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是一本“空前绝后”的中国式爱情范本,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山楂树之恋》在国内出版后,海外华人网站的粉丝大量涌入国内网络。顷刻间引发无数个人博客、论坛、贴吧热议《山楂树之恋》,造成奇异的“山楂树现象”,媒体和读者对“山楂树”的关注也催生出无数种对人物的解读。然而,这许多不同的声音究竟是否曾经触摸到艾米本人的情绪呢?大家心目中的静秋、老三是否就是艾米塑造的人物呢?艾米塑造这些人物的初衷何在?……艾米的粉丝们一定想要知道这些问题,那么,请打开《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让我们一起看看艾米自己的、艾米身边人的、以及被艾米认可的各种评论吧!
《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可以称为《山楂树之恋》一书的配套读物,喜爱《山楂树之恋》一书的读者必备书籍。在本书中,《山楂树之恋》告别“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从老三的独白“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入手解读《山楂树之恋》一书背后的故事。作者艾米亦感动于国内热烈的山楂树现象,为读者讲述了更多的关于山楂树的故事。同时,对于国内关于山楂树的误读,艾米也提笔给予点评。
本来觉得老三是不用解读的,因为老三不是老康,老康是个闷嘴葫芦,闷得大家猜不透,老黄出来多几句嘴,还可以一解众MM心头之恨。但老三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早就把MM们迷晕了,哪里还用老黄这样的--半闷嘴葫芦来三门弄斧?
不过艾米开了金口,老黄不敢违旨,尤其是这段时间,本该老黄操刀的那些反评,都由唐妹妹跟艾妹妹代劳了,老黄正勿自惭愧得紧,何不借此机会,一献忠心,二表谢意,三讨MM们喜欢呢?那就让老黄摇动三寸不烂之舌,解读一下众MM心中的偶像人物——老三。
不过老黄有言在先,老黄的暖壶,是爱拴根线的;老黄的揣摩,是时时会揣偏的。如果老黄把老三解读成了“黄三”或者“黄老三”之类的,还请众MM手下留情,板子不要打得太重。
先来摆个大谱,说说老三的身世。
老三的出身可谓复杂:老爹,革干;老妈,诗人;爷爷,农民;姥爷,资本(家)。一个家庭里,就杂七杂八地有这么多阶级,你叫老三他怎么能整出个坚定的阶级立场来?少不得在几个阶级之间和稀泥,打圆场,既爱苦大仇深的老爹,又爱知书识礼的老妈。幸好农民爷爷早已去世,资本姥爷已被“划清”(界限),不然的话,他的阶级阵线会更加浆糊。
不过这就比较好解释他为什么会为叛徒朱佳静和甫志高说话了,也比较好解释他为什么不在乎静秋的出身了。什么出身不出身的,在他眼里,没有出身,只有人心,出身什么的,都是外界强加的,不能用来评价一个人。
老三的父母在“文革”中都受到过冲击,老爹挨过批斗,下过监狱,忽而人上人,忽而狗下狗,政治上起起伏伏,人际上分分合合,一会是车水马龙,一会是门可罗雀。老三也便因此得出一个结论:莫以政治际遇论父母。革命干部也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好,标签可红可黑,帽子可戴可取,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但他总归是你老爹,本质并没变化。
老三的母亲是个美丽而诗情画意的女人,她的美丽遗传在老三身上,成就了他的皮肤白皙,五官端正,唇红齿白,线条流畅。她的诗情画意浸润了她的孩子,于是我们有幸看到一个做人如做诗的老三。
老三的母亲早年投身革命阵营,坚决跟自己的资本家父亲划清了界限。投身不是投机,那时的进步青年是虔诚地热爱党热爱革命的。但血浓于水,几十年的父女之情不可能一刀斩断,私下里,老三的母亲是不是也时常因思念家人而郁郁寡欢呢?故事里没有讲到,老三留给静秋的那几本日记里、也没有写到,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细心的老三一定是经常耳闻目睹母亲的这种思念的。当老三看见静秋对自己的父亲想见不敢见时,他痛惜的也许不光是静秋,还有他那时常被阶级立场和人伦亲情交替折磨的母亲。
大家都说静秋倔,但老三的母亲倔起来绝对不输静秋。她嫁了高干,但她倔着不沽丈夫的光,不去做什么官,发什么财,只倔在群艺馆做点自己爱做的事。
但她倔在群艺馆也没能使她免于受丈夫的牵连,不管她沾不沾丈夫的光,丈夫倒霉都有她的份儿。她是个洁身自好、高傲不群的女人,而“文革”正是俗人小人恶人报复洁身自好高傲不群者的大好时光。平时就看不惯你,只是碍着你丈夫的面子,不敢把你怎么样。这下好了,你丈夫倒台了,我们可以整你了,把你也拉到泥坑里来,看你还高傲不高傲。
于是这个倔强的女人被人批斗谩骂,她高傲的头被人提起按下,她洁净的身体被人上下其手。但她照倔不误,她反抗,她回击,她每天洗很久的澡,想洗掉那些外人强加于她的肮脏。
直接的肉体伤害没能击垮她,丈夫不忠的传言却把她推上了死亡之路。她连死法都是那么诗意:一条长长的白围巾,结束了一个质本洁、命不洁的生命,留下一串长长的死而后憾。
老三是怎么样熬过那些惨痛的时光的,我们不敢去想象。但我们不难推测,这个有着骑士精神的年轻人,对女性怀有崇高的景仰和深深的怜惜。父亲被隔离审查的日子,是他跟他弟弟奋起保卫他们的母亲不受伤害,兄弟俩跟那些中伤他们母亲的人打架动刀子,小心翼翼封闭有关父亲的传闻,但最后终因力量有限而功亏一箦。
从母亲身上,老三深刻理解了爱情在女性——尤其是诗情画意的女性——生命中的地位。一个不能在丈夫那里找到共同语言的女人,只能靠书籍来填补感情上的空白;一个身心被污辱都没有想到死的女人,在得知丈夫的不忠之后,就毅然决然地赴死了,没有半点犹豫和彷徨,也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也许就是在那一刻,老三立下了一个心愿:我一定要让我爱的女人知道我的爱,我要走进她的心,了解她喜欢我用什么方式来爱她,我要让她相信我的爱,不让她有一分钟的怀疑,只要能让她永远相信我的爱,相信我爱的永远,我什么都愿意做。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