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歌的力量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侯书生//张娅丽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侯书生和张娅丽编著的《红歌的力量》共选取了46首红歌,分为颂歌、壮歌、战歌、赞歌、欢歌、凯歌、放歌、雄歌八大部分。

本书不是简单的歌曲汇编,也不是笼统的作品介绍,而是经过精心剪裁,力求把每一首红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意义影响全面地呈献给读者,并对歌曲进行必要的赏析。

内容推荐

一首红歌,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份力量。46首红色歌曲,90年峥嵘岁月。

由侯书生和张娅丽编著的《红歌的力量》历数了红歌背后鲜为人知的深情往事,让我们体会了坚定信仰进发的精神力量。

阅读《红歌的力量》,重温经典,歌唱信仰。

目录

颂歌 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

 《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大中国》

 《延安颂》

 《北京颂歌》

 《东方红》

 《春天的故事》

壮歌 红色记忆

 《义勇军进行曲》

 《十送红军》

 《五月的鲜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黄河大合唱》

战歌 军歌嘹亮

 《在太行山上》

 《游击队歌》

 《团结就是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娘子军连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赞歌 浩气永存

 《南泥湾》

 《红梅赞》

 《英雄赞歌》

 《歌唱二小放牛郎》

 《洪湖水,浪打浪》

欢歌 流金岁月

 《让我们荡起双桨》

 《唱支山歌给党听》

 《小白杨》

 《我们的田野》

 《红星照我去战斗》

 《十五的月亮》

凯歌 火红年代

 《翻身农奴把歌唱》

 《咱们工人有力量》

 《我为祖国献石油》

 《难忘今宵》

 《祝酒歌》

放歌 锦绣河山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长江之歌》

 《青藏高原》

 《谁不说俺家乡好》

 《鼓浪屿之波》

 《东方之珠》

 《七子之歌——澳门》

雄歌 中华崛起

 《我们走在大路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和我的祖国》

 《走进新时代》

试读章节

 《歌唱祖国》——激情澎湃的祖国颂歌

(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欢腾的人群中,有一位年青作曲家,他叫王莘。王莘亲眼目睹了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歌声如潮的景象,亲眼见到毛泽东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他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决心要写一首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歌曲。

1950年9月,年轻的共和国即将迎来她的周岁生日。年轻作曲家王莘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北京。他穿过长长的皇宫古道,仰望着蓝天下的天安门,微风拂面,作曲家的那颗心怦然而动。尤其是当王莘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为参加国庆仪式而正在操练的少先队员,更加心潮起伏、万分激动,创作灵感立即进发出来。王莘后来回忆说,在天安门广场,当我看到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上挂着大红宫灯,看到一队队的少先队员,哎呀,这个情景当时感动了我。我就站在三座门,左右看着他们。那些孩子们非常高兴地打着鼓,吹着号,举着花束,喊着毛主席万岁。我脑子里后来灵机一动,灵感一下子就来了。

在回去的车上,王莘既作词又谱曲,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歌唱祖国》的创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回到天津后,王莘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行道为这首歌谱写了钢琴伴奏。王莘说:“《歌唱祖国》这首歌是感情本身的流露,人民共同心愿的流露,是人民共同的呼声。我只不过是替人民把心里的话喊出来了,这是代表了人民的呼声,是真正的中国人民的一种内心的呼声,我不过是给记录记录音符罢了。”

1950年10月的一天,在天津耀华中学礼堂举行了《歌唱祖国》的首场公演,作曲家兼作词家王莘亲自上台指挥,当时年仅19岁的王巍领唱。公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引起了轰动。这给了王莘很大的信心。公演结束后,王莘又带着这首歌到了天津的一些大学、和工厂进行演出。很快,《歌唱祖国》在天津的学校、工厂里传开。1951年,北京工人合唱团把《歌唱祖国》这首歌录了下来,并在北京电台播放,从此,《歌唱祖国》的歌声便飞向了全国。1951年年底,中央乐团演唱了《歌唱祖国》,并由当时的中国唱片厂录制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唱片。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二个诞辰纪念日,根据国家文化部的通知,《歌唱祖国》与《国歌》一起在各地“整齐地热烈地唱出来”。

有一则有趣的花絮:1951年初秋,著名诗人艾青在北京读到了《歌唱祖国》的歌词,他读后十分激动。于是,他便把这首歌发表在自己任副主编的《人民文学》上。艾青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帮助王莘修改了两处歌词。一是把原句“五千年文化辉煌灿烂”改成了“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另一处则是把原句中“我们战胜了一切苦难,我们把敌人赶出边疆”改成了“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通过这样的修改,《歌唱祖国》的歌词从整体上看便显得更加大气磅礴,更加铿锵有力。歌词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之后,艾青特地打电话给王莘,表达了自己修改歌词的用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歌唱祖国》传遍祖国大地,它已经作为共和国获得新生与自由的见证而载入史册。它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为建设祖国发愤图强、奉献青春。

(二)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以明朗的大调色彩表现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家乡,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它的旋律明朗向上、优美动听,进行曲的节奏和坚定有力的音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歌曲形象地刻画了东方巨人站起来的雄伟风姿,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乐观积极的心态。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得以久唱不衰。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由副歌开始、主歌结束,前后各一段歌词,中间有三段歌词。曲式为三段式,F大调。

副歌是四句加二句,共六句。后两句其实是前面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变化综合,起到对音乐形象的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主歌则是副歌的进一步发展,但由大调主和弦进入两小节之后,马上有小调的色彩进来丰富旋律。然后又继续转向其下属调(亦可认为是离调),最后又经过属和弦回到主调。

再现段是第一段的重复,只是结束句稍加变化升高八度,使旋律结束在高昂的曲调之中,表现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著名音乐家孙慎同志曾这样称赞:《歌唱祖国》“曲调流畅、嘹亮,是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中较好的一首。全曲展现着无限的骄傲和热情,歌唱我们美丽、伟大的祖国,勇敢勤劳的人民和幸福美好的新社会”。

(三)

从《歌唱祖国》诞生之日至今,已经过去了六十多个春秋,它不仅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老一代领导人,都非常喜欢《歌唱祖国》这首歌。1965年春天,周恩来在天津观看了由王莘谱曲的《王杰赞歌》之后,还兴致勃勃地邀请王莘指挥剧组人员一起唱《歌唱祖国》,周总理一边拍手一边高声地同大家一起唱着,显得十分高兴。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这首歌发表五十五周年时,曾在致王莘的贺词中写道:《歌唱祖国》“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代强音,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不朽之歌”,“今后必定还会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样,继续唱响在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爱国同胞的口中和心中”。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优秀歌曲,在“文化大革命”中却遭到了非难和批判。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来袭。10月,江青把《歌唱祖国》的作词作曲者王莘叫到“钓鱼台”,江青问:“《歌唱祖国》为什么不写文化大革命?”王莘答:“我是1950年创作的这首歌,那时还没有‘文革’。”江青不高兴地说:“要改,一定要改!”王莘感到十分为难:“全国人民都唱了这么多年了,怎么改呀?”江青见王莘如此地不配合,生气地说:“你不改我给你改!”于是,在江青的授意下,《歌唱祖国》,的歌名被改为《歌唱社会主义祖国》,辅歌的歌词也被大幅度地修改,原歌词:“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被修改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破四旧,斗批改……”整个三段辅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江青下’令中央乐团合唱队演唱、交响乐队伴奏,并灌制成唱片在广播电视播放。

直到1980年,粉碎“四人帮”后胡耀邦指示有关部门:《歌唱祖国》应该唱,他还关心地向王莘所在的天津有关单位的负责人询问王莘的情况。王莘的问题得到澄清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年5月起将这支歌曲作为晨播曲,《歌唱祖国》的歌词也恢复了50年代大合唱的版本。

如今,《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已成为中国重大国务活动、外事活动以及各种会议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也许大家都能记得,在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位年仅9岁的小女孩,用稚嫩的童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唱起了《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已经唱响了全世界。在全球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在高唱着《歌唱祖国》。

P2-6

序言

红歌,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所产生和流传的主旋律经典歌曲。它不仅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流露,也是艺术魅力、美学意蕴和社会教育功能相统一的典范。

人们惊喜地看到,一首首红歌在今天仍然广泛流传且经久不衰,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

——经典性。不少红歌的词和曲简洁、单纯、流畅、优美,是艺术家和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艺术,经过了千万人传唱,并在传唱中日益精炼、成熟。

——质朴性。经典红歌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和娱乐之中,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高尚情怀。

——广泛性。从井冈山时期的江西民歌、延安时期的“信天游”,到祖国解放和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歌构成了红歌多样化的风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音调。

——群众性。产生于不同年代的红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非常贴近生活。尽管其歌词内容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革命、建设与生活实践,其旋律也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状态,但它们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首首红歌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可以说,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一首红歌就是一段记忆。

今天,唱响红歌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首先,唱红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很好方法。那些歌曲都是在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唱响的,曾经鼓舞了多少人去冲锋陷阵、艰苦创业。一首首红歌,仿佛再次把人们带到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带到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让人们在追忆往昔的同时,也进发出豪迈的英雄气概,使人们在唱红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红歌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

其次,唱红歌是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红歌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理想和事业勇于斗争、不怕牺牲、大公无私、团结奋进的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因此,传唱红歌,能够促进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

最后,唱红歌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红歌是优秀的文化产品,它不仅能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愉悦身心,而且能使人受到崇高信仰和精神的感化。因此,这种健康的文化产品是抵制落后低俗的文化的有力武器。

本书共选取了46首红歌,分为颂歌、壮歌、战歌、赞歌、欢歌、凯歌、放歌、雄歌八大部分。对红歌的选择标准,不是简单地按照题材划分,也不是按照创作时间的先后划分,而是站在全新的角度进行审视,用现代的眼光进行构建。比如,同是军旅题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十五的月亮》,却分别划入战歌和欢歌两个不同部分。这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主要表现人民战士保家卫国的战斗决心,是标准的战歌;重点在赞颂;《十五的月亮》则主要观照军人内心的感情世界,更适合归入欢歌里面。再比如,歌曲《十送红军》是建国后创作的,并非革命历史歌曲,但它紧密切合历史背景,准确恰当地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血肉深情,因而划入壮歌这一部分。  本书不是简单的歌曲汇编,也不是笼统的作品介绍,而是经过精心剪裁,力求把每一首红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意义影响全面地呈献给读者,并对歌曲进行必要的赏析。

本书用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解读红色歌曲,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喜爱红歌,使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编著者

2011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