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当山千古之谜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孔德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第一个得到老子《道德经》的尹喜为什么会在武当山隐居修道?为什么不少气功师一上武当山就产生特别强的气感,甚至下山后往往一想到武当山就会得到武当山气场信息?为什么千百年来有那么多的善男信女年复一年地上武当山朝拜进香,而且有的在武当山“许愿”后,其亲人的病一下子就好了?现在屹立在天柱峰上重达数十万斤的铜铸镏金玄帝圣像和镏金古铜殿,500多年前是如何由山下搬运到陡峭的山顶上的?……

孔德先生把武当山的山水(风水)、风物、动物、植物、道教文化、历代在武当山隐居修炼的人物等自古以来的不解之谜加以搜集整理,并与世界奥秘以及宇宙自然联系起来,从北纬30°所发生的众多奇异现象切入,力图以现代科学观念加以假设性解说破译。

内容推荐

在步入高科技时代的当今世界,人类为什么还面临如此之多的难解之谜?不是吗,世界各地不时发现的飞碟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埃及金字塔之谜、神农架野人之谜、罗布泊彭加木失踪之谜。如今,席卷神州大地的气功热又为我们增添了人体特殊功能之谜,被西方科学家称为宇宙代数学的《周易》之谜、占卜之谜、巫术之谜,还有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之谜,……一句话,凡是目前人类还没有认识、不能解释又与当代智慧、科学构成挑战意味的疑难问题,我们都暂时把它界定为谜。

现在,孔德先生把他多年在武当山深入挖掘、广泛搜集、潜心探究的种种神秘现象整理成册,付梓刊印,又向我们展现了如此之多的武当山千古之谜。

目录

武当山山水之谜

 道家修炼与武当山

 武当山的奇特风水

 下蟠地轴的武当山

 奇异的北纬30°与武当山

 上贯天枢的武当山

 天人合一的奥秘与武当山

 地质物理奥秘与武当山

 灵应岩、黄龙洞的特殊人工降雨

 武当山的“凶宅村”现象

 武当仙境中的长功和废功

武当山飞碟之谜

 掉钟潭掉的是钟吗

 黑色飞碟

 会变形变色的飞碟

 龙形飞碟

 乘员屡现的飞碟

 飞碟光临武当山的情况分析

 飞碟目击分类

武当山风物之谜

 雷火炼殿

 海马吐雾

 金凤作鸣

 祖师映光

 金殿倒影

 避风珠

 响铃杉

 金蛤蟆

 均槛

 游钟

 方形地陷

 水上漂钟

 江中悬木

武当山动物之谜

 黑虎

 独角兽

 五色鱼

 飞蚁绕朝

 乌鸦接食

 花脑蛇

 飞鼠与五灵脂

武当山植物之谜

 榔梅果

 万年松

 金花树

 芳骞树

 千年艾、千年矮

 葛乳、松萝

 杉松、白松

 何首乌

武当山道教文化之谜

 武当内功觅何处,妙境玄道理无穷

 卧字“福寿”与“太子睡龙床”

 金殿与真武大帝塑像

 紫霄福地

 “景山坐像”与“紫霄坐像”

 “景山坐像”是道家养生图示

 “景山坐像”与“紫霄坐像”有内在联系

 道家人物的特殊用意

 武当山道教子孙堂

 武当山道教音乐

 武当山宫观庙宇知多少

武当山神仙之谜

 追古:何处所栖是高真

 搜闻:鸡犬空中觉有人

 探幽:还须有分得问道

 发思:拨雾寻径叩玄门

武当山八宝紫金锭之迷

 从黄龙洞眼药说起

 千古罕闻的八宝之说

 一颗紫金锭 百日虔诚功

 八宝失踪

 李道人与八宝紫金锭秘方

 节外生枝的雍正折子

 好个机缘被他错过

试读章节

武当山山水之谜

人们一般都知道,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它的名气是以道教在该山的兴盛而形成的。

道教的兴盛只是武当山出名的一种表面形式,而武当山出名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和道家很早就在此山修炼相联系的。

人们一般不太清楚,道家、道教和道士这几种称谓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

所谓道家,简单讲,就是以亲身实践去探索人与宇宙自然之间相通的奥秘的实践家和哲理家。奥秘的本质,古人称之为道。道家研究道的哲学理论,称为道家哲学或道学,它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最早系统阐述这一哲学理论的,是晚周时期的老子,姓李名耳。他写下了名留千古的《道德经》五千言。后世道家遵循他的哲学理论和实践,使道家哲学发挥得更加充实和完善。

从历史情况看,道家不是宗教家。但后来,当道教形成普及时,有些道家为着某种需要,也有人道(进入道教门派)、创教和在道门中生活的情况。而其他的,有的则是隐居深山,有的则是混俗民问。但他们修道、悟道、研究道的宗旨却是相同的。

所谓道教,则属于宗教。道教在萌芽时期是作为对道家哲学的普及教育而出现的。这时期,它的哲学味浓厚。但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因外部宗教渗入的影响和刺激,以及本土原始宗教情感的诱发,加上创教人的有意利用,便出现了愚昧信徒的盲目崇拜,不但形成了教团组织,有了教团常设活动场所,有了教团活动规范、仪式,并且吸收容纳了民间方术的全部内容。从而道家哲学被人格化、神秘化、方术化,使其蒙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道教的本质是善良的。它的诱惑力、号召力,在于道学不灭的真理、宇宙自然不可解的神秘现象,以及纯朴的劳动大众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寄托。所以,道教在历史上曾被别有所图的统治者、起义领袖、教主、方士所利用。

所谓道士,原意是指修道、得道的人士,后来泛指从事道教职业的人士。

道是什么呢?

根据道学创立者老子的阐述,道相当于我们现代人所知道的物质、能量、质量、信息、场、规律等宇宙自然普遍属性之本原的总称。道包括一切,化生一切,统御一切。

道家修炼(修道)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俗地讲,道家修炼就是炼气功。但道家修炼气功的最高意义、最高目标是要得道。得道的过程,却和我们一般意义上所知的练气功要深奥得多。他们是要通过亲身实践探索,力图最终达到与道同体,成为宇宙自然普遍属性之本原的缩影。进入这个境界的得道之人,可以无限自由地与社会、自然、宇宙和谐共存,可以以道包括一切,化生一切,统御一切。

依道家内外丹术许多著作所记载的理论、方法和效果来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要通过修炼将自体达到一个飞跃性质变的阶段。有些人到了这时,可将自己有形的、低层次物质的躯体抛掉或者化解,而升华为一个具有高层次物质属性(精微物质,具有常人可视和不可视的可变形态)的生命形式。这种高层次生命形式,因为是宇宙普遍属性即道的本原缩影,所以,就能以宇宙的普遍属性(道),来调节自然,来调节浅层次生命世界的不合理现象。譬如,以其无穷变化和特殊手段在人类社会扬善化恶、调节自然气象等。

在人类生存的时空内,自古至今都经常出现和发生着一些不可解知的超常现象,它们有些来自自然界,有些来自人类自身。由于它们的令人不可解知,有些现象还具有控制人类的神秘力量,从而导致了一些人认为是神灵(想象塑造的神灵)显像显灵显法,而加以盲从虔信。缘由这种建立在愚昧基础上的神灵崇拜,便形成了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

可以说,愚昧无知与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对超常现象无法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这两者都给迷信留下了继续生存的空间。

但是,随着国内外当代有关科学界对于人体特殊功能的严谨观察和研究,已经初步认识到,道家的修炼术所能产生的人体特殊效应,虽不能被现代科学完全解释,但确属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道家修炼与武当山

武当山作为道家选择的修炼场所,传说始于黄帝时代的净乐国太子,即后来在武当山证果的真武神。而从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看,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周康王时的大夫、函谷关令、老子的弟子尹喜,弃官隐遁武当山三天门石室中修道,距今已2500余年。从那时开始,历经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武当山从未间断过修炼之士。特别是从唐朝开始,由于官方对道教的特别推崇,武当山道教也由此勃然兴起。发展到明朝,永乐皇帝对真武神别有用心地大加推崇,武当山道教遂之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武当山本身具有的特殊环境,加之它的声望日益显赫,则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更多的修炼之士慕名归隐,在此了道终身。

道家修炼是需要具备特殊条件的。其根本的一个条件,是要在特定的修炼阶段隐居深山,以便让心神净化到一尘不染、万缘顿息,全身心地进入修炼的最佳境界。

但是,并不是什么样的深山都可供道家隐居修炼。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所以,道家对于修炼环境都有严格及敏锐的选择。他们的选择方法很独特,大都是凭着自己的特殊气觉和潜意识的感受去探测和选择辨别的。比如,他们的气觉遇斥,就会身体不舒服。此则表明这个环境不利于修炼。又比如,他们进入某一环境,潜意识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厌恶,那也说明这个环境不利于修炼。只有当气觉和潜意识都感受到一种无比的舒服谐和时,则表明此种环境对他的修炼十分有利。

当然,除此之外,必须还存在其他特殊的未知因素。

总之,在古代,道家为了寻觅到理想的修炼环境,全国的名山大川可以随意由他们选择。也正是因为有了修炼之士对某些山川在修炼体感和效益上的评鉴,并经过更广泛的后代修炼之士实践验证,一部分山川被修炼者淘汰,一部分山川则被修炼者认定和推崇。被认定和推崇的山川,其地位名声也便逐渐地确立了起来。

如果有人说,名山大川的地位名声是由那里的奇丽风光而被确定的,这话也不错。不过,这只是名山大川的外观现象。而它的实质内涵,就是具备对生灵、对人有着特别的有益因素。它不但利于道家修炼,而且对身临其境的每一个仰慕者都能赋予好处。

武当山也正是这样,当它被代复一代的修炼之士修炼实践所验证和肯定后,由于它促成了修炼家的大成就,而使慕名而来者摩肩接踵。山的名气不胫而走,后来道教的兴盛也就成为必然了。

武当山,因为历代离京都偏远,交通又多奇险,虽是道家的理想修炼之所,可在唐代以前并未得到帝王册封。从唐朝开始,它的声名方昭著宫廷。后经宋、元、明三代宠抬,名气越来越大,以致成为中国道教的一大主山。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尽管武当道教的受宠可能夹杂着皇帝的某种政治需要,然而,它毕竟反映了本身的存在价值。

明代文坛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在其《武当歌》中曾这样对武当山发出赞叹:“武当万古郁未吐,得吐居然压华嵩”。这种评价并不为过。武当山在以前不属五岳之列,而到明朝则被册封为“大岳太和山”,名居五岳之上。

说到武当山的出名,究其内在原因,是道家把武当山选为理想修炼之地所致。而这种选择,又是凭他们的气觉和潜意识感受所认定。那么,武当山在环境上究竟存在一些什么特殊奥秘呢?

……

P1-6

序言

在步入高科技时代的当今世界,人类为什么还面临如此之多的难解之谜?不是吗,世界各地不时发现的飞碟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埃及金字塔之谜、神农架野人之谜、罗布泊彭加木失踪之谜。如今,席卷神州大地的气功热又为我们增添了人体特殊功能之谜,被西方科学家称为宇宙代数学的《周易》之谜、占卜之谜、巫术之谜,还有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之谜,……一句话,凡是目前人类还没有认识、不能解释又与当代智慧、科学构成挑战意味的疑难问题,我们都暂时把它界定为谜。

现在,孔德先生把他多年在武当山深入挖掘、广泛搜集、潜心探究的种种神秘现象整理成册,付梓刊印,又向我们展现了如此之多的武当山千古之谜。

武当山是我国的道教圣地,孕育着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作为华夏民族根基的道教文化,历来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神秘主义文化”。且不说作者根据古文献探究出历代关于武当山出现不明飞行物(现代人称为飞碟之谜)的记载,单说第一个得到老子《道德经》的尹喜为什么会在武当山隐居修道,就够使人惚兮恍兮、恍兮惚兮且浮想联翩的了。时至今日,为什么不少气功师一上武当山就产生特别强的气感,甚至下山后往往一想到武当山就会得到武当山气场信息?为什么千百年来有那么多的善男信女年复一年地上武当山朝拜进香,而且有的在武当山“许愿”后,其亲人的病一下子就好了。对此,简单地嗤之以“唯心主义”、“封建迷信”,是不能万事大吉的。现在屹立在天柱峰上重达数十万斤的铜铸镏金玄帝圣像和镏金古铜殿,500多年前是如何由山下搬运到陡峭的山顶上的?我曾经接触过不少的专家学者,除惊叹古人不可思议的超人智慧外,他们都没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大胆地作这样的假设:这圣像和铜殿是不是明代高功夫气功师用特殊的“搬运术”把它们搬到了武当山呢?人们对这种假设恐怕是不会同意的。玄说乎?邪说乎?唯物乎?唯心乎?科学乎?迷信乎?……反正至今都还是一个谜。

孔德先生把武当山的山水(风水)、风物、动物、植物、道教文化、历代在武当山隐居修炼的人物等自古以来的不解之谜加以搜集整理,并与世界奥秘以及宇宙自然联系起来,从北纬30°所发生的众多奇异现象切人,力图以现代科学观念加以假设性解说破译,实在是下了一番工夫的。说到地球的北纬30°,这倒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事,因为我们知道地处北纬30°左右的三峡、黄山、钱塘江、珠穆朗玛峰等等,其地貌和风物都是奇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那么,地球北纬30°的武当山又有什么难解之谜呢?

科学与神话本来就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能说“嫦娥奔月”的神话与当今宇航员登上月球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内在联系吗?如果说“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只为我们投下了一个有关月球的不解之谜的话,那么,如今人类在月球上到底又发现了什么呢?难道不是又发现了一个个难解之谜吗?

宇宙有这么多的神秘现象。

人类有这么多的难解之谜。

难怪科学家们感叹道:在人类社会中,未知世界远远超过了已知世界。每个新的发现,尚未来得及欣喜一阵,马上又被陷入新的困惑之中。

然而,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能被认识的事物,而只有暂时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从未知到已知,再从已知到未知……不断寻找破译神秘现象之“门”的历史。人类就是在“破谜”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学说,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新的思想和学说必然又是在扬弃乃至否定原有的旧思想、旧学说的阵痛中得以诞生(哥白尼、伽利略如此,爱因斯坦也是如此)的。舍此,人类社会只能在原地踏步走,又怎么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呢?  曾经为全人类作出辉煌贡献的华夏民族“神秘主义文化”,不仅留下了一个个千古难解之谜,同时也为破译这些千古之谜提供了“不二法门”,即老子所说的“道”、“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柯云路先生根据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提出了“人体——宇宙学”的命题,恐怕是深谙此中三昧的。我国的大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把对人体科学的研究作为21世纪科学革命重大课题,把对中医、气功、人体特殊功能三个方面的研究作为人体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他指出:一个人体科学的幽灵在我们中间徘徊,搞下去会导致一次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次飞跃。

什么叫高瞻远瞩?什么叫远见卓识?什么叫领导世界新潮流?……

我们正视人类如此之多的神秘现象,不迷信,不执著。我们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飞跃,我们将破译这一个个的千古之谜,我们将无为而无不为。……

我与孔德共事多年,由于志趣相投,常在一起叙古话今,谈玄论道,每次都觉得心澄目洁、圆圆融融。如今要为此书写序,反倒觉得学疏道浅了。好在朋友之交,本不需要做作,权当与读者作一次“谈玄论道”吧。

是为序。

陈天裁

癸酉仲秋于武当山下抱朴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