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的坠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委员会主席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最新力作。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对如下疑问得到解答:世界经济失衡能否持续?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加剧的根源何在?中国和美国在重建世界新秩序方面将承担怎样的作用和角色?奥巴马应对危机的政策有什么致命的缺陷?中国经济政策如何?为什么华尔街的贪婪无法得到约束?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市场原教旨主义会卷土重来?如何重构新古典经济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自由市场的坠落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由市场的坠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委员会主席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最新力作。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对如下疑问得到解答:世界经济失衡能否持续?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加剧的根源何在?中国和美国在重建世界新秩序方面将承担怎样的作用和角色?奥巴马应对危机的政策有什么致命的缺陷?中国经济政策如何?为什么华尔街的贪婪无法得到约束?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市场原教旨主义会卷土重来?如何重构新古典经济学?…… 内容推荐 每一场危机都会结束,都会留下珍贵的思想遗产,在这场危机过后,世界将以什么面貌出现? 究竟何种经济系统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 精彩绝伦的经济战正在上演。 带你走进经济学论战交锋的奇异世界。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这本《自由市场的坠落》几乎触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所有核心命题,不论你是业内的经济学家,还是政界的决策者,或者你只是冷眼看世界的思考者,都能从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自由市场的坠落》里面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精辟分析,对那些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读者更可谓大快朵颐。 目录 推荐序一 余永定(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推荐序二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推荐序三 向松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酝酿危机/1 危机梗概/3 谁应该受到谴责/5 市场失灵/11 谁可以预测到危机/16 第2章 自由坠落及其后果/24 争论再起和总统竞选/26 经济的演化过程/28 前景/31 一场大赌局:金钱和公正/32 第3章 有缺陷的应对之策/51 刺激/52 所做之事与该做之事/55 后果/62 今后的方向/65 第4章 抵押贷款的骗局/68 传统银行业/7l 消失的革新:垃圾产品泛滥/75 预警信号被忽略/79 证券化/80 复兴抵押贷款市场/85 第5章 美国的巨大掠夺/96 美国的金融体制为何不符合要求/99 并非真正的营救/10l 拯救失败金融体系的最初努力/106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120 结论性评语/127 第6章 贪欲压倒谨慎/130 监管的重要性/132 不当激励/133 缺乏透明度/138 肆无忌惮的冒险/143 大而不倒/145 风险创新:金融衍生品/149 掠夺性贷款/155 竞争不足:抑制创新/156 监管工作/158 金融和金融监管领域以外的问题/159 创新/161 第7章 全新的资本主义秩序/163 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164 国家的作用/174 政府应该做些什么/177 变化中的政府角色/181 第8章 从全球复苏到全球繁荣/186 失败的全球应对之策/188 信仰美国式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损失/194 世界经济新秩序:中国和美国/201 一个新的全球储备体系/205 转向新的多边主义/209 第9章 重构经济学/211 思想观念之争/211 宏观经济学的论战/227 货币政策的论战/231 金融领域的论战/234 创新经济学之争/240 第10章 走向新社会/243 经济学如何影响社会和个人/244 一场道德危机/245 你用什么衡量,你就重视什么;反之亦然/250 社会团体与信任/255 结论性评语/260 致谢/263 注释/267 试读章节 2008年的这场经济危机让很多人感觉惊讶,但是实际上唯一让人惊讶的就是人们的这种惊讶感觉。对于一些观察人员来说,这场危机就如同教科书上的案例,它不仅是可预测的,而且也确实被预测到了。这个缺乏管制的市场里充斥着流动性、低利率、全球化的房地产泡沫和激增的次级贷款,这些有害的因素都凑到一起了。再加上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以及相应在中国积累的巨额美元储备,这一切构成了不平衡的世界经济。 现在这场危机与过去25年内发生的很多危机的主要区别是,眼下的这场危机贴有“美国制造”的标签。当先前的危机已经被慢慢驯服时,这场“美国制造”的危机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我们都喜欢将美国视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会出口好的经济政策而不是坏的经济政策。美国上次输出的主要经济衰退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眼下这场危机的基本发展过程已为人所熟知并经常被提及。美国存在房产泡沫,当泡沫破灭时,房价一落千丈,越来越多的房主发现他们处于负资产状态,他们在抵押贷款上所欠的钱已经超过了他们房子的价值。一旦失去房子,很多人也就失去了他们一生的积蓄和对未来的梦想,因为这些储蓄是孩子的大学学费和他们退休时享受安逸生活所必需的费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以前确实生活在梦中。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正生活在透支的状态中,美国和世界经济都依赖于这种透支消费。全球经济需要持续增长的消费,但是当很多美国人的收入已经停滞许久的时候,这种增长又怎么可能呢?2 美国人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借钱然后消费,这样他们的收入仿佛是增长了。他们确实去借钱了。美国人的平均储蓄率接近于零,由于很多美国富人有大量的储蓄,这就意味着美国穷人拥有大量的负储蓄。换句话说,他们背负了太多的债务。借贷双方对这一切都很欢迎:借款人可以继续他们的消费狂欢,而无须面对收入停滞和减少的现实,贷款人则因为可以通过收取不断增加的服务费而享受创纪录的利润。 低利率和宽松的监管激起了房产泡沫。当房子价格飞涨的时候,房主能够从金融机构那里用房子抵押获得贷款。在一年内,这些从抵押证券中得到的贷款高达9 750亿美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测量一个经济体一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总和的指标)的7%,3 这些贷款允许借款者只需支付首付款就可获得一辆新车,还能为他们的退休积攒一些股票资产。但是,所有的这些借款都是建立在预期房价会继续上涨(至少不会下跌)的危险假设上。 有2/3~3/4的经济(GDP)活动与房产有关:建造新房子、购买各种商品填满房子,或者为翻新修房而贷款进行金融消费,这样的经济是不正常的。它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能被继续下去。泡沫的破灭首先影响到最差的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即借给那些低收入人群的贷款),但是很快就会传染到所有居民的房产。 因为银行已经基于这些抵押贷款开发了很多复杂的产品,所以当泡沫破灭的时候,影响就会被放大。糟糕的事情会继续,这些产品本质是涉及与美国和全球各地产品相联系的数十亿美元的赌博。由于形势的迅速恶化和银行自身的高杠杆化(银行和居民一样也已经通过大量举债来为它们的投资融资),这些复杂产品对银行来说也已经意味着银行根本不知道自身欠存款人和债券持有人的钱是否超过它们资产的价值。相应地,它们也不知道任何其他银行的状况。银行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 信用和自信消失了。银行之间拒绝相互借贷,或者需要对方为可能出现的风险支付更高的利息。全球信用市场开始消融。 此时,美国和全世界都面临着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出现住宅地产危机,接踵而至的是商业地产危机。由于居民看到他们的房产价值严重缩水(如果他们拥有股票,股票价值也同样减少),他们借钱的能力和意愿就会消失,这又导致需求下降。这也会导致库存的周期变化,当信用市场萎缩、需求下降时,公司就会尽快降低库存,这又将导致美国制造业的崩溃。 还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用什么来代替泡沫破灭之前数年里支撑美国经济的国人的大肆消费?美国和欧洲如何进行它们的经济重组?在经济繁荣时,向服务业转型的经济就已经困难重重了。因为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需要,重组是不可避免的,但重组不会一帆风顺。 P1-3 序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无疑是当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与一般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相比,斯蒂格利茨始终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持严厉批评态度。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斯蒂格利茨站在东亚国家一边,反对IMF开出的错误药方。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几年前,斯蒂格利茨就对美国次贷风暴的来临提出预警。当中国的经济政策受到西方政府和经济学家不公正批评时,斯蒂格利茨站出来仗义执言。与某些玩世不恭、一心只想从中国赚钱的西方经济学家不同,斯蒂格利茨并不回避对中国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总之,斯蒂格利茨不但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而且是中国的诤友。 在《自由市场的坠落》一书中,斯蒂格利茨对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条分缕析,对如何克服危机的后果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自由市场的坠落”是对中国盛行一时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当头棒喝。“柏林墙”倒塌之后,市场原教旨主义一路凯歌高奏。斯蒂格利茨告诫我们,“罗纳德?里根总统和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开创了‘自由市场’的革命,但是很明显,人们总是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市场造成的结果并非总是有效的,我们总是看到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情况。”斯蒂格利茨批评格林斯潘、伯南克,声称不仅直到泡沫破灭前他们都无法预知泡沫存在,而且即使知道泡沫的存在,他们也无能为力。 想想在2007年之前,中国经济学家不也普遍是这种态度吗?难道中国经济学家不应该对这种对于市场经济的盲信进行深入反省吗?当然,我们也必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由于对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的失望,我们成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信奉者。现在,对于市场经济局限性的新认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主要通过市场经济进行资源配置的改革。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政府的不当干预和大企业的垄断与市场原教旨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样有害。官商勾结、贪污腐化更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大敌。 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得到长足发展。虽然经过了政府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但中国资本市场依然是一个存在高度投机性的市场。以股市为例,股票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中国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到底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斯蒂格利茨对美国资本市场的评论:“在理论上,我们还认为市场是可以保证质量的。那些生产过度风险产品的公司会丧失信誉,其股票价格会下跌。但是在今天这个动态变化的世界里,这一市场的教条已经不灵了。” “总体上,这些金融巫师发明的高风险产品的回报是正常的,它们所隐藏的负面风险会被掩盖很多年。成千上万的资金管理者吹嘘他们可以‘战胜市场’,也有很多短视投资者相信他们。但是这些金融巫师也被自己忽悠了,他们也同那些买他们产品的顾客一样被自己欺骗了。这就能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当市场崩溃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握着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有毒’产品。” 中国是幸运的,在我们把美英资本市场作为榜样,正准备全面照搬之前,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我们没有落入陷阱。事实证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必须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没有中国可以照抄的理想模式。我们必须自己探索,走出自己的道路。我深信,在我们摸索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斯蒂格利茨的著作和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有益的启发。 余永定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 联合国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改革委员会前委员 书评(媒体评论) 事实证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必须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没有中国可以照抄的理想模式。我们必须自己探索,走出自己的道路。我深信,在我们摸索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斯蒂格利茨的著作《自由市场的坠落》和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有益的启发。 余永定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 联合国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改革委员会前委员 成功的预言家必须有坚毅的定力,因为他们的预言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会被别人耻笑。只有在忍受了多年的嘲笑和冷遇之后,这些似乎危言耸听的观点才得到了印证。在本书中,字里行间,似乎都能读出斯蒂格利茨的愤懑不平,还有一些洋洋得意:“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以斯蒂格利茨为药,不是补品,但可以去邪败火。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自由市场的坠落》让我们再度回到基本主题:市场万能的信条将摧毁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石。斯蒂格利茨大声疾呼:“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我们应该思考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面向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或许要承担更为重大的责任,中国人民也应该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 本书透过2008年这场危机的迷雾:层层剖开了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理论和制度的缺陷,这种极具洞察力的分析,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并认识这场危机的本质。同时,作者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追问,也让我们思考究竟何种经济体系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无疑,作者的分析阐述是“信息完备的”。 李军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与斯蒂格利茨的断续合作超过十年,近年来接触渐多,我深知《自由市场的坠落》是他超越芝加哥法和经济学框架观察世界经济不平衡格局的力作。从本书中,我似乎能够看到新宏观经济学框架的影子。 曹和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广州产权交易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斯蒂格利茨为我们详细解释了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下,由华尔街所推动的放松管制如何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而当危机发生时,华尔街的巨头们又是如何运作政府对其进行保护。“自由市场的坠落”在本书中一览无余。我特别希望中国的新自由主义者能认真阅读此书。 龚刚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南开大学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自由市场的坠落》还似侦探小说,它运用恰到好处的神秘感牵引着读者的好奇心:美国如何步入自由坠落的深渊?何种政策或事件触发了本次大危机?全球将如何走出并阻止下一场危机? 孙时联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经济课题组组长 《凯恩斯方案:通往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之路》译者 《自由市场的坠落》几乎触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所有核心命题,不论你是业内的经济学家,还是政界的决策者,或者你只是冷眼看世界的思考者,都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文中有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精辟分析,这对那些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读者可谓大快朵颐。 李俊青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自由市场的坠落》译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