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瑜伽花环(第7卷答疑解惑)》是瑜伽大师B.K.S.艾扬格多年来针对各种文体给出的解答,悉数经验之淡,蕴含深刻见解。 这些问题,有提问者的疑惑,也有对智慧的渴求,有尖锐的挑战,也有呼唤真知的声音。收录的解答既是对个人疑问的响应,也是对瑜伽这门浩瀚的学科总体的讲解。 有如一口深井,可一瓢饮,以解渴;亦可破开水面直抵深处,纯净智慧不竭之泉在那里汩汩不止、清冽甘甜。源头唯有智者沉浸其中。 作者简介 B.K.S.艾扬格(B.K.S.Iyengar),印度人,1918年出生,2014年去世。艾扬格瑜伽的创始人,享有国际盛誉的瑜伽导师。 艾扬格少年时为强身健体学习瑜伽,18岁开始瑜伽教学生涯。70多年的教学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在他不遗余力地推广之下,瑜伽成为风靡全球的运动。他所创立的艾扬格瑜伽也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练习的瑜伽体系。主要著作有:《瑜伽之光》《瑜伽之树》《调息之光》《瑜伽的艺术》等。 美国著名的《瑜伽》杂志在介绍艾扬格时写道: “如果没有艾扬格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对每一个瑜伽体式细节精确而系统的要求,我们现在的瑜伽世界将难以想象。”《牛津英语词典》将“Iyengar”作为辞条正式收录。2004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 目录 第一部分 瑜伽概述 1.1 瑜伽起源与宗旨 1.2 所有人都可以练习瑜伽,但瑜伽是否适合所有人 1.3 瑜伽是行动(业)、智慧、虔信之路吗? 1.4 āu代表什么? 1.5 瑜伽之路是否艰辛痛苦呢? 1.6 不要将瑜伽划分为身体瑜伽和灵性瑜伽 1.7 瑜伽是瘾症吗? 1.8 瑜伽是如何走进西方世界并且流行起来的? 1.9 真我的五个鞘层 1.10 意识和健康的七种状态 1.11 给帕坦伽利做注释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1.12 什么是yoganidrā? 第二部分 帕坦伽利和瑜伽 2.1 瑜伽是何时出现的,帕坦伽利是谁? 2.2 八支分瑜伽不同于克里亚瑜伽吗? 2.3 抑制意识波动(citta vtti nirodha) 2.4 我慢是敌是友? 2.5 关于信仰(raddhā) 2.6 瑜伽是门疗愈的学科还是灵性的学科? 2.7 通过瑜伽达到人生的四大目标(puruārtha)和纯意识的力量(citiakti) 2.8 瑜伽行者(yogi)必须成为信徒(bhaktan)吗 2.9 敬奉神(īvara praidhāna)的重要性 2.10 瑜伽是有德虔信还是无德虔信 第三部分 八支分瑜伽(aāga yoga) 3.1 禁制(yama) 3.1.1 禁制的练习 3.2 劝制(niyama) 3.2.1 控制感知器官 3.2.2 敬奉神(īvara praidhāna) 3.3 体式(āsana) 3.3.1 体式是什么? 3.3.2 体式的效果 3.3.3 把体式当作杂技练习的练习者能否成为瑜伽行者? 3.3.4 体式是柔术吗? 3.3.5 体式能否使修习者得到发展? 3.3.6 为什么各个流派的基本体式有所不同? 3.3.7 体式是新的还是老的? 3.3.8 体式对于心理健康和稳定的作用 3.3.9 体式和呼吸 3.3.10 体式中的身体和心意 3.3.11 倒立体式的重要性 3.3.12 体式和新陈代谢 3.3.13 逃避练习(sādhana) 3.3.14 tīvra savegin是ati-yogi吗?即最强烈的修习者 (sādhaka)是狂热的瑜伽行者(yogi)吗? 3.3.15 从无明瑜伽(ajnāna yoga)到般若瑜伽(prajnāna yoga) 3.3.16 体式中的重心 …… 第四部分 哈达瑜伽(hatha yoga) 第五部分 昆达里尼(kundalinī) 第六部分 我的练习 第七部分 瑜伽的实用心理学 第八部分 练习中的调整 第九部分 练习与理论 致谢语
导语 瑜伽之路是否艰辛痛苦呢?有没有能令人快乐的体式?什么是有质量的体式练习?练习时要睁眼还是闭眼?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调息?风箱式调息法是灵丹妙药吗?冥想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的瑜伽练习方法有什么不同?驯化身体的同时,心意是否可以得到育化?生病或受伤后如何开始练习?错误的练习是否会扰乱精神状态?瑜伽之门是否向残疾人关闭?我们可以自己练习吗?序列的变化是否会扰乱身体层和心理层?…… 《瑜伽花环(第7卷答疑解惑)》是B.K.S.艾扬格多年来针对各种瑜伽问题给出的解答,旨在帮助有志于修习瑜伽的朋友轻松入门,引导他们正确地练习,并把握如何抵达瑜伽的更深层面,从而将腐蚀着他们探索之力的疑虑和困惑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