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儿子的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丛书
分类
作者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为家长,您给自己的孩子写过信吗?面对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惑,您是怎样解答和引导的呢?
《给儿子的信》精选了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一个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的22封情真意切的家信。在信中,他不仅从怀有一颗拳拳之心的父亲的角度,更从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角度,详细而深刻地论述了青年如何卓有成效地学习、如何培养远大的志向、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缔造幸福的婚姻生活等问题。一封封书信,一条条建议,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在30余年的从教经历中积淀的人生智慧,蕴含着他对儿子乃至所有青年人温暖、真挚的期许。本书不仅是父母教育子女的鲜活范例,更是长者勉励青年人奋发进取的殷殷寄语。
作者简介
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
目录
第1封信
第2封信
第3封信
第4封信
第5封信
第6封信
第7封信
第8封信
第9封信
第10封信
第11封信
第12封信
第13封信
第14封信
第15封信
第16封信
第17封信
第18封信
第19封信
第20封信
第21封信
第22封信
序言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是世界著
名的教育家。20世纪80年
代,他的著作被引进到我
国,一时风靡全国,教育
研究者,中小学校长、教
师对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简直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教育科学出版社就是早
引进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
出版社之一。
20世纪末,教育科学出
版社策划出版了“20世纪苏
联教育经典译丛”,其中就
收录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
育经典著作,我曾经为这
套丛书作序。在苏霍姆林
斯基的教育经典著作中,
《给教师的建议》发行了
2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引
进版教育理论图书出版的
奇迹;《帕夫雷什中学》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公民的诞生》《和青年校
长的谈话》《要相信孩子
》等也都成为常销书、畅
销书。这一系列教育经典
著作的出版,催生了人们
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学习和研究的热潮。21世
纪初,教育科学出版社又
策划出版了《苏霍姆林斯
基选集(五卷本)》,更
为系统地介绍了苏霍姆林
斯基的教育思想,将我国
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推向了
新的高度。该套书先后荣
获了“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
名奖和“第三届全国教育图
书奖”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在引进
和介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
思想方面,国内多所大学
以及教育研究所做出了自
己独特的贡献,如北京师
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
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
较教育研究院)、中央教
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
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
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比
较教育研究所等,都曾组
织研究人员翻译、介绍苏
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这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
我国的普及推广奠定了重
要基础。
现如今,苏霍姆林斯基
的育人成就和教育思想在
我国教育界可以说是无人
不知、无人不晓。几十年
来,我国教育界对他的研
究和借鉴可谓经久不衰。
他对儿童的热爱、对教育
事业的忠诚以及睿智的教
育思想,一直鼓舞、激励
着我国千百万教师不断改
进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
一代代合格的社会主义人
才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我
国的许多中小学开展了苏
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实验
研究,取得了卓越成效。
一大批苏霍姆林斯基式的
优秀中小学教师也不断成
长起来。
从1948年到1970年离世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执教
于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
在这里,他不仅实现了自
己的教育理想,而且著书
立说,详尽地论述了他的
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我
最初读到《我把心给了孩
子们》这本书时,心灵就
受到了震撼。作为一名教
师,宝贵的品质莫过于热
爱孩子、相信孩子、尊重
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
子。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
火一般的热情,值得每一
位教师敬佩!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各种外国教育思想如潮水
般地涌入中国,但是我国
中小学教师仍然念念不忘
苏霍姆林斯基。他的事迹
和思想,只要是教师,看
了无不为之感动。这是因
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
想具有科学性、人文性、
先进性、深刻性、丰富性
。他懂得儿童的心,并用
自己的满腔热忱浇灌儿童
的心灵。
导语
《给儿子的信》是苏联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的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教育评论作品。在他给儿子的信中,他从父亲的角度,深刻而又生动地论述了家长教育子女的有效策略,青年应具备的学习态度、职业规划,青年应有的正确的道德观、恋爱观、审美观、友谊观等。本书中的22封信情感真挚、文字简洁优美,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生命、理想、真理、劳动、爱情等话题。因此,本书不仅是给家长们的一本教育指南,更是助力青年人面对未来积极进取的人生箴言!
精彩页
亲爱的儿子:
你好!
当我得知理想、生活的目的、真理、美正在使你感到激动的时候,我是多么高兴啊。很久以来,我都没有发现你对这些问题有过如此“狂热”的兴趣。我之所以高兴,也是因为我的信激起了你一连串的想法。造成这种思想激动的原因,大概是由于现在同你相处的都是一些新的人,每天你都能了解一些世界上宝贵的、奇异的对象,那就是人。了解人,也就是重新了解你自己。对我来说,这种热情的焕发还是在我刚去上学的时候。当我走进教室时,里面坐满了学生,对我来说,他们全都是一些新的人。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仿佛是在“抖掉”自己身上的尘土,在“检验”自己的看法、信念,尽量看到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优点。
你写道:“在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未必能找到一个可说是理想的人。”从你的字里行间我还看到了一个令你忧心忡忡的问题:“总的来说,在我们这个时代,还能有完美无缺的、合乎理想的人吗?”于是你得出一个武断的青年人惯有的论点:“产生理想人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英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还记得,在你去参加入学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俩人之间有一场未完的争论(你记得吧,我们在果园里的一棵梨树下边,当我们辩论得紧张的时候,你妈妈说:“快到时候了,再有一个小时火车就到啦。”)。你强烈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产生理想人物的社会环境,是在一切社会力量分成两个对立方面的时候,即一方是善,一方是恶的时候。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孰好孰坏,泾渭分明。然而,现在是另一种样子:为理想而进行的斗争已融入平凡的日常劳动之中。你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挤奶女工超过计划多挤出1000公升的牛奶,于是人们就把她作为英雄人物去谈论,英雄称号难道是这样容易获得的吗?对平凡的劳动(这本来是为生存而尽的一种义务)往往用“功勋”这样伟大的词语进行褒奖,是否过分了些?
你的这封信发展了你的这些思想。这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理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弄清楚,所谓理想的,绝不是说没有缺陷、没有缺点的。人总归是血肉之躯而非钢筋水泥。我想,你不会否认保尔·柯察金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吧!?但是,你是否记得,他在谈到自己时说过的一段话。下面就是他的话:“我也办了不少错事,有的是由于糊涂,有的是由于幼稚,而更多的是由于无知。”英雄本人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但是这些缺点并不能决定这位优秀人物的主要方面。主要的是,“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染有他身上的几滴血”。
这就是理想的含义。衡量理想的试金石,就是人的热情,是他为真理而战,为革命取得胜利而战的豪情壮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海明威说过的话:“人不是为了忍受失败而被创造的……。可以把人消灭,但却不能征服他。”在海明威说这些话很久之前,人们已经从保尔·柯察金的口中听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了。不仅仅是听到过这些话,人们还亲眼看见了他的功绩。
P15-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3: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