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皆属民族英雄,但很多抗战老兵晚景很凄凉。
李幺傻采访老兵阮明刚的时候,他戴着草帽,拄着拐杖,正在捡拾垃圾,把几张破纸片塞进一个废纸箱里,一共还卖不到一元钱。他是当年从日军手中抢夺回张自忠尸骨的敢死队员之一。
老兵昔日血浸战袍,余生饱经风霜。他们需要体肤和精神的倚靠。
关爱抗战老兵,关注抗战历史,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李幺傻创作的《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李幺傻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抗战老兵皆属民族英雄,但很多抗战老兵晚景很凄凉。 李幺傻采访老兵阮明刚的时候,他戴着草帽,拄着拐杖,正在捡拾垃圾,把几张破纸片塞进一个废纸箱里,一共还卖不到一元钱。他是当年从日军手中抢夺回张自忠尸骨的敢死队员之一。 老兵昔日血浸战袍,余生饱经风霜。他们需要体肤和精神的倚靠。 关爱抗战老兵,关注抗战历史,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李幺傻创作的《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 内容推荐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的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 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 上高会战中,国共双方通力合作,共毙伤日寇约2.2万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李幺傻创作的《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 目录 第一章 "活关公"张自忠 老兵口述 喜峰口的大刀队 汉奸骂名由此来 临沂血战 惨烈的潢川 随枣会战 将军一去 第二章 百团大破袭 老兵口述 美国人跟着八路军学习游击战 "三枪八路" 夜袭井陉煤矿 一门山炮建奇功 今天给你们上一堂政治课 娘子关战斗和东团堡战斗 伤心关家垴 左权将军牺牲 第三章 上高会战 老兵口述 纯属无事生非 惨烈的外围阻击战 负伤了,很难得到医治 搞后勤的县长是共产党员 33师团擅自离去 游击式防御战术 34师团被包围 国共合作的经典战例 试读章节 珍珠港事件之前,中国独立抗战四年。第一年,处于防御阶段;从第二年到第四年,处于相持阶段。在相持阶段的三年里,中国军队取得了随枣会战、百团大战和上高会战的胜利。和防御阶段的胜利比起来,相持阶段的每场胜利都是战略性的,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不但收复失地,挫败日军,而且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随枣会战,表现最杰出的,是张自忠将军;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取得的辉煌战果:上高会战,是国共两党密切合作的成果。 张自忠将军的经历很悲壮。 他在长城喜峰口战役中,率领29军38师与日军激战;29军撤离平津后,他轻信日军谎言,留下祸根;日军占领北平后,他易装潜逃,此后被骂为汉奸;他来到济南,想投奔“逃跑将军”韩复榘参加抗战,他站在门外,听见客厅里的韩复榘说:“快滚!”他含泪离去,韩复榘后来因为一枪不发丢掉济南而被蒋介石枪毙:他趁夜色回到家中,安排后事,给了女儿和堂侄女每人一点钱,说这是她们的嫁妆,然后穿着长袍戴着礼帽悄悄离开,这是他见到孩子们的最后一面;他来到南京,投奔李宗仁,满脸愧色,低头不语,李宗仁、冯玉祥,还有29军军长宋哲元在蒋介石面前力保张自忠,蒋介石让他戴罪立功,担任由38师扩充而成的59军军长。 张自忠回到了59军,他对将士们说:“我回来就是为了死。”台儿庄战役中,临沂危急,李宗仁电令张自忠解围。时,临沂城中被日军所困的是第三军团军团长庞炳勋,九年前的中原大战时,同为冯玉祥西北军的张自忠和庞炳勋与中央军作战,庞炳勋叛冯投蒋,夜晚偷袭张自忠,让张自忠差点丧命,张自忠发誓:“此生不与此等不义不仁的小人共事。”然而,此时,张自忠放下了个人恩怨,义无反顾奔袭临沂,解救庞炳勋,他在给前线的电报中说:“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犹死。”此役,59军歼灭日军5000余人,救出庞炳勋。 那些岁月里,他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从离开北平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着战死沙场;从离开女儿和侄女们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着不再回来;他要用死亡来洗刷汉奸罪名。 59军警卫营士兵曹廷明直到现在都能记得张自忠将军的形象,他衣着简朴,光头大个,威风凛凛,每逢战况危急的时候,他就带着警卫营冲在最前面,战局为之逆转。他后来升任33集团军司令。 老兵阮明刚说,当年33集团军很多将领和张自忠身边的人,哭劝张自忠将军打仗不能身先士卒,不能冲在最前面,要以自己的生命为重。张自忠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中国,就是觉得中国人怕死,如果我们不怕死,日本人敢这么猖狂吗?我死了,总司令还有人当,还有人率领你们抗战,怕什么?张自忠在和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谈话中也说过。自己要等待时机,舍身成仁,给全军树立一个榜样。 舍身成仁的时机很快就来临了。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开始。 会战开始后的第六天,张自忠不听众将劝阻,安排好了各部队攻防部署后。又把军中诸事托付给自己的代理人冯治安将军,然后去战况最激烈的襄河东岸阻击日军。张自忠将军一向生活简朴,着布衣布鞋,不戴帽子,而那次渡河作战,他穿上了呢子将军服,戴上了大檐帽,大家都明白将军这次是要与日军同归于尽的。 张自忠将军率领2000名战士驰援河东,当时,河东的三个师各自为战,伤亡惨重,张自忠来到后,士气大振,同仇敌忾,给予日军极大杀伤。日军发现33集团军是一支劲敌,便从参加会战的四个师团中,抽出两个师团攻击河东的国军,张自忠将军陷入四面围困中,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P7-8 序言 【引子 中国人不能忘记的那场战争】 很多年来,从寻找抗战老兵开始,我的梦境中总会出现炮火连天的场面,听到震耳欲聋的冲杀声,我一次次从梦境中惊醒,望着窗外月上中天,树影婆娑,心如蝉翼一样抖颤不已。那一刻,总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那场战争距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战争中的很多故事已经被我们遗忘了,人们忙忙碌碌于赚钱和致富,却忘记了祖辈曾经的惨烈和辉煌;那场战争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各种影视剧都在竞相上演那场战争,却因为没有生活基础而显得虚幻而不真实。 那场战争到底呈现着怎样的形态? 这些年来,我自费寻找并采访过几百名抗战老兵。我的外公就是一名抗战老兵,寻找他们,记录他们的故事,是为了告慰和外公一样的祖辈们,也是为了让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了解我们祖辈的故事。 现在,这几百名抗战老兵,有的已经溘然长逝,带着战争的回忆行走在我们未知的那个世界里;有的已是耄耋老人,行将就木,百病缠身,然而,一说到那场战争,他们立即悚然震动,眼睛炯炯发亮,像一匹即将走上前线的战马。那场战争,是他们一生中最辉煌的经历,是他们一生的骄傲。 从老兵们的口中,我听到很多战争细节。当年的日军坐着轮船从日本本土来到了上海,轮船上还运载着大炮和坦克;而川军穿着草鞋,背着步枪,饿着肚子,奔走千里,来到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当年的日本军人人手一册《士兵操典》,他们最低文化程度也是小学毕业;而中国很多士兵是被抓了壮丁,大字不识。当年的日本军人在走上战场前,每人最少打够300发子弹;而中国很多壮丁上了战场,还不知道步枪怎么使用。当年的日本军人对枪支和机械设备使用极为熟练;而中国军人缴获了汽车不会使用,砸毁汽车大灯,以为汽车就成了瞎子,无法开动。当年的日本下级军官手持指挥刀在后督战,日军士兵组成冲锋队形,战斗力很强;而中国下级军官带队冲锋,伤亡极大,因为中国文盲士兵无法理解作战要领。当年的日军士兵烧杀抢掠,不会饿肚子;而中国部分军人因为缺乏营养,患上了夜盲症……李宗仁说:日军从军官到士兵,俱训练有素。宋希濂说,抗战时期,一个日军士兵的战斗力相当于七八个国军士兵,日军一杆步枪可以阻击国军一个连的进攻;只有像200师这样装备最好的军队,才能和日军人数相当的一个旅团打成平手。 走访老兵这么些年,那些书籍中出现的战役名字,在我的心中渐渐变成立体,变得丰满,我无限接近了这一场场战役,那一个个人物的面容,那一场场情节和细节,也变得异常清晰,似乎触手可及。 因为武器和兵员素质等的差距,中国军人付出了极为惨烈悲壮的牺牲。在这场民族战争中,中国军人伤亡300多万,抵挡长达八年,如果算上东北战场,则抵挡长达14年。 我们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依然会被深深感动。历史并不遥远,老兵永远不死。 把我的心,放在这场战争的祭坛上,祭奠为了抵御外侮而浴血奋战,并英勇捐躯的祖辈们。 伏惟尚飨! 书评(媒体评论) 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渐渐隐去。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