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鉴真大师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傅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以亲切通俗之面貌,温渥现代人的心灵

以小说白话之形式,呈显高僧道范与净行

以再现风采为宗旨,为现代人树立智慧明灯

傅杰的《鉴真大师传》讲述鉴真的人生。鉴真东渡,是一个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人们只记住了鉴真东渡后的辉煌,却遗忘了鉴真为东渡弘法所遭受的苦难:鉴真和尚为盛唐的受戒大师,晚年应日本僧人的邀请,遂发东渡传戒之宏愿。曾五次出海,其间经历的人事沧桑、风浪颠沛之苦,以致其双目失明,却都未能成功到达日本。晚年的鉴真,虽经历了诸多苦难,但其远赴日本的志向并未被挫折和岁月消磨,终于在65岁高龄,于第六次成功渡海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受诏被封为“传灯大法师”,于东大寺授戒传律,开始了佛教戒律规范的传播,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

内容推荐

傅杰的《鉴真大师传》讲述的是:鉴真大师为盛唐时的授戒大师,晚年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发东渡传戒之愿望。曾经五次出海,都没能成功到日本。其间经历的人世沧桑、风浪颠沛之苦,最终导致其双目失明。不过他远赴日本的志向并未损减。第六次出海终于到达日本,受诏赐“传灯大法师”,于东大寺授戒传律,开始了在日本的佛教戒律规范的传播。而鉴真东渡日本所携带的佛经、佛像、药物和艺术品等,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录

总序 佛光与慧灯

一 预结来缘

二 漫漫长夜

三 重重阻拦

四 沧溟万里

五 行化南国

六 复归起点

七 风帆扬起

八 分灯东瀛

后记

附录1 鉴真编年事辑

附录2 参考书目举要

试读章节

一 预结来缘

“你们看,那就是大明寺!”

听到这一路期待着的声音,望着不远处古木遮映着的寺院,跟在道航身后的那一行人,个个心都怦怦直跳起来。

紧跟在道航后面的高个子是日本留学僧荣睿。他方方正正的脸庞,走起路来步子又快又大,浑身都透露着一种武士气概。他急切的心情透过炯炯的眼神,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在唐土羁留了十年,也许使命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

日本朝廷关于兴隆佛教的诏书已颁布有近百年了,虽然在皇室的提倡和扶植下,各地兴建了许多佛寺,但在稳定社会秩序、解脱众生疾苦方面,却还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部分农民不堪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有的聚啸山林,妄说祸福,进达释教,退犯法令;有的逃入寺院,削发为僧,却不修佛法,但为避难。而已获得地位的上层僧侣之中,则不乏为所欲为者,有的不念佛经,专营私利;有的不住寺院,偷养妻室,把光辉神圣的佛门弄得乌烟瘴气!为了整顿清理寺风,日本朝廷在五十年前便推行了僧纲制,任命僧正、僧都、律师三级僧官,具体管理僧侣事务。二十多年前为了制止私自剃度,又实行了僧尼公验制,规定每个僧人必须持有朝廷发的凭证。这种种单纯以法纪来约束制裁的整顿措施,虽然暂时起了一些作用,然而最终收效甚微。农民还在大批流亡,僧侣还在腐化堕落。戒法不全,不能建立完备的僧伽制度,成了日本佛教发展的致命威胁。

遥想当年释迦牟尼佛创教之后,在带弟子到各地去传教的过程中,看到弟子做错了事,便随机设教,根据教义和修行、传教的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戒规,命弟子奉行,以防非止恶。戒条从少到多,自五戒、八戒、十戒到二百五十戒。而律宗除了制定更细密的戒条,它的授戒制度还有严格的规定,每个僧侣要取得合法的地位,都必须经过授戒。举行授戒仪式时必须有十位戒师参加,其中三位是授戒师,其他七位受过大戒的僧侣则作为临场的证人,合称“三师七证”。要有十位戒师才能共同证明一位僧侣的合法性,这十位戒师都必须戒行清净,智慧具足。这种做法既能控制僧侣人数的无限增多,又能勉励僧侣诚心向学,修正他们的偏差行为。但是,当时在日本还没有精通律学的法师,而日本朝廷获悉中国唐朝的佛教界所推行的戒律思想与授戒制度颇为完善,因此便派留学僧赴唐,一边学习戒律和授戒方法,一边物色邀请著名的法师来日本弘传戒律。

十年前,正当奈良朝廷任命第九次遣唐使节时,担任律师职务的隆尊和尚,要求朝廷派遣两名僧侣随使团来唐,负责学戒律、请高师的任务,并特别推荐了兴福寺的荣睿和大安寺的普照。他在上表中特别称赞荣睿机敏过人、办事认真,虽然年轻,却常为戒律不完备而感到痛心,有蹈海赴唐就学的志向。于是,荣睿和普照便随着多治比广成大使的船从难波(今日本大阪)出发。不巧中途遇上风暴,在海上漂流了四个月,但他们最终还是来到了唐土。在洛阳,他们受到了中宗皇帝的接见,也在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学习戒律,还请到了洛阳大福先寺的道璇、印度僧婆罗门菩提东渡赴日,但却一直没有请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这成了荣睿耿耿于怀的心事,也是他久久羁留不归的原因。而今天他即将见到的鉴真和尚,正是一位这样的大师。他的留学生涯能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也许就看今天,就看即将到来的那个时刻了。

走在荣睿身后的,就是这些年来跟他形影不离、朝夕与共的普照。普照的个头没有荣睿高,长得也要清秀些,从他从容稳健的步履中就可以看出,他比他的同伴要来得沉着谨慎。

马上就能见到声名远扬的鉴真和尚了,在长安已经多次听僧人们提起他,说他本姓淳于,生在这扬州城一个富庶的商人家庭;还有人说他是中国战国时代齐国著名的辩士淳于髡大夫的后代呢!以经商为业的父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曾从大云寺的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那么他的童年时代,一定是生活在充满佛教信仰的家庭氛围中了,以至在十四岁那年,当他跟随父亲去大云寺朝圣时,那阅尽了人间种种苦难而仍抱着坚定不移的救世之心、面带亲切微笑的佛像,深深打动了他幼小的心灵,使他热泪盈眶,当时就抱住父亲,倾诉了自己的愿望——他要出家为僧,请求父亲同意。被感动的父亲不但没有斥骂儿子,反而觉得这样年纪的孩子就怀有这样的志向,那是与佛有缘,他感到欣慰,也就一口答应了儿子的要求。与鉴真和尚的父亲交往多年的智满禅师,自然也很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天资聪颖的少年信徒。在他的主持下,鉴真剃发成为沙弥,开始了他的僧侣生涯。

大云寺是在公元六九一年,也就是鉴真三岁那年兴建的。那时大唐正由则天女皇登位掌权,大倡佛法,号令中国四百余州每州必建一座官立寺院。而扬州,这个仅次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的商业繁华城市,是唐王朝统治江南各地及内外贸易的重镇,诸事备受重视,佛寺自然也不例外。国立的扬州大云寺,主其事者自非等闲之辈,则天皇帝曾经明白诏示“天下诸州度僧,便就智满禅师”。在这位名师的指导下,鉴真潜心向学,勇猛精进。

P1-4

序言

【总序】佛光与慧灯

星云

佛教传人中国近二千年,高僧辈出,法雨沾霖;禅智净范,流布南北,蔚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清流。多少栖心禅理之士,机锋峻烈,杀活自在;多少受持妙法之僧,廓清心体,刮垢磨光。历代经籍及《海东高僧传》中有具体记载者,约一千七百余人,俱能垂高明于典范,显圣谛于法界。

可惜古籍艰涩难读难懂,已与现代人之心灵脱节,由于古文的障碍,历代高僧之人格光芒渐渐□黯,佛法意境也慢慢隐晦。现代人普遍缺乏判读古经籍之学养,即使悉心谛听,也难以拂除文言之乌云,识见高僧行谊,永拔生死根本,戒除贪恚愚痴苦恼的忧患,这是很可惜的!

台湾佛光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佛教高僧全集》以历代高僧之风采再现今世为宗旨,力求现代化、白话化、小说化、真实化,将历代高僧道范与净行活泼呈显,以亲切通俗的面貌,温渥现代人的心灵,期望为现代人树立新的智慧长明灯。

繁体版的《中国佛教高僧全集》已陆续出版了八十六种。现商务印书馆从中选择,第一批先推出《惠能大师传》、《达摩大师传》、《临济大师传》、《鉴真大师传》四种。希望这些传记,能将蛛网尘封之高僧行谊再现当代,让前贤的智慧灯炬,普照三千世界迷茫众生;让圣僧的佛法光芒,照亮九州大地的黑暗角落。

后记

如果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种人所不齿的行为,那么明摆着我是做了一桩比这更糟的事情,那就是以俗人之心度高僧之腹。因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结果,有时还有例外的可能是片面的深刻,而以俗人之心度高僧之腹的结果,就无例外地只能是浮面的浅薄了。

万一我那显然只是心有余的努力,还能传达出传主精神的万一,那么我首先要感谢我曾参考引述了的有关著作的著者(我不再重复我在不可能罗列无遗的举要书目中,所标出的他们的姓名了);其次我要感谢在本书写作中给了我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的朋友。

1993年冬记于沪上丽娃河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