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建构是一个知泌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本书以风险规制政策过程中知知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风险及其规制政策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决策模式的变化,提出了以利益为中心和以风险为中心的两种公共政策分配模式,并认为这两种模式可以丰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共同致力于改变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单向度思维模式。本书指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技术化、科学化,规避科学技术的风险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社会化是未来公共政策的重要使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险知识与公共决策/复旦政治与行政研究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作者 | 李瑞昌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风险建构是一个知泌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本书以风险规制政策过程中知知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风险及其规制政策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决策模式的变化,提出了以利益为中心和以风险为中心的两种公共政策分配模式,并认为这两种模式可以丰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共同致力于改变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单向度思维模式。本书指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技术化、科学化,规避科学技术的风险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社会化是未来公共政策的重要使命。 内容推荐 任何社会都面临各种风险和不安全,同时,通过某种发展模式不断制造新的风险和不安全。因此,对风险的防范既是一个战术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从社会变迁和风险词义的演变来看,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今天被一些社会学家称为“风险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风险概念的词义发生了三次转型:从一个对客观危害描述的概念转向一个包含主观判断的概念,从最初对地理空间探索的概念转移到对时间探索的概念,风险的词义从与保险相连到与保险脱钩,风险的概念内涵也从一个统计学的概念走向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最后在20世纪形成了流行的“风险话语”和风险社会理论。风险话语和风险社会理论反映了人类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未来生存的命运重新思索。 不同形态的社会存在着占主导地位的风险形态,同时也生成了防范风险和消除危机的制度形态和决策模式。在农业社会中,人类面临着自然风险和暴力风险,在长期实践中建立起了宗教和科学制度与理念防范客观意义上的风险,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式的公共决策模式。通过第一次现代化,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民族国家的政治权力、市场和科学技术”支撑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在确立民主制度约束国家政治权力之后,人们认为工业社会的主要风险来自市场和资本,因而建立起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以抵御经济社会领域的风险。市场的扩张性和包容性以及代议民主制的聚众能力将人类社会的政治从欲望支配的传统政治转变到以利益生产和分配为中心的现代政治,建立起自下而上的公共决策模式。就这些风险防范制度初创而言,存在从民间自发性制度生长到通过国家权力确认和建构制度的历程。这反映了国家历来是重视经济发展问题,而风险则是民间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工业社会骄人的成就不仅源自科学技术提供的生产力,同时也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从最初的一种社会教养的地位走向了社会结构中的制度构成。在利益的驱动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脱离政治体系控制,按照市场和商业的逻辑运行,新的科研成果来不及检验就进入了生产和生活系统,人类社会正变成一个“试验社会”。科学技术的“风险”与副作用的潜在的毁灭性威力,将社会推向“风险社会”境况。人类试图通过第二次现代化改变自己的未来。 风险全球化以及抗击风险的“新社会运动”全球联合,在以利益生产和分配为中心的政治基础上增加了以“风险”生产和分配为中心的政治,以“风险”为中心的政治是通过“亚政治”方式辐射到政治结构之中,正在改变公共决策模式,形成防御科学技术风险的网络型的公共决策模式。由于在应对科学技术风险的网络型的公共决策模式中,诸多的决策参与者并不具有科学技术的专门知识,然而,却能左右决策发展的态势,从而形成风险决策中的一个悖论:人类因为防范风险而创造知识,然而新的知识带来了新的风险;在新的风险面前,专家失语或意见纷争,导致其建议丧失公信力,无知(主要指无有关决策对象的相关专业知识)影响公共决策的方向。知识与无知,究竟何者在决定社会发展方向和人类命运? 本书共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包括第一、二、三章。第一章主要是文献综述和提出全论文的写作思路和基本观点。第二章探讨风险词义演变与社会形态、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阐释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的主要风险和风险防范制度,提出任何风险一经产生就不能?肖除而只能使之不成为危机临界状态。通过这些场景铺垫,为科学技术风险的形成提供社会背景。第三章主要解释科学技术带来的新风险的特征和风险形成的原因。第四章是过渡段,由于新的风险不能借助市场机制、法律机制和个人力量消除,需要政府通过风险规制防止其扩散和转化,政府在风险规避上具有重要作用。风险规制的首要原则——预防原则,在决策中贯彻将遇到诸多原则性的冲突。 第二个模块包括第五、六、七、八章,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阐述来探讨风险规制决策中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问题,并将这三个问题置于全球化、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复杂化、国际规制和公司规章同国内规则矛盾的背景下,强调如何重建专家、政府的信任,如何依据文化的差异在共存的理念中制定政策,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形成国际层面上以风险为主导的新秩序。第五章介绍了对科学控制的三种模式以及由于科学技术系统的失控而形成的信任危机;第六章解释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权力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国家与社会二分法正变得复杂和模糊,从而将风险规制决策置于一个新的公共领域中展示,而新的公共领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场所,因此,风险规制政策因文化差异而有分歧。第七章,在分析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认为新一轮全球化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给风险规制决策带来了规则的冲突和秩序混乱。因此,如何依据变动中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进行风险规制决策和建立新秩序是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重要课题。第八章根据前几章的分析,提出了风险规制决策的网络模式构造。 第三个模块包括结论,这一个模块主要对前面几章进行理论提升,集中展现前几章所提到的风险规制决策中出现的以风险为动力而切割的分化的社会结构的社会整合机制;通过对这个理论性问题的演示,提出建立风险政治和政策(学)的基本设想。 目录 第一章 科学技术风险:一个反思性的主题 第一节 相关研究的综述 第二节 问题提出 第三节 研究方法、框架和意义 第二章 社会发展:风险类型转换的内在动力 第一节 关联:现代化与社会形态 第二节 契合:风险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宗教与科学:农业社会的风险防御战略 第四节 民主与保险:工业社会风险防范的规划 第三章 起源与特征:风险社会的科技风险分析 第一节 标准与类型:风险社会的科技风险界定 第二节 全球性与二重性:风险社会里科技风险的特征 第三节 科学与政治:风险社会中科技风险的起源 第四章 市场失灵:科技风险管制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成本不确定:科技风险管制逻辑的一种分析 第二节 预防原则:风险规制的基本守则 第五章 权力转移:风险规制决策中科学与信任. 第一节 真理与责任:风险规制决策中紧张关系 第二节 不确定与信任:风险决策中科学化问题 第三节 知识之战:“疯牛病”案例分析 第六章 话语冲突:风险规制决策的民主与文化 第一节 公共领域:风险规制决策民主化的行动空间 第二节 结构型民主:风险规制决策的话语传递机制 第三节 文化分歧:英美转基因食品政策差异之源 第七章 规则选择:风险规制决策中法治与秩序 第一节 多元性主体:全球化下风险规制决策国际行动者 第二节 风险共同体:全球化下风险规制决策的行动战略 第三节 规则选择:多重规则下的法治和秩序 第八章 模式构造:风险规制决策框架与思维 第一节 政策网络:风险规制决策的背景模式 第二节 决策的本质:风险决策的知识输入模式 第三节 认知系统:风险决策的思维模式 第九章 边界开放:分立系统中结构整合 第一节 新社会运动:结构分化与政治变迁 第二节 国际组织:拯救者还是侵略者 第三节 结构整合:利益分配还是风险分配 结论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