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魔鬼赌场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英)维基·沃德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魔鬼赌场》讲述的是发生在四个好朋友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他们重塑了雷曼兄弟,发誓要做“华尔街上的好人”,但终究未能逃脱华尔街那种有毒文化的侵蚀。书中描述了诸多非法勾当,以及一些有关背信弃义、装神弄鬼、割袍断义、劳燕分飞等的故事,让人读起来更像是一部惊悚小说。与抢占报纸头条、撼动全球经济的雷曼倒塌事件相比,准能料到这个关于雷曼历史的故事读起来会更引人入胜呢?

内容推荐

雷曼兄弟公司成立于1850年,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合伙制公司,1984年公司发生内爆,随后被美国运通-希尔森公司兼并。有四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被称为“庞德罗萨的小伙子们”——期望着成就伟业,但不愿为此出卖自己的灵魂,他们期望成为金融界的“好人”。正是这四个人毅然决然地要把雷曼兄弟这块倒下的招牌重新举起来。在他们的努力下,雷曼兄弟开始发展壮大,并于1994年独立出来,从寄人篱下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华尔街第四大投行,他们重塑了雷曼。然而,伴随着雷曼的成长,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这四个人也发生了变化,友情、亲情、背叛、欺骗、贪婪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他们之间的裂痕逐渐变大,到2008年9月15日雷曼倒闭时,一切最终化为乌有。

在华尔街,雷曼是众所周知的“一只有九条命的猫”,似它最终还是丧命在一群被傲慢自大蒙蔽住双眼的男男女女手中。从书中你一定会了解到好人是如何迷失方向、步入歧途的,你也一定会洞悉到一家公司从生到死的历程,从它兴旺发达、如日中天到最终葬身火海、化为灰烬,而那熊熊的烈火不是被太阳引爆的,而是燃自公司内部的一根小小的火柴棍。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庞德罗萨的小伙子们

 第一章 一个漫长而又燥热的夏季

 第二章 开端

 第三章 队长

 第四章 “收编”

 第五章 希尔森-雷曼-美国运通

 第六章 凤凰展翅高飞

 第七章 独立日

 第八章 利剑

 第九章 三月十五诛杀日

 第十章 颂歌

第二部分 回音壁

 第十一章 俄罗斯的寒冬

 第十二章 雷曼的疯狂主妇

 第十三章 年轻的雄狮

 第十四章 9·11

 第十五章 “了不起”的乔

 第十六章 风光无限

 第十七章 拉姆的祭祀

 第十八章 韩国人的筹码

 第十九章 雷曼的痛处

 第二十章 该死的洪水

 第二十一章 结篇

尾声

关注资料来源的说明

注释

书中人物

参考文献

致谢

试读章节

2008年6月7日,虽然已是黄昏时分,但曼哈顿的街头依然炙热难耐,预示着一个漫长、闷热、令人不快的夏季的到来。天窗工作室是位于苏荷区的一家大型的私人活动场所,在这里,39岁的乔治·赫伯特·沃克和31岁的南希‘德恩正在举行他们的结婚庆典。乔治·赫伯特·沃克是时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的二堂弟,在当时担任雷曼兄弟公司投资管理部主管,新娘来自得克萨斯州,金发碧眼,漂亮迷人,是位对冲基金分析师。几个星期前他们在纽约市政大厅已经举行了一次婚礼,并返回到得克萨斯州和家人一起庆祝了婚事。此刻,夫妇二人和400位亲朋好友一道吃着南方的佳肴,喝着玛格丽塔酒,伴随着造型夸张的婚礼歌手热情洋溢的歌声翩翩起舞。然而,这场婚典的举行却是为了冲淡雷曼兄弟即将倒闭的愁云惨雾。

这对新婚夫妇一直想着将婚礼聚会办得觯、低调一点——在地板上放些坐垫,大家随意吃顿自助餐就行了。德恩身着一套意大利名牌米索尼的无肩带小礼服,是那种不对称的款式,长度刚好到小腿。沃克个头很高,戴着眼镜,有些朋友戏称他为“可爱熊”。他确实可爱,可爱到连那个晚上自己穿的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夫妻两人讨厌给人们留下浮夸做作的印象。事实上,沃克早就告诫他们的婚典策划人、他们的朋友布朗森·凡·怀克,“千万不要让我俩登上第六版”。第六版是指《纽约邮报》的八卦版。2007年2月13日,黑石集团总裁斯蒂芬·A.施瓦茨曼耗费300万美元为自己60岁生日举行的盛大庆典招致了公众的一片骂声,时至今日纽约城里骂声仍然不绝于耳。这位总裁的生日庆典在公园大道阿莫里举行,约有500人到场,明星荟萃,贵宾如云。罗德·斯图华特(出场费高达100万美元)和帕蒂·拉贝丽(献唱《祝你生日快乐》)是晚会上的大牌巨星。然而,这场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典礼非常不合时宜,它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自此以后黑石集团的股票一路狂跌,几乎跌至每股18美元,是一年前股价的一半。如今,整个华尔街突然之间站到了悬崖峭壁的边缘,华尔街上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出现在沃克夫妇晚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只想让客人轻松自在地来来往往,并不想强迫他们正襟危坐地享用一次晚宴。”德恩说道。乐队是沃克挑选的,为了让晚会的气氛轻松愉悦,他挑选了内尔·戴蒙德的乐队——超钻石乐队。

就在几个月前的3月17日,贝尔斯登陷入绝境,随即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后来在政府290亿美元非追索性贷款的帮助下,股价最终攀升到每股10美元)。。此次救助行动让整个金融市场目瞪口呆。大家焦灼的目光随即投向华尔街五大巨头之一雷曼兄弟银行——多米诺骨牌中即将倒下的第二张骨牌。沃克是在两年前离开规模更大、资本更雄厚(因此更加安全)的高盛集团转而投身雷曼兄弟的。

自从3月份以来,雷曼兄弟大多数高管一直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周末也不休息,他们竭尽所能来维持公司的资产平衡。沃克夫妇举办“第二次婚典”的那个周末,许多宾客都是直接从雷曼兄弟公司总部赶过来的,公司位于纽约第7大道和50街交叉路口的745号。戴维·戈德法布是雷曼战略合作、资本投资及风险部主管,大部分人都是和他一样,先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妻子会合,然后抓起挂在椅背上的外套就急匆匆地赶来了。由于心里装着别的事情,他们在宴会上显得心神不宁。沃克最近也很少回家,即使是婚典当日,南希·德恩也只能形单影只地去看了场电影。6月份的财务报表还有两天就出来了。41岁的埃林·卡伦是公司刚刚上任的首席财务官,她正在对该月的财务报表进行核算(她没有参加晚会),而她的同事都知道这次财报中一定会包括自雷曼兄弟从美国运通独立出来以后出现的第一笔亏空——28亿美元。他们对此忧心忡忡。

“那天晚上每个人心情都很沉重,为此,我们都觉得很对不住乔治,”戈德法布说,“我们都疲惫不堪,倒不是消沉悲观,当时并没有人觉得我们会就此一蹶不振。大家只是认为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做。”尽管心烦意乱,但是几乎所有的雷曼核心高层都参加了婚礼晚会。公司多年来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迪克·富尔德偕结婚近30年的妻子凯西出席了婚礼。凯西56岁,时任现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紧挨着他们的是雷曼的总裁乔·格雷戈里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妮基——希腊出生的黑发美女。再旁边的是温文尔雅、满头银发的汤姆·鲁索,他是雷曼兄弟的首席法务总监。他以个人的魅力和口才而闻名,并被戏称为“达沃斯市长”,正如鲁索的一个同事所言,因为在瑞士举行的年度金融巨头会议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场”。他那双闪烁的眼睛后面隐藏着一颗坚硬的心——在雷曼兄弟倒闭后,鲁索在9月下旬给雷曼欧洲分部打过去一个电话,寥寥数语,告诉那里的公司员工:“你们力求自保吧。”这就是他送出的所谓的安慰。

“永远不要被汤姆的魅力所迷惑,”一个同事说,“他的心肠如果硬起来,那么要多硬就有多硬。”

那天晚上在场的富尔德核心圈的最后一位成员是斯科特·弗赖德海姆,富尔德几乎将他视作自己的儿子。弗赖德海姆那年41岁,是塞勒斯·弗赖德海姆的儿子。塞勒斯曾任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还担任过奇基塔牌国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1996年从雷曼的投资银行部门被直接提升为董事长办公室的常务董事,并很快跻身到公司高层。这既使他交到了很多朋友,也让他树敌不少。

执行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也都在那里:休·“斯基普”·麦吉(投资银行部总监)、赫伯特·“巴特”·麦克达德三世(股权部主管)和特德·亚努利斯(抵押贷款部负责人)。出席晚宴的还有史蒂芬·博肯菲尔德(投资银行委员会主席)和约翰·塞西尔。塞西尔个头不高,以前是麦肯锡公司的一位兢兢业业的部门经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才被提升为雷曼的首席财务官。虽然他已在2000年离开了雷曼,但仍然受聘为公司的顾问。纽伯格伯曼集团也来了许多高管,它是雷曼的资产管理子公司,通常被称作是雷曼的“皇冠上的明珠”。

几个月前,乔·格雷戈里就把沃克拉到一旁,私下里对他进了提醒。“嘿,你真的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人都邀请来,”他说,“记住:他们只是和你共事的人,不是你的朋友。”

格雷戈里是唯一在雷曼待的时间超过富尔德的人。他俩的职业生涯都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那时雷曼是华尔街上一家重要的兼并和收购咨询公司,随后发展成为一家从事债券和抵押业务的机构。P3-6

序言

美国第四大投资公司、有着近160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15日这一天宣告破产了。当我开始着手准备本书时,我想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该公司在最后几个月发生的耸人听闻的故事。

当雷曼申请破产时,全世界的信贷市场为之惊颤不已,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保尔森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S.伯南克惊恐万分地意识到,他们正在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海啸。

我以为我要讲述的只是那一悲惨时刻背后所发生的跌宕起伏的故事,透过保尔森、伯南克和理查德·S.“迪克”·富尔德等三人的视角来回顾雷曼的历史。富尔德是雷曼兄弟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位近15年,有一次他开玩笑——当雷曼如日中天、股价创下新高之时——说:“看来我要老死在公司了,你们得抬着我的遗体离开了。”确实如此,他几乎是被抬着离开公司的。

我搬出雷曼的史册,拜读雷曼的历史,这时我才意识到,雷曼戏剧般的倒闭实在和它一生的传奇不相匹配。在公司160年的历史中,1984年前发生的大事件都清晰且完整地记录在册(尤其是在肯·奥莱塔的著作《华尔街的贪婪与荣耀:雷曼王朝的垮台》中)。但是,在雷曼至关重要的岁月里——从1984年到2008年——具体发生了什么却没有详细的记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雷曼曾试图自己讲述这段历史,却半途而废、不了了之。2003年,公司的总裁约瑟夫·M.“乔”·格雷戈里邀请公司最近20年来最重要的管理人员(其中包括他自己、史蒂夫·莱辛、杰弗里·范德比克、约翰·塞西尔和保罗·科恩)写出各自的叙述,以期编撰出雷曼的《现代历史》。他本人在完成50页后就放弃了。然而作为传记作家,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珍贵、非凡的礼物:那50页的记叙稿——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其他每个人的记叙稿,而对于那位将那50页原稿交到我手中的人士,我感激至深,终生难忘。

雷曼的《现代历史》始于1994年,那一年雷曼摆脱了美国运通,独立了出来。当日,新任首席执行官迪克·富尔德站立在冬园,自豪地宣布:“崭新的一天来临了。我们手握机会,要创造自己的命运,我需要诸位共同来成就这一伟大的事业。”他身后的背景是层层叠叠如瀑布般落下的气球,冬园是世界金融中心的聚会地,街道对面是位于华尔街中心的世界贸易中心塔楼。

公司的高管进行了磋商,想要确定“雷曼兄弟的非凡意志”和“不可改变的雷曼文化价值观”的内涵,其中包括“诚信、坚强的性格、坦诚沟通、忠诚和团队精神”。在未完成的手稿内容中,涉及将这些价值观念置于华尔街肤浅价值导向之上的叙述。例如,重视精神胜过教育使雷曼成为一个“特别的工作场所”。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员工上下团结一致。他们一次又一次自豪地宣称,他们是“一个公司”。雷曼的口号是“做正确的事情”。他们是华尔街品德高尚的好人。

但是,他们真的是好人吗?

雷曼《现代历史》的编写计划未能如愿以偿,这其中事出有因:每个人的叙述——就像是日志流水账——使得该计划的结果已一目了然。前首席财务官约翰·塞西尔证实了我的怀疑。

当乔·格雷戈里埋头阅读这些“日志”时,他意识到出现了两个严重问题。一个问题是,对公司领袖迪克·富尔德的描述十分负面——未如格雷戈里所愿,他没有被描画成一位伟大的领军人物,而是被描绘成一个微不足道、或者需要手握实权的下属指示自己该怎么做的一个人;第二个问题是,这些人的叙述迥然相异,很难说是代表了一个统一战线——“一个公司”——的精神。

因此,编写计划被搁浅,只能等到有人能够按照雷曼真实的面貌来续写这段历史,而此人不需要去顾及雷曼的颜面,或者服从某些特定的安排。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如格雷戈里能够认真思考他的计划失败的原因,他或许能够明白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并认识到公司上层发出的不谐之声不但不应被忽视,反而应当得到重视。假如他当时换一个角度来阐释这些材料,雷曼或许可以逃脱倒闭的厄运,仍然幸存于世。

迪克·富尔德从未在真正意义上成为雷曼的化身——尽管表面上如此,加之无休无止、愈传愈奇的神话又将他本人描绘得神乎其神、能力超凡(这些神话从未否认过雷曼是一家上市的证券公司,因此由股东共同拥有,而非他个人所有)。

不,现代雷曼的命运——以及核心和精神——的起落与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出场息息相关,他们都曾是迪克·富尔德最倚重的二号人物,都是富尔德的心腹、总裁以及牺牲品。

由于这两个人的缘故,在过去30年里雷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两次险遭灭顶之灾。迪克·富尔德就像是效忠于两人的中尉,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本书后半部分的故事读起来像是前半部分的重述。唉,有些人就是这样不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重蹈覆辙。

雷曼第一任总裁安葬在长岛的明代尔,他于1997年去世,时年51岁。T.克里斯托弗·“克里斯”·佩蒂特身高6英尺2英寸,有着深色的头发和穿透人心的棕色眼睛,当他讲话时,无论男女,聆听者的心都会融化并被他征服。在加盟雷曼兄弟之前,他先是毕业于西点军校,而后参加了越战,曾在美国陆军突击队服役。

笔者从一个朋友那里打听到,佩蒂特在1977年去雷曼商业票据公司应聘,并得到了一个职位。雷曼商业票据公司是雷曼兄弟做投资的商业票据交易单位。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佩蒂特以几乎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提升为该部门的销售主管,成为富尔德身边公司的二号人物。

当时雷曼商业票据公司的舵手是刘易斯·“卢”·格吕克斯曼,他是一位证券交易员,身材高大、体态肥胖,掌管着雷曼的资本市场分部。格吕克斯曼赶走了彼得·G.彼得森。彼得森温文尔雅,曾任美国商务部长,从1983年起担任雷曼兄弟的董事长。格吕克斯曼曾为自己辩解,由于他为公司赚的钱最多,就该由他来掌管公司业务。他赢得了那一次的争夺战。

富尔德是格吕克斯曼的门生之一,他管理公司的方式和格吕克斯曼如出一辙:暴虐。两个男人同属一类,虽然相貌各异。富尔德身高5英尺11英寸,眼睛幽深,曾是一个阳光型的壁球运动员。相反,他的从业师傅则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两人在办公室都寡言少语,但都因爱大呼小叫、口出恶语而臭名昭著。

1984年,当美国运通一希尔森收购雷曼兄弟时,格吕克斯曼被扫地出门,富尔德开始掌管雷曼的固定收益部门。佩蒂特成为相应的二号人物。佩蒂特当过陆军军官,曾与士兵在战壕中并肩作战。他粗暴强硬,但深受尊重。佩蒂特是手下人真正愿意为之效力的那种人,是他们崇敬的领袖。如果佩蒂特在雷曼的员工聚会上讲话,他的言辞一定会让每个在场的员工心甘情愿地放下手中的鸡尾酒,径直回到办公室重新投人工作。

在雷曼遭到美国运通一希尔森合并后的十多年当中,富尔德大多数时间处于幕后隐身的状态。一位公司前交易员说,他“既不是握有实权的主管,也不是让人顶礼膜拜的精神领袖”。

1994年雷曼从美国运通分拆独立、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之后,富尔德成为新的雷曼投资公司的领袖,而唯一能够威胁到其地位的人物就是佩蒂特。然而,只要佩蒂特一直保持军人特有的忠诚,富尔德对他的这个竞争对手也就不需要采取什么行动了。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着,直到佩蒂特生平第一次变得脆弱、不堪一击。佩蒂特开始被个人的私生活搅得心烦意乱:一个弟弟病危,自己的婚姻开始触礁。那时,他又有了一场外遇。当然,所有这一切都不应该影响到工作,但是他的三个最好的朋友都证实说,他的私人生活确实扰乱了他的工作。这三个人是:约瑟夫·“乔”·格雷戈里、斯蒂芬·“史蒂夫”·莱辛和托马斯·“汤姆”·塔克,他们都为雷曼工作。事实上,他们共同统治着雷曼,至少统治着固定收益分公司——雷曼新的独立公司。从1970年长岛的亨廷顿开始,四个人就一直同舟共济,直到因赔偿金问题的纷争才让他们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1996年3月,乔·格雷戈里说服塔克和莱辛一起去找富尔德,要求让佩蒂特辞职。富尔德知道有塔克、莱辛和格雷戈里三人做后盾,不怕控制不了公司,他降低了佩蒂特的职位,让佩蒂特去负责客户关系。降职发生在3月15日,因此雷曼高管一直将此事件称作“三…五事件”,公元前44年的同一天,凯撒大帝被他的一群朋友诛杀。

六个月后,佩蒂特辞职。三个月后,他意外身亡。

随着佩蒂特的离去,富尔德加强了对公司的控制。他苦练演讲术,逐渐蜕变成一位与之前大为不同的领袖。在接下来的十年当中,雷曼发展成为一家投资银行,股价也随之大涨。雷曼股价攀升至86美元,富尔德成为华尔街最耀眼的首席执行官,并因成功地将一家“飞扬跋扈”的公司转型为一台“超级印钞机”而登上了《财富》杂志2006年一期的封面。’同时,吹响主号角、推动公司更加激进冒险的那位人士和精心策划驱逐佩蒂特并取而代之的人士同属一人:乔·格雷戈里——雷曼的第二任总裁。

但是,在位于第7大道745号雷曼兄弟总部的公司员工却忧心忡忡:富尔德认定高盛集团是公司的大敌,并草率出击,但他这样做却将公司拖入了危险的境地,让公司险象环生。2008年6月9日,雷曼报告第二季度的亏损达28亿美元,这是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的季度亏损。公司股价当天大跌9个百分点。然而在这之前的数月当中,格雷戈里的“宠臣”、公司新任首席财务官埃林·卡伦却一直信誓旦旦地向市场宣称,雷曼资金充裕——公司运转良好。

6月12日,雷曼宣布乔·格雷戈里卸任。在离开公司之际,他又将卡伦解职,将其拉来做了垫背。然而,他们所造成的损失却已经无法挽回。灾难才刚刚露出端倪。

一段时间以来,迪克·富尔德实在想不通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正如他后来在国会就雷曼倒闭作证时所言:“我每个晚上都会醒来;苦苦思索:‘不那样做又能怎样做呢?还能说什么呢?那时究竟应该怎么办呢?’我每个晚上都在苦觅答案。终于,我得出这样的答案:当时作的那些决定取决于当时所掌握的信息。所以,面对各位,我坦然无愧,尽管雷曼倒闭让我痛彻心扉,余生寝食难安……”。

在这之前,他却一直蒙在鼓里:格雷戈里先是从雷曼提走了数亿美元的现金,继而在雷曼宣告破产后又要求从雷曼剩余资产中支走2.33亿美元。并且根据档案显示,他还有一项每年70万美元、长达25年的员工福利费,以及另外一项每年240万美元、长达15年的福利费。

在公司惨遭破产之际,富尔德自己对公司一无所求,据说在知晓格雷戈里所作所为的那一刻,他感到非常震惊。和许多人一样,富尔德从未怀疑过格雷戈里是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正是格雷戈里本人告诫年轻一辈的雷曼执行董事们,公司最不想任用的人就是“定期核查自己银行账户”的唯利小人。然而,按照自己老友兼创业伙伴史蒂夫·莱辛的话讲,格雷戈里是“一个伪君子”。

所以,不,本书绝不仅仅是关于2008年经济崩溃的又一著作。相反,本书是一部寓言之作,讲述人性的弱点、金钱的腐蚀以及自持傲慢的种种危害。

“一个公司”是雷曼兄弟的精神口号,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富尔德的首创,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个口号是卢·格吕克斯曼的杰作,这位仁兄总喜欢站在自己位于交易楼层的办公室里,当着手下人的面“咔嚓”一声折断一支铅笔,随后再将一把铅笔攥在一起,说:“仔细看:把铅笔拢在一起,就坚不可摧了。”

最能体现该口号精神的不是富尔德,而是克里斯·佩蒂特。佩蒂特一直给雷曼灌输同仁之爱,在一次聚会上,他拿出许多上面印有高管层每位成员的姓名的铅笔,作为公司的馈赠分发给大家——既不露声色地讨好了格吕克斯曼,又提倡了他在雷曼的一贯主张。有一次,为了不让自己手下的交易员、后台职员和秘书们失业,他甚至不惜押上自己的大好前程和平生的积蓄来保护他们。他是雷曼兄弟公司最值得让人竖起大拇指称赞的人。然而,在一个冷酷贪婪的文化中,如今他几乎已经被遗忘,几乎已经从公众的记忆中被抹除。

书评(媒体评论)

维基·沃德将读者带进,雷曼兄弟公司的内部,不仅是公司金融体系的内部,更是缔造该体系的公司文化的内部:她将读者带进了雷曼人员家庭的内部,让读者认识了他们崇尚奢华、贪图富贵的配偶和子女;她也将读者带进了公司内部的争斗、内讧及不当管理之中,而正是这些因素加速了雷曼的倒塌。这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不是让读者鼻子紧贴着玻璃窗窥私式地往里看,而是站在屋内往外看。相信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如熊熊烈火般燃烧的贪婪与嫉妒——这些元素为故事增添了不少生动有趣的内容。

——肯·奥莱塔

《谷歌搜索:一如我们所知的世界末日》及《华尔街的贪婪与荣耀:雷曼王朝的垮台》的作者

《魔鬼赌场》讲述的是发生在四个好朋友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他们重塑了雷曼兄弟,发誓要做“华尔街上的好人”,但终究未能逃脱华尔街那种有毒文化的侵蚀。书中描述了诸多非法勾当,以及一些有关背信弃义、装神弄鬼、割袍断义、劳燕分飞等的故事,让人读起来更像是一部惊悚小说。与抢占报纸头条、撼动全球经济的雷曼倒塌事件相比,准能料到这个关于雷曼历史的故事读起来会更引人入胜呢?

——阿里安娜·赫芬顿

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及主编

《魔鬼赌场》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书中的调查不仅细致入微,而且和惊悚小说一样惊心动魄——四个被金钱、美色和权力击败的好朋友问的神秘传奇,一群华尔街上重金钱甚于生命的拜金魔的粉墨髓场,以及雷曼灭亡的全景纪实等都让本书读起来抽人心弦。与《门口的野蛮人》一样,本书是一部激动人心、意义重大的著作,它生动地勾勒出了美同社会和经济文化的脉络,诠释了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甚至看到了本书的电影版本。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斯大林》的作者

《魔鬼赌场》讲述的不仅是雷曼兄弟的历史,它还是一部关于四个好朋友为了追求金钱与权力而不惜牺牲一切——包括彼此一一的传奇故事。书中提到的魔鬼无形无影,假它存在于人们的灵魂深处,让人们在追求奢华的海景套房时失去了道德的指南针。维基·沃德写出了一部意义非凡的社会历史著作,它为华尔街的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阿曼达·福尔曼博士

《乔治亚娜:德文郡公爵夫人》的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