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所著的《阿姆斯特丹》——199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全球时报》1998年度最受欢迎的一百部作品之一。
故事主人公莫莉——风华正茂的饭店批评家、才智出众的摄影师、敢作敢为的园艺家,当年曾是某知名外交官的情人——因突发病症不幸去世了。她的死引起了丈夫以及周围朋友的无限思索。大家不约而同地考虑到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生命终点,包括“安乐死”。然而引起大家思考的不仅仅是对于死亡的联想,更多意料之外的谣言与传闻令众人不知所措,所有的一切都因何而来,究竟是真是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阿姆斯特丹(麦克尤恩作品)(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伊恩·麦克尤恩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伊恩·麦克尤恩所著的《阿姆斯特丹》——199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全球时报》1998年度最受欢迎的一百部作品之一。 故事主人公莫莉——风华正茂的饭店批评家、才智出众的摄影师、敢作敢为的园艺家,当年曾是某知名外交官的情人——因突发病症不幸去世了。她的死引起了丈夫以及周围朋友的无限思索。大家不约而同地考虑到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生命终点,包括“安乐死”。然而引起大家思考的不仅仅是对于死亡的联想,更多意料之外的谣言与传闻令众人不知所措,所有的一切都因何而来,究竟是真是假。 内容推荐 伊恩·麦克尤恩所著的《阿姆斯特丹》是一部无比精妙的作品。《阿姆斯特丹》围绕两个好朋友——克莱夫和弗农展开:克莱夫是有名的作曲家,弗农是报社主编——在前情人的葬礼上,两人相遇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两个主人公曾经共同拥有过这个死去的女人。这个死去的漂亮、浑身散发着魅力的女人是饭店批评家、摄影师莫莉。两人无法想象莫莉竟然与保守的外交大臣加莫尼有瓜葛,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她会嫁给庸俗但富有的乔治。他们对莫莉死前遭受的痛苦深感痛惜,于是他们达成协议:如果对方不能有尊严的活下去时,对方可以随时结束他的生命。紧接着,克莱夫和弗农都陷入到一场意外的危机之中:克莱夫必须完成他的《千禧年交响乐》,只有这样才能在阿姆斯特丹进行首次公演;弗农必须在是否刊登加莫尼的变态照片问题上作出抉择。纯洁的艺术重要还是政治责任或者是经济偿付能力重要,在这三者之间引发了一场冲突。所有的一切使弗农和克莱夫反目为仇,彼此都想以同样的方式至对方于死地,以泄心头之恨。而更多意料之外的谣言与传闻他们更加不知所措,所有的一切都因何而来,究竟是真是假?邪恶、欺骗、背叛、罪孽、谋杀、奸诈……人性的种种在此淋漓尽致地展开。 试读章节 莫莉·莱恩的两个老情人站在火葬场礼拜堂的外头候着,背对着二月里的凛寒。该说的全都说过了,不过他们俩又重复了一遍。 “她一直都不知道是什么要了她的命。” “知道的时候为时已晚。” “真是病来如山倒啊。” “可怜的莫莉。” “呣。” 可怜的莫莉。事情开始于她在多尔切斯特烧烤店外扬手叫出租车时胳膊上的一阵麻痛,然后这种感觉就再也没有消失过。几个星期之内,她就已经记不大清很多事物的名字了。议会、化学、螺旋桨,忘了倒也罢了,可是连床、奶油和镜子都记不得,她可就不能原谅自己了。她是在一下子想不起叶形装饰和风干牛肉干的名号以后才去就医的,本来期望医生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谁知却被送去查了又查,感觉上像是永远都查不完了。于是一转眼间,性情活跃的莫莉就成了她那位脾气乖张、占有欲极强的丈夫乔治的病室囚徒。莫莉是美食评论家,既睿智又迷人,又身兼摄影师和敢于创新的园艺家,连外相都爱过她,四十六岁上还翻得出完美的侧手翻。她堕入疯癫和痛苦的速度成了坊间八卦的谈资:先是身体的机能失去控制、幽默感随之全盘尽失,然后就是渐渐意识模糊,问以徒然的暴力挣扎和被人捂住嘴巴的痛苦嚎叫。 看到乔治的身影从礼拜堂里出来,莫莉的两个老情人退往杂草丛生的砾石小径。两人踏进一处椭圆形的玫瑰花床,花床边上树了块牌子,叫“追思花园”。每一株花茎都惨遭砍戮,距冰冻的地面只余几英寸高,莫莉生前对此种做法是深恶痛绝。小块草坪上遍布踩扁了的烟头,因为人们就是在这里等着前一拨参加追悼会的人群离场的。两位老朋友来回踱步的辰光,再次捡起之前已经以各种方式讨论过五六次的话题,因为这可比一起唱《朝圣之路》更让他们觉得安慰。 克利夫·林雷认识莫莉在先,早在六八年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当时两人一起在“健康谷”同居,不断地搬来搬去,情形真是混乱不堪。 “走的方式实在可怕。” 他注视着自己呼出来的白气飘散入灰色的空气。今天伦敦中心地区的气温据说降到了零下十一度—_零下十一度,这个世界真是出了大问题了,而为此既不能责怪上帝的存在也不能归罪于上帝的缺位。人类的第一次违抗圣命,人类的堕落,一个下行音型,双簧管,奏出九个、十个音符。克利夫对于音高的判定具有绝佳的天赋,听着它们从G调依次下行,根本就无需记谱。 他继续道:“我是说她死的方式,这么无知无识,就像动物。就这么衰竭下去,受尽屈辱,根本来不及安排后事,甚至来不及说声再见。疾病就这么悄悄上了身,然后……” 他耸耸肩膀。两人走到了备受践踏的草坪尽头,掉头再往回走。 “她宁可自杀也不愿落得如此下场。”弗农·哈利戴说。他七四年曾经跟她在巴黎住过一年,当时他在路透社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莫莉则为《时尚》杂志干点杂活。 “脑死亡,而且还处在乔治的魔爪之下。”克利夫道。 乔治这位可悲、富有的出版商对她是百般宠爱,尽管她对他一直都颐指气使,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并没有离开他。他们俩看见乔治正站在礼拜堂门外,接受一群哀悼者的慰问。她的死倒是抬高了他,不再受到众人的鄙夷。他看上去像是长高了一两英寸,后背挺直了,声音也低沉了,一种新生的尊严把他那原本求肯、贪婪的眼睛都收窄了。他拒绝将她送往疗养院,而是亲手来照顾她。更有甚者,在早先大家还想探望她的时候,都要通过他的审查。克利夫和弗农受到严格限制,因为他们被认为在见面时容易使她兴奋,见面后又会使她对自己的病情悲观绝望。另一位关键的男性外相大人,同样也被列入黑名单。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有几个闲话专栏还不指名道姓地进行过影射。再后来也就无所谓了,因为传出消息说她已经绝非昔日的莫莉,大家也都不再想去看她,倒是很高兴乔治充当了挡箭牌。不过,克利夫和弗农则一如既往地以憎恶他为乐。 他们再次折返时,弗农兜里的手机响了。他道声歉后退到一边去接电话,留下他的朋友独自前行。克利夫紧了紧大衣,放慢脚步。现在,身穿黑衣挤在礼拜堂外面的足有两百多号人了,再耽搁着不走过去跟乔治说点什么就显得很无礼了。他终究还是得到了她,在她连镜子里自己的脸都不认识的时候。他对于她的风流韵事束手无策,可到了最后,她还是完完全全属于了他。克利夫的双脚都快冻木了,跺脚的节奏又使他想起那十个音符的下行音型,渐慢,英国管柔和地扬起,与大提琴形成对位,宛若镜中映像,她的脸也在其中——大结局。现在他只想回到温暖、寂静的工作室,回到钢琴和未完成的乐谱旁,把乐谱写完。他听到弗农在结束通话,“好的。重写导言,放第四版。我一两个小时后到。”然后他对克利夫道:“该死的以色列人。咱们该溜达过去了吧。” “我想是的。” 可是两个人却又围着草坪转了一圈,因为他们毕竟是为埋葬莫莉来的。 弗农努力集中精神,排除办公室的糟心事儿。“她可真是个可人儿。还记得台球桌上那一幕吧。”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