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人用才、成就大业方面,古代有一本藏之名山、登峰造极的不朽著作——《人物志》(又名《辨经》)。该书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刘劭所著。
《人物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融合了儒、道、法、名、阴阳诸家的思想,将传统的识人之术加以客观分析,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金克水编写的《人物志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是《人物志》的全新译注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物志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新解新悟大国学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金克水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识人用才、成就大业方面,古代有一本藏之名山、登峰造极的不朽著作——《人物志》(又名《辨经》)。该书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刘劭所著。 《人物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融合了儒、道、法、名、阴阳诸家的思想,将传统的识人之术加以客观分析,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金克水编写的《人物志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是《人物志》的全新译注本。 内容推荐 《人物志》推重人才之道,辨析人才之论,荐拔人才之识。堪称千古奇文。其作者刘劭乃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个博学多才的人物。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该览学籍,文质周洽”。 《人物志》有着洞穿历史的大智慧、大哲理、大价值。如果说《论语》为处世之书。《孙子兵法》为战伐之书。《韩非子》为统治之书,那么《人物志》则当之无愧为识人之书。 金克水编写的《人物志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是《人物志》的全新译注本。 《人物志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分为丸征第一、体别第二、流业第三等几部分内容。 目录 丸征第一 王莽神中略带邪狭 查继佐观骨识人 何晏气浮华不沉 役夫以色断结果 尹夫人凭“仪”知真假 老妪慧眼识武帝 项羽言露真性情 仲永先清后浊 体别第二 陶朱公意志软弱 张昭过于偏执 因金桃而自杀的三勇士 周元素善识人之性 厉直之人周亚夫 成吉思汗的谨慎多疑 直言快语的寇准 失在疏越的晁错 贺若弼居功自傲 刘宽的柔顺 拘谨之人中的下者 晏婴的辩博之才 李泌辞官归隐 王湛不显学识 流业第三 季札言而有信 死于非命的商鞅 德高望重的伊尹 西门豹治邺 稍逊一筹的叔孙通 姑布子卿识赵襄子 张敞心胸狭隘 “文章家”李煜 张仪的连横活动 韩信背水一战 材理第四 郭子仪进退有节保富贵 无力救世莫为官 宓子贱注重进谏的窍门 吕端粗中有细 孔融智驳陈韪 性情温和的甄妃 说话平缓宽恕的邓绥 隐蕃花言巧语骗孙权 欧阳修言简意赅 郭嘉料事如神 陈轸澄清事情真相 长孙皇后劝说唐太宗 材能第五 王化之政宜大不宜小 刘墉治理繁要地区 诸葛亮草船借箭 王安石变法 陈平做事有失公平 海瑞铁面无私 乱世中的豪杰田单 君以任人为能 晏子以能言为能 刘邦比项羽高明之处 利害第六 恪尽职守的尹继善 不得善终的张居正 术家之才诸葛亮 接识第七 勿以己度人 不计小过,量才为用 袁绍辱士丧天下 王维苦心育韩干 狄仁杰荐贤为国 刘邦重用陈平 管仲识人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英雄第八 项羽“英才”不足失范增 智谋胆略皆具备的英才张良 班超出使西域 诸葛亮用智玩险 计夺兵权退秦军 朱元璋智败陈友谅 吕蒙智擒关羽 匹夫之勇难成气候 聂政姐弟俱死于市上 制止为河伯娶妻 八观第九 杨坚惊惶中装镇定 平原君谢绝加封 李林甫似是而非 吴起为士兵吸吮脓血 蔡邕对王粲礼遇有加 注重细节的曹福 白居易幼识之无 七缪第十 楚庄王故意沉迷于玩乐 颜驷生不逢时 老少参用 庞涓诬陷孙膑 刘勰贫而有志 曹操傲对貌丑的张松 效难第十一 不以名位识人 状元郎还需好相貌 不计较人的细微不足 对有过之人要大度一些 听其言,观其行 秦王错杀韩非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 苏威屡次被重用 汉武帝不计出身启用霍去病 杨溥用贤无私心 释争第十二 蔺相如谦让保国 安然忍受不公正的待遇 张弘范的大智大勇 杨修之死 祢衡聪明反被聪明误 不做无谓的争斗 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一个人的“神”平和端庄,“神”定,表明他道德高尚,对人忠心耿耿,不会肆意叛主,也不会因周围事物的变化而随意改变节操和信仰,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意志很坚定。 如果一个人的“神”侵邪褊狭,“神”挫,其品格卑下,心怀邪念,容易见异思迁,随便放弃自己的道德情操而趋炎附势。这种人平常善于掩饰自己,往往在准备充分、形势成熟后才显出本性,而不会轻易发难,不打无准备的仗,是大奸大贼一类的人。 西汉时的王莽便属于这种人。他外示恭俭,内怀阴狠,贪得无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诗中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寥寥数语便把王莽欺世盗名的面貌揭露无遗,并告诫人们,时间是真正的试金石,切不可凭一时的表面现象轻下结论,混淆奸贤。但是,当王莽声誉日隆的时候,还真有一个人通过对其“神”的观察,识别出了这个善于伪装的窃国大盗的真面目。他就是彭宣。 王莽,字巨君,生于西汉元帝初元二年。王莽的姑母王政君为汉元帝的皇后,元帝驾崩后,成帝即位,她便当了皇太后。依仗着她的地位,王莽的伯、叔父都受到封侯晋爵的待遇。王氏宗族在朝廷形成了一个很有势力的外威集团。但王莽的父亲死得早,没有封侯,也没有得到朝廷的其他恩宠。因此,王莽在族人中受到冷落和排斥,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激发了他对官场和宫廷生活的向往。王莽稍稍懂事以后,就开始勤奋学习。王安石曾说过,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王莽渐渐以一个谦让恭俭、不事享乐的进步青年形象出现在族人面前,穿戴得像一个克己修身的儒生,不仅对母亲和亲长极其孝顺,而且气度豪迈,与朝野的光明俊伟人士交往结纳,深得时人的赞誉。 他的叔叔、大将军王凤生了病,王莽朝夕不离床头,殷勤地服侍,汤药都由王莽尝过以后再给王凤喝,以防有人下毒。几个月下来,王凤的病好了,王莽却是蓬头垢面,满脸憔悴,感动得王凤唏嘘而叹:有子不如有王莽。王凤临死前,嘱托皇太后和皇上对王莽好好培养。大司空王商和当世的一些名人也盛赞王莽的品德才行,王莽因此被封为新都侯。 封侯以后,王莽仍然保持着廉敬恭让的作风,在人前不敢有丝毫马虎和得意,但暗地里开始有享乐的意思了。他曾经私下买了一个漂亮的奴婢,却被堂弟无意中撞见,王莽就对他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看相的人说这个女子宜产佳儿,因此就主动帮朱将军买了回来。”当时就把那个奴婢送到了朱子元府上。人们知道这件事后,对王莽善解人难,关心同僚的行为赞不绝口。 他的族叔王根辅佐朝政数年后,因身体不好,向皇太后申请退休;另一个大臣淳于长,先与许皇后的姐姐私通,又娶之为妾,与许皇后内外勾结,逐渐得到皇上汉成帝刘骜的宠信。王莽对王根说:“淳于长想取代您,正在跟手下人商量办法。”王根怒气陡生,叫王莽向皇太后举报淳于长的阴谋,淳于长于是被杀了。 因为这次告发大奸,王莽代替王根成为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虽然继伯、叔父之后成为百官之首,引起朝廷群臣的羡慕,但野心勃勃的他并未满足。为了使自己的政绩和美誉超过伯、叔父一辈,王莽对政务孜孜不倦,并广泛网罗名士,朝廷赏赐给他的钱物他也用来分赏给那些名士,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王莽的母亲生了病,其他大臣派夫人去探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妆饰与一般仆妇无多大区别的妇人出来迎接她们。那些夫人们以前都听说过王莽家居生活比较简朴,还不以为意,当那个女人自称是王莽的妻子时,众夫人惊得眼似铜铃一般。 后人读历史,都知道这是王莽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举动,但当时的许多人都被王莽的忠诚耿洁迷惑住了,赞誉之辞盛若花海。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彭宣所说的“神清而朗”,指人聪明秀出,不会是一般的人;“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看来,由“神”来辨忠奸也是鉴别人才的一种方法。因为神来自于心灵本性,实难做假,以它来断人品,确实可靠,且简便易行。 彭宣对王莽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王莽专权、篡位后,奸诈虚伪的一面终于暴露于天下。如果王莽得势之前,有当权的人能发现他的心怀险诈,也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辨他的强弱。“骨”健,其人强壮;“骨”弱,其人柔弱。《人物志》中说: “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筋”和“骨”则经常联在一起来考察一个人的力量勇怯。 喋血庄氏《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被凌迟、斩决的达70多人,震惊华夏。事源起于浙江湖州府南浔镇上的庄廷钱。其家有钱财,庄廷钱也很有抱负,不料一场大病导致双目失明。之后,意外地得到明朝相国朱国桢修撰的《明史》的最后几十卷手稿。庄廷钱立志学左丘明盲目著《国语》的事迹,聘请江浙文人吴之铭等十多人,对该稿进行整理和润色,更名为《明史辑略》,署上庄廷钱并江浙十八名士的名字刻印刊行,其中有江南名士查继佐。可惜庄廷钱未见到《明史辑略》正式出版就去世了。P9-11 序言 泱泱华夏,几千年来一直以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精神主导,直到列强踏人、西学东渐,传统文化领域受到了冲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传统文化一度被西方文化边缘化。当然,文化是不分国界的。不可否认,西学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根植于黄土地的华夏儿女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炎黄子孙始终需要的是适合于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只有以本土文化为根基、为主流,中华民族文化才符合中国的人文环境,符合中国的社会现实,符合中国人的精神需要。在这种根本需求下,我们的民族文化再一次回归,再一次复兴,古圣先贤的思想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些传统的、民族的、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经典、文化精髓,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国学”。国学文化经历了辉煌、暗淡、再度复兴的曲折过程。这说明,中华国学的根基是牢固的,影响是深远的,价值是永恒的。 那么,如何来定义国学?一提到国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孔孟老庄”这些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们的学术思想。的确,诸子百家的文化理论经典都在我们的国学范畴之内,但国学的内涵远不止这些。国学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指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传统学术经典,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思想的、生活的、军事的、技艺的等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共同体,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大国学”之意,只是希望人们能放宽视野,从更广的角度认识国学。另外,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而应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学的内涵会不断丰富,不断变化。 今天,国学的热潮再一次席卷中华大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深深地为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动、而骄傲。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今天提倡学国学、用国学,并不是让人们去墨守祖先留下的一套固有观念和思想,也不是狭隘地排斥西方文化,而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能够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此来引领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事业,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新时代,国学文化的推广变得更加多元,也更加快速。现代人不仅越来越接受和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多的人开始以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国学的普及和覆盖面之广令人惊叹,无论是在学术界、教育界,还是在工商界、娱乐界,包括我们的政治领域,国学的影响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它的影响不仅仅在国内,而是影响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对中华国学产生兴趣,并且很多学术思想也开始渗透到西方人的观念中。 如今,中华文明正在影响着世界,中国智慧正在涌人世界的大潮中。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时刻看到这样一套诠释国学精义的丛书,编者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重拾一度被冷落的文明,结合当下的需求,给传统国学赋予新的生命,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得以充分展现。作为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发现一套优秀的作品自然兴奋异常,特此作序推荐。若此套丛书能为中华国学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产生些许的推动作用,我便不胜欣慰了。 弓克 于悟书斋 后记 《新解新悟大国学》系列丛书,从立项开始,到搜集、整理资料,编写,审校,至最后成稿,历时将近三年时间。整个编撰过程细致而繁琐,有很多人员参与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杨广生对部分书稿做了全面审校;黑龙江省图书馆杨晓丽提供诸多资料;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大学教授弓克先生悉心审阅全部文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沈阳市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国明为我们惠寄多幅图片。还有诸多学者朋友为编写工作提供帮助,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一并表示感谢之忱。另外,要特别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冯章老师和李嫒嫒老师为此套丛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本系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大量权威版本著作、文献以及各种文字图片资料,有些作品时期久远,无法联系作者,特此表示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