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山旧事(又名巴方舞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曹宗国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曹宗国编著的《巴山旧事》倾情描写了土家儿女的别样风流和凄美爱情。火辣辣的汉子和女人在土司末日里金蛇狂舞;挣脱王爷除夜权的新娘在血色黄昏里浴火重生、化为天灯;为了保护家人而“失身”王府十六年的妈妈与女儿生离死别;一代歌王因夺爱长恨而魂断丝弦;被王爷遗弃奴家的少年甘愿舍身苦恋;美丽的少妇在“走婚”中挣扎追求真爱;少女以裸体的圣洁战胜巫师的邪恶;男儿洒尽热血把无言的爱献给暗恋的姑娘;……这些生死缠绵的土家“旧事”在巴山古月和清江悲歌的烘托下显得格外凄楚动人,一些白领读者叹为人间爱情绝唱。

内容推荐

《巴山旧事》由曹宗国编著。

中原巴国是一块神秘而又浪漫的土地,在这里生活着的土家族儿女们虽然很少被外人所关注,但是他们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同样精彩的历史和传奇。在这里不仅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与善良,而且他们还具有独特的武风和情感。

《巴山旧事》记载着一个巴地广为流传的故事,土家儿女田虎和丹妹喜结良缘,可是王爷公子却追逼丹妹,要按土司王法施行初夜权。王府家丁强掳新娘,追杀田虎。危急关头,丹妹为了让田虎一心制服王爷、战胜土司,自己舍身赴死、跳进油锅,化为照亮人心的天灯。土司的野蛮残暴和倒行逆施终于激起山民的强烈义愤,邬阳关发生兵变。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民众纷纷聚集万全洞、迫使土司头目投降官兵。内外交困之下,容美宣慰使田旻如走投无路、畏罪自缢,土司统治终于土崩瓦解,改土归流得以推行。

目录

开场白

第一章 神秘的朝圣者

第二章 朝廷密使

第三章 容美轶事

第四章 渔洋关风情

第五章 芙蓉山土家万众祭祀

第六章 招徕河英雄喋血遗孤

第七章 白虎送子

第八章 歃血盟誓

第九章 田虎的婚事

第十章 盐池河畔野浴的巴女

第十一章 茶山相约

第十二章 风雪邬阳关

第十三章 盐道漫漫

第十四章 茅店重逢

第十五章 巫师告密

第十六章 丹妹哭嫁

第十七章 山寨狂欢的婚礼

第十八章 土司掳走了新娘

第十九章 丹妹的歌声

第二十章 神秘的部落

第二十一章 古渡风云

第二十二章 王府里的罪恶

第二十三章 踩高跷的“山花子”们

第二十四章 万全洞事变

第二十五章 血色黄昏

第二十六章 偎山虎啸

第二十七章 巴方舞者现世

第二十八章 土司末日

第二十九章 土家夜空升起了天灯

第三十章 丧鼓声声

跋:崇拜鄂西太山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神秘的朝圣者

武陵山脉的巅峰地带,是一派莽莽的高荒。高荒之上峭拔的峰尖,或如刺天长剑,或如锋利的斧锷,陡峭的岩壁反射着天光的惨白。庞大的…体跌宕而下,有的漫延为崇山峻岭,有的断裂为峡谷深渊,成为江流的河床。

流云飘过,苍鹰在高空盘旋,不时俯冲下来,掠过山林,在峡谷中低回。峡谷两边刀削斧劈的绝壁上,古松盘根错节,悬空伸出虬爪似的枝叶。阴森的谷底雾气腾腾、雪浪滚滚,飞瀑和湍流撞击石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这是清江上游的一段河谷,人迹罕至、舟楫不通,充满原始的野性和荒古的神秘。

偶尔有几只羚羊在悬崖上跃过。而在对岸的山腰,一只斑额大虎正潜伏在岩石上贪婪地注视着它们,不时伸出刺舌搅舔张开的上颚。猛地,它支起前爪俯视山下,警惕地发觉河谷里鸟惊树摇、有异样生物的行动,尾巴就像长蛇一样搅动。

一声愠怒威严的虎啸,闷雷一般在峡谷里震荡开来。

果然,在谷底河岸边,有一群衣着褴褛、模样古怪的人物穿行其问,时隐时现。

他们身手矫健而行动隐秘,专抄人烟稀少的小道攀崖跨壁、越涧跳壕,像山魈一样从上游委蛇而下。如此成群结队猛物的出现,一路惊得松鸦扑腾、猿猴警叫、麋鹿和麂子竖耳奔逃,唯有母豹在让开时才敢回头看他们一眼。

沿途很少有人发现这支神秘的队伍,偶尔遇见渔翁和樵夫,他们就会把途中顺手搏得的山鸡野兔丢一只过去,让惊讶者不要声张。

他们行色匆匆,翻越险峻的天池山,穿过湍急的鱼峡口,进入了清江中游。此刻,他们正躜过峡谷里一片密林,爬上一座名叫香炉石的山峰,便一齐歇下脚来喘一口气。

香炉石山顶上有一方平地,平地上残存着一些石磊的断垣,这是先祖留下的夷城遗迹。在香炉石附近,还有一个叫白虎垄的地方,。那其实就是他们开天鼻祖廪君的埋葬地,这些人每次经过这一带都必来瞻仰祭拜。

这时,其中一位年长者伫立在香炉石顶,撩起破旧的衣襟擦拭脸上的汗水,感觉呼啸的山风吹在胸膛上很凉快。他额头上有一道血红的印记,满头白发随风飘飘。

西天的太阳快要下山了,血红的霞光照着他彪悍的身躯和黑獒似的脸,像一头雄狮一样威武而凝重。

那双刻满皱纹的眼眶里放射出明亮的光芒,长者极目远望,清江像一条巨蟒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奔流,河水被落日照得白光闪闪。他不禁昂首长啸起来,跟在他后面几个壮汉也齐声唱道:

吨里哦哦喔,

吨里喔喔哦——

相王天子吹牛角,

吹出一条弯弯拐拐、

拐拐弯弯,

清江河——

吨里喔喔哦……

歌声呜呜咽咽,苍凉而哀伤,似乎从遥远的时空传来,回荡在上下八百里清江两岸。

清江川流不息,蜿如游龙。

这条被中原人称为“夷水”的古老河道,远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它就奔流在神州西南巫山、武陵、大娄山系余脉。吞吐云水飞瀑,汇集地河崖涧,清江从鄂西利川齐岳深山里奔涌而出、逶迤西来,流经恩施、咸丰、宣恩、建始、巴东,到达长阳境内。在资丘,河水到比兹卡码头前旋舞了好几圈,才闯过雪浪滚滚的鱼峡口,淌过银光闪亮的盐池河,来到郁郁葱葱的武落钟离山下。

在这座圣山之下,清江特地绕过一道弯,便一路映着云山楼寨、渔灯篝火,兴冲冲地流过龙舟坪、磨市、鄢家坨,然后邀合汉阳河一道,汇入了陆城下的长江大河,滚滚东流而去。

对于这条河流,他们都特别熟悉、特别亲切。清江就是他们的祖传老家,清江就是他们的血缘母亲。清江里每一条峡谷、每一道河滩,甚至河床上的每一块石头、河流中的每一朵浪花,都令他们魂牵梦绕、生死依恋。这里刻着他们先民渔猎征战的足迹,这里浸透着他们祖祖辈辈含辛茹苦的血汗,这里可以听见他们民族生生不息、一代一代生命降I临的婴啼。

清江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那长者带着队伍边看边走,从山顶上一路走下河谷,贴着江岸,沿路来到盐池河畔。也许整天赶路已经饥肠辘辘,一个稍微白净者便走到长者跟前咕噜了几句,于是他们在一个隐蔽的沙滩上停了下来。

有几个人爬到山上去拾干柴,有几个人下河去摸鱼。摸鱼是他们的看家本事,他们的祖先就是在清江河里靠渔猎生活的。不一会儿,他们就捉来十几尾活鱼,一一用匕首剖开,每人用树枝串起一条,围着一堆柴火烤食起来。他们一边吃鱼,一边打量着清江上下。

这时,晚霞把一川江水都烧红了,河谷里不时传出激越的号子声。一串串赤裸的纤夫背负着纤索,劲鼓着嶙峋的筋骨,沿着岸边山脚艰难爬行,牵引着舟船逆水行进。险滩处,激流喧哗而下,船头浪花飞溅,掌舵的老大立刻变换号子的调门,紧急地高叫起来:

“威哟威哟~咿哟咿哟~嗨呀!”

岸上的纤夫们也就一声接一声低沉地吼叫:“嗨呀~”

随着每一声吼叫,他们的脚便一齐向前迈进一步。一长串纤夫全都埋头弓背,整个身体奋力前倾,几乎贴着地面,手臂也同时在地上支撑抓爬。木船就在这拼命吼叫和痛苦挣扎中顶住逆流,节节往上移动。滩险水急,木船偶尔也会搁浅,这时就会有一部分纤夫跳到水里,一齐用肩背将船顶过沙礁,然后继续前行。

有时,上游会突然传来一阵猛烈的吆喝,一只奔放的木排倏地从险滩高处飞流直下,冲浪像雪花一样四溅飞舞。那木排剧烈地颠簸起伏,几度全部埋没在浪中,好一会才又冒了,出来一,再埋下去、又冒出来。排上艄公猫着腰甩开头上的水花,如同骑着猛兽一样向下游冲去。

如此撼天动地的场面,让这些习惯清江风浪和高山险恶的人也格外激动。他们的目光追随那木排往下游望去,而下游一带则风平浪静,又是另一番景象。江流渐渐平缓,江面变得宽阔。粼粼波光之中,一艘艘木船挂着白帆,飘飘荡荡往霞光里飞去。

这情景让他们眼里闪着欣喜。饱食之后,他们沿着江边纤夫踩出的路径继续往下游走去。路过招徕河畔,只见两岸青山相对、村落棋布,一路鸡犬之声相闻,山歌之声悦耳。夕烟缭绕的山寨里,渔樵奔忙、儿童嬉戏。放牧的牛儿响着铃铛从山间归来,羊羔咩咩寻找妈妈,吊脚楼上时而传来母亲叫儿回家的悠长呼唤。

听到这种呼叫声,那白净者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生病、妈妈晚上为他招魂的情景。她站在山冈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

“娃儿回来哟……”  她一边呼喊一边往娃儿窝边走,走到近前就抚摸着娃儿的头-,-讷讷地念叨:

“娃儿回来了,娃儿回来了。”

妈妈的呼唤总是伴随所有的生命旅途,所有生命也最终都必然魂归母怀。白净者心里涌起一阵哀伤和酸楚。这些被当时世人当做山野乞丐、称为“山花子”的人们,从不透露自己真实的身世之谜,但他们记得自己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他们也是有情有爱的人。

沿着江流的奔腾,穿过夕烟的缭绕,这群“山花子”一路飞奔而行。

终于,他们望见了落日余晖里武落钟离山影,眼里都露出凝重而欣喜的光彩,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他们此次从四面八方赶回故地老营聚集,既是一次神圣的朝祖行动,也是为了一项关乎土民命运的绝密使命。

P6-9

序言

满载游客的画舫离开隔河岩大坝码头,驶进碧水云山之间,开始了我们向往已久的寻根朝祖之旅。

雄伟的武落钟离山高耸在云天之上,山顶的庙宇金碧辉煌,在艳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而山下古老的清江,却早已变成了千岛之湖。在一派湖光山影之中,我惘然寻不见昔日弯弯拐拐的河流、村舍栉比的山湾。可是,重归故里游子的思绪,却依旧徘徊在记忆的河边、流连于童年的山寨。

而童年山寨最大的欢乐,又莫过于春节看“热闹”的情形。

曾记得,那时候土家山寨里每逢年节都要玩“热闹”;每场“热闹”除了龙灯、彩船、蚌壳精之外,压台戏必然是踩高跷;那高跷一开场,总有一个丑角蹦出来,名叫“山花子”。

“山花子”的扮相,是用“锅巴胭脂”画的黑花脸,身上翻穿着一件露出花絮的破棉袄,腰扎一根红绸‘带,脚踩一对特别扎实的梨木跷子。还没出场,他就暴躁得像勒不住的烈马,不停奋拳踢腿,显得非常武野而又滑稽。而打“锣鼓家什”的师傅们又故意大声呵斥,观众又一个劲儿地吆喝,好比围猎干仗碰到一头大野物似的。

而场地周围,早就燃起了竹筒灌油的火把。一簇簇火焰被山风吹得呼啦啦地飘,照耀着“山花子”古怪的面孔和围观人群的笑脸,照亮了夜幕里寨楼和远方的峰峦,山下的清江河水也哗啦啦地飘着亮光。

突然,锣鼓声变得特别高亢激越。一班“锣鼓家什”包括鼓、锣、钹、马锣、勾锣五样,由五位“响匠”师傅各持一样敲打演奏。最让人心跳的是那鼓点,它像雄鹿在石板上奋踢撒欢似的蹦蹦跳跳,简直就是直接敲打着人们的胸膛。鼓师其实也就是乐队的指挥,他舞动双槌,时徐时疾点出节奏,间或虚晃一招,引领云锣喧天、金钹嚓地。那云锣瞠瞠就好比天上闪电划过长空,金光四射;金钹的哐且又好比高山瀑布飞流直下,钟鸣玉振;而马锣就一直当当地响,像山泉一样跳荡流淌。打勾锣的小伙子越发有劲,小小铜锣在他手里云雀般地跳叫,时不时咣的一声飞天一旋,落在手里又叮叮哐哐。

这一套曲牌名叫《牛擦痒》的开场锣鼓,直敲得天摇地动,周围的楼台和远处的山谷都为之回响。人们分不清这锣鼓声究竟是从哪一方敲出来的,就觉得满山遍野都在铿铿锵锵。这种古老的打击乐,多少年来就在鄂西大山里回响,伴奏着一代代土家人的生命旅程。

终于,在密锣紧鼓中,“山花子”呼啸一声蹦了出来,出现在场地中心。

周围的人群立刻爆发一片呐喊尖叫,所有的目光都追随“山花子”跳跃。只见他先在锣钹慢敲中踩着滑稽脚步转圈子、越跑越快,然后就在急鼓点子中打起“架子”。这家伙时而猛跨弓步,时而稳蹲马步,时而抒臂张弓,时而反腿“背剑”,犹如擒虎拿豹、冲阵搏杀,直把围观的人群惊得连连后退。

正当他狂欢撒野的时候,一个巫师打扮的人跳到圈内,仰头张口喷射出一团团火焰。一时烈焰冲天,众人惊叫,那“山花子”也才规矩起来。其实,这法术是那人口含煤油,朝火把上喷射而成焰火的。

拉开场子之后,紧接着就是一阵接一阵的鼓喧人跃、啸叫喝彩,场内场外的人们都忘形地快活。少年儿童在人群中挺起脑袋拼命往里头钻,有时突然脑壳上挨了一巴掌,扭头看原来是顶着嫂子的屁股了。青年小伙和姑娘们在中间你推我搡嬉笑打闹,相好的就故意挤紧,趁机抱一抱。后面的成年汉子则把小娃子顶在肩膀上,挽着婆娘踮起脚观看。老头子们挤不进去,就含着烟杆在周围转悠。看到柴堆上也爬满了人,有的嘴上还叼着叶子烟,抽得一闪一闪的,他就提醒道:“小心火烛啊!”  也有孝顺的儿郎用背篓把七八十岁的老娘背下山来,靠在楼墙边听热闹,他自己就倚着打杵守在旁边照顾,告诉母亲:“山花子”出场了!

“山花子”的表演往往是武打开场、文戏在后,他不但技艺高超而且会插科打诨,念出一段段说古道今的“对口白”,让男女老少听得津津有味、笑得前仰后合。有一段著名的“开场白”,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说打白,我就打白,

我踩起高跷上天台。

听到牛角一阵吹喔,

假山顶上就起云彩。

清江河水就弯弯拐,

打从呃~天上呀~流下来,流下来!

(锣鼓)咣且一且咣且咣

它日也来、夜也来,

是晴也来、雨也来,

风也来、雪也来,

雷也来、闪也来,

悲也来、喜也来,

苦也来、甜也来,

从古呃~流到呀~今人怀!

(锣鼓)咣且一且咣且咣

清江河水流下来,

鱼儿跟着拖网来,

船儿跟着号子来,

骡马跟着铃儿来,

牛羊跟着青草来,

背篓跟着打杵来,

五谷呃~就跟着呀~犁耙来。

(锣鼓)咣且一且咣且咣

清江河水流下来,

山歌跟着吆喝来,

南曲儿跟着简板来,

撒也嗬跟着锣鼓来,

龙灯跟着火把来,

高跷呃~就跟着我~山花子来!

(锣鼓)咣且一且咣且咣

(合唱)清江河水流下来,

花轿跟着喇叭来,

新娘跟着新郎来,

果子跟着花儿来,

月亮跟着日头来。

(高腔)清江河水弯弯拐,

打从天上流下来,

流到呃~海里呀~不回来,

不呀回呀来哟喔~

(锣鼓)咣且一且咣且咣……

如此动听的台词,讲说着巴土民间的悲欢往事;如此热火的高跷,踩过了山寨年节的祝福祈愿;年节的热闹,总是世代山民生活的希望和留恋。

铿锵的锣鼓、场地中粗犷的表演以及围绕他们狂欢的人群、漫山遍野的火把、接连燃放的鞭炮、猛然炸响的“三眼铳”,仿佛驱散了人世间所有的哀愁,把前世今生的全部欢乐都唤醒了。而那灯笼火把光焰中的“山花子”形象,叉曾经是一辈又一辈土家人追捧的笑星。

如今,那时的“热闹”已经成为清江逝波里的浮光掠影,在记忆的远方偶尔闪烁。现在也还有一些地方节庆活动中表演踩高跷,但人们很难看到过去那种“山花子”的角色了,即使看到了也很少人知道这个角色的来历。

其实,这高跷戏里的“山花子”,民间传说原本是土司时代逃匿山林的奴隶和山民。为了生存,他们模仿古时候巴国武士的模样,出没山寨,卖艺行乞,一度扬名江湖、被世人誉称为“巴方舞者”。

“巴方舞者”遭到容美土司的追剿捕杀,他们被迫游走川东。直到清朝雍正年间实施“改土归流”,他们才回到家乡,和土家山民一道奋起反抗土司的野蛮暴行,配合官兵迫使顽固的土司头领归顺朝廷。他们为土家人摆脱奴隶的命运付出了重大牺牲,从此以后,这些“巴方舞者”就在世道变迁中消失了。

三百多年过去,没有丰碑、没有庙宇,也不见书传,“巴方舞者”的身影随着清江河水流人了遥远的时空,他们的灵魂和鄂西大山永远融为了一体。但是,他们的故事在土家民间口口相传,人们在高跷戏中特别装扮“山花子”,把他们的形象复活起来,让他们所象征的巴土民族精神得以赞颂宣扬。

古老的传说犹如土家吊脚楼里塘火,千年不熄;英雄的传奇好比大山间的流云,万年不散。于是,我重回故里,探访巴土民族繁衍生息的那方热土,走进三百年前神奇的土司王国,去求解这段历史之谜。

我在土家吊脚楼里摄取那些塘火,我在崇山峻岭山中采撷那段流云,来向读者讲述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文明演进:中那段不能忘却的故事,讲述那些“巴方舞者”的神秘传奇、那些土家汉子的爱恨情仇、那些大山里女人的血泪悲欢,以及由他们的命运抗争交织成的那幕英雄悲剧。

我的眼前始终闪耀着土家山寨的灯火,我的耳畔始终响着清江两岸锣鼓的铿锵。

后记

崇拜鄂西大山

之所以写作《巴方旧事》,是因为我崇拜鄂西大山。

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那是一片绵延起伏的丘陵。故人西来,曾在这里感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里确实是瞻仰鄂西大山的好地方。那一座座丘陵,就好比是天造地设的祭坛。古往今来,无论是西行的迁客,还是东去的志士,往往都会在这里肃然伫立。他们仰望山脉的伟岸、极目平野的空阔,在两相对比之中,往往对鄂西大山产生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

我从小就喜欢站在家门口,看那些大山,惊奇于那一道道展示在天地间的神秘景象。每当晴空万里,它就宛如一帱画卷,山石树木历历在目,胜似泼墨丹青;那些异岭奇峰状如万马奔腾,时有惊起长啸者。如若云蒸霞蔚,那就会幻化出各种神秘的图像,有时是满幅惊涛骇浪,一味地倒海翻江;有时是渺茫的天国仙界,间或有神人共舞、龙腾虎啸。随着日月的照耀、风云的飞扬、时光的切换,鄂西大山在我的眼前真是变化无穷,气象万千。

当我长大成人,我才知道,我仰望的大山不只是几叠重峦、更不是独秀一峰,而是横空出世,从南到北绵延千里,一派巍巍峨峨。从此,千山万壑群峰涌起,架构了云贵青藏高原的前沿台阶,然后涌向雪域高原,直奔“世界屋脊”。于是,神州大地登峰造极,在日出的东方雄视人寰、眺望苍穹,显示出不能改变的尊严。

这就是鄂西大山,这就是巴方舞者的舞台!

我崇拜鄂西大山,还不仅在于它自然景观的宏伟,更在于它在人文上的神圣。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巴楚两大源流都是从鄂西大山中生发出来的。如果说楚人是“歌者”,那么巴人就是“舞者”。

出现在甲骨文卜辞之中的“巴方”,是文献史籍中最早对古代巴人的文字记录,而鄂西大山和汉水上游正是巴方之地,整个清江流域都是历史上的巴文化区域。巴文化的一些原生态图景,如同活化石般的存留下来。巴人善歌舞,曾以“歌舞以凌殷人”的形象彪炳于世,所以称之为“巴方舞者”。

今天,鄂西大山里聚居着巴人后裔土家人。他们有着祖传淳朴强悍的族性,而歌舞则是他们讲述生活的主要方式。他们的歌舞可以追述到远古巴人的雄风,体现着巴人的血性和传统。今天土家人的摆手舞、跳丧舞、踢踏舞、盾牌舞、“撒叶儿嗬”都是直接由巴舞演化而来。土家山寨的篝火中永远闪耀“巴方舞者”的雄姿,“巴方舞者”是土家民族的形象,是彪炳华夏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我的祖父是鄂西大山古盐道上的挑夫,他的足迹曾经踏遍巴山土岭,很年轻就把生魂留在了咸丰县境的古老盐道上。我的童年是在清江河畔度过的,烘我冬夜的怀抱是土家老人讲古的塘火,催我入眠的摇篮曲是母亲哼唱的土家山歌,唤我梦醒的晨钟是土家马帮的铃铛,带我飞翔的天使是清江行船的白帆。从小,我就听祖母和先辈老人向我讲述大山里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让我想见我们土家祖魂在大山之巅徘徊,让我看到我们土家英雄在大山之中驰骋,让我听见土家汉子和女人在大山中歌哭呼唤。在人生旅途中,我时常仰望鄂西大山,我为大山中那些勤劳善良勇敢而又能歌善舞的土家儿女骄傲自豪,我对鄂西大山充满无限的神往和永远的崇拜。

鄂西大山莽莽苍苍,它营造了一种雄姿英发的生态环境,它体现出生命的活力、民族的血性、意志的坚强、信仰的崇高和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它确实是值得我们永远顶礼膜拜的。

于是,我将一生的崇拜写成《巴方旧事》,以此祭献鄂西大山。  是为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