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国学新读图文版)
分类
作者 (春秋)孙武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编者编辑这本书,本意是想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这两本古书的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便采用“经典重现”“古文译读”“前沿诠释”的综合形式进行解读。在“前沿诠释”部分用解说的方式,让读者在风云变幻中理解兵法的奥义。当然,本书并不是不着边际地进行想象,而是用真实的事例更加精确、合理地解读与释义。

原文与译文对应,译文与典故对应,再加上专家对文章的解析点评,为读者展现了一部通俗易懂、耐看实用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兵书。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论高度概括,逻辑缜密严谨,实践层出不穷。

《三十六计》则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也是兵家谋略的典范之作。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将两者结合,以经典重现、指点迷津、古文译读、前沿诠释的综合形式来解读,很好地实现了原文与译文对应,译文与典故对应,通俗易懂。更可贵的是,作者能够另辟蹊径,跨越军事领域的束缚,在职场、商场、官场等更广阔的领域解读兵法的奥义。

原文与译文对应,译文与典故对应,再加上专家对文章的解析点评,为读者展现了一部通俗易懂、耐看实用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目录

孙子兵法

孙武(原著):东方兵学的鼻祖

第一篇计策篇:兵前“五法”,先谋后动

第二篇作战篇:抢“借”攻坚。借鸡生蛋

第三篇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四篇军形篇:用兵“五则”,先于不败

第五篇兵势篇:先声夺人,正奇相激

第六篇虚实篇:虚实游斗,出其不意

第七篇军争篇:灵活用法。避精取糟

第八篇九变篇:灵活指挥,针锋相对

第九篇行军篇:趋利避害,变不离宗

第十篇地形篇:行而避害,扩而有法

第十一篇九地篇:静动有致。首尾呼应

第十二篇火攻篇:五火争锋。三思而行

第十三篇用间篇:五间俱起,无可阻挡

三十穴计

《三十六计》:中国古代兵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吴起:《三十六计》思想来源之一

瞒天过海:掩饰本相,直取目的

围魏救赵:直挖本源,反败为胜

借刀杀人:巧借他人,背后操纵

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用精取糟

趁火打劫: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声东击西:指东打西,混淆视听

无中生有:无亦可有,虚实结合

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暗中取益

隔岸观火:袖手旁观,渔人之利

笑里藏刀:笑以待人,刀藏其内

李代桃僵:投桃报李,弃车保帅

顺手牵羊:取夺微小,顺势而变

打草惊蛇:牵发动身,险藏其内

借尸还魂:抓其腐朽,为我所用

调虎离山:牵其强势,攻其敌后

欲擒故纵:网开一面,一举灭敌

抛砖引玉:雷同引诱,诱敌深入

擒贼擒王:射人射马,用箭用长

釜底抽薪:从其本源,攻其弱点

浑水摸鱼:借机行事,巧达目的

金蝉脱壳:留以其表,其主远走

关门捉贼:十面埋伏,一网打尽

远交近攻:先解近渴,放远目光

假道伐虢:乘虚而入,再取一益

偷梁换柱:偷换概念,转换角度

指桑骂槐:杀鸡做猴,曲意达标

假痴不癫:装疯卖傻,以退为进

上屋抽梯:断其后路,激己消敌

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

反客为主:逆转形势。我做主动

美人计:投其所好,糖衣诱惑

空城计:稳定内部,以外对敌

反问计:亦真亦假,使其反目

苦肉计:假以自残,以间他人

连环计:多重攻势,模糊视线

走为上:看准局势,巧妙脱身

附录一 曹操批注《孙子兵法》

计策篇第一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军形篇第四

兵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问篇第十三

附录二 《尉缭子》

天官第一

兵谈第二

制谈第三

战威第四

兵权第五

守权第六

十二陵第七

武议第八

将理第九

原官第十

治本第十一

战权第十二

重刑令第十三

伍制令第十四

分塞令第十五

束伍令第十六

经卒令第十七

勒卒令第十八

将令第十九

踵军令第二十

兵教上第二十一

兵教下第二十二

兵令上第二十三

兵令下第二十四

试读章节

作为第一篇的后续,虽然本篇的题名为“作战”,但并没有到达真正的开战。而是关于物资的一个总结,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这里的粮草也就是“经济条件”,这是每场战争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孙武曾提出了“鼓舞士气,鼓励夺取,速战速决”的观点,不但解决了粮草补给问题,还解决了因战争而引起的国库空虚和沉重的赋税问题。

公元231年,蜀国十万大军在诸葛亮的率领下第四次攻伐魏国,魏国派司马懿率张碑、费曜等大将迎战蜀军。

诸葛亮到达祁山后,看到魏军早有防备,便对众将说:“孙子曰:‘因粮于敌。’也就是说,深入敌人的腹地,粮秣在敌国就地解决。现在,我们的粮草供应困难,这个时节,陇上的麦子应该已经熟了,我们要秘密派兵去抢割陇上的麦子。”诸葛亮留下几员大将守卫大营,自己则率领姜维等将领直奔上邦。

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祁山,蜀军并不出战。司马懿心生疑惑,又听报有一部蜀军径往上邦而去,这才恍然大悟,急忙领军去救上邦。

诸葛亮赶到上邦,将魏守将费曜打得大败而逃,然后命令三万精兵,手执镰刀,把陇上的麦子全部收割,运到卤城打晒去了。

司马懿失去了陇上的新麦,心有不甘,便引兵前往卤城偷袭,企图夺回新麦。不料,诸葛亮早知司马懿会来偷袭,令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员大将各带两千人马在卤城东西的麦田之内埋伏。待到魏兵到达卤城城下时,一声炮响。东西伏兵四起,诸葛亮又令人大开城门,从城中杀出,司马懿拼力死战才突出重围。

司马懿接连受挫,转而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方针。诸葛亮求战不得,眼看抢来的粮草也已不多,只好下令退兵。

听闻蜀军退兵,司马懿派大将张邰领兵追击。追至剑阁木门时,遭遇蜀军的埋伏,张邰及其率领的百余名部将全死于乱箭之中。

诸葛亮第四次伐魏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目标,但因采用了“因粮于敌”的策略,避免了断粮的危险,并且平安地退回到了本土;而魏国不但损失了陇上的新麦,还损失了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张邰。

另外,曹操在东汉末年的征战中也充分地重视到了这一问题。

东汉末年,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后,呕血死去,他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的蹋顿单于,伺机东山再起。公元207年,曹操亲自带兵征讨乌桓,以消灭蹋顿和袁绍的两个儿子,巩固北部边疆。但是,军队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原因就在于军队数量庞大,粮草辎重多,行军速度打了折扣。

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只有深入敌境,迅速接近敌人,才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取得胜利。按照我们现在的行军速度,敌人肯定早已做好战争准备,我们怎么可能轻易地打败敌人呢?”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意见,命令大军停止前进,然后从中挑选了几千精兵,由自己亲自率领,日夜兼程,行军五百多里,突然在距蹋顿单于的王庭柳城仅一百里的白狼山出现,与蹋顿单干的几万名骑兵遭遇。

蹋顿单于的骑兵没想到会在自己的领土上与敌人遭遇,毫无防备。曹操等人见敌我双方兵力悬殊,知道只能拼死一战,否则,决无活路,因此人人奋勇战斗,无不以一当十。战斗空前惨烈,曹操的几千精兵死伤大半,但蹋顿单干这一方,死伤更多。后来,蹋顿单于战死,群龙无首,终于被曹操打败。

袁绍的两个儿子听闻蹋顿单于战死的消息后,带领随从逃往辽东,投奔了辽东太守公孙康。不久,公孙康便设计杀死了他们,并将二人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北部边疆从此安定。

作战时的物资问题,是战争中必须要考虑的,因此,孙子称之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就将孙子的这种计谋运用到了日本侵略者身上。

八路军冀察热辽军区平西十一分区(后来改为晋察冀平西军分区)所辖房山、涞水和涿县(现涿州市)的小麦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当时房、涞、涿平原是敌占区,也是平西十一分区的游击区,大多数的乡、村政府都是以“两面政权”的形式存在的:白天支应日本侵略者,晚上迎接八路军。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当时就在平原以外的山区。

1944年,已近夏末时,房山、涞水和涿县地区由于经历了多次日本侵略者下乡“征粮”、抢粮行动,老百姓的存粮已经所剩无几,生活极度艰难。

不仅老百姓,八路军部队中也出现了严重的缺粮情况。从区首长到普通战士、马夫,每人每天只有三两陈粮玉米糁,每天只能吃两顿稀饭,还要在稀饭里掺上野菜,大家管它叫“菜糊糊粥”。

战士吃不饱,就没有力气扛枪,就没有力气打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军分区首长们心急如焚。看到附近地区几近成熟的麦子,他们决定从鬼子手中抢粮食。此时,日本鬼子已经穷途末路,也处于资源严重不足的境况中,对即将丰收的麦子垂涎三尺,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双方围绕着夏粮的丰收酝酿着一次大行动。

分区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学思经过调查和研究,制订了一套虽有一定风险、却极有可能成功的作战方案,又经过集思广益和反复修改,形成了“抢粮作战方案”。

张学思先让战士们熟悉日伪军的兵力部署和活动规律,了解他们下一步的行动部署。他还派出侦察员搜集情报,随时掌控敌人的动向。同时,他本人则带领一批营团干部亲自勘察地形,在地图上演练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当一切准备完备后,抢粮战斗就打响了。

那是农历五月初七的傍晚,张学思命人切断了当地敌伪之间联系的电话线,同时组织好对敌喊话的人员和司号员,就带着战士们出发了。等一切准备好后,老百姓就出现在了麦田里,他们分工明确地开始了收割、打包、运送、装车的任务。一场“虎口抢粮”的战斗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等敌人发现时,在张学思的指挥下,包围炮楼的部队在同一时间吹起了军号,一时间,冲锋号、集合号响彻夜空,使敌人误以为是八路军大部队来攻打他们,所以,没有一个日伪军敢从炮楼里走出来。

最终,八路军成功地完成了这次“虎口夺粮”的战斗任务,留给日本鬼子一片仅剩下光秃秃的麦杆的麦田,少量散落在田间地头的麦穗,以及无尽的沮丧和懊恼。P21-23

序言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思想精邃且富有前瞻性,其逻辑缜密严谨。《孙子兵法》成书大约是在春秋末期,作者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伟大军事家孙武。该书自问世以来。就对我国古代军事战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中国历代用兵者,无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了高超的用兵谋略,以此来指导实际作战中的用兵之法,它也是现在研究古代军事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历史上第一个系统为《孙子兵法》作注解的人就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这也为我们后人更好地研究这部奇书打开了门。

《三十六计》也是兵家谋略的典范之作,它最早见于《南齐书》,语出《王敬则传》,檀道济兵败,用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走为上策”,此后,三十六计便在民间各处流传开来。在此书中,“借刀杀人”“金蝉脱壳”等三十六条计策各由熟话概括,用一两句以释其义,加起来也就不过区区几百字。但是却字字珠玑,每一字一句无不是在谈智谋,措辞简约易懂,集成世人之大智慧。

到了今天,《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已经不仅仅是兵家言论,它们的应用几乎已经触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这两本书中获益。他们懂得“变通”,能将兵法计谋化为己用。无论是商场、管理、交际还是生活方面,你几乎随处可以见到兵法的踪影。

例如,美国著名的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就将《孙子兵法》列为他们的教学参考书,并且严令学生要刻苦钻研,学以致用。日本松下电器的总裁松下幸之助也十分推崇《孙子兵法》,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运用其中的思想来管理每一名员工。像类似这样的范例,已经多得无法估量。事实证明,《孙子兵法》带给世人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谋”,而具有了更加深刻化和生活化的内涵。

编者编辑这本书,本意是想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两本古书的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便采用“经典重现”“古文译读”“前沿诠释”的综合形式进行解读。在“前沿诠释”部分用解说的方式,让读者在风云变幻中理解兵法的奥义。当然,本书并不是不着边际地进行想象,而是用真实的事例更加精确、合理地解读与释义。

这两本书的原著文章词简意深,比较难懂。因此,在释义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数位知名历史学者参与其中,并列举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战役与原文相结合,从而分析出其中的兵法思想。例如,孙子在书中提到怎样巧妙地运用间谍的手法,因为他认为这样就能够准确有效地知晓对方的情况,等到带兵打仗的时候,就可以最太程度地减少我方的损失,这样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间谍的事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和貂蝉都有幸承担了这一职责。而《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运用得最到位的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倒霉的蒋干了,他两次渡江,自以为获取了军事机密,没想到却中了周瑜的计谋,反而将曹操大军害得一败涂地。

就这样,原文与译文对应,译文与典故对应,再加上专家对文章的解析点评,为读者展现了一部通俗易懂、耐看实用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