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坚守纯文学阵地,不媚俗,不为了赚钱而迎合读者的庸俗趣味创作低俗小说。每一篇小说他都要精雕细琢,反复锤炼,力求完美。他以清丽生动的文字,冷静的叙述风格,不动声色中直指人心,冷峻犀利地将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人性问题毫不修饰地展示出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无法回避的罗生门,生存与选择,个人与社会、世界,这些永恒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避开。阅读大师的作品,叩问人性之真。《罗生门》是该作品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生门/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芥川龙之介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芥川龙之介坚守纯文学阵地,不媚俗,不为了赚钱而迎合读者的庸俗趣味创作低俗小说。每一篇小说他都要精雕细琢,反复锤炼,力求完美。他以清丽生动的文字,冷静的叙述风格,不动声色中直指人心,冷峻犀利地将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人性问题毫不修饰地展示出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无法回避的罗生门,生存与选择,个人与社会、世界,这些永恒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避开。阅读大师的作品,叩问人性之真。《罗生门》是该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一代鬼才,独步日本文坛的短篇小说巨匠芥川龙之介用精短凝练的文字,奇特丰富的想象,跌宕曲折的情结,讲述了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罗生门》立意新颖,精致优美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将复杂多面的人性挖掘得淋漓尽致。陷入“除当强盗,别无生路”的人生困境的家丁,该如何选择;为长鼻子困恼了大半生,终于使长鼻子变短,欣喜不久,却又懊悔不该将长鼻变短的老僧禅智;备受欺凌的五品武士,渴望饱餐美味的山药粥,及至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却觉得昔日美好的山药粥变得索然无味;竹林中,一桩本该很容易侦破的杀人案,却由于当事人各执一词而陷入扑朔迷离中;优雅高贵美丽的六宫公主,在父母离世后渐渐陷入生存危机中,如何克服眼前的困境……每一个故事都探求揭露人性,人性之美善与丑恶交织,发人深思、引人共鸣。 目录 罗生门 鼻子 山药粥 黄粱梦 英雄之器 戏作三昧 袈裟与盛远 蜘蛛之丝 基督徒之死 枯野抄 毛利先生 圣·克利斯朵夫传 疑惑 魔术 舞会 南京的基督 杜子春 秋山图 山鹬 竹林中 报恩记 六宫公主 阿富的贞操 小白 丝女纪事 试读章节 袈裟与盛远 上 夜晚,盛远在泥墙外远眺月华,一边踏着落叶,心事重重。 独白—— 月亮已升起。向来都迫不及待企盼月出,可唯独今夜,倒有点害怕月色这般清亮。迄今的故我,将于一夜之间消失,明天就完全是个杀人犯了;一想到这里,浑身都会发颤。两手沾满鲜血的样子,只要设想一下就够了。那时的我,自己都会觉得恁地可憎。倘是杀一个恨之入骨的对手,倒也用不着如此这般于心不安,但今夜所杀,是一个我并不恨的人。 他,我早就认识。名叫渡左卫门尉,倒是因为这次的事儿才知悉的。作为男人,他过于温和,那张白净脸儿,忘了是什么时候见的了。得知他就是袈裟的丈夫,一时里确曾感到嫉妒。可是,那种嫉妒之情,此刻在我心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事如春梦了无痕。因此,渡尽管是我的情敌,但我对他既不憎也不恨。唉,倒不如说,对他有点同情更好。听农川说,渡为博得袈裟青睐,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我现在甚至觉得,这男子还挺讨人喜欢的。渡一心想娶袈裟为妻,不是还特意去学了和歌么?想起赳赳武士居然写起情诗来,嘴角不觉浮起一丝微笑。但这微笑绝无嘲弄意味,只是觉得那个向女人献殷勤的男子煞是可爱。或许是我钟爱的女子引得那男人巴结如许,他的痴情,对身为情夫的我,带来莫大的满足也未可知。 然而,我爱袈裟能爱到那种程度么?对袈裟的爱,可分为今昔两个时期。袈裟未嫁渡之前,我就爱上她了。或者说,我自认为在爱她。但,现在看来,当时的恋情,很不纯正。我求之于袈裟的是什么呢?以童男之身,显然是要袈裟这个人。夸张些说,我对袈裟的爱,不过是这种欲望的美化,一种感伤情绪而已。证据是,和袈裟断绝交往的三年里,我的确没有忘情于她。倘如在此前,同她有过体肤之亲,难道我还会不忘旧情,对她依然思念不已么?羞愧管羞愧,我还是没有勇气做肯定回答。在这之后,对袈裟的爱恋中,对尚未体会的软玉温香掺杂着相当成分的憧憬。而且,心怀愁闷,终于发展到了如今既令自己害怕,又教自己期待的地步。可现在呢?我再次自问:我真爱袈裟吗? 然而,在做出回答之前,尽管不情愿,也还得追叙一下事情的始末根由——在渡边桥做佛事之际,得与阔别三年的袈裟邂逅。此后的半年里,为了和她幽会,我一切手段都用上了,而且次次奏效。不,不光是成功,那时,正如梦想的那样,与她有了体肤之亲。那时左右我的,已不是像上文说的,出于对尚未体会的软玉温香的渴慕。在衣川家,与袈裟同坐屋里时已发觉,这种恋慕之情,不知何时己淡薄起来。因为我已非童身,斯时斯地,欲望已不如当初。但细究起来,主要原因还是那女人姿色已衰的缘故。实际上,现时的袈裟已非三年前的她了,肤肌已然失去光泽,眼圈上添出淡淡的黑晕,脸颊和下巴原先的那种美腴,竟出奇般地消失了。唯一没变的,要算那水汪汪黑炯炯的大眼睛啦。这一变化,于我的欲望,不啻是个可怕的打击。暌隔三年,晤对之初,竟不由得非移开视线不可。那打击之大,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么,相对而言,已不再迷恋那女人的我,怎么又会和她有了关系呢?首先,是种奇怪的征服心理在作祟。袈裟在我面前,把她对丈夫的爱,故意夸示炫耀。在我听来,无论如何,只感到是虚张声势。“这个娘儿们对自己丈夫有种虚荣,”我这么想,“或许这是不愿我怜悯她的一种反抗心理也未可知。”我转念又这么想。与此同时,想要揭穿这谎言的心思,时时刻刻都在强烈鼓动着我。若问,何以见得是谎言呢?若说是出于我的自负,这我压根儿没理由好辩解。可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那纯是谎言。至今深信不疑。 不过,当时支配我的,并非全是这种征服欲。除此之外——仅这么说说,就已觉羞愧难当了——纯粹是受情欲的驱使。倒不是因为同她未有过体肤之亲的一种渴念,而是更加卑鄙的一种欲望,不一定非她不可,纯为欲望而欲望。恐怕连买欢嫖妓的人,都不及我当时那么卑劣。 总之,出于诸如此类的动机,我和袈裟有了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戏侮了她。而现在,回到我最初提出的问题,关于我究竟喜欢不喜欢袈裟,哪怕对自己也罢,事到如今,已无须再问了。倒不如说,有时我甚至感到她可恨。尤其是事后,她趴在那里哭,我硬把她抱起来,觉得她比我还要无耻。垂下的乱发也罢,脸上汗涔涔的剩脂残粉也罢,无不显出这女人身心的丑恶。如果说,在那以前,我还爱她,那么,从那天起,这爱便永远消失了。或者不妨说,截至那天,我从没爱过她,而自那以后,我心里就产生了新的憎恨。可是,唉,今晚,不正是为一个我不爱的女人,想去杀一个我不恨的男人么? 这绝不是谁之过。是我自己公然说过的。“不是想杀渡吗?”——想起当时对她附耳细语,连我都怀疑自己在发疯。可我居然这么说了。尽管竭力忍着,心想别说,终究还是小声讲了出来。回想当时为什么要讲,自己至今也弄不明白。这样想也未尝不可,那就是我越瞧不起她、越恨她,就越发忍不住想凌辱她。唯有杀了渡左卫门尉——袈裟所炫耀的这个丈夫,而且不管她愿不愿意,都得逼她同意,才能让我称心。我仿佛被噩梦魇住一般,竟违心地一味劝她去谋杀亲夫。然而,若说我想杀渡,没有充分的动机,那就只能说是人间不可知的力(说是魔障也成)在诱使我的意志走入邪道,除此以外,别无解释。总之,我很固执,三番五次在袈裟耳边嘀咕此事。 过了会儿,袈裟猛抬起头来,坦率告诉我,同意我的计划。我对这简捷的回答,不只是意外。看袈裟的脸,有种迄今未见过的,不可思议的光辉映在她眼里。奸妇——我立即萌生此意念,同时,又好像很泄气。这计划的可怕,突然展现在我眼前。在此期间,那女人的浮乱,令人作呕的衰容,使我苦恼不断,这已无须再说,要是能挽回,我真想当场收回前言。然后,把那不贞的女人再羞辱一番,把她推到耻辱的深渊。那样,即使我玩弄了她,说不定良心上还可以拿义愤当挡箭牌,但我顾不上那样做。那女人宛如看透我的心思,忽然换了副表情,紧紧盯着我的眼睛——说老实话,我已骑虎难下,不得不同她约好杀渡的日子和时辰,因为我害怕,万一反悔,袈裟会向我报复。时至今日,这种怯惧之情仍死死揪着我的心。有人笑我胆小,听便。因为他没看到袈裟当时的神情。“假若我不杀渡,看来即使袈裟不亲自动手,我也准会因她而死的。与其那样,不如我把渡干掉为好。”——望着那女人干哭无泪的眼睛,我绝望地这么想。我发过誓后,看到袈裟苍白的脸上泛起了酒窝,俯首在笑,岂不更加证实我的恐惧不是毫无来由的么?唉,为了那个该诅咒的约定,既不道德,又昧良心,现在还多了一重杀人的罪名。要是赶在今晚毁了约——这连我自己也不肯。一方面,我发过誓,而另一方面,我说过——是怕报复。这绝不是欺骗。但除此之外,好像还有些什么。究竟是什么呢?逼着我这个胆小鬼去杀一个无辜的男人,那巨大的力量到底来自何方?我不明白。我不知道,照理说——不,没这种事儿。我瞧不起那女人。我怕她,恨她。但即使如此,兴许还因为我爱那女人的缘故也未可知。 盛远还在徘徊蹀躞,已然不再作声。月光朗照。不知从何处传来时兴的歌声。 真个是人心如同无明之黑暗,烦恼之火,长燃不熄,淡去的只是生命…… 下 夜晚,袈裟在帐子外,背着灯光,一边咬着袖子,陷入沉思之中。 独白—— 他究竟来不来呢?想必总不至于不来吧?月亮都快西斜了,可还没听见脚音,他不会遽尔反悔吧。万一不来——唉,我又得像娼妓一样,抬起这张羞愧的脸,面对天日。我怎么会做出这种无耻事儿来的呢?那时,我与路旁的弃尸真毫无二致。受人戏侮,任人蹂躏,到头来落得厚着脸皮,丢人现眼,而且还得像哑巴一样,一声都不能言语。万一真是如此,纵然要死也死不了。不,他准会来。上次分手时,我盯住他的眼睛,心里没法不那么想。他怕我。尽管恨我,还瞧不起我,但怕我。不错,要是就凭我自己,他未必肯答应来。可是,是我求他。算准了他的自私心理。不,是看透了他那自私心理引起的卑劣与恐怖。所以,我才能这么说。他准会悄悄来的,没错…… 然而,单凭我自己,休想办到。我这人有多惨呐!要是在三年前,就凭我的美貌,比什么都管用。说是三年前,不如说到那天为止,倒更接近真实也未可知。那天,在伯母家见到他时,我一眼就知自己的丑相印在了他的心上。他装得若无其事,像是在挑逗我,对我温声软语。但是一个女人,一旦得知自己丑陋,几句话怎能安慰得了。我只觉得窝心,感到可怕,伤心难过。儿时,奶娘抱我看月食,感觉很可怕,但那时的心情比现在不知要强多少。我的种种梦想,顿时化为泡影。过后,仿佛细雨潇潇的黎明,栖栖惶惶的感觉一直围绕着我——被这孤寂所慑服,如同死了一般,委身于他,委身于一个并不爱我,而且恨我、瞧我不起的好色之徒——向他显示自己的丑陋,难道是因为耐不住那份孤寂?还是因为我的脸贴在他胸前,像被烧昏了一样,霎时间把什么都搅糊涂了呢?要不,就是我跟他一样,受一种肮脏想法所驱使?这么想想,我都不好意思,感到害羞,无地自容。特别是离开他的臂弯,又复归白由之身时,我觉得自己真下贱呀! 气愤之情夹着凄凉之感,不管心里怎么想,千万不能哭,可眼泪还是止不住往下流。不过,这不仅是因为有亏妇道而倍感悲伤。妇德有亏,加之又遭轻贱,如癞皮狗一般,被人憎恶,受人虐待,这比什么都让我伤心。后来,我做了什么呢?现在想来,好像过去很久了,只模模糊糊记得一些。我抽泣之际,觉得他的胡子碰了我的耳朵,随着一股鼻息热气,听到他低声对我说:“不是想杀渡吗?”听到这话,说来也奇怪,到现在也不明白,不知怎么当时心境一下豁亮起来。是兴奋么?如果说这时月光很明亮,恐怕是因为我心里高兴的缘故。总之,和明亮的月光不一样,那是一种兴致勃勃的心情。然而,我从这句可怕的话里,不是感到一丝快慰么?唉,我这个女人呀,难道非要谋杀亲夫,求得照旧被人爱,才觉得痛快不成? 我好似这明亮的月夜,因为孤寂,因为心头一宽,又接着哭了一阵。接下来呢?然后呢?究竟是几时,诱使那人跟我约好来杀我丈夫这些事的?就在订约的那会儿,我才想起自己的丈夫。老实说,这还是头一回。在那之前,我一门心思只顾想自己的事,琢磨自己受人戏侮的事。只有在那时,才想到我丈夫,我那腼腆的丈夫——不,不能说原因在他。而是每当他要对我说什么时,总是微笑的面孔,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眼前。我心头猛生此念,恐怕也是忆起他那面孔的一瞬间事。此言何出呢?因为当时我已决心一死了。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岂不欣喜。但是,当抬起这张哭脸,向那人望去时,便又像上次似的,看到自己的丑陋映在那人心上,喜气顿时化为乌有。于是——又想起和奶娘一起看月食时黑沉沉的光景。恍如隐藏在喜悦的心情之下,形形色色的怪物都给放了出来似的。我要做丈夫的替身,难道真是因为爱他?不,不,在这好听的借口后面,是因为我曾委身他人,有一种赎罪的心情。可我没有自戕的勇气。我心底虽存着这阴暗的念头,却想在世人眼里,能多少显得完好一些。何况这么做,八成还能得到宽恕。而我比这还要卑鄙,还要丑陋。那人对我的憎恶、轻侮以及邪恶的情欲,我美其名曰做丈夫的替身,其实,不是想对这些进行报复么?证据是,望着他的面孔,仿佛那月光一样,我的兴致忽然竟冰消瓦解,只有满腔的悲伤,转瞬间冻僵了我的心。我不是为丈夫,而是为自己。去死,是因心灵受到伤害而感到愤然,身子受了玷污而为之悔恨,因这两个原因才去死的。唉,我生既毫无意义,死也没有一点价值。然而,我这毫无价值的死法,真不知比苟延残喘地活着,更让人有多少期盼。我忍住悲伤,强带欢颜,同他再三商订谋杀亲夫之约。可他也很敏感,从我的话语当中,也能听出一二,万一他失约,恐怕也猜得出,清晨我会做出什么事来。既然如此,他誓也发过,是不会不来的。——那是风声吗?——一想到自从那天以来,一直痛苦忧伤,今夜总算熬到了头,心里顿觉一宽。明天,太阳想必会在我无头的尸体上,洒下一抹寒光吧。看到尸体,我丈夫——不,不要去想他,他是爱我的。而我对这爱却无能为力。很早以来,我就只爱一个男人。而这唯一的男人,今夜却要来杀我。在我看来,这灯台的光,也显得晶光耀眼。更不消说,我是被情人折磨致死的呢。 ……袈裟吹灭了灯台的火,不大一会儿,黑暗中隐约听到撬开板窗的声音。与此同时,一线淡淡的月光泄了进来……P62-69 序言 一九一六年二月,芥川龙之介在大学毕业前夕,于《新思潮》复刊号上发表《鼻子》这一短篇,文坛大家夏目漱石读毕,即亲笔致函,称赞不已:“小说十分有趣。首尾相顾,无戏谑之笔,却有滑稽之妙,不失上品。一见之下,材料非常新颖,结构相当完整,令人敬服。像这样的小说,若能写出二三十篇,在文坛上必将成为无与伦比的作家。”芥川果不负所望,佳作迭出,成为日本短篇一大家。悠悠岁月,大浪淘沙,一个现代作家,能经得起时间的筛选,能在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席,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足以代表一国的文学,为世界同行所认同,当自有其卓绝之处。 上世纪初,日本文学经历自然主义的狂飙,从观念、内容到形式,完成了向现代的转变。但是,由于这种文学十分强调客观,追求真实,排斥虚构,忽视了小说的技巧和艺术,有重内容轻形式之嫌,进而又发展成专写作家身边事的“私小说”。这类作品,虽不乏细节的真实,却缺少新鲜灵动的艺术魅力。为此,一代一代的作家,殚精竭虑,致力于艺术形式与技巧的探索。是芥川,打破了那种单一、刻板的创作模式,拨正了自然主义的“跛脚发展”。芥川龙之介同素有“短篇小说之神”美称的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1883—1971),将明治初年由国木田独步所奠定的短篇小说这一样式发展到极致。志贺直哉从日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着笔,日本人出于偏爱,誉之为写心境小说的能手。而芥川龙之介,着意于吸纳西方现代小说的机制,将虚构的方式重新引入文学的创作之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风。他不是以日本独有的话语方式写作,而是采用世界都能理解的手法构筑他的作品。 芥川龙之介,以其三十五年短暂的生命,写出不少精彩的短篇,为日本和世界留下若干不朽的华章。 出身的烦恼 芥川龙之介,一八九二年生于东京,生当辰年辰月辰时,故取名龙之介。父名新原敏三,经营牛奶业并拥有牧场。母亲芥川富久,于龙之介出生后八个月,精神失常。母兄芥川道章无子,龙之介遂由舅父收养。一九。二年,生母去世,过了两年,十二岁时,生父废去其长子继承权,一个月后,销去他在新原家的户籍,由此,龙之介易姓,正式成为芥川家的养子。养父在东京府任土木科长,家道是没落的旧世家,虽小有财产,却也要撙节度日,按照芥川的自述,养父家属于“中产阶级的下层,为维持体面,不得不格外苦熬”。(《大导寺信辅的半生·五贫困》)这样的家庭,家教之严格,礼法之繁缛,作为养子的龙之介,少不得事事都要学会隐忍。养父一家颇好文艺,具有江户文人趣味,故芥川自幼便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很早即接触日本和中国古典文学。尽管大姨母富纪一生未嫁,犹如生母一般养育、呵护龙之介,但是,因爱成恨,彼此伤害的事,自是难免。芥川曾对作家佐藤春夫说过:“造成我一生不幸的,就是某某。说来她还是我唯一的恩人呢。”生母发狂,为人养子,个性压抑,终生背着精神负累,这是芥川龙之介与生俱来的不幸,是他的命运。他弃世前给至友小穴隆一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养子。在养父家里,从未说过任性的话,做过任性的事。(与其说是没说过、没做过,倒不如说是没法说、没法做更合适。)……如今,自杀在即。也许这是我此生唯一的一次任性吧。我也与所有的青年一样,有过种种梦想。可如今看来,我毕竟是疯子所生的儿子。”看得出,芥川终其一生,为生母发狂,为养子身份,而苦恼不已。 余晌 我有时会想,二十年后,五十年后,甚或一百年后的事。那时节,已不会知道曾经有过我这样一个人。我的作品集,想必积满灰尘,摆在神田一带旧书店的角落里,徒然等着读者的光顾吧?不,说不定某个图书馆,只剩下孤本一册,封面已给虫蛀得残缺不全,字迹也模糊不清。可是……我转念又想,我的集子,难道就不会有人偶然发现,读上某个短篇,或某几行字么?说起来,心里甚至还存个奢望:那一篇作品或那几行文字,难道不能为我所不认识的未来读者,约略展现一个美丽的梦境么?我并不指望,百年之后仍有知音。我承认,自己的想法和信念之间,有多么矛盾。可是,我依然要想。寂寞百年身,哪怕只有一位读者能手捧我的书,在他心扉前,尽管依稀微茫,呈现出一片海市屉楼…… 上面一段文字,引自芥川的随笔《澄江堂杂记》“后世”一节。文中,芥川龙之介想象“寂寞”身后事。感慨良多。天才的芥川,何需那样悲观!更无须“奢望”!现实并非像他当年所臆想的。他去世后七年,即设立以他名字命名的“芥川龙之介文学奖”,七十年来,已成为奖掖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奖。“百年之后”的今天,他在本国虽不像夏目漱石那样被看作是“国民作家”,但是,直到近几年,从日本读书调查看,芥川的小说,一直排在前四五位,超过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更遥遥领先于当红作家村上春树之前。即便在全世界,也有许多“知音”。尤其在他的邻国,他曾经游历过,表示“除了东京,最愿寓居在北京”的中国,岂止“有一位读者”,又岂止读他的“某个短篇”或“某几行文字”!近三十年来,从《芥川龙之介小说十一篇》《芥川龙之介小说选》《罗生门》《地狱变》等,直到近三百万言的芥川全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位日本作家,能在中国享此殊荣。芥川的小说不断翻译出版,不仅一般读者喜欢,他的中国同行作家也颇为称道。芥川的生命固然短暂,但作为作家的艺术生命却长存于天地间。其最佳作品,凝结着他的博学与才情,显示出一种东方的特色、东方的智慧,早已超越国界,成为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的财富。即便与屈指可数的世界短篇名家相较,也毫不逊色!芥川倘如地下有知,定会深感欣慰吧…… 二○○四年十二月八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