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合成性能及应用第2版)》系统论述了如何合成和制造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和物理原理;详细讨论了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棒、薄膜的合成和制造,和各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以及各种各样的光刻自组装等技术;同时还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和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以及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一些应用实例。本书可用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科书,且非常适合自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本书由Guozhong Cao Ying Wang著,董星龙译。
1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技术的产生
1.3 “自下而上”法和“自上而下”法
1.4 纳米技术的挑战
1.5 本书概况
参考文献
2 固态表面的物理化学
2.1 引言
2.2 表面能
2.3 化学势与表面曲率
2.4 静电稳定化
2.4.1 表面电荷密度
2.4.2 固态表面附近电势
2.4.3 范德瓦耳斯吸引势
2.4.4 两粒子间相互作用:DLVO理论
2.5 空间稳定化
2.5.1 溶剂和聚合物
2.5.2 聚合物层间相互作用
2.5.3 空间和静电复合相互作用
2.6 总结
参考文献
3 零维纳米结构:纳米粒子
3.1 引言
3.2 均匀成核形成纳米粒子
3.2.1 均匀成核基础
3.2.2 晶核的后续生长
3.2.2.1 扩散控制的生长
3.2.2.2 表面过程控制的生长
3.2.3 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
3.2.3.1 还原剂的影响
3.2.3.2 其他因素的影响
3.2.3.3 聚合物稳定剂的影响
3.2.4 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合成
3.2.5 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合成
3.2.5.1 溶胶-凝胶法
3.2.5.2 强制水解
3.2.5.3 离子的控制释放
3.2.6 气相反应
3.2.7 固态相分离
3.3 非均匀成核形成纳米粒子
3.3.1 非均匀成核基础
3.3.2 纳米粒子合成
3.4 纳米粒子的动力学限域合成
3.4.1 胶束或微乳液中合成
3.4.2 气溶胶合成
3.4.3 生长终止
3.4.4 雾化热解
3.4.5 模板合成
3.5 外延核-壳纳米粒子
3.6 总结
参考文献
4 一维纳米结构:纳米线和纳米棒
4.1 引言
4.2 自发生长
4.2.1 蒸发(溶解)-冷凝生长
4.2.1.1 蒸发(溶解)-冷凝生长基本原理
4.2.1.2 蒸发-冷凝生长
4.2.1.3 溶解-冷凝生长
4.2.2 气相(或溶液)-液相-固相(VLS或SLS)生长
4.2.2.1 VLS和SLS生长的基本原理
4.2.2.2 不同纳米线的VLS生长
4.2.2.3 纳米线尺寸的控制
4.2.2.4 前驱体和催化剂
……
5 二维纳米结构:薄膜
6 特殊纳米材料
7 物理法制备纳米结构
8 纳米材料的表征和性能
9 纳米材料的应用
附录
索引
中文版后记
作者和译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