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透过阅读,与世间最美的风景相逢。
《我读3》:一本写给所有爱书人的心灵手记。
《我读3》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读(3)(精)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梁文道//马鼎盛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透过阅读,与世间最美的风景相逢。 《我读3》:一本写给所有爱书人的心灵手记。 《我读3》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内容推荐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梁文道、马鼎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主讲人以私享家的眼光,去为读者推介值得品读的好作品。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黑天鹅”“寻求哲人石”“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镀金中国”“也同欢乐也同愁”“从战争中走来”等六个篇目。《我读3》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经济、军事……兼顾了各种读者的口味。 目录 黑天鹅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社会需要不同意见 《黑天鹅》——意料之外的世界 The Shallows——互联网让我们变浅薄? Born Digital——数字原住民 REMIX——商品经济与分享经济 《伟大的失败者》——伟大的失败者与冷酷的成功者 《少做一点不会死》——改变既不快乐又不健康的生活 《无神论的灵性小书》——体验灵性生活 《诗·语言·思》——诗意的居住 寻求哲人石 《疯狂实验史》——搞笑的实验 《如何帮地球量体重》——庄严的实验 《史上最美的十项科学实验》——最美的实验 《利维坦与空气泵》——实验的意义 《寻求哲人石》——炼金术到底是不是科学 《周期表》——一个碳原子两百年的游历 《来自水的信息》——神秘的“心念力”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大王书》——中西奇幻文学有何不同 《黑暗物质三部曲》——禁忌与冒险 《地海传说》——奇幻文学阐发朴素真理 《哈利·波特》——少年成长的败笔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天使的忧伤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蒂皮和她的朋友们 《马利与我》——世界头号捣蛋狗 《猫啊,猫》——文人爱猫 《成为家中一员的麻雀小珠》——麻雀也读书 《龙纹身的女孩》——瑞典推理之“千禧三部曲” 镀金中国 《镀金中国》——语言泡沫与自我膨胀 《飘移中国》——聪明的真话 《中国怎么想?》——经济降温之后 《中国不高兴》——文艺腔误国 《中国意识的危机》——全盘西化的一元论 也同欢乐也同愁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从日记看历史人物 《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打造现代中国 《陈寅恪与傅斯年》——知识分子的风骨 《也同欢乐也同愁》——陈寅恪家族和台湾的渊源 《四喜忧国》——历史与未来 《郭沫若家事》——郭沫若的影子 《我和父亲季羡林》——晚辈的责任 WhiteTiger——杨宪益:白虎星照世 《牟宜之诗》——苦难的诗歌 《读书随笔》——伍尔夫:英格兰百合 《达尔文,他的女儿与演化论》——要快乐须抑制本能 从战争中走来 《苦难辉煌》——再读红军史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共和国名将风采 《松山战役笔记》——中国八年抗战的缩影 《奇怪的战败》——为国捐躯的史学大师 《被遗忘的士兵》——普通人的战争 《士兵突击》——中国特种兵诞生记 《上帝之拳》——海湾战争的绝密内情 试读章节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社会需要不同意见 社会需要小同恿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20世纪60年代发生过一起著名的“猪湾事件”,当时年轻的肯尼迪总统找了一批流亡在美国的古巴人组成游击队,让他们偷偷回到古巴,试图推翻刚刚站稳脚跟的卡斯特罗政府。结果整个军事行动完全失败,不少人被杀被俘,卡斯特罗还用这些俘虏要挟美国给了他一大笔援助。这对肯尼迪政府是个很大的打击。 事后,每一个参与军事讨论的人回想起来,都觉得这个计划简直愚蠢得要命,根本不可能成功。奇怪的是,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发现问题呢?每个人都越说越兴奋,觉得这个计划一定可行,完全看不到它的盲点,哪怕是一点点失败的风险。 人都有一个共性:我们渴求他人的认同,也倾向于附和他人的意见,因此往往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压下去。《为什么社会需要不同的意见》这本书中举出很多例子,说明一个没有不同意见的团体有多么可怕。 美国曾经很流行一种小型的投资俱乐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拿出一笔钱来,一起做投资或买卖股票。结果发现,如果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之间关系很好,常常喝酒烤肉,家庭聚会,那么投资成绩通常都会很烂。相反,如果他们的人际关系很紧张,总是有人处在对立状态,投资结果反而会很好。 当一群人意见完全一致,就等于变成了一个脑子,他们作出的决策往往会有各种盲点和问题。作者在书中揭示了这一点,认为意见的存在对一个政府、一个社团或一家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了,则会变得非常危险。 为什么我们倾向于认同他人呢?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E.Asch)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张白纸上画了几条黑线,其中一条的长度明显跟其他不一样,然后他拿着这张纸问参与实验的人:“这些线一样吗?” 他故意在实验团体里设下“埋伏”,十个人中可能有七八个都是他事先安排好的。实验一开始,这七八个人也都说出真实看法,认为有一条线跟别的线明显不同。第二回做实验时,他要求那七八个埋伏下去的助手开始说谎,大家都说这些线看起来长短完全一样。这时候,另外那几个被蒙在鼓里的实验对象居然真的看不出来了,或者开始怀疑自己,最后他们都会说,对,这些线看起来是一样长的。这就是成语所说的“指鹿为马”。 桑斯坦教授说,为什么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呢?首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拥有的资讯不够多,很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二,我们缺乏自信,而越缺乏自信就越容易盲从;第三,我们很在意别人是否认同自己,哪怕是在一个陌生的实验团体里面,也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怪人——为什么大家都看到几条线一样长,只有你看到的不一样呢?这种担心和忧虑难免会让你放弃最真实的感受,屈从于他人的意见。 现在网上的一些论坛也常常出现党同伐异的情况,有些讨论非常极端。桑斯坦教授说这就是小团体中最容易出现的极端化现象,恐怖分子就是这么产生的。如果一群恨美国的人聚在一块儿,大家讨论着要搞点儿恐怖活动,这时候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就不敢表达意见了。这种情况下似乎谁说得越极端、越激烈就越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最后只能越走越歪。 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主讲梁文道)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