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一笼不叫一笼叫》由周翔所著,集子中收罗了作者近两年的一些零星写作,多数是有感而发的即兴、即事之作;作者希望,这些作品带给读者的是愉悦,是美感,是轻快,让心灵远离冗繁和无聊,作别貌似的深刻。书中收入的作品包括:《家书抵万金》《萍水逢舟》《席梦思》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笼不叫一笼叫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翔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一笼不叫一笼叫》由周翔所著,集子中收罗了作者近两年的一些零星写作,多数是有感而发的即兴、即事之作;作者希望,这些作品带给读者的是愉悦,是美感,是轻快,让心灵远离冗繁和无聊,作别貌似的深刻。书中收入的作品包括:《家书抵万金》《萍水逢舟》《席梦思》等。 内容推荐 这本《一笼不叫一笼叫》由周翔所著,集子中收罗了作者近两年的一些零星写作,多数是有感而发的即兴、即事之作。《一笼不叫一笼叫》分为三个部分:“茅店月”集中了一些静态的作品;“板桥霜”集中了一些旅行跋涉的文章;“阑珊处”则皆为应报社之约撰写的老照片系列。在怀旧散文《砂罐》等篇章中,作者从笔端体味了那段奇怪而峥嵘的岁月;在记事散文《登上老山主峰》、《草原飞歌过内蒙》等篇章里,作者又愉快地重温了深厚的祖国之情、战友之情、朋友之情;而《席梦思》、《一笼不叫一笼叫》这类信手拈来的文字,则令作者见微知著,感悟人生沧桑之道,学会与时俱进…… 目录 自序 茅店月 家书抵万金 萍水逢舟 九江萍踪 砂罐 席梦思 幸福长 老磁带 城里的乌鸦 咖啡之味 选飞 赌手表 得意在师专 注目长筷子 抓痒树 麻柳树 黄葛树 梦哥 冰雪中的来客 家庭新成员 人犬情未了 狐狸视点 板桥霜 草原飞歌过内蒙 海风轻轻吹 五台山之旅 西山寄怀 远方的客人志愿留下来 一瞥宋词余韵在民间的影响力 回望东方红 大寨子情结 庖汤 一笼不叫一笼叫 觅石巧家 日新月异看永善 乌蒙江南看鲁甸 登上老山主峰 相思咏凉天 迎来送往 阑珊处 岁月惜别 小人书与八个牙膏皮 龙泉存风华 啊朋友再见 又想起了迎春灯会 煤油灯洗印的照片 恐龙博物馆前 人头攒动忆普查 廿载前的流动红旗 九零相会在北京 踏花归来马蹄香 十五年前的时装表演 赤壁之下怀东坡 呼唤不剩菜年代 十二年一觉改革梦 电站的卡拉OK 风景依稀老工地 石鼓镇邂逅东方之子 街心花园的前天、昨天、今天 湖上飞歌 试读章节 首先是多。我现在的居室专门有一间书房,这是很令我满意的。前后搬了不知多少次家,住房越搬越宽,按理藏书们也应鸡犬飞升,同享宽敞,然而书本也暗自在增多。这间书屋装修时特地用一面墙做固定书柜,另一面墙摆放移动书柜。临了这两面墙还是有“胀库”现象。藏书们仍然相互紧挨着,有的还学着做搭人梯状,层层叠叠,可谓“书丁兴旺”。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爱书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的爱书之心有点博爱:总是要等到又一次搬家日子来临的时候,才不得已忍痛割爱处置一批旧书。那种万般无奈的心情,那种守财奴般的心态,真是对乔迁之喜的抵触。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还记得好些书的来历:其中有早年东拉西扯混来的一部分,有节衣缩食买来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各个渠道。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曾经血拼式地买过几本书,那时的感觉真是奢侈。在师专上学的时候享受带薪待遇,用薪水大把大把地购买教科书和课外阅读书籍,那时的感觉真是得意。每逢购到自己心仪的书籍,感觉总是满足和陶醉的。后来逐渐积沙成塔、箧满箱盈,感觉到的却是一种常态:读书人当如此,大丈夫当如此!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我的这些蝴蝶们是不会飞走的,对此我完全放心。 其次是杂。我曾经试图把藏书分类人柜,结果根本行不通。除了专业类的书籍以外,古今中外、文史哲学、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甚至小人书也有一席之地。杂就杂吧,只好还是按习惯分门别类,让老学究与新潮流、高鼻子与黄皮肤们和平共处。 再次就是贵。翻出好些泛黄的书,封底的定价格外令人心动,好些世界名著不过就是一两元一本,一般厚度的只是几毛钱。偶然间发现一套美国海斯·姆恩·韦兰著的《世界史》装帧精良、图文并茂,近百万字,处理价竟然只要两毛五分钱,“文化大革命”时引领文坛风骚的浩然先生有一片《艳阳天》和一条《金光大道》,各有百多万字,公然五分钱就可以买一套,比卖废纸论斤两的价格还便宜,真是有点暴殄天物!而今却大不同了,一般的篇幅定价都在十多元,精装本数十元也是常事,尤其流行书更是价格不菲。出版商和一些江郎才尽的作家们文思枯涩,便从古人堆和典籍里搜索枯肠,改头换面,称为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个办法不错,虽然不会产生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但是至少没有著作权的纠纷。幸好我的这类书不多。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按照现价,我的“家书抵万金”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我面对满墙满柜的书籍陡生感叹:好些书我都还来不及细读,甚至还有少数尚未阅读。有人说:“一本书如果老是合着,是与石头没有什么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一些书籍犹如石头,严格说起来还不如那些突然声名鹊起、身价倍增的金江奇石。这算什么贵呢?所谓贵,应表现在它的保值和增值,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和实用价值上。 我书屋的一个角落还真有一些另外的、真正的家书——陈年的家庭书信。现代人早就不习惯传递书信了。所以这些躲过几次焚烧毁弃劫难的书信犹如古董。打开一封封亲切的老家书,凝神注视一行行熟悉的笔迹,重温一段段美好的记忆,如对昔人。 翻出20世纪90年代孩子刚启蒙时“搭车”写给妻子的几封短信,很使我感动。当时妻子在昆明医学院上学,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溢于涂鸦的文字: “妈妈您好,听爸爸说,妈妈当上了副班长,我很高兴。我上了大学也要当个副班长。请您给我买一条白色的连袜裤……” “亲爱的妈妈您好!您最近身体好吗?我在这里一切都好,爸爸也很好。奶奶已经出院了,我们大家都很想您。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恒不带我去买早点,我很讨厌他(她)。您要记住帮我买点东西。祝妈妈快乐!” “亲爱的妈妈您好!我前天已经考完了中期考。我估计语文数学都可能得100分!这几天我的心情都很愉快,经常去公公婆婆家。新家很好玩,我常常在地板胶上打滚……” 我又随意翻出一封进入新世纪后孩子从大学写来的信: “……今天是开学第十二周的最后一天。每当想到离我回归的日子不太远了,我就挺激动、挺高兴。昨晚到长沙火车站,我特地跑进紫金龙大酒店看了一下:一切都还是老样子。而刚到长沙时的一幕幕历历在目,所有的欢乐、离愁也历历在目……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过去,感觉妙不可言。又想起你们把我送进学校,然后决定当晚要走。我的泪水忍呀忍,忍到真的要说再见那一刻……此时我在听爱尔兰女歌手恩雅的轻音乐,心情的调子也跟着低沉了。感觉像是在一个空旷的绿色山谷,有潺潺的溪流和朦胧的天色,心很静,也很净。反正一听音乐,我的心情就会很好,感触也会很多。最近进了金融学院学生会的新闻部,写稿子会很频率(繁)……快十二点了,祝爸妈此刻晚安。” 一晃十多年寒窗过去了。前后的书信在文字和知识上岂能相比。但唯一不变的,是一颗童心和一种终生相守的血缘亲情。 我还翻出好些当年岳父大人写给妻子的信件,其中除了关切还是关切,除了亲情还是亲情。如今岳父已经去世多年,不忍过多回顾,真有点“衣裳已施行散尽,针线犹存未忍开”的感觉,眼眶一直是热的。至于十多二十年前妻子在昆明进修和上学期间、我偶尔出差在外期间的情书互递、亲情互答,不胜细腻甚至琐碎的书信,依然是那么的清纯、那么的“思无邪”,仍然那么的令人如痴如醉。家书无言,贵在平常心,贵在互不设防,贵在实感真情。 我曾读过《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同是家书,作者一个是封建时代的清朝廷湘军首领和一代枭雄;另一个是受人敬重、自尊可嘉、傲骨铮铮的现代著名翻译家和一世文豪。不管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角色差异有多大,他们的家书都是那么相似,均具有家书的本质特征:坦诚而亲切。不论是父子骨肉之间的嘘寒问暖,共话家常,“叨陪鲤对”般的教诲探讨,谈天说地;也不论是兄弟手足之间的互通有无,相互勉励提示,评古论今,文字皆不事修饰,开门见山,如行云流水;情感皆直抒胸臆,深情厚谊,溢于言表;意见皆直言不讳,是非好恶,一针见血。杜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中最珍贵的,显然就是亲人之间相互惦念的心理,相互对平安消息的期盼。这种情感,在一千多年前的战乱时期,非家书不能表达,非家书难显其贵重。 有一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儿《一封家书》,歌词平铺直叙,尽是家庭琐事,天伦絮语,一己私情,但经歌手娓娓唱来,却也有些感人:“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工作很忙吧/我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请不要牵挂,爸爸妈妈要保重身体/不要让儿随时牵挂……”通篇尽是一些家常话,特别有一句:“管得不严就不要(上班)去了”。像什么话!我对同事们说,李春波小子教他爹偷懒怠工,千万学不得。虽然是笑话,可以看出家书倾诉衷情真是直率得可爱。 我似乎真的注意到了自己那些可抵万金的家书——包括家中的书籍和家人的书信。我对自己说:我得好好花一点时间,把它们整理好阅读好利用好,以免它们明珠暗投,使我身在宝山不识宝,枉自“家书抵万金”!P4-6 序言 这是我的第二本散文集。 我曾经为自己散文做过一个譬喻:让思想的朗朗月光,洒向生活的片片竹林。 这是我的心灵驿站,是一片永不荒凉的地方。因为我认为,真正荒凉的地方并不一定是沙漠,而是没有情感的心房。 工作之余偶尔吟点小诗、弄点小散文是我心跳的记录。暂停写作的时光是我的休眠,而既不著文也不写诗的状态,是我心律不齐的状态。 因而,就像飞鸟爱惜自己的羽毛一般,我常常将自己的作品视为翎羽。 前不久我给自己提炼了一段为文的座右铭:鸿鹄志,浩然气;平常心,脱俗念;厚重情,轻快文。我试图经常提醒自己:为文如为人,当高尚则高尚,该低调则低调,需平和则平和。当然,其底线是:格调永远不能低俗。 我试图把握手中的笔:时常如一枚唱针般刻画原声而决不矫情:时常如一叶小舟般轻快驰行而绝少承重感……李清照曾经有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的散文意在遣愁而不是载愁,意在记事抒情而不是自我加压。因此我希望这片翎羽能够轻捷。 这本集子收罗了本人近两年的一些零星写作,多数是有感而发的即兴、即事之作。当今人们的遣情遣事已有许多栽体,如上网聊天,如豪饮品茗,如大言不惭地吹牛说大话,等等,我则独持潜心著文的方式。这种选择使我获益匪浅。本集分为三个部分:“茅店月”集中了一些静态的作品;“板桥霜”集中了一些旅行跋涉的文章;“阑珊处”则皆为应报社之约撰写的老照片系列。在怀旧散文《砂罐》等篇章中,我从笔端体味了那段奇怪而峥嵘的岁月;在记事散文《登上老山主峰》、《草原飞歌过内蒙》等篇章里,我又愉快地重温了深厚的祖国之情、战友之情、朋友之情;而《席梦思》、《一笼不叫一笼叫》这类信手拈来的文字,则令我见微知著,感悟人生沧桑之道,学会与时俱进……我衷心希望,这些作品带给读者的是愉悦,是美感,是轻快,让心灵远离冗繁和无聊,作别貌似的深刻。 我从来都赞同“著天地文章,法古今完人”的铭句。每当落笔,都喜欢自由、善意而未必诗意地描摹和书怀。虽然文中的一些观念未必确切,叙述未必完整,但我可以肯定决无低俗委琐竹念头。人生天地之间,文以载道载情,而劣质的情调是难免颠覆的。 我记录,我心安;我记录,我存在。每当想到一些逝去的时光和感受将因我的记录而留存,甚感欣慰,我愿用我的散文拥抱世界,拥抱生活,拥抱有缘的读者。 周翔 2010年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