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导演贾樟柯评论亦桑和她的文字:“保持观察,是她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
亦桑用千字小文,幽默利落道来那些你可能忽略的职场真相,同时也以职场中人的视角,去解读生活状态的多种可能性。她的随笔在众多知名媒体刊发后,引起职场白领强烈共鸣,《职场潜水员》也得到名企达人的联袂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职场潜水员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亦桑 |
出版社 | 羊城晚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知名导演贾樟柯评论亦桑和她的文字:“保持观察,是她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 亦桑用千字小文,幽默利落道来那些你可能忽略的职场真相,同时也以职场中人的视角,去解读生活状态的多种可能性。她的随笔在众多知名媒体刊发后,引起职场白领强烈共鸣,《职场潜水员》也得到名企达人的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本书为职场散文,以一个涉足各行业的职场人士的眼光发掘职场和生活细节,分两个部份:潜职场,写职场事件;潜别处,是以职场人的心态观察生活众生相。笔者笔触细腻,或讽刺、或感人,阅读时每每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反思。 目录 潜@职场 “扫楼”运动 暧昧也是生产力 八卦课堂 板报狂热 办公室抽屉之美 办公室潜水员 帮派那点事 K房肥皂剧 出差低调症 电话声音“美容术” 个性化“小鞋” 花样中年的华丽转身 怀念群发邮件的日子 体力劳动 活动分子 可不可以不敲锣 旅游的前戏 牛人很忙 让一部分人先“总”起来 山寨版宠妃 同事三分亲 文科生的早餐 最无可奈何事件 我的楼梯间 办公室的媒来演去 道不同,相为谋 此厢遇“窃” 潜@别处 105诗人 爱在YY的日子 笔友 别人的婚礼 博客的“显摆”功能 博客这个含蓄的征婚启事 不妨闷骚 绰号灿烂的日子 对时光的采访 方言恋战 关于饭局的记录 过去那杯茶 怀念“盲婚哑嫁” 久违的信箱期待的心 看什么杂志 旅行未遂 柠檬味冒险 女人是答案动物 潜伏的浪漫 求婚的季节 人人说他同性恋 神秘“黑牌”阿姨 盛夏清华 世界杯美女 同一首名字 换城记 为理想犯贱 我们曾经那么诗 下午的骗局 乡下老家 消失的情敌 小禁忌 写给七年后的她 有人去离岛 装备派的自言自语 撞衫记 自由“试验田” 做个有爱心的娱记 橡皮糖达人 表演的意义 我们的度量衡 他们的被幻灭 试读章节 “扫楼”行动 在我们公司,如果你已婚,大年初八那天。要么你别在公司露脸。要么做好荷包“减肥”的准备。因为公司最体现广东现传统风俗的事件,就是开年上班第一天,未婚者向已婚者讨“开门利是”(红包),从2楼到25楼,层层上进,俗称“扫楼”。 且说今年元旦才结束,一张详尽的“红包指南”就在公司盛传,内容包括已婚者的姓名和楼层,并欢迎各位及时补充那些漏网之鱼。我粗略一看。已婚者约有600多人,这意味着如果你已婚,便可能面临1400人的狂热追捧——不管你是否认识他们。虽然每个红包的金额不多,1~10元不等,但如果你总希望不被人说小气,那代价也自然不菲。 之前,我没有充分利用未婚的优势,不愿放下面子去讨利是,只是出于团队精神,才尾随部门老同事到熟识的人那里说句“恭喜发财”。在我们“讨伐”的征途上,我亲眼目睹了“扫楼”的盛况。一大群人,从此处,冲向彼处,他们身后留下那个被扫荡者心碎无痕的表情,而他们则个个面带革命般的狂热和冲动,当然,也有人没有职业道德地说:“刚才那人是谁啊,太小气了,就给那么一点。”如果两队人马相遇,还会简单交流一下心得,“10楼的宋总比较阔绰”或是“15楼那个助理原来结婚了”。这一天结束后,公司论坛会有人开帖讨论当天的战绩,积极运动者可轻松突破千元大关。 然而,很快,我也被历史的车轮辗到被扫荡者的砧板上。那一年,我准备了80封5元的利是,心想以我低调为人以及常年扮嫩,足够应付附近两层楼的知情扫荡者。没想到,还在1楼排队等电梯时,碰巧被好事者捉个正着,一时间周围的人全部涌向我,包括不认识的、警卫、清洁阿姨、前台……那种“众星捧月”的晕眩,让我以为自己是某个刚从情人家走出就被狗仔队狙击的小明星。终于逃到办公室的时候,包里的利是已经缩水一半。好在我有所准备,虽然没有利是封了,但崭新的5元现金还有剩余,反正大家也不介意这种赤裸裸的祝福。 第二年,我提前到公司,避开电梯高峰时段,保存实力,变被动为主动。 第三年,我高枕无忧。因为我刚发现怀孕,就预见到那年春节铁定在家休产假,终可躲过一劫。 而今年,我原本打算初八请假,但办公室人言可畏,“不厚道”帽子我可戴不起。于是改变策略:我准备了10封50元的利是,在周围同事们都没有上班的时候,提前放到他们的台面,被众人夸赞有诚意及大方。而等真正“扫楼”运动开始时,他们对我关上门办公自然也就毫无异议,还能帮我抵御外来扫楼者的侵袭。若在饭堂及洗手问路上遇到伸来的手,也可礼貌回敬:“不好意思,明年请早”。 那天,平和安宁。下班时我不无满意地和另一个已婚同事交流经验。只听她不屑地说:“我今天把儿子带来了。大家对小孩都还挺慷慨的,赚了。” 暧昧也是生产力 在卡拉OK有人点《暧昧》,第一句就是“暧昧让人受尽委屈”,哀怨得开门见山。我倒是觉得“暧昧”并非诚心使坏的孩子,它不过有点调皮难以驾驭,而正是这股子和平常生活之间的拉扯力,产生了触电味道的甜蜜和不一般的心跳,才会引得众人前赴后继。感觉那些“受尽委屈”的男女,显然还是嫩中带执著,执著地要把暧昧转正——但拜托。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的“编制”呢? 所以说,要玩嗳昧,就要输得起,再有追求一点,学会让暧昧不成为暧昧的墓志铭,而是,成为其他什么地方的通行证。 Annie就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故事。 贵为主管的她,中指上戴着熠熠生辉的订婚戒指——这代表一个有保护色的自由地带。她的顶头,是有娇妻如玉女儿如花的部门经理,显然不是暧昧的安全角色。而经理顶头新来的总监则是铂金王老五,可说是一个相当靠谱、深受各界人士垂涎的对象。要知道,老板的宠幸,不是大路货,摆在橱窗任挑任买、断货补货;而是,限量版的,只属于既有实力又赶了个大早的诚心人士。Annie正是在他甫一空降过来,就用开心网的好友身份先霸占地盘,在偷菜偷花中建立友谊,用她自己的话说:“文字的力量大过言语”。 把暧昧放到自己那口锅后,第二步是煮熟它,正大光明地让所有人闻到味道。该“阳光”行为包括:直呼总监姓名,招呼时顺便有些肢体小接触;每次聚餐时坐到总监旁边;有其他人在时,和总监用同事之外的语气谈论工作之外的话题;开会时。常以“总监跟我说”开头……旁人自然心照不宣。 Annie因此可以抢在别人前面把别人的工作业绩向总监汇报,她似乎被公认有这个特权;可以每天中午之前才来上班,经理问起就说“被总监叫去干活了”,经理从此很识趣地永不过问;可以把不想做的事推掉,因为“总监那里有更重要的事”……Annie的工作因此变得悠闲惬意——因为暧昧这种生产关系,直接被转换成了生产力,成为那经济寒冬中的温暖,推动着她红红火火的事业,年底更是勇夺公司“优秀管理奖”。不是总监蠢,只是他站在大树的顶端,被太多的Annie叶子遮住视线,看不到树根处的脚踏实地。 是的。你会说不公平;你也会说,我是男的,没有女上司可以暧昧,也不公平——那只好拜托你拿出一点开拓精神,把眼光投向公司的职能部门吧,那里有很多人掌管着招聘、培训机会、内部晋升的风声、文件借阅甚至办公文具的领用,虽然他们不如上司的暧昧那样功效显著,但在关键时刻,多重的金子都是会发光的。P2-7 序言 记不起是多少年前,也记不起前因后果。 某天在校园里碰到的这个女生,宣称打算考我的研究生。再然后,研究生她倒是没考,毕业之后就消失,据说是去了广州,据说在那里继续读了心理学研究生,至于干什么工作,嫁了还是单身,在我们偶尔有过的一两次联络中,也语焉不详。MSN上有她的名字,但称谓常变。 再过了些年月,小亦突然告诉我要出本书,让我写个序。 我读了那些文字,才隐约地知道,她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嫁了人。但除了这些基本信息之外,其余皆模糊。不过,透过那些文字,我还是大概地知道了她这些年的心境。更知道了她在上班之余,居然没有放弃写作。 说实话,小亦的这种坚持让我有些惊讶。对于当下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来说,现在最不被看好的,就是写作这档子事情。我曾经多次在课堂上,面对那些青春洋溢的面孔发问:有谁还在写作?有谁准备写作?教室里通常是一片沉默。往往,在下课之后,有一两个学生窃窃地告诉我,其实一百多人的班上,还是有那么几个愿意写作的人,只因为他(她)们寡不敌众,便不敢在课堂里承认。就业压力那么大,操弄文字被看作是最没有前途的选择,简直不能和考公务员同日而语。主流价值洪水滔天,那几个愿意写作的少数派,就只能忍气吞声,把自己的写作活动悄悄隐匿在抽屉或箱底。 小亦也属于写作的少数派。只不过,她现在有了一份工作,从表面上看属于“正常”的上班族。写作于她,或许正如她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那样,是一种将自己藏匿于办公室抽屉的隐秘,悄然公布的行为。她在文中,写到了如何将自己青春年少的日记隐藏的过程。作为最私密情感的记录,日记往往是无法示人的,哪怕是自己的亲人。这隐喻了每一个人,无论他(她)有着什么样的外在面孔和情状,总有一些情感、想法、记忆、奢望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每一个人的内在世界,都有着秘密抽屉,把那些最青涩,最柔软,最感性的自我存放起来。然而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不论我们在他人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这些存放着的自我,总会在某个时候,悄悄地朝我们耳语,告诉我们,那似乎才真正属于自己。可惜,主动去尝试打开抽屉的人不占多数。 我们所面对的世界,越来越以效率衡量生命。每一个生存于社会的个体,都竭力隐藏自己的柔软内心,而在表面上做出强悍的样子。细腻微妙的感受,惊鸿一瞥的印象,似是而非的体验,由于它们的不可捉摸性,往往是效率人生的敌人,也因此而受到残暴的诋毁与压抑。又同时,因为它们的不可量化(微妙的伤感值多少钱一斤?),往往成为成功的障碍。在职场中,这样的例子永不鲜见。 然而,在效率社会中,人们的情绪需求并没有消失,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娱乐消费。K一首歌,听一段曲,看一场电影,读一段让人动心的文字,所有这些都以计价的方式触摸我们的内在,安抚我们的心境。消费过程一结束,人们又擦干眼泪披挂上阵,“坚强”地开始或者再开始,日复一日,为效率而战。那些被暂时熨平的情绪,又只好被锁进抽屉,不见天日了。 正因为此,我为小亦的写作感到高兴。虽然她的文字,也许会被归为“办公室小资”一类,但如果从上面所说的逻辑来推论,这种情调却似乎大有益处。把它叫做情绪按摩,叫做心灵补汤,叫做精神瑜伽,也许都适合。起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愿意珍藏、保护和歌颂自己柔软内心的人。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愿意把这些锁在抽屉里的隐秘,拿出来与他人分享的人。虽然这分享的过程也无可避免地要经过一道量化的、顾及效率的工序(出版的成本,码洋,销售情况,版税……),但那些敏感柔弱的情绪毕竟从文字中泄露了出来,成为了一种公共的事实。像我一样的读者,会在浏览这些文字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参与这个公共事实,从而有意无意地认识到,原来这世界上,还有着和我一样的人;原来我隐藏在自己抽屉里的情绪,居然和别人隐藏于他们(她们)抽屉里的那些情绪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 小亦的文字,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今天的社会,人格可以分裂到什么样的程度。从纯粹的心理学意义上说,人格分裂属于病态。但我这里所说的人格分裂,却不一定是坏事。职场的自我与抽屉里的自我,也许是相隔万里的两极,但如果一个人能够游走于这两极之间,只能说明其生命的韧度。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生存形态和生存经验从来都是如此。两极之间的橡皮筋,从来都绷着,或紧或松。弹性好的,可以一直来来去去,弹性差的,则松弛或断裂。那些在张弛之间仍能把握自己的人,是幸福的。 是为序。 易丹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飞天奖”最佳编剧 书评(媒体评论) 生动的随笔,一如大多数人经历的职场。没有惊心动魄的商战,却有多元的视角和独特的观察,读了让人感觉到真实和亲切。 刘玲,SK-II全球对外事务部经理 此“潜水员”并非指看贴不回帖行为,而是一种职场态度,从不同视角沉默着观察职场众生相,观察生活中的细微末节,然后将各色场景用幽默烹煮,煲出盅盅心灵靓汤,饮一啖入口,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味道。 梁树新,天涯社区商务运营总监 有人把办公室的地毯走成了沙漠,有人却可以走成私家花园;有人总说生活像飞机场一样平,有人却可以打磨得棱角分明。同样坐在办公室,作者用不同的视角观察职场,感受生活。那些从我们身边一闪而过的想法,却被她收集起来,成就一篇篇精彩小文。 方海,Oracle(中国)支持服务部业务运营总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