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叶圣陶散文选集/百花散文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文华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又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先行者。作为散文家,他早期和周作人、朱自清共同成为文学研究会散文创作的中坚,后来又成为开明派散文的代表,其散文被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选录的篇数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本书收录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本套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

入选的作者均是这一时期的散文名家,所选作品尽可能照顾到作者散文创作的发展脉络。

每集作品前均冠以万字以上的评论性序言,简单介绍作者生平,并结合本书所选散文,分析评介其艺术特色及创作发展的道路和影响。

所选作品,尽量注明原书发表的出处和时间;对于个别难理解的地方亦加以必要的注释。

本书为丛书之《叶圣陶散文选集》分册。

目录

序言

吾人近今的觉悟

侮辱人们的人

生活

对鹦鹉的箴言

诗的泉源

读者的话

没有秋虫的地方

藕与莼菜

将离

客语

丛墓似的人间

《天鹅》序

读书

“双双的脚步”

一件烂棉袄

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

记佩弦来沪

别人的话

致死伤的同胞

莫遗忘

《光明》第一期编辑余言

腐烂了玷污了的

愤愤

“怎么能”

白采

写这个不寻常的时代里的生活

两法师

《未厌集》前言

关于《幻灭》《动摇》《追求》

《倪焕之》作者自记

致施蛰存

过去随谈

牵牛花

闻警

“今天天气好啊!”

“文明利器”

看月

读经

说书

昆曲

三种船

天井里的种植

几种赠品

记游洞庭西山

勒令转学

报销主义

《二十五史补编》刊行缘起

骑马

书桌

生命和小皮箱

嘉沪通信(第十九号)

蓉渝往返日记(1944年9月25日)

知识分子

以画为喻

血和花

谈成都的树木

“算了,算了”的态度要不得

诗人节致辞

出川日记(1946年1月9日)

我坐了木船

驾长

答丐翁

桡夫子

又来挽《民主》

济之先生逝世

北上日记(1949年3月1日)

佩弦周年祭

试读章节

乡镇上有一种“来扇馆”,就是茶馆,客人来了,才把炉子里的火扇旺,炖开了水冲茶,所以得了这个名称。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来扇馆”却名不副实了,急急忙忙扇炉子还嫌来不及应付,哪里有客来才扇那么清闲?原来这个时候,镇上称为某爷某爷的先生们睡得酣足了,醒了,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扣着衣扣,一手托着水烟袋,就光降到“来扇馆”里。泥土地上点缀着浓黄的痰,露筋的桌子上满缀着油腻和糕饼的细屑;苍蝇时飞时止,忽集忽散,像荒野里的乌鸦;狭条板凳有的断了腿,有的裂了缝;两扇木板窗外射进一些光亮来。某爷某爷坐满了一屋子,他们觉得舒适极了,一口沸烫的茶使他们神清气爽,几管浓辣的水烟使他们精神百倍。于是一切声音开始散布开来:有的讲昨天的赌局,打出了一张什么牌,就赢了两底;有的讲自己的食谱,西瓜鸡汤下面,茶腿丁煮粥,还讲怎么做鸡肉虾仁水饺;有的讲本镇新闻,哪家女儿同某某有私情,哪家老头儿娶了个十五岁的侍妾;有的讲些异闻奇事,说鬼怪之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有几位不开口的,他们在那里默听,微笑,吐痰,吸烟,支颐,遐想,指头轻敲桌子,默唱三眼一板的雅曲。迷蒙的烟气弥漫一室,一切形一切声都像在云里雾里。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切和午前一样。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他们的生活就是汶样了!

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比起“来扇馆”就像大辂之于椎轮了。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有洁白而且洒上花露水的热的公用手巾,有江西产的茶壶茶杯。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洪亮的语音表不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或表示多识,说明某事的因由,或好为推断,预测某事的转变;一个人偶然谈起了某一件事,这就是无穷的言语之藤的萌芽,由甲而及乙,由乙而及丙,一直蔓延到癸,癸和甲是决不可能牵连在一席谈里的,然而竟牵连在一起了;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某人干某事是“有所为而为”,某事的内幕是怎样怎样的;而赞誉某妓女称扬某厨司也占了谈话的一部分。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发出洪亮的语音,做出顾盼无禁的姿态还同昨天一样;称“某老”“某翁”,议论报上的记载,引长谈话之藤,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赞美食色之欲,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浑沌和微小。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他们是有思想的。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忽然驰过的乘汽车者,急急忙忙横穿过马路的老人,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老人,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游戏场里的游客,谁不露一点笑容?露笑容的就是游客,正如黑而小的身体像蜂的就是蚂蚁。但是笑声里面,我们辨得出哀叹的气息;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何以没有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会找不到一个笑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P6-9

序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1894-1988)是以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而赢得声誉的。然而,叶圣陶在创作上本是多面手,并富有驾驭各种艺术样式的才能。他的散文创作,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并且多有名篇。

叶圣陶的现代散文创作,曾结集出版过《剑鞘》(1924)、《脚步集》(1931)、《未厌居习作》(1935)和《西川集》(1945)等多本集子,此外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政论、杂文,小品,随笔和信札等数百篇,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是有目共睹的。郁达夫在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曾收录叶圣陶散文5篇(入选篇目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而阿英在同年出版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中,如同郁达夫一样,也对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予以高度评价。

叶圣陶,1894年(光绪二十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原名绍钧,字秉臣,一生有郢生等笔名四十余个,但以圣陶之名而著名于世。叶圣陶六岁时入私塾,接受旧式教育,至十二岁时,改入新式的高等小学,次年考入苏州一中。在这前后,他因受上海报章杂志的影响,开始萌发了文学兴趣,并且从1911年7月起向上海报刊投稿。1912年,叶圣陶中学毕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而无力升学,先是任小学教员,继而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在这前后到1918年,他还与上海的《小说丛报》和《礼拜六》等杂志发生联系,为之撰写文言小说近20篇。由于叶圣陶出身清寒,且又能比较正视现实,所以这些最初的作品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揭露社会黑暗面,并表同情于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与当时那些逃避现实而乐道声色犬马的“鸳鸯蝴蝶派”作家作品有着一定的区别,正因为这样,叶圣陶也就能够迅速拥抱“五四”新文化运动,毅然突破旧文学的藩篱而坚定地步入“五四”新文学阵营。

叶圣陶的新文学运动始于1918年秋冬,自1919年元旦始,就在北大《新潮》杂志和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支持新文化运动的言论以及白话小说和白话新诗。因其作为新文学运动的第一批作家在创作上的成绩,还破例地以非北大学生的身份加入了著名的“新潮社”。至1921年,因同样原因,他又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十二位发起人之一。稍后几年中,叶圣陶在继续新文学创作的同时,还以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便利,承担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部分组织工作,如除了负责文学研究会的日常事务外,还参与编辑《文学旬刊》(后易名《文学》和《文学周报》),并在长时间内任主编。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