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杂言诗的节奏特征和发展趋向——论六言和杂言的关系
“鸿都门学”事件考论——从文学与儒学关系、选举及汉末政治等方面着眼
北齐文学传统与初唐诗歌革新之关系
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四个层面
中国古代小说“变形”母题的源流及其文学意义
海内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小说考——兼论明代以降“五鼠闹东京”故事的历史流变
元明曲学家杂剧分类解读
略论纪昀的《玉台新咏》研究
论晚清古文理论中的声音现象
视日、日书和叶书——三种简帛文献的区别和定名
礼制的隐含与《论语》的诠释
《孝经》开元始注与天宝重注比较研究
略论北宋经学与儒家诸子学之互动——以经学新变与理学形成为中心
诗材、诗风及诗人品格——朱熹咏梅诗词诠释
《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所收黄庭坚诗作考
《全宋诗·欧阳修诗》补正
《平妖传》结构与人物性格分析
《燕行录全集》考误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论《世经》帝德谱的形成过程及相关问题——再析“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韩国阳明学者郑齐斗的经世思想
梁启超代拟宪政折稿考
长向文人供炒栗——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
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
从会馆到公寓:空间转移中的文学认同——沈从文早年经历的社会学再考察
湘西音乐美术与沈从文创作之关联
贮满记忆的空间形式:“阳台”与张爱玲小说的意义生产
阿垅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坚守与探索——对1950年那场理论批判的回顾和再探讨
1980年代“文化热”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
荒诞还是荒唐。渎圣还是亵渎?——由阎连科《风雅颂》批评某种不良的写作倾向
友爱、敌意与他者的单一性——论德里达的“幻影朋友之回归”
比较诗学的学科价值理念与方法意识
Metaphor as a Political Rhetoric: Chunqiu Rhetoric in a Straussian Light
汉语负面排他标记的来源及其发展
述补结构与处置式发展关系初探
论“名而动”结构的来源及其语法性质
汉藏诸语言词汇比较中的词义对应问题
论反切起源问题
关于“每”和“都”的语义配合和制约关系
试论普通话疑问语气的声学关联物
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
语义所指理论与汉语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研究
闽南方言连读变调新探
汉语动转名的无标记性与汉语语法化模式的关联
语义范畴组配的基本层次和汉语单字的语义功能
中文办公软件界面用语标准化问题刍议
北大中文系同仁2008年刊行著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