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读王朝(帝王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阎德荣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父皇啊,是你害了我——秦二世胡亥;装模作样一辈子,死后头被当球踢——新帝王莽;煮饼要了九岁皇帝的命——汉质帝刘缵;“夫君,我们可以长相厮守了”——东汉少帝刘辩;在位二十二年的痴呆傻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妻弟下了毒手——东晋恭帝司马德文;他杀死妻子和四个儿子,又自刎——刘宋太子刘劭;选姐姐为妃,立姑姑为后——刘宋前废帝刘子业……阎德荣创作的《解读王朝(帝王卷)》讲述了历代帝王们的故事。

内容推荐

当皇帝的对他统治下的臣民动不动就“开刀问斩”。杀人者人恒杀之,反过来被杀的皇帝也特别多。

从西周武王到清朝溥仪,共882个在位帝王,有288个不得善终(被杀死、缢死、饿死、毒死),占在位帝王的32.6%;84个王朝,在位帝王被杀50%以上的,有27个;6个王朝的在位帝王100%;死于非命;未成年即毙命的帝王有16个;有的帝王登基当天即被杀死。

为了那张天下至尊的龙椅,他们对别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阎德荣创作的《解读王朝(帝王卷)》讲述了帝王们的故事。

《解读王朝(帝王卷)》包括了死前尝尽了死的滋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三次逃离京城的皇帝——唐昭宗李哗等内容。

目录

代序关于《解读王朝》(韶华)

父皇啊,是你害了我

 ——秦二世 胡亥

装模作样一辈子,死后头被当球踢

 ——新帝 王莽

煮饼要了九岁皇帝的命

 ——汉质帝 刘缵

“夫君,我们可以长相厮守了”

 ——东汉少帝 刘辩

在位二十二年的痴呆傻皇帝

 ——晋安帝司 马德宗

妻弟下了毒手

 ——东晋恭帝 司马德文

他杀死妻子和四个儿子,又自刎

 ——刘宋太子 刘劭

选姐姐为妃,立姑姑为后

 ——刘宋前废帝 刘子业

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南齐东昏侯 萧宝卷

妾兄借去了他的头

 ——汉帝 侯景

一步之差,落得如此下场

 ——魏太武帝 拓跋焘 隐王 拓跋余

死前尝尽了死的滋味

 ——北魏孝庄帝 元子攸

今夜,我为陛下侍寝

 ——北魏孝武帝 元惰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

 ——隋炀帝 杨广

凶手背后有凶手

 ——唐宪宗 李纯

他进去,就再没出来

 ——唐敬宗 李湛

三次逃离京城的皇帝

 ——唐昭宗 李哗

王爷,今天是你的生日

 ——唐哀帝 李枧

儿媳侍寝,“绿色”皇冠竟属谁?

 ——后梁太祖 朱温

你是哪家野种

 ——后梁郢王 朱友□ 末帝 朱友贞

伶人一支箭,皇后一杯酪

 ——后唐庄宗 李存勖

四个月零五天的噩梦

 ——后唐闵帝 李从厚

怀抱玉玺,葬身火海

 ——后唐末帝 李从珂

两把宝剑同时刺进他的胸瞠

 ——辽世宗 耶律阮

身边的亲人,防不胜防

 ——金熙宗 完颜宜

南坡,夜黑,风高

 ——元英宗 孛儿只斤硕德八刺

老太监认下这具焦尸

 ——明建文帝 朱允□

附录死于非命的历代帝王比例表(韶华)

 享年50岁以上、在位30年以上的帝王(孙宝镛)

 未满18岁被杀的帝王(孙宝镛)

试读章节

公元前221年,秦都咸阳。

一条大道,直通秦始皇居住的宫殿。

是日,秦宫内旌旗林立,香烟袅袅,钟鼓和鸣。

大殿里,初登九五之尊的始皇帝赢政,头戴垂旒冠冕,身穿日月星辰绛纱衮服,神采奕奕,踌躇满志地坐在金殿上。他拈着胸前长髯,频频举杯向殿下群臣致意。

秦始皇开国称帝,千古初创,非同一般,遂下令大宴群臣。

大殿里,王子、公卿、百官依序排列,席地而坐。美酒、佳肴、珍果,应有尽有,酒到酣处,觥筹交错,热闹非常。

坐在酒席前列的是秦始皇的十八位皇子。个个冠袍生辉,器宇不凡。由东而西,坐在第十八条杌案前的是被秦始皇视为掌上明珠的最娇惯、最溺爱的幼儿胡亥,年仅九岁。

胡亥头戴一顶远游冠,上缀有青带、白穗、翠珠犀簪。身穿朱色衬里绣有七座山峰彩色花纹的白衮服,下系红罗裳,扎着宽约二寸的彩花绅带,腰前悬着绛纱蔽膝,身后垂着拖地的佩绶,脚穿一双绵丝绣纹白袜。

行酒时,气氛热烈,频无休止,诸皇子个个以袖掩杯,徐徐而饮,彬彬有礼,举措有度。唯有胡亥想吃则吃,想饮则饮,用筷不及便动手撕扯抓挠。酒足饭饱,年少好动自然耐不住性子坐在那里陪着诸皇兄假装斯文,趁着始皇不注意,一躬身溜进侧殿帷幕后去。

胡亥来到大殿门口,只见台阶上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朝鞋。按秦制,凡臣下朝见皇上,人殿前必须脱鞋,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放在殿外的台阶上。这天宴会盛大,公卿文武百官俱至,自然鞋子不可胜数。

胡亥站在台阶上,歪着脑袋看着自己的皂舄(黑色木底鞋)排在诸皇兄之后,眨巴几下黑眸,嘴角一撇,撩起罗裳前樱,跑下台阶,双脚胡乱踢起来。坐在殿门口的一位朝官吓得目瞪口呆,急欲起身上前制止,身旁一位朝官,赶紧拉住他的衣袖。

这时,中车府令、太监赵高急忙跑到殿门口,见朝鞋已被踢得乱七八糟,先是一怔,转而又满脸堆笑地低声说:“殿下,踢得好,踢得好!”说着,赶紧跑到最上一层台阶的尽头拎起胡亥的皂舄,来到胡亥跟前,单腿跪地,抱起胡亥替他穿好。然后跪伏在地,让胡亥爬上后背,便背起他疾步而去。

坐在殿门口的朝臣望着他们的背影,愤愤地低语道:“幸亏是十八皇子,如是太子,日后嗣君执政,社稷岂能不乱?”

身边的朝臣急忙佯装敬酒,以袖掩住其口。

公元前211年,胡亥年已“弱冠”(二十岁)。

一个深秋的傍晚,胡亥正捧着一卷《韩非子》简书斜靠在香料锦墩上慢慢地阅看着。

这时“吱”的一声响,殿门被人急速推开,胡亥一怔,见是赵高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赵高本是赵国人,其父通晓法律,善刀笔诉讼,沾着是赵王五服外宗亲的光,任过地方典狱吏,后因敲诈勒索遭人告发,被处宫刑,其母罚作官奴,兄弟三人也被净身入宫当了太监。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赵高被掳往咸阳送入内宫。一个偶然的机遇,秦始皇发现他长得身高体壮,谈吐流畅,且善解人意,经盘问,又得知赵高师承其父,谙通法律,一时高兴,便任命他为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马。

赵高少年时就表现出工于心计、好猜度、善筹谋、不甘人后的性格。家世坎坷、自身遭戕并未使他自甘沉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教诲,令他的心底涌动着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命运者何?机遇也。机遇之善者可使人平步青云,富甲天下;机遇之恶者可使人身陷苦海,命归黄泉;而机遇平平者则令人终身碌碌无为,不过芸芸众生。机遇可从天而降,不期而遇,亦可匠心独运,事在人为;机遇可旷日持久,亦会瞬间即逝。

赵高要努力创造、不失时机地把握、利用能改变命运的一切机遇。

工于心计、好猜度、善筹谋的性格增强了他实现愿望的自信。

初入秦宫,赵高被分配清扫宫廷茅厕等苦役。他却时时事事小心谨慎,一丝不苟。一天,他正在宫内清扫御道,忽然始皇出巡的车队驶过来,他急忙跪伏路旁回避。当御驾前一辆副车从他身前驶过时,一匹边马突然翘起尾巴要拉屎,赵高发现后不假思索地一个箭步冲上去,撩起袍襟,紧跟马后,将粪便全部接住,然后跪伏原处。这个举动被坐在车里的秦始皇看在眼里,便赏了他个中车府令(掌管皇帝的车马)。

赵高在转变命运的路程上,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当了中车府令后,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在长期观察中,他发现秦始皇十分宠爱幼子胡亥。他决心投其所好,把改变命运的赌注压在胡亥身上。从此,赵高千方百计接近胡亥,讨好胡亥。功夫不负有心人,赵高终于博得了胡亥的欢喜。

一天,赵高从胡亥书房前路过,胡亥正在学写篆字,见赵高路过,忙喊他进屋。原来,胡亥正用毛笔在绢上学写《韩非子·说林》上的一句:“巧诈不如拙诚。”“拙诚”二字他总也写不好,问赵高是否会写。赵高接过笔,潇洒自如地在绢上工工整整地写好,引得胡亥高兴地拍手称赞。这件事被秦始皇知道后,又是吃惊又是高兴,便决定让赵高做胡亥的教师。

从此,赵高与胡亥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十年寒暑,赵高绞尽脑汁在胡亥面前成功地扮演着仆人、教师、谋臣的角色。

胡亥见赵高急匆匆地走进殿来,便直起身问道:“有事吗?”

赵高趋步凑近胡亥身边,弯下腰,颇有几分神秘地低声说:“陛下刚才决定近日出巡东游。”

“噢。”胡亥不以为然地应了一声。

赵高接着说:“陛下决定留下右丞相冯去疾和殿下主持咸阳事务,令左丞相李斯和我等人随侍出巡。”

“噢。”胡亥仍是不以为然地应着。P1-3

序言

我不是一个历史知识很丰富的人,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历史学家。但是我常常读些史书,想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几年我从上古到清末,系统地读了些史料。使我吃惊的是,自西周以来近3000年的历史中,死于非命的帝王竟然那么多!占在位帝王的比例那么大!我便按朝代做了若干张统计表。其中一张是“死于非命的历代帝王比例表”。此表分为四栏:

一、纪元:自公元(前、后)××年至××年。

二、在位帝王:该朝从××帝至XX帝,在位帝王共XX代,亡于×朝。

三、该朝在位帝王平均享年(生卒年月不详者未计)。

四、死于非命的帝王数目、死亡原因及其在该朝在位帝王中所占的比例。

这几项统计,头两项前人作过,属于普及知识范畴,但后两项,就我所接触的史书,尚未见过。我列了二十几张各朝各代表和一张“总表”(因为夏商史料不全、不准,我是从西周开始统计的)。统计数字所表明的结果很令人吃惊:

一、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1911年,共2957年。

二、从西周武王到清朝溥仪,共84个王朝,882个在位帝王。

三、在位帝王平均享年41.7岁。

四、在882个在位帝王中,有288个不得善终(被杀死、缢死、饿死、毒死),占在位帝王的32.6%。也就是说,100个在位帝王中,有近l/3不得善终。其中有4个王朝100%的帝王被杀,有25个王朝50%以上的帝王被杀。帝王的平均寿命40来岁,可以说是短命鬼。

五、在被杀帝王中,有18个未成年帝王,占被杀帝王的7.4%。

帝王是权力的最高象征,掌握着举国的生杀大权,这么多在位帝王被杀,就不能不令人想一想有关“什么是历史”和“权力”的一些问题了。

令人深思的还有:这些被杀帝王中,按我们习惯认识的常理,应该是被农民起义军所杀。可是统计表明,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宫廷政变的夺权斗争中互相残杀而死的。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崇祯皇帝,是在李自成攻进北京时,上吊自杀的(只能算半个)。所以,我在“总表”的“附记”中说了一句:“被农民起义军杀死的极少,其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又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总表”有一个“附表”,即把在位30年、活到50岁以上的皇帝列了一个“长寿皇帝表”。按我掌握的资料,在历史上可以说寥若晨星,一共不到30个。我列了20个,并在一条“小注”中作了说明。

从此表可以看出:

凡是开国的、治国的、对人民实行“仁政”或“勤政”、重视文化的朝代,延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帝王平均享年高,被杀的少;凡是继位的帝王反复争权夺位的、荒淫无道的、压迫人民特别残酷的王朝,统治时间都比较短,被杀的帝王比例大,帝王大多是短命鬼。这也是一种规律。

统治和被统治是残酷的,统治集团内部之间的这种斗争也是非常激烈和残酷的。

其中还有值得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历史是怎么发展的?每次农民起义建立的只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战争之后无不哀鸿遍地,尸横荒野。倒是某个王朝统治比较稳定的时期,科学文化发展了,则会有一个被称之为“盛世”的时期。

在“非正常死亡表”中,还有三张“王子”、“后妃”和“重臣”的“非正常死亡表”。

在某一个皇帝在位时,如果不立太子,内部矛盾暂时潜伏下来,一旦要立太子了,即这种统治权力更迭时,皇帝与太子、皇子与皇子(因为皇帝的儿子很多)、拥立此皇子与拥立彼皇子继位的大臣派系之间,甚至王妃之间的斗争,便激化起来,使用的手段也特别毒辣、残酷。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之间便互相杀将起来。但本表只统计在位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如果把被杀的王子、王妃、大臣也统计在内(还有其他原因被杀的),那就太多了!纵观古今各朝各代,概莫能外。因此,后三张表统计都比较简单。因对方施展阴谋而“暴崩”的皇帝,史学家未证明是被杀的,也未计算在内。

制订了这些个“表格”后,我没想到发表,只是作为自己认识历史、思索权力的规律性的一个资料,有时也作为和二三好友谈话的题目。后来和一位文学界的朋友谈及此表,他建议我编一种套书。我本来有许多小说要写,可是,我觉得此事很有意义,自己也有兴趣,即组织几位又是史学家又是作家的朋友(即阎德荣、吴梦起、郎享伯、孙宝镛同志)着手编写,又过了一年多,编成了四卷书。

编写之前,我和这几位同志曾经商量了几个问题:

第一是读者对象问题。此书是作为史料写,还是作为文学作品写?我们认为,对象应该是最广大的普通读者,让他们通过此书了解历史和思索历史;不是为史学家提供资料——他们掌握有比我们还多的资料。要特别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力争达到雅俗共赏。

第二是文学性和历史真实的关系问题。第一要符合历史真实,但必须有文学性,有可读性。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即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要符合历史真实;小事,即情节和细节,可以运用文学描写手段。或者叫作“以史为骨,以文为肉”。这是用文学手段写作历史题材作品的共同规律。

第三是选材问题,即多和少的关系问题。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留下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只能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有特色的故事来写。如果悉数收录,那是百八十卷也写不尽的。

第四是篇幅问题,即大和小的关系问题。每个帝王,每段历史上的这类故事,都可以写成一部中篇、长篇小说,或者多集电视连续剧,如果尽情地这么写开了去,这不是本书所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规定每个入选的故事写5000至1万字。每卷三四十个故事,约25万到30万字。

第五是求全和不全的关系问题。在近3000年历史84代王朝中,280多个帝王被杀,还有数不清的王子、后妃、重臣被害,而我们只选择几十个故事,显然不足以囊括历史。为补缺遗,我们在每卷后面列了一个“附表”,或可从中约略窥见全貌。

《解读王朝》的四卷分别为:

第一卷《帝王卷》,主要写历代帝王为夺取江山、巩固自己的权力,互相杀戮的故事,特别是内部宫廷政变中的自相残杀,是极其残酷的,本书第一卷的附表中,有18个未成年皇帝被杀,有的只当了一天皇帝就送了小命,可见内部的夺权斗争的激烈!

第二卷《王子卷》。权力这个东西是极其敏感的,历代王朝都是如此。平常矛盾还隐蔽着,每当要立太子时,即权力的转移时刻,矛盾便激化起来。要保这个太子登基和要推那个太子继位的各个派系,互相间便争得不可开交,大多以阴谋或血刃相见。因为他们权力的“运行机制”是世袭,是皇帝指定“接班人”,立长立庶有老规矩,但由于各种因素又不能尽行老规矩,或是由于实际威胁,或是由于猜忌多疑,于是便父杀子,子弑父,兄杀弟,弟杀兄,宫廷便笼罩在刀光血影之中,要说明的是:皇帝们的王子太多,不可胜记,其中被杀者数目不准,也无法像对在位帝王一样列出比例,后面的附表只能由斑见豹。

第三卷《后妃卷》。我国古代女人本来是不参政的。但后妃们一旦置身于权力的漩涡中,和立太子、当太后联系起来,也就卷入了权力斗争,有的成了牺牲品,有的则“比男人更凶残”,如吕后。也是因为皇帝们的后妃太多,被杀者难以列表,更算不出比例。如果算出来一定是个可怕的数字!但我们还是列了个“历代后妃非正常死亡情况表”。

第四卷《重臣卷》。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稍不小心,皇帝老儿就会要你的脑袋。况且不少重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参与了夺权斗争,被杀头、赐死的难以胜记。冤假错案不少,作恶多端该死者也不少。这一卷主要写他们的故事。

编就这四卷书,掩卷深思:权力这个东西像张魔椅,都想坐上去;坐上去为了保住它,什/z,道德、良心、父子之情、夫妻之义,全化烟化灰了,其残忍程度有时比对异族他国的敌人都凶。还觉得可悲的是:这些帝王们自己也读史书,殷鉴不远,但那魔椅总是驱使他们去重复这段历史,这里有什么不可抗拒的规律吗?

电视连续剧《唐明皇》的主人公——这个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曾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废了几个皇后,杀人者、被杀者都没有好结果,悲哉!

这套书分别由四位作家写作。文章的风格基本上是统一的,但也不免有些差别。我想,在一套书中,不求统一风格也好,若总是一个调子,会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换换口味,可能更有兴味。

我是怀着浓厚兴趣提议编这套书的,和几位作家一起做了“总设计”,由我主编,荫柯和亚方同志任副主编。

在我制作第一卷那一部分“附表”的时候,曾经请教作家、清史研究家凌力同志和本书的另几位作者,为我作了校订,在这里表示感谢。

韶华

2008年8月28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