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完美的间谍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约翰·勒卡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进入间谍的世界只有两张入场卷,一张叫做“背叛”,另一张叫做“欺骗”。

声望如日中天的英国驻维也纳外交官平恩,返国参加父亲瑞克的丧礼后,下落不明。他的失踪引起亲友不安,敌人恐慌,逼得各路人马四处寻找。而瑞克生前是一位高明的行骗大师,骗术之精,不仅让受害者毫无所察,甚至还能广受对方爱戴。

不过,瑞克的欺骗行径不断演绎延伸,在平恩的生活中交错上演,使得平恩只能不断背叛那些用谎言捏造出来的生活,才能让自己剥离虚构的存在。然而,逃离了世界,是否就抛得了自我这个囚牢?勒卡雷在《完美的间谍》一书中,带着我们去透视、去凝视间谍生涯里那不可承受之轻。

内容推荐

瑞克与皮姆,父与子。

瑞克是个骗子,骗术之精,让当事人不仅毫无察觉,反而对他敬仰有加。

几十年间,涉猎过食品倒卖、房地产开发、养老金集资、国会议员竞选等等五花八门的产业,历经风雨起伏,总有死忠跟随。

到了晚年,即将破产的瑞克发现,他惟一剩下的产业是儿子皮姆,一位冉冉高升的英国外交官。

皮姆,实际上是个间谍,双重间谍。他生性浪漫,多才多艺,为了远离父亲的生活,既是偶然又是自然地踏上了这条不归路。然而身处冷战时代,更复杂的使命和冲突、责任与友情不断撕扯着他,难以喘息,他只有抛下一切,孤身一人写出一部“伟大的自传体小说”,才能实现对自我的救赎……

瑞克与皮姆,某种程度上也是勒卡雷的父亲与勒卡雷关系的写照。父亲总是对他说:没有我,你就什么都不是。

目录

前言

机构和人物表

完美的间谍

解读1:深邃而美丽的骗局——读勒卡雷《完美的间谍》

解读2:完美的间谍,不完美的人生

试读章节

“现在有事了。”杰克·布拉德福满足地说。玛丽想像着。

“没什么特别的。”

“那你干吗抖个不停,亲爱的?”布拉德福说。

“我没发抖。我只是给自己倒一小杯酒,等你来。你知道我总是把酒摇一摇的。”

“我也要来一杯,拜托,和你一样的。就给我来一杯原汁原味的,没冰块,没泡沫,没乱七八糟的东西。”

很好,去你的,拿去吧。

这个晚上圆满落幕,和开始时一样完美。在玄关,玛丽和马格纳斯协助宾客穿上外套,玛丽无法不注意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马格纳斯,伸长手臂,弯曲手指,让每一只衣袖都服服帖帖的。马格纳斯邀请雷德勒夫妇留下来,但玛丽却暗中阻挠。她吃吃笑着告诉碧伊,马格纳斯必须早点儿上床。玄关空了。外交官皮姆夫妇,无畏风寒——他们毕竟是英国人——英勇地站在门阶上,挥手道别。玛丽一手环住马格纳斯的腰部,她偷偷把拇指伸进他后背的裤腰里,下探他的股沟。马格纳斯未抗拒她。马格纳斯从不抗拒。她的头爱恋地靠在他肩上,在他耳边甜蜜低语一就是温泽先生刚才请他去听电话时贴近说话的那只耳朵。她希望碧伊注意到他俩的温柔眼神。在门廊的灯光下——穿着蓝色长礼服的玛丽显得格外年轻,而穿着晚宴外套的马格纳斯也卓然出众——好一幅和谐的婚姻生活画面。雷德勒夫妇是最后离去,也是最絮叨的宾客。“该死,马格纳斯,我不记得我什么时候这么快乐过!”格兰特用他那古怪且费劲的激愤语调说。保镖跟在他们身后,坐进第二辆车。非常英国风范的皮姆夫妇肩并肩,享受这鄙夷美国风格的片刻。

“碧伊和格兰特非常好笑,真的。”玛丽说,“但是,如果杰克给你一个保镖,你会不会要?”她问这个问题并不只出于好奇心。她最近常对那些似乎整日无所事事在屋外闲荡的人感到奇怪。

“不太可能。”马格纳斯打了个寒战反驳说,“除非他承诺要保护我提防格兰特。”

玛丽抽出拇指,他们转身,手挽着手回屋里。“一切都还好吗?”她问,惦记着那通电话。一切都好极了,他回答说。“我要你。”玛丽大胆地低语,让手刷过他的大腿。微笑着,皮姆点点头,拉松领带,做好准备。厨房里,温泽夫妇正等待离去。玛丽闻到香烟味,但她决定不管,因为他们工作很勤奋。躺在临终的卧榻上,她将会记得,自己意识清楚地决定不管他们的香烟味:她生命的此刻如此放松,莱兹波斯已如此遥远,她对服务如此满意,因此她才能考虑如此琐碎的事。皮姆已经把温泽的工钱放在信封里,并加上一笔为数不少的小费。马格纳斯会把他的最后一张五镑钞票拿来付小费,玛丽纵容地想。她学会喜爱他的慷慨大方,即使有时以她较为节省的上流阶级作风来看,他实在是给得太多了:马格纳斯很少表现出格调不高,即使有时她会怀疑他是否入不敷出,而她又是否该从自己的收入里拨出一些来支应。温泽夫妇离开了。明天晚上他们会在另一幢宅邸伺候另一场晚宴。皮姆夫妇步调一致地走向客厅,紧扣的两手刹时分开,准备来一场仪式性的前戏,喝杯睡前酒,聊一聊当晚的情况。皮姆为她倒了一杯威士忌,自己则喝伏特加,但异于寻常的是,他竟未脱掉外套。她毫不掩藏自己对他的爱恋。有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不上楼去。

“鹿肉太棒了,玛儿。”皮姆说。这总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恭喜她。马格纳斯随时都在恭喜每一个人。

“他们都以为是温泽太太做的。”玛丽说,一面摸索着他的拉链顶端。

“那么,把他们全给煮了吧!”皮姆殷勤地说,他前臂一挥,替她扫荡了整个外交圈的愚昧无知。有那么一会儿,玛丽怕马格纳斯力不从心。她希望不会,因为她并不是虚情假意:在整晚的担忧与愚蠢言行之后,她非常渴望他。马格纳斯递给玛丽一个酒杯,举起自己的杯子,静静地敬了她一杯:做得好,老女孩。他冲着她笑,他的膝盖几乎碰着她的膝盖,维持不动。他的紧张令玛丽感动,她迫切地想在此刻此地要他,她让自己的双手给了他更明确的暗示。

“如果格兰特是三世,”玛丽霎时又想起那密谋杀人的表情,“前面两个会是什么德性?”

“我自由了。”皮姆说。

玛丽不懂。她以为他是在呼应她的笑话。

“我不懂。”她觉得有些羞愧地说。对他来说,我太笨了,可怜的爱情。她心中突然掠过一个可怕的想法。“你的意思该不是说他们把你免职了吧?”她说。

马格纳斯摇摇头。“瑞克死了。”他解释说。

“谁?”他说的是哪一个瑞克?是柏林来的瑞克?还是兰利来的瑞克?哪一个瑞克的去世能让马格纳斯自由,谁知道,或许还能让马格纳斯有升迁的空间?

马格纳斯又开口了。非常有条不紊。可怜的女孩当然不了解,她已经被这漫长的一夜搞得筋疲力竭。她太过力不从心了。“瑞克,我父亲,死了。他心脏病发死了,今晚六点,就在我们换衣服的时候。上一次发作之后,他们以为他已经没事了,结果不然。杰克·布拉德福从伦敦打电话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该死的人事官干吗打给杰克,让他来告诉我,而不是自己来通知我。但他们就是这么做。”

玛丽却还没弄清楚状况。

“你是什么意思——自由?”她狂乱地大叫,所有的矜持自制都离她远去。“什么自由?”接着,非常通情达理地哭起来。哭声之大,足以为他俩同悲。哭声之大,足以将她自己恐怖至极的问题从莱兹波斯引到此地。P21-23

序言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或许除了较晚近的《永恒的园丁》外,《完美的间谍》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小说,我呕心沥血,因此也报偿最丰。

直到那个时候,我的写作生涯始终挥之不去的是我未曾表白的回忆:异于常人的童年,以及我那位异于常人的父亲带给我的折磨与偶有的乐趣。我虚构的瑞克·皮姆,也就是我的主角马格纳斯的父亲,正是我父亲离奇生活的写照。在真实生活里,亲戚们倘有机会读这部小说,多半都会觉得我笔下描绘的他很有趣,也觉得很宽慰,尽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还有黑暗的不可告人的事,在小说中隐晦不明,至今仍与我如影随形。

不算太久以前,《永恒的园丁》刚完成,我曾经有过一个后来胎死腹中的构想:我要写一部自传,实验性质的那种。整本书左右对照。在左页,我会写我所记得的生活点滴,包括我们记忆中的种种逃避与自我辩白——相信我自己的记忆也必然如此。在右页,我会记载所有能找到的历史记录,因为我父亲留下许多鲜明足迹可供追踪:从他第一次定罪的法庭记录与剪报,到远至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瑞士与奥地利的警方与监狱记录。除此之外,还有尚待挖掘的其他人的回忆,包括那些为数不少的怀念他、爱他的人,以及为数甚多因他而蒙受财物损失的人。这些人不尽然是不同的两批人,因为他们必然都同意:罗尼·康威尔是最迷人,也最具说服力的行骗艺术家。

如是之故,我长期聘请两位声誉良好的私家侦探,因为我觉得他们比我更有办法取得从未公之于世的文件,尽管那些文件可能尘封在某个遭人遗忘的档案室格架上,甚至可能已准备销毁,但在我充满渴望的想像当中,它们仍然在生死之间徘徊。

至于其他人的回忆,我更有理由相信是灿烂丰富之极。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香港,我接受贾汀·马斯森——当时的香港富商一贸易洋行的招待,到跑马地的公司包厢看赛马,一位身材魁梧,看似公务员的英国绅士羞怯地拉我衣袖。他是我父亲当年在香港等待被遣返时的狱吏,他低声对我坦承,他从没见过比我父亲更好、更激励人心的绅士,遑论囚犯。“我不久要退休。”他说,“等我回英国老家,你父亲会在公司里帮我安排工作。”我警告那位老好人要小心了吗?我怀疑。我父亲不理会那些没有信心的人,他的门徒也一样。在他们内心深处,多少也对自己的受骗上当难辞其咎。那位狱吏现在人在何方?即使我曾写下他的名字,那张纸也早就不见了。但我想,我的侦探一定能通过香港警方追查到他的下落。

另一次,我住在哥本哈根的皇家饭店(当时是叫这个名字),经理召我进他办公室,有两位丹麦特别警察分队的警探找我问话。他们说,我父亲在北欧航空(sAs)两名资深驾驶员掩护下非法入境丹麦,此后便消失踪影。我知道上哪儿找他吗?我不知道,但他们不太相信。原来,罗尼在纽约的酒吧搭上那两个倒霉的sAs驾驶员,打牌赢了他们不少钱。但罗尼没拿他们的钱,只要他们带他飞到哥本哈根。那两个人很不明智地照办。丹麦警方推断当时罗尼在纽约因欺诈被通缉,此时则因非法入境和其他五六项违法之事被丹麦警方通缉,罪名有贿赂、逃避关税,其他的我不记得了。当然,我的侦探仍然可以追查丹麦的文件,甚至,或许可以追踪到那两个不走运的驾驶员——我是这样相信。

还有一次,我在芝加哥替“英国周”活动进行协助宣传时,收到一封紧急电报,是英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吉尔克利斯特,通过总领事哈利来问我愿不愿意付几千块钱把我父亲弄出雅加达的监狱。他从新加坡被驱逐出境之后,又在雅加达因触犯货币法被捕。

在他去世前不久,有一次,罗尼从苏黎世地区监狱打对方付费的电话给我,用哽咽的声音说:“我真的不能再坐牢了,儿子。”老天垂怜,我已故的文学经纪人雷纳·休曼当时正好在苏黎世附近,靠着他的支票簿,罗尼几个小时之后就重获自由。出了什么问题?欺诈旅馆!这在瑞士是可以问吊的罪行。“但那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儿子,不是现在。”罗尼晚年颇像《虎豹小霸王》里那对亡命之徒,他不知道,自他第一次玩弄花招之后,通讯速度已大幅提升了。瑞士警方的记录一向无懈可击。再一次,我相信我的侦探搞定瑞士的事游刃有余。

只是他们不能,也不会。由于我缺乏耐心,我赋予他们通常不会也不该有的权力。罗尼对他们而言,是一座无法征服的山,如同对我一样。大把时间花在他身上,追索他的花费是天文数字,但就算我们终于抵达终点——无论终点是在哪里——我们也不可能找到我所梦想的丰富宝藏。他的入伍记录也是如此。

虽然已达入伍年龄,体格也符合标准,但罗尼却轻轻松松地逃过1939年到1945年间的大战,几乎完全没碰上征召人伍的困扰。没错,有几次,他奉召到布拉福德的皇家通讯部队接受基础军训,但每一次都能想办法让军方的规划无法得逞。起初,他拿身为单亲父亲的辛苦当理由。他倒是有凭有据,因为我母亲很明智地没留下转信地址就从我们的生活中抽身离去。但这并不表示罗尼自己受过任何单亲之苦。相反,母亲我们从来不缺,而且还不时更新。万一苦伤的愁云迫近罗尼的地平线,我哥哥和我就会被打包送往朋友家或假期学校,等待雨过天晴。单亲的诉求无法软化军方的心,罗尼创意十足地把自己的名字列入国会补选的候选名单,让他们不得不放他去行使他的民主权利。他代表独立进步党在切姆斯福德参选失利之后——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根本就没展开竞选活动——他提着公文包回到布拉福德,又从头开始接受基础军训,因为军方的做法就是这样。

尽管如此,他依然无法抗拒英国国会的魅力。1950年,他代表民主党在大雅茅斯参选——这次是大选。在这本书里,你们会读到他竞选的虚构情节,与实情稍有差距。保守党的代理人害怕罗尼会瓜分选票,挖出他错综离奇的过往,当面向他摊牌:退选,否则就揭发他。罗尼没退选,所以保守党揭发他。但他仍然瓜分了选票。

最后几年,罗尼魂牵梦绕的只有一件事。那是位于伦敦郊外开发商禁入的所谓“绿带”的土地。靠着我们只能猜想的原因,罗尼的那一片绿带取得当地议会的开发许可。凭着这份许可,罗尼和当地最大的几家建设公司谈成一大笔生意,授权他们在那片不开发就成为公有地的土地上盖天晓得多少幢的房子。谈成的金额非常庞大,但我相信罗尼早已累积了同样可观的债务,因为他的政策就是在今天花掉你打算在明天赚的钱。

但天不从人愿。当地的抗议团体很不高兴,大声疾呼。议会自觉理亏,于是让步,撤回开发许可,建设公司随即拒绝支付原先谈成的天文数字。接下来好几年,罗尼数度想说服我支付诉讼费,将他们告上法庭,但就像他每次要我投资他的计划时一样,我拒绝了,坚持只负担他的生活费用。但这样的提议向来对他不起作用。“你花了钱就想骑到我头上啊!”他会毫不客气地抗议,而我的确也是。然而,他还是筹到钱提出上诉,很可能是答应让律师分一杯羹,这在当时是违法的。他赢了,但在亲眼目睹胜利之前就死了。反正这也只是昙花一现。法院刚宣判罗尼胜诉,一直默默无语的律师就站起来宣称自己代表国税局,把所有的补偿金拿得一文不剩。

格雷厄姆·格林有句话我引用过不下千遍:“童年是小说家的存款。”罗尼最爱吹嘘他这辈子没看过半本书,包括我的,但格林的这句话一定很讨他欢心。。罗尼老是说,如果没有他,我就什么都不是。很可能,在我宁可不去想的某些方面,他是对的。

约翰·勒卡雷

2000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战后最好的英语小说。

——菲利普·罗斯(美国文豪、《美国牧歌》作者)

勒卡雷最引人入胜的作品,

一部他要用毕生时间去超越的作品。

——《纽约每日新闻报》

这不是一般的间谍小说,他的精致、复杂,可能更甚于真实的人生。

——《图书馆月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