,井井有条、享受生活才迷人;小男生、大男人们,保护心爱的人要懂科学,光会修修水龙头已经不行啦;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每一个人,懂点科学不费事,不懂科学倒大霉!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早晨睡过头,急着做早餐,厨房竟然冒了烟;开车去上班,从天而降一堆鸟粪不说,还把错把柴油当汽油;赶到公司,刚收个邮件,电脑就瘫痪……
别再阿Q,说什么碎碎平安;别再抱怨,说什么神啊,救救我吧!生气着急不管用,还是多懂一点科学,本书为你解答了小麻烦背后的大道理,保证帮你消气、消灾又解惑!
小麻烦背后都有一个大道理,《不懂科学倒大霉》——最温暖的科学书,让你从科学的角度了解那些囧事为什么会发生、如何生活的更健康快乐!
7:10 可恶的洗发液
揉揉惺忪的睡眼,你打算洗个澡。热水从喷头中涌出,满浴室的水蒸气在清晨的阳光中变成了金色。你站在浴缸里,闭上眼睛淋着热水,任由思绪徜徉在昨夜的梦中。你摸索着拿到洗发水瓶,打开盖子,把洗发水挤到沾湿的手掌上。洗发水的温度比你的皮肤要凉一些。正当你试图把洗发水放回架子上时,瓶子不小心从手里滑了下去,掉在了浴室的瓷砖地上。你瞥了一眼,发现洗发水流了出来。你叹了口气,没来得及把喷头关上就走出浴缸,想要赶紧把瓶子捡起来,以免浪费更多洗发水。你拿起瓶子然后转身,你的脚似乎踩到了一滩冰凉的东西……天旋地转,整个世界翻了个儿。等你回过神儿来,你发现自己的脸正对着浴缸底部,你的后背贴在冰冷的瓷砖地上,你的脑袋嗡嗡响,一阵阵地痛。
用粘腻的油性物质洗头发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把一块猪油抹在你的头皮上必定会是一次可怕的经历。然而,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大多喜欢用油质物洗澡——他们会用油按摩自己的身体,并把皮肤上的角质和死皮随污垢一起洗掉,就像用橡胶滚轴清洗窗户那样。
油和肥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但是事实上洗发水和肥皂中有很多油脂成分。关于肥皂使用的最初记载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而“无患子树”,通常被称做“无患子果实”或“无患子皂荚”)应用的历史则更加久远。我们无法得知是谁发明了肥皂配方,但是依据肥皂的制造方法,曾有些人建议把动物尸体中残留的胶粘物质应用于肥皂制造。幸亏这仅仅是人们的想象而已。
其实,肥皂的做法十分简单。首先,将石灰和水混在一起,直到水变成“石灰水”(二者结合产生的氢氧化钾使石灰水呈碱性)。有一个古法鉴别石灰水是否合格:看鸡蛋是否能浮在水面上,如果可以,那么石灰水就可以备用了。下一步就是找到一些脂肪或油脂。动物脂肪经常被使用,如果有橄榄油更好。然后把油脂和石灰水混合,并确保油脂在混合物中占有恰当的比例。你可以把它们混在一起煮沸或者在冷却时混合——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是相同的,这种反应被称为“皂化作用”。虽然在其他成分之间也可以产生相似的反应,但就肥皂制造来讲,“皂化”就是指碱性物质(石灰水)和脂肪或油脂的混合。如果通过几百万倍的显微镜观察,我们就能看到详细的过程。油脂是由3组相似的分子组成,粘连在一起。碱性物质打破了这些原子间的“纽带”,相当于切断了原子间的联系,从而破坏了分子结构。这些碎片通过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它们不再是油脂和碱性物质,而是转化成了某种形式的糖醇——甘油,肥皂就制成了。
由于这种化学反应涉及的成分很简单且常见,因此类似的现象经常会发生在泥土中的尸体上。如果泥土呈碱性,而且周围有一些蠕虫或细菌,那么皂化反应会使尸体内的脂肪转化成“尸蜡”。最极端的一个例子:一个在19世纪被埋葬的整具女尸都变成了肥皂。这具“肥皂女尸”目前被陈列在美国费城的马特医学博物馆。然而她并不孤独——和她一并下葬的男尸也变成了肥皂,有段时间曾被陈列在华盛顿的史密斯森尼国家博物院。
谢天谢地,我们今天用的肥皂和死尸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如今的肥皂大多是由植物油制造而成,例如棕榈或者橄榄油,再加上一些香料成分。而且,也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成分,例如甘油,并加入了一些优质的洗涤粉,例如浮石,以加强肥皂的去死皮功效。
但愿你能够意识到肥皂具有很好的去污功效。肥皂的这种属性是基于另一个化学反应。你可以把肥皂分子看成是由钠或钾的脂肪酸盐组成的“小蛇”。当水遇到盐分子时,“小蛇”的头部将产生负电荷,并很快和水分子融合在一起(产生亲水性),而“小蛇”的尾部则开始抵抗水分子(产生疏水性)。当你把肥皂浸泡在水里,每一个肥皂分子都将经历一些“挣扎”——其中一端想要和水接触,而另一端想要离水越远越好。它们有一个明智的解决方案,就是各自与它们的“朋友”结盟,然后把自己变成小球体,而且所有的头部都指向外部,所有的尾部都藏在内部以远离水分子。然而,当肥皂处在油脂中,它们的反应就完全相反。“小蛇”的尾部会产生亲油性,而头部则想要避而远之。所以这一次,小球体的表现截然相反:头部竭力掩藏自己远离油脂,而尾部将会露在外面。
肥皂分子的“奇怪行为”制造了一种表面活性剂,使它们能够分解液体之间(例如水和油之间)的阻抗力,并促成二者在同一种介质中混合。肥皂无法使油脂溶解在水中,这两种液体实在太势不两立而导致彼此无法相容。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一原理创造出了绝佳的清洁功效:当你把肥皂擦在皮肤上时,喜欢油脂的肥皂分子尾部将自己吸在油脂上。之后,当你把肥皂冲洗掉时,肥皂分子接触到水,就会变成头部在外、尾部在内的小球体——尾部仍然在内部紧紧抓着油脂。这时,肥皂已经把你皮肤上的油脂紧紧地包了起来,油脂在内部,水在外部,从而使油脂从你的皮肤上剥离开,然后被水流冲走。大多数污垢都能够溶解在水或油中,所以如果你擦了肥皂再冲水,大部分的污垢都能被清除掉。
虽然肥皂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以肥皂原理为基础制造的洗发水却是一项新的发明。最初,原始的洗发水通常是由草本植物、水或者油脂混合制造而成的;再后来,肥皂的成功为第一批“肥皂型洗发水”打下了基础。这种“液体香皂”具有清洁头发和去油的功效,是通过把皂片溶解在水中制造而成。可是,由于肥皂的效果太强了,连自有的皮脂都被清除掉了,导致头发干枯易断。由于这个原因,一种人工合成的清洁剂诞生了。从那之后,所有洗发水都变成了人工合成的,以避免去除头皮的自然油脂。这种洗发水和肥皂的成分有细微差别,稍稍减弱了清洁功效,但是二者的作用原理是完全相同的。洗发水也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可以粘着油脂和污垢,并把它们包含在具有亲水性的“包裹”中,使你能够冲洗掉油水混合物。
除此之外,洗发水还具有一个和肥皂相同的特性——滑。这便于我们把洗发水或肥皂涂开,但是我们并不期待它的“滑”,而这却恰恰是所有肥皂、洗发水的特性之一。事实上,只要是表面活性剂,就一定是滑的。想要发明一种不滑的洗发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肥皂和洗发水的成分里都有油脂,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分子结构与油脂相似,因此具有和油脂相同的滑的特性。再加上它们在清洁时会牢牢地抓住油脂,所以就会更滑。
摩擦力可以使物质变滑,而缺少摩擦力同样也会使物质变滑。摩擦力是使两个物体表面在相互摩擦时减缓移动速度的一种力。两个表面看起来非常光滑,但是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你还是能看出它们之间产生的无数次撞击。二者之间看似是在“滑动”,其实是在相互摩擦对方,所有的撞击都会使它们的移动速度减慢,并使物体表面温度升高。当你在出行时,摩擦力帮了你很大的忙——轮胎不会粘在马路上,你的脚也不会站在地上抬不起来。但是,对于任何一种带有移动部件的物体来说,摩擦力就成了一个大麻烦。引擎内部产生的不必要的摩擦力会使它的温度升高,使它的部件磨损或失灵,所以我们就要在汽车里加很多油。油是一种带有润滑作用的物质,它作用在两种表面,以防止它们摩擦过度。大多数润滑剂都含有油脂,因为油脂易于在物体表面形成稳定的涂层或薄膜,而不像水那么容易被冲掉。
然而,摩擦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向了一种新型的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在过去几十年里,你或你的朋友都被肥皂滑倒过,但是直到近几年科学家和工程师才意识到,肥皂中的一些成分会产生很好的润滑效果,或许可以应用在某些机械系统中,例如水压系统或用水来冷却钻头的钻探平台。所以,当你下次再被洗发水滑倒的时候,请记住:这不是你的错。从它诞生之日起,油脂就存在于洗发水中了。P9-12
没有警笛声,没有闪光灯,也没有警戒线;没有乘坐着“神秘大篷车”来访的头戴墨镜的“卧底科学家”们,也听不到他们下车时“砰”的关门声,更看不到那装满各种新奇工具的黑色大包。你只能靠自己了。你将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尝试并解决眼前的困扰。无论是昂贵地毯上的污渍,还是在洗衣机里跳舞的MP3,或者是黏在你头发上的口香糖,这些都是你面临的问题。那么,你将要怎么做呢?
你可以拿一把椅子挡在地毯的污渍上;你可以像处理其他垃圾一样,把浸水的MP3扔进垃圾桶;你也可以把黏住口香糖的那缕头发剪掉。你可以安慰自己说这只不过是“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的体现,然后再买个巧克力冰激凌,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
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你把自己变成“卧底科学家”。你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发现“意外事件”背后潜藏的科学原理。你会很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在作怪,以及事情为什么搞砸了。很快,“意外事件”对于你来说将不再是棘手的问题,就像警察处理案件一样轻车熟路,因为你将很清楚该做些什么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戴上你的墨镜,拿起你的黑色大包——成为一名“卧底科学家”,你准备好了吗?
你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意外事件”的含义。我们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警察、消防队员或者救护人员处理的那种事件,而是常见的、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情。即使你不是当事人,但是当你阅读这些文字时,总会有某些人正在被某个地方发生的一些“意外事件”所困扰着。归根结底,每一起“意外事件”都是在科学上出了差错,或者,说得再通俗一点,是由于我们在运用科学时出了差错。
我们的世界充满着各种令人惊异的发明,从MP3到去污皂,几个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演化而成了一个个产品,精巧,却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然而,我们周围的科学技术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而这些假设,就是它们今后的用途。举个例子,洗发水用在你的头发上,能够发挥很好的功效,而一旦它被洒在地板上,就会立刻让人滑倒。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正常使用。如果把某一物品放在了它的“能力范围”之外——比如把金属容器放进微波炉、口香糖黏在头发上,或者红酒洒在了地毯上——科学就会立刻和你“作对”。去污皂在你的脚下立刻变成了润滑剂,你显然是发挥了它的“短处”。金属容器在微波炉里会发出吓人的火花,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口香糖在你的头发上会变成超强粘合剂;洒在地毯上的红酒变成了染色剂,甚至比地毯原本的花色还要顽固。
“意外事件”经常发生,现在你将了解到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如果你足够大胆,请跟我一起进入“倒霉一整天”的世界。想象着这一系列的“灾难”都将发生在你身上,你将度过人生中最多灾多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