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静安卷)
分类
作者 施文斌//张爱华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甘露妙对金銮殿》、《孟姜女的传说》、《韩信葬母》、《犟脖子》、《王羲之放粮》、《“泥马”渡康王》、《朱元璋放鸭》、《方孝孺代父教书》、《吴沈荐贤》、《方孝孺过目不忘》……《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静安卷)》(作者施文斌、张爱华)收录了131则故事和22则笑话。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静安卷)》(作者施文斌、张爱华)收录131则故事和22则笑话。传说是对历史性人物和故事的传奇性呈现,故事和笑话则是民众生活的故事性反映。故事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口头文学形式,有百姓的地方就有民间故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百姓的生活画卷、民俗民风、风土人情等。《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静安卷)》收录了众多类型的故事,根据其内容,将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熟语故事”等数类。“幻想故事”用夸张大胆的幻想形式表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正义和善良终将有好的回报等美好的道德观和愿望,如《石义砍柴》、《海明珠》等。它还包含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经典类型,如《田螺姑娘》、《金鱼公主》等,善良终有善报,体现这一故事类型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并有了本地区的特色。

目录

前言

神话

太阳和月亮

大禹治水劈龙门

海鸟与稻谷

传说

人物传说

甘露妙对金銮殿

孟姜女的传说

韩信葬母

犟脖子

王羲之放粮

“泥马”渡康王

朱元璋放鸭

方孝孺代父教书

吴沈荐贤

方孝孺过目不忘

杀不绝

崇祯拆字

金圣叹冤死留菜单

奇妙良药惊名医

方丈智斗乾隆

郑板桥怕狗

神童翁同稣

张之洞买靴

跛脚皇帝袁世凯

败了诉讼赢了名

一县俩县长

冯玉祥站岗

蔡元培题匾

熊佛西喝倒彩

熊佛西智护爱国学生

女英雄李林

谢晋元的传说

四行仓库之战

孤军营

谢晋元之死

殷夫译诗

张聋<彭耳>的传说

西太后请不动的张聋<彭耳>

张聋<彭耳>斗哈同

张聋<彭耳>父子的医德

抬桌子配药

张聋<彭耳>出丧

哈同传说

哈同的传说

哈同用铁藜木铺就南京路

一双金筷一条命

吴刚怒打老寿星

抱郎菩萨

吃白食与神仙智斗

姚公姚婆

赛华佗

菩萨也难当

史事传说

大刀刘的传说

穷车夫怒斗“独眼龙”

租界里的惨案

炮轰烂水手

血溅“金都”

剪辫潮

智取天通庵

地方传说

黄浦江十八弯

湖府洋

黄山“猴子观海”

梅龙镇酒家

朱养心膏药店

马亮独造金山寺

酆都城的传说

地名传说

曹家渡的来历

愚园路的由来

为什么叫“马路”

八仙与八仙桥

梅湖的由来

振峰塔

芙蓉圩的由来

沥海镇的传说

无锡显应桥

无锡算盘桥

苏州渡僧桥

湖州双夫桥

杭州笔杆弄

将军坟的由来

康熙赐名兰笋山

济公与飞来峰

寺庙传说

关帝庙

大王庙

金司徒庙

玉佛寺

崇安寺

白龙庙

七牧将军庙

梁山伯庙

曹娥孝女殿

静安寺传说

静安寺“虾子潭”

静安寺铜钟

静安寺古井

静安寺“涌泉”

动植物传说

凤哥哥,还我衣

当当赌

水田中蚂蟥的来历

五嫂鱼

独眼鱼

银鱼

相思树

漳州水仙花

虎丘茉莉花

向日葵

粽箬叶

益母草

相思草

土特产传说

碧珀藏玉上海椒

郁金香酒

涮羊肉

陆稿荐

黑米和香米

六神丸的来历

六神丸的得名

画虎不成反类犬

冯了性药酒的传说

瞒婆蚕豆

风俗传说

过年的由来

春节插松枝

元宵节的由来

立夏的传说

屋顶插杨柳的来历

宁波花轿和新娘礼服

盘龙发型的来历

和尚剃发的由来

风婆婆

寡妇再嫁要族长签名

“鳍”字的传说

鼓的传说

篾索蛟

故事

动物故事

老鼠为什么生肖排第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

公鸡为什么喔喔叫

牛为什么向天上叫唤

牛大仙传旨

鲤鱼跳龙门

老虎吃猫屎

蚯蚓讨眼

鸟语的故事

拆被窝,洗人心

仰箩借,扣箩还

“我苦!我苦!”

“烙葱油饼吃!”

美丽的鹿角

牛眼与鹅眼

幻想故事

看看棋烂脱扁担头

龙凤村

田螺姑娘

金鱼公主

海明珠

石义砍柴

儿子十九爷十八

蛇郎与三姑娘

豺狼精与姐妹俩

掼宝石

凹鼻子

金牛洞

郝家的聚宝盆

小磨子

木鱼与木槌

小花猫

河东与河西

小锣小鼓叮当响热气馒头往上涨

该发财的发财不该发财的碰到妖怪

书生的奇遇

信口皇一

谢年

鬼狐精怪故事

渔夫与水鬼

鬼见愁与神道士

人鬼对联

阿木林和阿土生

父子同登科

生活故事

婚姻家庭故事

打碗记

亲家斗法

两个亲家公

两兄弟

盼相逢时恨相逢

小痢痢吹火

遗嘱

天赐良缘

父子两连襟同胞四进士

八十公公养一娃

孝顺粥的来历

刑前求娘奶

父子同拜堂

扁担记

求佛

三女拜寿

借女吊孝

黄花打鱼

三个姑娘选女婿

弟兄团结一条心,门前泥土变成金

肖山十里黄

巧女傻婿故事

憨大女婿

憨大学艺

贤妻帮夫改邪归正

聪明r的儿媳妇

阿憨相亲

阿憨劝哭丧

阿憨拜寿

秀才偷牛

丞相女与呆女婿

呆女婿行酒令

处事道德故事

治穷病

让一犁

春风与夏雨

师徒赛画

借灯

四个小点

百日大难

诗与对故事

姐妹拜寿

摇船姑娘考秀才

两个蠢秀才

四个考生

胸无点墨的秀才

智赚吝啬鬼

巧姑娘和傻秀才

清河桥

三旬半

泥水匠气死老秀才

王相国慧眼聘名师

吟诗送命

讲字比人

贱三爷续联戏县官

吕洞宾与李白赛诗

善于对对联的无赖

苏小妹三难新郎

赶考路上

官吏故事

智断谋夫案

一袋银子

清官三件事

祝知府审狗忤权贵

智慧故事

乐延写契约

一幅画换个新娘子

一句话药方

卖针

海学诗答题

趣味故事

小皮匠猜哑谜

小皮匠招亲

考方丈

甘凤池比武

叶四板眼智斗强梁

聪明的穷秀才

一棒打水

“鬼”捉道士

牛皮阿三

乐延买柴

神缸

白目陪状元

熟语故事

虎毒不食子

结发夫妻

好心有好报

三个和尚有水吃

不见黄河心不死

天要落雨娘要嫁

拜倒在石榴裙下

露马脚

人心不足蛇吞相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放屁打水缸,要发财走松江

井水当酒卖,还说没有糟

笑话

真老乌龟

见了鱼肉不要命

“我等你这张凳子”

卖高帽

吝啬鬼

酒肉朋友

笨人买竹竿

唐朝古画

别字连篇

两个倒“口彩”

日出东方一点红

要钱不要脸

懒老婆

毛脚女婿上门

敞开肚皮晒书

萝卜烧肉

阎罗也是吃马屁的

笨妻学说话

最省力的办法

保长学国语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沿途听说镇江金山寺的方丈才学渊博,就是不肯为大清出力,心中不悦,就去金山寺和方丈相见。

来到寺中,经过一番问话,乾隆觉得这个老和尚确实才华出众。他想:方丈有这样好的学问而不为大清朝出力,定然是对我大清不满,不如借机杀之,以绝后患。想到这里,乾隆便请方丈陪他到金山寺外畅游一番。走到庙门口,面对长江,乾隆说:“你看长江中来往的船只有多少?”方丈早已明白皇帝是想借机杀他,略思索后回答说:“有两艘。”乾隆想,明明来往的船只数也数不清,而方丈却回答说只有两艘,此言犯有欺君之罪,想以此借口立斩方丈。而方丈此时不慌不忙地说:“那么多船只,无非一是为名,一是为利。”乾隆听后觉得方丈不仅有才学,而且口才也好,讲得颇有道理,不能杀掉他,但乾隆心里又在想别的歪主意。

他们两人一同走到街坊,乾隆看到一家竹器店,里面有一位老汉在干活,手拿斧头在劈竹子。乾隆心生一计,问方丈:“劈竹之人劈开来的竹子,上面的一层叫什么,下面的一层又叫什么?”方丈闻言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因为投当地民间的俗称,那竹子青的一层叫“篾青”,黄的一层叫“篾黄”,谐音就是“灭清”、“灭皇”,如果照实讲,明摆着是杀身之祸。方丈略思索后从容答道:“那上面一层叫‘竹壳’,下面一层叫‘竹肉’。”乾隆一听,露出一丝笑容,觉得此和尚果然不凡,聪明过人。既然此计也未能加害于他,正说明他有非凡才能,又说明他天赐良运。从此打消了杀害方丈的念头。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确实怪,爱吃狗肉,闻到狗肉香,连路也走不动。乡亲们知道他有这个怪癖,常烹调五香狗肉请他来饮酒尝鲜。郑板桥虽以“诗、书、画”三绝闻名江南江北,但他很穷,常常身无分文,人家请他吃了狗肉,他无以酬谢,即挥笔狂书或泼墨作画送给主人,以示谢意。郑板桥很怕狗,见狗匆忙避开,这是何故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当时扬州有个叫甄小泉的大盐商,听说百姓都挂有板桥的字画,只有自己四壁空空,觉得不够风雅,他仰仗自己是当地万贯富翁,即派人去向板桥讨画,板桥厌恶豪门,避而不见。

一天,板桥春游,忽闻林中琴声飘扬,他即寻声来到一座小庙。板桥踏进山门,阵阵狗肉香气扑鼻,抚琴老僧见板桥即以礼相迎。板桥心中奇怪,忙问:“佛门清规之地,也准许你们出家人吃狗肉?”老和尚答道:“阿弥陀佛,老僧长年吃素,狗肉乃特为施主烹烧,请上座。”说着端上狗肉一大盆。等板桥微醉之时,老和尚忙送上笔墨纸砚。板桥心中明白,他从不肯白吃人家酒肉,当即大笔一挥,画了一幅拿手的翠竹,赠给老僧。

三天后,盐商大摆宴席,特请板桥赴宴,酒过三巡,甄老爷捧出一幅名画,请板桥鉴赏。他展开一看,却是自己前天赠给老和尚的那幅拿手的翠竹图,板桥知道上了盐商的大当。从第二天起,郑板桥再也不吃狗肉了,就是路上看见一条狗走过,他也总是避开。乡亲问板桥:“堂堂男子汉何以怕狗?”他幽默地说:“狗实在狡猾万分,我避之,是为了不再上它的当。”

清朝,常熟有个书法家名叫翁同稣,他生在书香门第。翁同稣七岁时,听说父亲要到省里去赶考,他就闹着要跟父亲一起去。父亲说:“哪有考相公带儿子去的?”谁知翁同稣听了就哭起来。祖母见孙子哭得很伤心,就对儿子讲:“你就带他去吧。”翁同稣的父亲由于母命难违,只得带着翁同稣赴京赶考。

父子俩赶到考场门口,只见这里一派热闹景象。翁同稣因为年幼矮小,什么也看不见,要求父亲让他骑在肩上,见见世面,看看热闹,并闹着也要进考场。正在这时,主考大人看见了,主考官问道:“你这个小孩为何同大人争吵?”翁同稣回答:“大人,他是我的父亲,我是跟他来赶考的。”主考官见这个小孩生得眉清目秀,非同凡响。就说:“我问你几件事,若是答对了,我就送你一个举人。”翁同稣说:“老大人此话当真?”主考官说:“老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于是,翁同稣就跟着主考官进了考场。接着,主考官说:“你先给我写三千个字。”翁同稣当场提起笔来写遭:“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共九个字,就交给了主考官。老大人接过一看只有九个字,就问:“还有两千九百九十一个字呢?”翁同稣说:“我写这九个字,就能抵上三千个字,请大人明察。”那位主考官仔细一想,心中暗自惊奇,他发现这个娃娃,绝顶聪明,是个神童。于是,和蔼地问道:“你读了几年书?”翁答道:“我读了六年书:”主考官又问:“你今年几岁?”翁答:“我今年七岁。”主考官说:“那就不对了,难道你一生出来就读书吗?”翁马上回答道:“我是日读三年,夜读三年,加起来一共六年。”这位主考官听后十分震惊,暗自称赞道:“真乃神童也。”最后老大人问:“你既读圣贤之书,刚才为何要骑在你父亲的肩上呢?”翁说:“此乃望子成龙也。”被折服的主考官立即送他一个举人。后来,翁同稣长大成人,再一次考中了举人。还成为光绪皇帝的恩师哩。

清朝末年,两湖总督张之洞,招募了新军,准备在汉口大操演,通过阅兵仪式显示威风。春风得意之余,不免有一件憾事:几千名军士军鞋各异,足下实在无光。于是张之洞便派出差官,千里迢迢赶到上海订购皮军靴。

当年,我国还未流行皮鞋。在浦东第二堂有一位皮匠师傅,人称沈癞子。曾在外国人手里吃了几年“萝卜干”饭,后在二马路口开了一爿皮件商店。因为当时皮鞋还未被人们接受,所以兼做马鞍子等生意,这爿皮鞋店虽小,倒是上海滩上唯一的一家皮鞋店。

且说张之洞派员来沪后,径自来店要订购几千双军靴,也不顾皮张来源等困难,硬以军令相压,到时完不成严惩不贷。沈癞子焦虑不安同伙伴一商议,只得用优质马粪纸上色染浆,外形倒比真皮还要光洁,不出约期,如期交货,特派员欣喜万分,匆匆而归。

然而假货总是假货,张之洞大出风头之际,军士的足下军鞋一双双裂开,洋相百出,顿时张之洞火冒万丈,立即命令人去上海捉拿沈癞子。

再说沈癞子做了假货自然心虚,料张之洞不会放过他,早已溜之大吉。

可惜上海第一家皮鞋店就此停业。P30-33

序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2009年春和景明之日,上海老中青三代民间文学工作者历时近三年,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分卷共20卷的编纂。

这项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重大工程,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全国总编委会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市文联的领导下,由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负责实施的。在区县全面发动之初,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给各区县编纂工作负责人颁发了委托书,使这项工作列入上海市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人力、物力上得到了有力支持。

在近三年的编纂过程中,共召开了八次全市性的会议,其中,在卢湾区图书馆召开了发动会议,明确了编纂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_方法,在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召开了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有五个区县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带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平衡发展;在静安区文化馆召开了工作会议,我们提出了编纂科学版本九个方面的规范要求,统一了全市编纂工作的格式和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在青浦区文化馆召开了现场会,学习青浦区在编纂工作中加强普查、查漏补缺的先进经验,以及以科学版本的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这些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要为上海这座日趋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留下一套民间文学的科学版本,留下一份上海人民口头创作的历史文献,它将展示上海建城七百余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民间文学普查和出版的成果。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程必将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正是这一宏伟目。标的吸引,使上海地区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地投入编纂工作。黄浦区88岁高龄的方卡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以严谨的态度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馆长石磊的协助下,完成了黄浦区上下两卷65万字的编纂。闸北区李振谷、金山区胡林森、浦东新区夏友梅、杨浦区何定华、嘉定区沈云娟、青浦区钱昌萍、闵行区张乃清、崇明县黄文元等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他们以丰富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经验,热情投入编纂工作,为全市区县卷的编纂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功绩将载入上海民间文学的史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照似旧”。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卷编纂过程中,上海民间文学工作者以老带新,代代相传,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他们学历高,能力强,在编纂科学版本过程中创造性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将是上海地区民间文学工作的优秀接班人,这正是上海民间文化事业的希望所在。

值此《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卷20卷已经送往北京全国总编委会终审并将付梓之际,我们向各区县文化局、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各区县主编、副主编和广大编纂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区县卷编纂过程中,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何麟,市文广局社文处正处级调研员刘晓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孟平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忻雅华等领导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扶植,刘晓南先生还亲临各种会议给予指导,他们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进展。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为了帮助解决市编委会在工作中的经费困难,还立项给予支持,资助了部分办公经费。

在此,我们向所有支持和帮助这一重大工程的领导、专家和各有关部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对于编纂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也请各方面人士给予指正。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编辑委员会

2009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冯骥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5: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