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对大众眼中神秘的外交建筑,即大使馆、领事馆等,从建造的原因、过程、设计方案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剖析,不仅有对建筑本身的描述,也有对相关的不为人熟悉的外交事件、历史疑云的讲述。可以说,这本书既是一本建筑方面的普通读物,因为作者以其深厚的建筑学功底和对美国建造海外使领馆的第一手资料的掌握,生动地描述了二战后美国建造的各个使领馆的建筑特色;本书也是一本揭秘二战后相关外交事件的书,作者因其在这个领域丰富的工作经历,通过她在美国国会的经历以及对重要人物的采访、对鲜为人知的机密文件的研究等,如实向读者讲述了什么是外交。
《外交与建筑》揭示了美国使馆建筑的历史进程中建筑、政治和权力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异乎寻常的事件,激动人心的情节,带领读者见证国会议员令人反感的“视察”旅行,莫斯科使馆遭人窃听的办公室,海军陆战队和海豹突击队英勇营救索马里美国外交人员……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
《外交与建筑》研究缜密,语言流畅,其重点放在了冷战时期的美国海外使馆建设。在那段岁月中,美国启动了大规模的使馆建设活动,意在展示其对盟国的承诺,维护其作为超级大国的世界形象。美国新使馆采用了玻璃、钢和混凝土这些极其现代的结构,象征着开放和民主。但是很快,这些不切实际的建筑及其建造程序就引起了争议,特别是遭到了国会的质疑。作者紧密追踪了使馆建筑如何沦为政治工具,有影响力的国会议员如何借助使馆建筑项目来扩张自己的权力,进而促进其个人事业。
本书还揭示了政治格局转变对外交优先次序的调整。经过越战,将美国使馆设计成开放的、容易接近的理念遭到废弃。随着使馆成为抗议活动和恐怖袭击的目标,安全防卫不断递升为首要考虑因素。与此同时,新首都的纷纷涌现,加重了美国维护其得体的外交代表形象的负担。今天的美国使馆受到混凝土路障和全副武装士兵的保护,仿佛城堡一般,已不再像以前的使馆那样具有开放性。
作为外交资产的美国使馆何以更好地发挥职能?在国际化合作和信息化沟通的时代,当国与国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流动多样之时,美国面临着用凝固的外交建筑去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