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林希作品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本书。因为,本书可以说是囊括了林希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作品。里面有2000年后新作《家贼——府佑大街纪事》、《常会》、《月如诗》和《金汤》;有处女作《她一双眼睛不说话》;有成名作《相士无非子》;有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找饭辙》;还有一部印象记和一个对话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的儿/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希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喜欢看林希作品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本书。因为,本书可以说是囊括了林希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作品。里面有2000年后新作《家贼——府佑大街纪事》、《常会》、《月如诗》和《金汤》;有处女作《她一双眼睛不说话》;有成名作《相士无非子》;有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找饭辙》;还有一部印象记和一个对话录。 内容推荐 林希,少年时期开始学习写作,16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小诗、短文,1954年发表过短篇小说。1979年他开始发表一些诗歌作品,1980年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无名河》获全国第二届新诗诗集奖。20世纪80年代后,他转型写小说,其中中篇小说《高买》、《丑末寅初》获《中国作家》年度奖,中篇小说《“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他已经出版有五部长篇小说,其中《天津百年》第一部《买办之家》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小说《蛐蛐四爷》被改编为话剧。他出版各类选集二十余部,散文集一部,近年出版有《百年记忆》,出版有关“胡风案件”的专著《白色花劫》,先后完成约近千万字写作。本书为其中短篇小说集,收录有2000年后四部新作,一部处女作,一部成名作,两部代表作,一部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一份印象记,一个对话录。 目录 2000年后新作 家贼——府佑大街纪事 常会 岁月如诗 金汤 处女作 她一双眼睛不说话 成名作 相士无非子 代表作 “小的儿” 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 找饭辙 印象记 玩伴儿林希 对话录 随谈知识分子 百无聊赖写小说 著作目录 大事年表 小传 试读章节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不准,只侯家大院的事实,就让他碰得头破血流,到底他是老外,对于中国的事情不知道底里,只凭他在小小英国看到的那些事情,写了一部《人口论》,大谈什么人口增长的速度快于物质财富的增长速度,而且他还说物质财富按照代数级数增长,而人口则按照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少见识了,在我们天津卫府佑大街的侯家大院,物质财富按照代数级数递减,而人口则按照几何级数和代数级数总和的速度在增长。 理论太高了,博士水平以下的朋友听不懂了。 听不懂不要紧,找个学问大的明白人来,向他请教。找谁?哎呀,这还用问吗?找咱呀。 侯家大院的物质财富按照代数级数递减,这好懂,就是“造”呗,挣钱的人少,花钱的人多,挣的钱有数,花的钱没数,自然就递减了。换个新潮词汇,这叫负增长。那么人口的增长速度呢?在别的地方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侯家大院的人口增长速度,那是代数级数和几何级数增长的总和。 别说绕脖子话了,是怎么一回事,你就直说吧。这还不明白吗?侯家大院的人口增长速度太快了,在侯家大院,各房各院每年每月都有人生孩子,老的生,小的生,明着生,暗着生,稀里哗啦,每到年终一拢账,少说也要多出几十口子人来,这其中有爷爷辈的,也有叔叔辈的,还有儿子辈的,自然也有孙子辈的,而且,除了房檐上的鸟儿、院里的鸡猫狗和地底下的老鼠之外,是个喘气儿的,就是侯门子弟。 我给你们算呀,我爷爷这辈儿,兄弟四人,分家不分账,分别住在侯家大院的正院、东院、南院、北院。怎么西院没有人住?不吉利,我们侯家大院说起哪房哪院来,总是说“东边儿”的、“南边儿”的,能说“西边儿”的吗?死鬼才住西边儿呢。前不久读到一位毛头小子写的老故事,一说哪个哪个兄弟住在西院,露怯了。 抬杠的人说了,不对,古人云,“待月西厢下”,崔莺莺小姐就住西厢房。对了,崔莺莺住的是西厢房,不是西院。西跨院,是佛堂,祖宗祠堂,除了看管祖宗祠堂的吴三爷爷之外,平时是没有人去西院的。日久天长,空旷旷的院里长满了蒿草,虽然吴三爷爷也开出一块地来,种了许多名花,但就这样也还是显得荒凉,而且一到入夜,西院就有“动静”。吴三爷爷说,他真的看见过狐仙显灵的,那天晚上他在院里“惊动”着,也就是巡夜吧,就听见西院里有响动,吴三爷爷还以为是房上下来了人。知道什么人夜里会从房上下来吗?梁上君子,贼!可是当吴三爷爷扒着西院的院门往里面张望的时候,你猜吴三爷爷看见了什么?第二天一早,吴三爷爷就跑到正院来,迎着正要去洋行上班的我的爷爷兴高采烈地说道:“老祖宗,恭喜啦,府上的日月是愈来愈发旺了。”我爷爷以为吴三爷爷在什么地方看见什么宝物,就忙着对吴三爷爷说:“这侯家大院当年奠基的时候,听说四个院角都埋下东西的。”我爷爷也是财迷心窍,埋在地里的东西,吴三爷爷怎么会看见呢?没等我爷爷询问,吴三爷爷就比画着对我爷爷说:“老祖宗,昨天西院里有动静了,就看见一位老先生,还戴着一副水晶眼镜,挟着算盘,嘴里还自言自语地念叨着,说什么话?那是不会让我听见的,可是我看那眼神儿,明明亮亮,财神爷下凡啦,老祖宗。” “托你的福吧。”听着吴三爷爷的禀报,我爷爷摇了摇头回答着说,“这侯家大院只怕是休矣了。” “哎哟,老祖宗。可别说这样的话,你看这侯家大院,老一辈、少一辈,该是何等的发旺呀,每天我送大少奶奶房里的小弟去学校,满马路的行人都说,你看看人家侯家大院出来的孩子,就是带着福相,这小哥,来日准当大官。”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平反之后,到了45岁的那一年,我险些没当上副小组长。 还是说正经事要紧,怎么侯家大院的人口增长速度就是几何级数和代数级数的总和呢?这还用问吗?生呗。小一辈生,老一辈也比着生。我母亲才娶过门,第二年生我大姐的时候,我奶奶也“占房”,生我的十七姑,那一年我奶奶才43岁,不让生行吗?只那一年,我们正院就几何级数了一把。再至于那几道院呢?更“级数”了。就看见前一个接生婆还没有离开,下一个又送到马大夫医院去了,马大夫医院是天津有名的产科医院,新潮的下一辈小奶奶们,是不肯在家里生孩子的。最丰收的一年,侯家大院新生儿的比例,是总人口的6.13%。反正这么说吧,那一年除了像我这样压根儿不知道生孩子是怎么一回事的未成年人,和已经超过生育年龄的老人之外,凡是正当年的好汉们,每人都为侯家大院贡献了一名人丁。 这里要作一点点说明,所谓超过生育年龄,是指女性成员的生育年龄,男性成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南院的小凤给老九爷生他第三个儿子的时候,小凤只有19岁,可是我们的老九爷却已经是65岁了,二位皆属适龄生育国民。 “造孽呀!”得知南院老九爷喜得贵子的消息,我爷爷没有过去贺喜,反而叹息了一声,那意思好像是不鼓励生育似的。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