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大量的全球调研,《不该存在的技术》作者哈特维希·豪斯多夫发现,只可能在今天才有的高科技“穿越”到了人类菇毛饮血的上古时代:
来自全世界令人不解的史前时期的人类制造的工具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块经过精细加工的岩石在神秘的安顿被印第安人看成是星门。古老的众神经此门进进出出。中美洲原始森林里的塑像穿着防护服,就像我们今天在实验室所看到的实验人员一样。在中国西部沙漠地区的神秘的洞穴被中国人看成是外星人的遗留物。一把来自印度的千余年古老的宗教礼仪之短剑,包含了15%的氧气——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这种令人迷惑不解的发现以及这神秘的器物动摇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作者认为,世界的真面目正通过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得以呈现,而它们指向的都是史前外星文明。
哈特维希·豪斯多夫编著的《不该存在的技术》内容介绍:在我们貌似运转正常的世界上,到处都暗藏着数不清的异乎寻常的事物。它们“不该存在”,却又再真切不过地四处涌现。
本丛书作者──德国著名神秘现象现调查员莱茵哈特·哈贝克与哈特维希·豪斯多夫走遍五大洲,在全球各地彻底收集这些“不可能的可能”,以4个主题将其集中呈现。
当这些证据被如此强有力地大面积曝光,常识的世界被彻底撼动了──这套陆续上市的丛书不停地再版,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同时,以“不该存在!”为名的全球巡展,也风靡16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路演!
继《不可能的文物》与《不可能的图像》之后,本书把目光转向了史前工程技术领域: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高科技遗迹。而最叫人啧啧称奇的是,其中一些使人目眩的古代科技发明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该存在”!《不该存在的技术》是该丛书之一。
致读者
第1章 以核技术开头——20亿年前的核电站
怎样运转?
奥克洛的奥秘
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建造的?
太多的偶然
一个有争议的讨论话题
放弃和淹没
幽灵般的影子
古印度的核战争
放射性物质痕迹
第2章 不生锈的“印度制造”——用不可思议的合金制造出的令人惊叹的人工制品
2000年的停滞
神秘的铁柱
从哪里获得?
大鹏金翅鸟的宇宙飞行
出发探索未知
几乎是一个奇迹
丛林之谜
基拉,“不可思议的”匕首
一千年或更久
第3章 “像在图坦卡蒙陵墓中找到了喷气式战斗机”——古代的超级计算机
在爱琴海的风暴中旅行
海底的魔窟
死亡人数和一个神秘的发现物
“这件物品是独一无二的”
绝对不是原型
1828年首次申请专利
“……在其他的天体上着陆”
全息摄影错觉
第十大行星
第4章 宇航舱中的墨西哥人——宇航员和其他带头盔的人
卡克奇克尔人的编年史
佩戴宇航员头盔的众神
戴头盔的、眼睛细长的小雕像
一种可怕的比赛
弹射座椅上的教士
原始森林中的“头戴式耳机”
有“机器人双臂”的人
第5章 爆炸性话题——基因工程,出自上帝之手的“设计作品”?
赤裸裸的恐惧
绿色和平组织发怒了
欺骗和掩盖
中国不是“无转基因生物区”
异种基因又回来了
巨大的副作用
设计作品之一: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设计作品之二:草原上的神秘短跑选手
怎样从鬣狗变成猎豹?
狗和山羊的杂交种?
补充
第6章 史前时期的火花塞和冰河时期的太空垃圾——来自旧石器时代的高科技
吓得目瞪口呆
憧憬未来——纳米技术
现实赶上了科幻小说
《创造的发动机》
来自冰河时期的纳米技术
在波伴域河开展的野外工作
来自外星球的技术
意大利超自然现象声明调查委员会要发言
第7章 在蓝光中消失——安第斯山脉的星际之门
不属于这个世界
“众神之门”
在发出蓝光的隧道中
“众神”的大本营?
从未有过的水管
太阳门的另一面
石头上的信息
图表纸上的磁性偏转
这些信息想对我们说什么?
第8章 “外星人遗址”——来自中国官方的闻所未闻的事情
巨人的玩具?
在惊险的小路上
“……外星人的发射基地”
样品成分的8/100不可识别
不是自然形成的
未来技术中的轻金属
第9章 迹象再一次被接受——千年谜团——“中国的罗斯威尔事件”的最新情况
长着大头的小矮人
石盘上奇异的文字
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故事
大海捞针
出乎意料的发现
没有留下痕迹
最后的、存活的后裔?
水俣事件——灾难
长时间的完全隔离
二战中的恐怖遭遇
去巴颜喀拉山进行新的科学考察?
第10章 埃及人和其他外星人——澳大利亚还隐藏了许多秘密
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
内陆地区的阿努比斯
远古时期的写作风格
会多次攻击的蛇
木乃伊藏在哪儿?
天神进行审判
澳大利亚的“战利品”的收集
“梦幻时代”中发光的鸟
用“天文计算机”环绕半个世界
附录:概念解释
致谢
人类创造出来的最复杂的技术成果之一——核电站,被弄得声名狼藉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与核电站所需能量既不是来自化石能源,如煤或石油,也不是来自干净的能源,如风能和水能有关。它需要的能源是在一个受控制的、异常缓慢的连锁反应过程中,从大量放射性物质中裂变出来。在长期未遭受批判的进步信念指导下,“核技术”被非常荣耀地研发出来。很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宇宙中所有恒星核聚变的方法,因此我们的后代还将面对“核技术”遗留下的问题。如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以及无数类似的灾难。2006年,才刚刚按照西方的“安全”标准在瑞典的福什马克建成的核反应堆差点就发生泄漏了。然而这些都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由于反对核反应方式这个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的斗争已经开始,我需要且必须聆听相关环境机构的意见。
我提供了少量关于核反应的专业知识,我想帮助我的读者理解这些。因为接下来的内容会把我们带入这样的专业领域。同时,它还与我们行星早期的非常遥远的地质年代相关。
早在1896年,法国人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1852~1908)就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特性。1903年,他与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名字成了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在这个领域,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继续研究。1938年12月17日,德国原子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他的助手弗里茨·斯特拉斯曼第一次成功地使铀235发生核裂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柏林的“凯泽·威廉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用最简单的方法推动了这一研究,使其在之后的发展不再受阻。
4年之后,也就是1942年12月2日,意大利原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恩利克·费米(1901~1954)和他的助手在芝加哥首次运转了核反应堆。非常罕见的是,这个核反应堆搭建在芝加哥大学运动场的观众看台上。
接下来说广岛。多年前研发的技术导致了10万人的死亡。在这次巨大的惊吓之后,素有美国“原子弹之父”之称的雅各布·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以他所有的力量和热情来反对核力量的运用:“在一种更深层的意义上……身为科学家,我们现在认识到了我们的罪恶。”一切都不再和以前一样了。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没有人想把它再次关上。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原子能的“和平的”用途,以及一些随着技术、实际操作而出现的问题。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