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要想突围,不但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力度。从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综合看,处于世界“金融恐怖平衡”中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面临着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带来的转型压力。
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为中国打造一个抵御金融危机的坚固盾牌,更快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本书给了我们全面的分析和明确的答案,更给了我们洞悉真相、剖析问题的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唐风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要想突围,不但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力度。从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综合看,处于世界“金融恐怖平衡”中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面临着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带来的转型压力。 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为中国打造一个抵御金融危机的坚固盾牌,更快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本书给了我们全面的分析和明确的答案,更给了我们洞悉真相、剖析问题的方法。 内容推荐 本书将从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的现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能源和粮食危机带给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拯救世界的博弈谬论、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战术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相信是你了解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一本重要参考文献,也必将给关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你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目录 第一章 暴风骤雨——来势凶猛的全球金融危机 华尔街在危机中苦苦挣扎 欧美国家饱受煎熬 最幸福的国家“破产” 英国——山姆大叔的难兄难弟 亚洲国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拉美国家深陷危机,放弃金融自主梦 全球金价:危机的指向标 第二波海啸正在逼近 甲型H1N1流感让全球金融危机雪上加霜 第二章 冷冬下的中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与影响 楼市寒冰难融 经济危机撞了股民的腰 呆账上升,信用卡成为中国的新风险 中国港口业将遇十年低谷 中国外汇储备面临双重风险 就业形势严峻,寻求突围 全球金融震荡使我国出口压力增大 严防甲型H1N1流感对我国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 第三章 “沉默的海啸”——能源、粮食危机不期而至 全球能源恶性开发的危机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谬论 全世界携起手,共建全球能源安全 低粮价时代已经终结 美元贬值,粮食价涨 守住我们的粮袋子 中国粮食的走私, “一场猫和老鼠的博弈” 第四章 中国成了“香饽饽”——救中国就是救世界 汽车救市正当时 低迷的楼市,救还是不救 支持就业是底线,稳定地产是关键 启动内需是战略,扶持出口是战术 莫让超常规救市政策阻碍了经济的复兴 第三批救市金额已经确定 谨防忽悠——中国无力救世界 第五章 迎难而上——寻找危机中的最佳机遇 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投资机遇 “危”中有“机”,服装业困境中机遇何在 中国汽车业逆势超越 寻找机遇,“中国服务”也要科技创新 零部件企业苦练内功,终迎新发展 危中有机的中国酒店业 拓宽思路,掘金非洲 中国一东盟加强合作携手安度危机 中国制造业迎来参与全球化最好时机 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突围必由之路 货币互换促人民币国际化 美元霸权亟待改变 人民币迎战美元 人民币尚未“自由” 国际货币体系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结算条件已具备 第七章 突围2009——中国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展望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任重而道远 不平坦的保“8”之路 经济政策首重扩大内需 经济前景充满挑战,股市发展值得期待 中小企业融资难亟待改善 理清“重投资轻消费”的根源 谨防新贸易保护主义撞折中国经济的腰 慎重对待全球并购 试读章节 华尔街在危机中苦苦挣扎 金融危机对华尔街的冲击使得有些学者宁愿把早已约定俗成的中文译名“华尔街”(Wall Street)更改为“栅栏街”,他们甚至拿出考证“Wall”的拉丁语词根就是“栅栏”这样博学的理由。当然,促使学者们如此创意想法的却是金融危机下华尔街的现状。他们认为如今的华尔街译为“栅栏街”可能更为准确。栅栏一般都是用木、竹做成的,经不起风吹雨打,时间一久就会朽烂,就不是“坚不可摧”的了。从人们潜意识把“华尔街”更改为“栅栏街”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出危机之下的华尔街摇摇欲坠,苦苦挣扎的生存状态。 在新兴科技公司挂牌上市,股价一翻再翻的年代,还有衍生金融产品与股市的组合投资让人们充满信心与期望的几年里,华尔街金融机构在人们心目中可算得上是金字招牌,而在华尔街工作的基金经理人、市场分析师、律师、会计师甚至股市交易员,都是令人羡慕的高收入阶层。 正是因为许多重要金融机构的总部及纽约的证券交易所都坐落在华尔街和外围一带,使得这条300多年前旧城墙拆除后铺设的街道——华尔街(Wall Street),已成为金钱的代名词。 然而,2008年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华尔街“地震”中幸存的两大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获准向商业银行转型。至此,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已经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全部消失。至此,一些学者和经济学家们纷纷把他们的演讲稿或文章中的“正在消失的华尔街”重新修正为“要消失的华尔街”。作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如今它预报的都是阴、雨、冰雹和暴风雪。不少人不得不像鱿鱼一样被炒走了,而对之心向神往的人现在已不做此想或想也没有用了。 甚至曾经以在华尔街上班而自豪的银行家和白领们成为了“过街鼠”和“贱民”。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他们不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饱尝世态炎凉。他们羞于提及曾经引以为荣的华尔街经历,甚至不惜谎称自己是色情行业从业者。曾经在摩根大通供职11年的艾丽·周在危机中遭遇了裁员。她说,对于这份工作,她有很多怀念:朝夕相处的同事,不菲的收入,自己所在的技术支持团队……但有一样东西她不会留念,那就是向别人提及自己曾在摩根大通工作过。现年35岁的周女士说。“能在摩根大通工作一直是件充满荣耀的事情,可是一个星期前,当我向一个摄影师提及自己的工作时,他看了我一眼,不屑地说:‘哦,你就是其中一员啊。’” 新泽西州一份报纸新近刊登一幅政治漫画,画的是一艘快要沉没的破船上,老鼠四处逃窜。船身上写着“华尔街”,老鼠们则挂着“首席执行官”和“分红”的标签。 华尔街的形象遭受破坏也正说明了华尔街危机的严重性。 根据市场顾问公司Oliver Wyman的资料,2008年华尔街的12家最大的投资银行就裁减了1/5的人员。由于美国政府对于接受紧急扶困援助金融机构的监管设了许多新规定,包括薪酬设限,不少并没有被裁员的金融专才也不愿意在被束缚的机构工作。《纽约时报》形容“华尔街弥漫出走的气氛”,那些过去原来在大金融机构担任决策主管的人士在离职后自立门户。甚至不少人是带着客户和熟悉的业务投靠外国银行或是新兴金融服务公司。而金融专才的出走可能使得这些仍在困境中挣扎的公司更难复原。 华尔街弥漫着恐怖气氛。房地美高级副总裁兼代理首席财务官大卫·凯勒曼因压力所迫选择了自杀。 凯勒曼在可以退出的情况下选择留在公司努力解决危机带来的难题。然而挽救房地美要比凯勒曼想像的艰难很多。不断高涨的房贷坏账率和不断贬值的用来抵御利率变动的金融衍生品使得房地美亏损不断扩大,特别是被政府接管之后,房地美作为实现奥巴马挽救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工具之一,被迫购买那些低于售价的房屋,并且超额借贷,强势监管与股东利益难以同时兼顾,而敏感的奖金问题让凯勒曼遭到了舆论的谴责。超负荷运转的凯勒曼感到了力不从心。事实上,无论是房地美还是整个美国房地产市场,境况确实没有多少好转。作为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持有或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总额占全美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的近一半。房地美在被美国政府接管之后,财务和经营状况并没有好转,2008年全年巨亏500亿美元,仅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就达到239亿美元,相当于上年同期亏损额的近十倍。 凯勒曼最终选择自杀更为美国经济和华尔街增添了一份悲剧色彩。人们也从中看到这场危机影响之深,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之艰难。 经济危机给华尔街更大的打击还在继续。曾经傲视全球的花旗股票如今沦为垃圾股。 2009年3月5日的市场交易中,花旗银行的股价一度跌至每股97美分。这是花旗银行的股价自1986年上市以来首次跌破每股1美元。 次贷危机爆发前夕,花旗的股价曾达到每股55.70美元,公司市值达到2772亿美元。而在2009年3月5日,如果按照每股1.02美元的收盘价计算,花旗的市值只剩下55.96亿美元,公司市值缩水幅度达到98%。花旗目前在全球银行业的市值排名已落至第184名。按照纽约证券交易所过去的规定,如果公司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一美元,股票将被摘牌。所幸的是,鉴于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纽交所刚刚更改了规矩,因此花旗银行的股票在2009年6月30日之前暂时没有被摘牌的危险。 花旗的沦落不过是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的一个写照。3月5日当天,在穆迪公司宣布可能降低对美国几大银行的评级等消息影响下,美国的另外三大银行的股票遭到市场抛售。富国银行股价下跌15.94%,美国银行股价下跌11.70%,摩根大通股价下跌13.99%。如果这样跌下去,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将不得不寻求政府救助。 美国金融股现在是卖空者的天下,没有买家敢于接手。美国政府可能要考虑国有化所有的银行。这对于一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美国经济体制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 P3-6 序言 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为中国打造一个抵御金融危机的坚固盾牌,更快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本书给了我们全面的分析和明确的答案,更给了我们洞悉真相、剖析问题的方法。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GDP的6%增速,虽然与全年8%的增速有一定的距离,但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的这一增速仍然是令人振奋的。于是乎全世界都开始忽悠:“美国能否得救取决于中国,中国将帮助世界。”仿佛未来中国将是新的救世主,成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埃及的摩西”。 中国毫不掩饰自己是负责任的大国,然而此时,中国却是“有心无力”。中国拯救世界经济的前提是要修复自己经济体的伤口。中国现在紧要的问题是面对“楼市寒冰难融”、“港口业将遇十年低谷”、“中国外汇储备面临双重风险”、“严峻就业形势”、“外贸出口压力增大”等种种经济难题,也急需寻找医治的良药。 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要想突围,不但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力度。从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综合看,处于世界“金融恐怖平衡”一端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需求,外部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调整,及由此形成的外部需求下降,内部则是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带来的转型压力。 面对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国企业的出路何在?实现中国经济的突围,就必然调整和变革中国经济以往的发展结构,从以往的以外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到以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原来大量依靠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投入等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为主要动力的增长模式。 可喜的是,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现在,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当然,后续效应如何发酵,还有待观察。 本书将从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的现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能源和粮食危机带给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拯救世界的博弈谬论、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战术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相信它是你了解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一本重要参考文献,也必将给关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你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