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学术专著范式,选收了2010年以“面向十二五:新起点·新跨越”为主题的“安徽社科界学术年会”上的62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共分四个专题和方向进行深入研究:1.理论先导与政治文明;2.经济转型与自主创新;3.文化竞争与资源开发;4.社会和谐与统筹发展。
第一专题 理论先导与政治文明
安徽政治生态建设:路径选择与绩效评估
文化传统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探析——以房玫现象为中心
民生问题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指向
从历史视阈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
民主听证质询会议:乡村参与式民主的实践——基于五河县的案例
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研究提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的脊梁
腐败:内涵、危害、成因及治理——制度主义的分析
我国当代意识形态建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于新形势下深化安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中共三代领导人群众监督思想的比较研究
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法律问题研究
第二专题 经济转型与自主创新
进一步支持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财政政策研究
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地市文化差异与融合策略研究
皖江城市带利用FDI的影响因素与经济效应研究
提高安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安徽省“十二五”商务节能思路研究
化工产业集聚·循环·低碳发展机制研究:安徽铜陵个案
自主创新试验区财政激励政策分析——以合芜蚌试验区为例
论金融创新演进与安徽省金融产业跨越发展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切实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交通发展对安徽省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建立宣纸产业多层次保护的构想
低碳经济下安徽省经济转型创新路径研究
皖江城市带开拓旅游服务产业的路径探索
坚持和完善分税制体制是“十二五”财政改革的重点目标
第三专题 文化竞争与资源开发
财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转型社会中的“媒介阜阳”——以“毒奶粉”、“手足口病”报道为视角
徽州传统文化遗存的开发路径与价值评估
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
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与旅游品牌化模式研究——以安徽池州市为例
皖江城市文化资本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十二五”: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中居民参与意愿研究——以皖南四村为例
安徽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启示
新安画派名考
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构及其与旅游意向的关系研究
论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的安徽主流摄影探析
安徽地方性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渗透、融合、创新: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化
第四专题 社会和谐与统筹发展
构建“三类型区”城乡低保统筹模式——以安徽省为例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农民工的结构状态及其对输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及治理路径探讨
安徽省农村社会矛盾及化解机制研究
将“全民创业行动”提升为“全民创业战略”——安徽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回望与前瞻
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市场运行的三维模式——宣城市水阳镇社会建设的积极探索
让我们的生命在和谐安徽建构中走向圆满
基于科技进步的区域科技投入产出绩效比较分析——以苏、浙、沪、皖为例
当前家庭面临的挑战与构建和谐家庭的政策路径
农民工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论析
合肥市城市园林建设得失论
经济圈发育与工业化、城镇化阶段性特征——基于合肥经济圈与中部省会城市的比较
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的路径分析——基于安徽、上海、广东、山西、河北五省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