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呼吁人们走出愚昧自私和自我封闭的书。
本书是一本借古鉴今,教导人们反腐败堕落,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书。
本书是一本阐释如何联系群众,作自我批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
本书是一本端正社会风气,净化心灵的书。
本书是一本教人常做好人,常做好事的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禅门论语(禅林宝训心解)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南宋)大慧杲//竹庵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呼吁人们走出愚昧自私和自我封闭的书。 本书是一本借古鉴今,教导人们反腐败堕落,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书。 本书是一本阐释如何联系群众,作自我批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 本书是一本端正社会风气,净化心灵的书。 本书是一本教人常做好人,常做好事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涵盖了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之学的精蕴、要言,更贯通了禅师大德们对于经史子集纯熟的阐释和启发,内旨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对中国文化和国学的认知与深解。 中国禅宗丛林制度——以人心为本,以道德为回归的“丛林精神”远较西方所谓的“丛林法则”,更为文明化、人性化。 目录 译序 前言 导读 禅宗跟我们也有关系 尊莫尊乎道 善始善终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阎王老子不怕你话多 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 闺阁中物 好事不如无 王安石问鬼 祸患不必躲 牛来山中,水足草足 满床尽撒雪珍珠 听《出师表》悟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 至人之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草 神情不动的和尚 剪指甲要剪到肉 知子莫若父 规矩的妙用 《辩佞篇》里的智慧 以醍醐为毒药 阎王老子的赦书 血气行事的小人 杀心 狂禅干慧之流 一蟹不如一蟹 小人纵情 临机不让师 燃顶炼臂的傻瓜 狂心顿歇 恶俗,恶俗 柱杖活如龙 无非是病 英雄不问出处 真狮子吼,天籁之音或 地炉无火客囊空 鸡子出壳不着力 不出尘劳,而作佛事 纲不纲,纪不纪 到死也没明白 人身难得好思量 世道·人心·禅——代后记师 试读章节 尊莫尊乎道 杭州佛日契嵩禅师 【原文】 明教嵩和尚日:“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虽匹夫非穷也;道德之所不存,虽王天下非通也。伯夷、叔齐,昔之饿夫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喜。桀、纣、幽、厉,昔之人主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怒。 “是故学者,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势位之不在乎己。” 【语译】 佛日明教契嵩禅师,字仲灵,自号潜子,藤州人,俗姓李,嗣洞山晓聪法脉,为青原下十世。七岁出家,十三岁得度,十九岁游方。禅师常顶戴观音像经行,日诵圣号十万遍,习以为常。世间经书,无所不读。唐朝硕儒韩愈尊儒排佛,禅师为斥其非,遂作《原教论》十万余言,阐明儒释一贯之旨。此论经欧阳修、程师孟等人进呈宋仁宗,仁宗阅后嘉叹,敕编修入藏,并赐紫衣方袍及明教称号。他曾说:“天下最尊贵的莫过于道,最美妙的莫过于德!道即佛祖所传微妙之道,可使人明心达性,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允执厥中之妙道。身正称德,在僧则是戒定慧三无漏,在儒则是孝悌忠信。假若人有道德,即使是赤裸裸的一个人也不贫穷。相反若没有道德,即使拥有天下、身临四海也不能称为富有通达。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父王临终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认为按照伦理应由长兄伯夷继承王位,我继承王位不仁义。长子伯夷认为父命如山,我继承王位不孝。于是二人逃亡国外。周文王去世,武王即位,发兵伐纣,二人冒死谏道:‘父亲去世不埋葬而大兴干戈,这能称为孝吗?以人臣而犯上弑君能称为忠吗?’左右卫兵想把他俩拉出去斩首,太公说:‘他俩是仁义之人,不能伤害。’武王灭商后,天下宗周,二人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此二人虽是被饿死,今天拿他们二人比今人,人们都高兴。相反,夏桀、商纣、周幽、周厉四王虽过去曾君临天下,富有四海,然而个个因骄奢淫逸、残暴忠良、多行不义、祸国殃民,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假若拿他们四个人比今人,人们肯定勃然大怒。因此,学佛的人要担忧自己的道德不充实,而不要害怕没有权势地位。” 【心解】 和尚为梵语之称,原义有二:一为力生,因师之力,而能证得法身之道。二为依学,随从师学,乃能遍学一切出世法门。 明教劝学人敦品励行,以守道德行为己任,而不比争势力权位。此即孔子所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之旨。 盖因当时丛林僧徒辈,竞尚名利,少有不计名位,不辞辛苦,真修实证。 P1-2 序言 《禅林宝训》,一名《禅门宝训集》。 本为南宋大慧妙喜和竹庵士圭两人在江西云门寺时共同编著。 后因年时久远,渐就散逸,首尾不全;乃由苏州净善和尚继续编成,即为今本。明大藏收为四卷。 此书之作,诚如净善序中所言: “宝训者,昔妙喜、竹庵,诛茅江西云门时共集。 予淳熙间,游云居,得之老僧祖庵,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完。 后来或见于语录传记中,积之十年,仅五十篇余,仍取黄龙下至佛照简堂诸老遗语,节葺类三百篇,其所得有先后,而不以古今为诠次。 大概使学者,削势利人我,趋道德仁义而已。 其文理优游平易,无高诞荒邈诡异之迹,实可以助入道之远猷也。 且将刊木以广流传,如有同志之士,一见而心许者,予虽老死丘壑,而志愿足矣。” 显而易见,编书之旨,在为拯缁流于滥败,扶正法于矫乱。观其文多有一言而切中时弊,于世道人心,颇具针砭;更于教外但有起乱世危行之责。 自来世出世法,不一不二。 六祖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出世者,实出其心于世情,而入乎般若正智,身非出世。 入世者,乃入其身于世情,而离乎颠倒梦想,心常用世。 非所以有离世遁俗而真能成佛道者。 夫禅贵妙悟,故沩山有但贵子眼正,不贵子行履之语。 然此仍为一时机语,未足凭论。 既悟见性,而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则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又岂是虚言? 实则宗门极事无他,惟求行解一如,理事不二,二六时中,常能打成一片,如此而已。 先秦儒学,荀子最为老师,三十二篇作,置“劝学”为首,实具深寓。历代至今,有识之士,总以为进德修业之基,未之偏废,良有以也。 余以为,禅林宝训,虽为旧作,而其命维新。尤以当今天下滔滔之势,不为利往,即为利来,义利之喻,鲜有可语者。 宝训所谓“使学者削势利人我,趋道德仁义”,实有痛棒疾喝之机。 “苟上下当事者,皆能先天下之利而利,后一己之乐而乐,君子德风,流布四方,则何乱而不导,何事而不治!” 此所以宝训有教化益世,启聩振愚,正本清源之资。 同时,宝训“其文理优游平易,无高诞荒邈诡异之迹”,更可以为天下学禅之士,普示禅宗正法,非徒以风月文字,面壁观心,相似般若,仿若佛性,而能续延心灯慧命,重挑祖庭事业。 有鉴于此,故以书中当机之处,信手拈出,略为条陈注评,但求追述前贤之愿,而无愧所学;至于断篇取舍,割裂全文,知我罪我,夫复何言? 书中取录自宋代佛日契嵩禅师至懒庵道枢禅师约三十九人之机锋慧语一一摘为引介,俾能尝一鼎而品全味,得知禅门实际理地之风光,更印证禅门行证信解,全概具足。道德教化,并行天下,非徒以风月文字逞口舌机辩而己。 开篇首先以小友林明珂之白话译文陈述禅师之生平及语录,再附禅师语录之原文及注释,加上作者之“心解”以为点评。全书备矣。 王绍瑶 后记 禅是佛法的心要,像一面明镜,观照着世法和出世法的实相。 世法包含了人间的一切学问,出世法则包融了宇宙法界的一切事物。 禅既然是世法和出世法的鉴照心灯,她的内涵实义,即智慧的焕发,全然圆融,全然包融了人生和宇宙的原则。 《禅林宝训》一书是一千五百年前,含融了悟道智慧的心语,就像一盏明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明灯;也像一面明镜,深植于宇宙万物之内的明镜。主要的内涵是来自人类智慧的动力,关系于当今的世道人心,是至巨、至深的。可以这么说,本书的内涵主要包融了佛法的心要和大义的精华:即迈向自觉觉他途径的六度万行。 所谓六度:原则上六度是合而为一的,是以般若为依归的,分得那么细,那么分明,是有针对性的。应该知道是六而一,一而六的事,不是光说不练,有如北京天桥的把戏,而是以智慧来承当。 例如持戒,什么叫持戒?宗喀巴大师在根据《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戒波罗蜜品》而完成的《菩提正道菩萨戒论》已经说得很明白,不需多说,总之就如儒家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无一时不是戒,无一处不在戒,无论有没有戒律规定,该当守戒就如是守戒,法尔如是,本当如此,义所当为,理所当是;你还要人家规定或有所图才守戒吗?那已是第二机了,已经不是戒了,这就是戒的精神。不必婆婆妈妈,繁琐僵化,成为吃人的礼教,禁欲苦行外道。一句话,必以智慧为依归,才是持戒。 再谈忍辱:要知道,忍字,不能由字面意义上去看。所以禅宗不立文字,不然由文字义理上去体会佛法,认知大道,往往就会以指为月,认沤为海,甚或言不及义,南辕北辙。什么叫忍?起码像韩信那样,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唾面白干,打你右脸,再把左脸给人打。丈夫自有冲天志,不跟众生扯皮。所谓无生法忍,就是以智慧来承当众生的一切无知和痛苦;就像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时所说的:“在天上的父,请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是无知的。”为众生生,为众生死,不计荣辱,不计痛苦与欢乐,这才叫忍辱。连日本人都知道正面意义的忍,他们称奉行武士道的人叫“忍者”,这种人又都有法术。他们活用了忍字,而不是局限在字面意义。 忍辱就是“任重道远”,“虽千万人吾往矣!”“俯首甘为孺子牛”只是一半,还要加上“横眉冷对千夫指”才成为忍辱的全部意义。因为你不“横眉冷对”站在正义上面,以智慧承当,而只是作日本帝国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孺子牛”,那么就失去忍辱的意义了。因此为什么阶级服务,先要搞清楚,才不会对忍辱有所误解,不然你如何荷担如来大法,如何承当众生呢? 什么叫布施?“将此身心奉尘刹”,你不只要报佛恩,乃至父母、众生恩等四重恩都要还报,这才叫真布施。 儒家所谓“博施诸己以济众,尧舜其犹病诸”,包括身布施,心布施,无畏布施等,圣人有时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你我。至少我现在还做不到,我也有“盲点”舍不掉。 但是我现在就已经无情无义,把老婆儿女丢在一边不管,算不算布施?当然是布施,但却是我老婆儿女替我布施,一切功德(如果有功德的话)全归他们,我只是忘恩负义,徒负虚名而已。再说像林觉民等烈士一样,那才是真布施:愿我的死,我妻我家的不幸,来换取众人的生,众人的幸福;也就是宁愿我一家哭也不愿天下人哭。大家学佛,首先就要学此,谁无儿女,谁无妻子,既非疯子更非白痴,凭什么要如此?因此大家就知道什么是真布施。 精进:什么叫精进,八正道中的正精进,才是真精进。不是阿那律最初的邪精进,而把眼睛弄瞎。 精进就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以生死相许,生也无悔,死也无悔。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牺牲,有什么可悔的。学佛乃至成佛,本来就是要承当众生的生死痛苦,死了也活该。像我现在等于替大家踩地雷一样,炸死活该,连尸也不必收。像毛主席早年的一首诗:青山何处不埋人。韦陀菩萨,观音菩萨,乃至法藏比丘都叫精进。乃至信解行愿就是精进。在学佛的字典里没有不精进三个字,菩萨行就是精进。佛法之广之大,岂是遍虚空法界不可胜数的语言文字可以赞叹得了?虚空有尽,精进却是无尽。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何止九牛,就是九百九十万头牛也搬不动“精进”一个指头。所以说“以有作思惟以测佛智,如萤火烧须弥,终不能着”。 禅定,什么叫禅定?不要以为闭眉闭眼,观空观有,什么九次第定,四禅八定,楞严大定等等,这都是有相之定,都是有为法,应该知道无相也就是实相,无有定相名日实相,遍虚空尽法界,都是定,无一不是定,无所不在定。乃至还是以智慧为依归,离开智慧不日正定,是为着相,不管着佛着魔,都是着相。 现在我从五好居士变成五化居士。这个五好就是好财、好色、好名、好吃、好睡,也就是好贪、好嗔、好痴、好慢、好疑。如何转变呢?我自己就是从六度开始检讨,慢慢地以五好转五化为指标,就是化贪为布施,化嗔为忍辱,化痴为持戒,化慢为精进,化疑为智慧,而无一不在定中:这就是五化。究其实,六度和三学一样,都是不一不二互为转用的,其体一也,其用何止六,只是无穷也。对于自己,我特地改了一首偈子作为禁戒,仅供参考:“随缘转旧业,忏悔求精进。” 为什么到现在佛法会烂掉,命如游丝?在《禅林宝训》一书中,很多善知识都说到了原因,主要就在于丛林得人不得人,乃至社会的兴衰、佛法慧命的隆替,尽在于此。毛主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只有人民决定一切。这个人民不是狭义的,而是人民的智慧,就在于得民心,得人才;真正得人就是得道者多助,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大家都讲什么末法,请问什么叫末法,难道还真有末法吗?经上不是说佛有无量无尽无数吗?老王不在,还有老李,重重无尽如因陀罗网,如果说佛陀不在就是末法,那么这就不是智慧德业,全是因人碌碌,无所成事,佛法成了下流。现在人们学佛动辄无知谤佛谤法谤僧,佛法成为宗教迷信,沦于气功外道,只有僵尸而无精神,堕落至今就在没有得人。当年黄檗禅师早已说过,不道无禅,只是无师。现在看来,不但无禅,连师也无。佛法是真理,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相对永恒的。甚之,管你有没有得人,管你有没有佛菩萨,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佛法就是如此。其实佛就是法,就是僧。还分什么三皈依,当知三即一,一即三,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你非要三皈五戒,统统是猪八戒。密宗还有四皈依,乃至《普贤行愿品》中,无尽的皈依,又如何说呢?因此学佛要以智慧为依归,不能搞宗教迷信,人云亦云,只求加持而不求修持和智慧。 人家天主教、基督教很聪明,提出三位一体:天父及子及圣灵三位一体,就是取自佛法僧之源。礼拜之时,还要吃(领)圣体,喝圣血,在佛教徒而言,那还了得,出佛身血都不得了,还要吃佛的肉,喝佛的血:这和汉地看人家西藏天葬一样。可是在人家耶教徒而言,正是要以此缅怀基督牺牲的伟大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再看教堂中间供着的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相,头垂下来,虽死但却安详,他是为众生而死;就如先进共产党员一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基督徒们当时为了他们的真理信仰,前赴后继,走向狮子口里,齐唱圣歌,从容受死,其情可悯,其志可嘉,也就是如此,最后才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因此不要小看人家所谓外道,要知道外道也有部分真理的呀!所以只要对我们学佛,对我们做人处事有所启益的事理,都要好好虚心学习,千万不能妄自称尊,自以为是。这就是般若,也就是精进。 如果学佛,终日只是空谈什么出家,什么和尚,什么吃素,什么往生,什么皈依,什么加持等等,一点也不真修实证,一点也不担当社会责任和人间任务,跟人家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如何比,怎能比呢?面对人家刃B种博爱、牺牲的入世精神,学佛的人岂不自惭形秽。所以学佛和佛法主要在于人。你看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时,有一次见到街上的宣传,把“人”字多加了两撇,那是工艺字,美术字,虽美但不常用,也不实用,毛主席以为,宣传主要落实在人民头上,首先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清。这种“人(捺上加两撇)”字失去面对群众的实际意义,反成了“城市老爷的风雅玩物”,劳动大众是看不懂的,也是脱离群众。这就是关心群众,就是时时处处,关心众生。“人”就是“人”,还要画蛇添足,不如此不足以显出你有学问和本事。如同大家学佛一样,非要侈论空有,空谈般若,卖弄义理,就是不从实际理地落实修行。这和毛主席批评的宣传员一样,都是脱离群众。毛主席的智慧就是学佛者的智慧,乃至禅师的智慧,现在大家把他供奉成神,生前神化,死后再加神化,这和学佛的那些出家众、在家众把释迦牟尼造成神一样,终究是谤佛、谤法、谤僧。 大家都知道,佛就是智慧的成就。大家学佛,就是学佛的智慧,而后成就自己的功德事业,不是只捧着佛头,在那里顶礼膜拜,那是宗教迷信,就如人们把毛主席造成神来寻求保佑一样。要知道毛主席的表现就是学佛的样子,他承担中国人的担子,勇于~肩挑起天地日月,向万里无寸草处行,带领中国人走出“红海”,走出“埃及”,搬走了三座大山。这就是般若,就是忍辱,就是禅定,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带领人们学佛直至成佛。 所以,我当年来国内,就是冲着国内早有那么多先进人士,作出了牺牲,作出了贡献,使中国走出了愚昧和无知。这么多先贤,如同菩萨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拯救国家民族于危急存亡之中。你以为这只是世法吗?告诉大家这也是佛法:这里面不是示现,这里面是真刀真枪,不是温良恭俭让,是慈悲喜舍,是六度万行,岂只是说着玩的?所以说佛法不离世间而成就,佛法要落实结合在世法上才是智慧和福德的圆融成就,不然都是空谈社会主义,都是戏论。几乎大部分学佛的人,神话鬼话胡话等等,朗朗上口;神事鬼事胡事等等,争先恐后,就是不说人话,不做人事。 本来在未学佛前都是大丈夫,一学佛后就成了奴才矮子,本来人相我相还少一点,学佛后,不止人我相,就连鬼相、神相、菩萨相、佛相,如云如雨,多不胜数。搞迷信崇拜,消极自私,不务实际,只图方便,不要修持,只要加持利己。智慧德业堕落到封建迷信。只要人家一提到佛教,就好像是谈瘟疫一样,敬鬼神而远之,成了反动道门、邪门歪道、装神弄鬼一样的过街老鼠。学佛到如此,岂不可悲?更令人痛心的是,好不容易存了点钱,不去赞助希望工程,养老育幼,流通些做人处事的格言、先进人士的传记,有益后生人格、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书籍,反而助长烧香拜佛,敲打念唱,送死庆生的迷信活动。这和那些南方暴发户搞迷信活动又有什么不同? 所以学佛就是要得智慧,不然不只佛法学烂掉,就连人格也学灿掉了。再说佛法是不会烂掉的,烂掉的是那些自以为学佛、自以为功德的无知者。现在国内推广爱国精神,普及爱国教育,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也是有极大意义的。从现世而言,只有以血肉筑成的长城是最具有真实意义的,只有以智慧承担的事业,才是真正的佛法。如其不然,都是假大空,都是自欺欺人。佛法不是如此。佛法需要好样的人来学,什么是好样?就是以智慧、道德、勇气来承担众生的生死、痛苦乃至一切无明烦恼。 自古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总不能赢了全世界,输了你自己,把人格、国格全卖给魔鬼,成了物欲的奴隶,成了资本的走狗。因此我看学佛确是必要,教育更为重要。唯有学佛才能使人自觉自知,懂得如何自我批评,掌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分寸和原则。唯有教育才能实现人们走出愚昧无知,迎向自力更生的未来,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尽一己之力。 什么是菩萨行?从现实而言就是爱国主义。所有先进自觉的人士都是菩萨。凡是先进自觉的人士,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我们该学习的。乃至有一点自觉、一点先进的人士,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只要是合乎人类幸福利益的事理,哪怕出自魔鬼身上,我们都要学习。现代中国拥有真正的佛法,不是日本,但是我们还要向日本学习,因为日本自古(圣德太子)以来即已吸收了我们隋唐时代的精髓,在本书的自序中,我重点指出了其中的深义,希望广大高明的读者们批评指教,这是本书的作者和我本人馨香顶礼所寄望的,也是南师怀瑾平日所言:愿天常生好人,人常做好事。 王绍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