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楚风汉韵(南阳)/中原文化记忆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义祥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地处中国南北过渡带,自古为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经济、文化均呈现南北交融、东西贯通的特点。南阳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汉文化的鼎盛地;既是一个传统农业耕作区,又是南北兼长的一些经济作物的生产地;既有楚文化的浪漫飘逸,又有汉文化的博大雄浑。南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久远,千古人龙。南阳人勤劳智慧,谦和厚道……

李义祥主编的这本《楚风汉韵(南阳)》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生动地为我们讲述南阳的古往今来,历史要闻,名人圣贤,姓氏根亲,考古文化,名胜古迹,民间文化,地方美食,城市名片等内容。

内容推荐

沿着历史的踪迹追寻,中国历史的起点在河南;沿着文化的脉络追思,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河南;沿着血脉的流向追溯,中国人的根系在河南。据此,河南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全省18个省辖市共同编纂了大型丛书“中原文化记忆”,以弘扬河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显赫的地位,并以普及、精装两个版本出版。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楚风汉韵(南阳)》,由李义祥主编。共分10章,包括:谈古说今——古往今来话南阳;要事回放——风云盛事铸春秋;名人扫描——群星灿烂耀寰宇;古城印象——名城望镇呈辉煌;寻根问祖——血脉传承溯本源;考古探秘——楚风汉韵彰华彩;胜景掠影——秀美厚重冠中原;名品荟萃——品类繁盛聚芳英;非遗概览——民间瑰宝传千秋;城市名片——盆地奇葩扬四海。《楚风汉韵(南阳)》内容全面,史料确凿,语言流畅,图片精美,故事动人。

目录

谈古说今——古往今来话南阳

南阳地理:连南贯北物产盛

南阳文化:楚风汉韵特色明

南阳政区:一脉传承位置重

南阳当今:中原崛起作支撑

要事回放——风云盛事铸春秋

文种三请范蠡

秦置南阳鄱

刘邦约和南阳取天下

更始帝定都南阳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父母宫”源起南阳

曹操、张绣战宛城

刘备三请诸葛亮

魏孝文帝亲征南阳

李白策马游南都

范仲淹矢口邓州

岳飞手书《出师表》

朱元璋封唐定王于南阳

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

西峡口防御战

三军会师桐柏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西峡发现恐龙蛋(骨)化石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隆重开工

名人扫描——群星灿烂耀寰宇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古城印象——名城望镇呈辉煌

古宛城

邓州城

荆紫关镇

赊店镇

寻根问祖——血脉传承溯本源

蒙古族王姓

考古探秘——楚风汉韵彰华彩

南召猿人化石遗址——中原人类的发祥地

楚长城——中国最早的古长城

八里岗遗址

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遗址

佛沟摩崖造像

《道藏经》——中国稀世典籍,绝版珍藏

南阳出土的楚文物

南阳汊画像石(砖)及陶狗艺术

胜景掠影——秀美厚重冠中原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宝天曼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

桐柏山自然保护区

五垛山

真武顶景区

淮源——千里淮河的发源地

丹江口水库风景区

鸭河口水库游览区

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南阳漂流

老界岭滑雪场

荷花洞

‘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卧龙岗武侯祠

“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

张衡博物馆

南阳府衙

内乡县衙

社旗山陕会馆

花洲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

汉桑城——世界最小的城

汉议事台

水帘寺

香严寺

丹霞寺

燃灯寺

菩提寺

玄妙观

泗州塔

吴垭石头村

彭雪枫纪念馆

中原军区旧址

名品荟萃——品类繁盛聚芳英

南阳玉器

南阳烙画

南阳地毯

方城黄石砚

南阳黄牛

中华猕猴桃

“仲景牌”浓缩型六味地黄丸

辛夷

山茱萸

镇平黄酒

界中米醋

镇平烧鸡

博望锅盔

南阳火腿

非遗概览——民间瑰宝传千秋

板头曲

大调曲子

三弦书

宛梆

西坪民歌

镇平玉雕工艺

方城石猴

盘古神话

越调

汉剧

锣卷戏

皮影戏

鼓儿词

淅川锣鼓曲

桐柏山歌

丹江号子

九莲灯

云彩灯

医圣张仲景祭祀

牛郎织女传说

王莽撵刘秀传说

猴艺

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打春牛”

城市名片——盆地奇葩扬四海

雄浑博大汉文化

东方翡翠南阳玉

华夏经典中医药

享誉中外作家群

后记

试读章节

春秋名相百里奚

百里奚(生卒年不详),姓百里,名奚,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南阳中心城区百里奚村就因百里奚出生在这里而得名。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离家游学,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后来做了虞国大夫。东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晋国灭掉虞国,百里奚成了俘虏,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臣入秦,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听说后派人用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并拜为上大夫。在主持泰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称霸西戎,开地千里,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这一时期,秦穆公称之为“甚光美”时代,使泰国成为春秋五霸,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俭朴,深受国人爱戴,特别是他的‘相堂认妻”故事更是流传至今。早在东周定王七年(前600)的一天,南阳城西的一处寒舍,一位年轻的女子杜氏一大早就起来,忙着为远行的丈夫做早饭。她“劈了门闩炖雌鸡”,宰杀了家中仅有的一只下蛋母鸡,煮一锅小米饭,来为丈夫饯行。这个即将远行的人就是百里奚。百里奚做秦相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声名远扬。一天相府中有一浣衣女主动请求演奏一曲,百里奚应允。那浣衣女操琴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戾廖,今日富贵忘我为山幽怨的歌声委婉地道出了百里奚的身世。百里奚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位女子正是离别数十年的结发之妻!百里奚即刻上前相认,夫妻俩抱头痛哭。司马迁在《史记》中高度评价了百里奚的功业,赞扬他“功名藏于府库,而德行传于后世”。

“商圣”范蠡

范蠡(约前518一前445),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后世尊称他为“商圣”。

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青年时就勤学好问,天文地理、文韬武略无不涉猎。东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越两国发生战争,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入吴为奴,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范蠡用计取得吴王信任,使勾践得以顺利归国。归国后,范蠡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东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兵灭吴兴越。

功成名就后,范蠡急流勇退,泛舟五湖,经营商业,成为后来远近闻名的陶朱公。他强调以农为本,农商并重,多种经营;倡导以诚为重,以正道取财;主张根据天时、地利、民情等选择经营渠道;讲究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提出平衡物价、照顾生产与流通两方利益的“三八”理论,即:粮价要掌握在最低三十钱、最高八十钱之间,低了损害农民利益,高了损害工商业,只有价格平稳了才能促进交易,繁荣市场。同时,他主张货物通过交换增值,强调“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掌握规律适时出手。他的经营理论被历代商贾所尊崇、效法。

范蠡不断奋斗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儒道互补的人格精神,智慧、真诚的经商精神和回报社会、关注民生的慈善精神,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汉法学家张释之

张释之(生卒年不详),字季,南阳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西汉司法官。

汉文帝元年(前179),张释之被选为骑郎,后又封为廷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张释之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会手足无措。他处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敢于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特权,维护法律的尊严。特别是他秉公执法的故事,载入史册,其中“法之天下公器”就是一例。有一天,汉文帝外出游乐,护卫队绵延很长。当御辇行至中渭桥时,一人从桥下钻出,正好撞上御辇的骖马,马受惊跳起,文帝险些被摔下。那人疾速向路边田野逃去,卫士将其抓获后,文帝责令张释之严惩。经张释之审问,方知那人是乡下人,初来长安,半路上遇到皇帝出游,便躲到桥下。过了一会儿,他以为人马早已过去,就从桥下跑了出来。不料正碰上御辇,避之不及,只好向田野逃去。张释之确认情况属实,按法令规定“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当即上奏文帝对此人处以罚金。文帝大为不满,勃然大怒:“幸好我的马性情温顺,倘若是烈性马,不就把我摔伤了吗?如此大事,你居然只处他以罚金了事,这怎能使百姓儆戒呢?”张释之分辩道:“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应偏私。现在依据法律,作如此判决是得当的。若皇上要依个人意愿加重治罪的话,那么法就不能取信于民啊!况且在当时,皇帝您要是派人把他杀了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今皇上既然交给了我这个当廷尉的,我就履行职责,公平执法,依法办事。我若不公正执法,稍有偏颇,而天下的执法官用法就可轻可重,任意增减刑罚,执法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了。这样老百姓岂不是连手脚就不知道怎么放了吗?”文帝想了一会儿说:“廷尉量刑判决是对的。”

张释之执法如山,刚直不阿,不畏权势,不徇私情。这种精神成为我国历代执法严明之楷模,故当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美谈。司马迁称他“守法不阿意”。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故乡方城县城关修了张释之祠,称“汉廷尉祠”。现在方城西北郊仍存有张释之墓,常有人前来瞻仰。

P38-40

序言

打开这套丛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原这片黄土地上那如诗如歌的沧桑岁月,是先辈们在长期农耕时代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博大而辉煌的文化创造,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强大而坚韧的民族精神。

从古至今,我们的母亲河滋养着这里的每一株庄稼和每一个生灵,使这里成为一片人文的沃土。自从远古的文明之犁在这里开垦出第一片耕地之后,这块土地便再不肯荒芜:千百年来,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战争烽烟在这里改变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圣贤英杰、名相名将、文人才俊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中华辽阔的天幕上,众多的历史人文标志像一面面旌旗,摇曳着这个地域昔日的辉煌和骄傲……正是这一切,汇成了一条历史文化的长河,日夜流淌在中原的土地上,它携带着绵长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传递着民族精神的基因,浸润濡染着一代又一代人。这种民族的感召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着华夏子孙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保证了中华优秀文化和集体记忆的赓续绵延。所以,我们有理由说,中原文化折射出中国历史的轨迹,推动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以其文化理想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她以其无可比拟的系统性、丰富性、完整性,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体和骨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根基。

斗转星移,如今我们已经告别了漫漫的农耕时期,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但是,仰以察古,俯以观今,中华传统文化仍以其不朽的生命力,不断给予我们彰明的昭示、强烈的激励和有益的启迪,并且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文化资源和道德资源,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提供着永不衰竭的文化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在当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与文化产业在社会与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增大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有鉴于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强省建设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正在谋划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所依托的基础,除了河南区位、交通、人口因素之外,很重要的,还有厚重的中原文化因素。因此,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在保护和继承中原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并通过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原崛起,以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就文化本体的建设而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报告中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等论述,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上升到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度。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中原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中以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世界各国人类文明成果,大力倡导文化创新,与时俱进地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各省辖市党委宣传部,编纂出版了这套《中原文化记忆丛书》,一共18卷。这套丛书以省辖市为单元,择其文化经典和精要,分门别类地系统介绍中原文化,旨在对中原文化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扫描和解读。编写本套书,为中原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我们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也体现了河南文化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这是一套送给当代人,同时又送给我们后代的礼物。

希望本套书能够对普及河南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中原人的文化自豪感,推动城市形象塑造和文化遗产保护,使城市更具历史感、文化感,使城市更具个性和特色,起到一定的作用。

刘少宇

20lO年8月

后记

作为《楚风汉韵——南阳》编者,我们掩卷深思,深感作为生于此、长于此的南阳人,能为挖掘整理灿烂的南阳文化、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贡献微薄之力而感到欣慰。

本书是根据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南阳市委宣传部、南阳市社科联组织编纂的。

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朝河,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义祥,南阳师范学院刘太祥编审、聂振瞍教授、王文格博士,市社科联白万献副编审,市社科联副主席石峰、张建军,对该书从内容选定到组织编纂进行了精心策划,并做了大量的统审、订正与协调工作。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市文化局、南阳市旅游局、南阳市统计局、南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南阳市文联、南阳日报社,邓州市、西峡县、方城县、社旗县、唐河县、桐柏县、南召县、镇平县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南阳市社科界的老前辈惠琳、李保铨、史定训等同志也对本书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并亲自收集资料,伏案撰写,精神令人感动。

本书图片得到了闫文然、李斗恒、毕永玉、赵刚、张全胜、封银生、张金敖、韩自豪、马秀华、白金瑜、蒋宁宇、王琳、刘延超、陈向北、薛咏梅、靳义学、魏珂、孟涵、隋刚、孙少斌等多位摄影记者的大力支持。市社科联张华群、石志坚、迟赵冰、田永猛、景滢颐等对该书的编写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对以上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同志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编撰人员的具体分工如下:“谈古说今”由卢忠哲撰写;“要事回放”由叶伟杰撰写:“名人扫描”由石峰撰写;“寻根问祖”由刘千芬撰写;“古城印象”由韩博撰写;“考古探秘”由陈杰撰写;“胜景掠影”由白万献撰写;“名品荟萃”由张建军撰写;“‘非遗’概览”由闰长才、闫天民撰写;“城市名片”由袁延峰撰写,其中作家群一节由薛继先撰写。韩玉祥、孙晓磊、张兼维等同志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书中还汲收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恕不一一注明出处。对此,特表感谢!

由于本书涵盖面广,我们力求从精就简,尽可能地选取精华内容,客观反映南阳文化发展的概貌,这里只能述及较重要内容,以飨读者。同时,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祈望大家不吝赐教。

《楚风汉韵——南阳》编委

2010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