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林非//刘再复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其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水平,无人可以企及。鲁迅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性格。至今,鲁迅仍然影响着中国的深层文化心理,在当今具体的历史时空中,鲁迅作品与鲁迅精神,仍然是一种观照中国历史与观照中国社会现实的巨大参照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骨骼与心灵,它仍然是一种光辉不灭的坐标。

本书真实地记述了鲁迅的一生,再现了鲁迅的人格、思想、艺术和学识。

内容推荐

关于鲁迅的传记不少,而《鲁迅传》则是由曾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的林非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刘再复共同撰写,其权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这部以文学笔法撰写的传记,以其思想的开阔和扎实的文学基础,成为众多“鲁迅传”中的佼佼者。全书从追求理想、献身革命、勤奋写作、关心青年、友谊往来、不幸的婚姻、美满的爱情等各个侧面,真实地记述了鲁迅的一生,再现了鲁迅的人格、思想、艺术和学识。本书不但文学色彩较浓,而且思想深邃,对鲁迅思想、性格的理解颇多独到之处,又善于把这种理解体现在对鲁迅作品的分析和对鲁迅生平的叙说之中,书中对鲁迅经典作品相关段落及其语录的恰到好处的引用,也给作者的叙说做了很好的印证。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章 家道中衰

第二章 异地的追寻

第三章 在大海彼岸

第四章 痛苦的转折

第五章 初婚

第六章 为了祖国的《新生》

第七章 辛亥前后

第八章 在寂寞中挣扎的岁月

第九章 呐喊

第十章 走向世界

第十一章 上下而求索

第十二章 激流

第十三章 在海滨

第十四章 目睹血的游戏

第十五章 爱情

第十六章 窃火者

第十七章 点点滴滴

第十八章 在火焰般的旗帜下

第十九章 刀丛里的抗议

第二十章 愤怒与向往

第二十一章 生死与共的情谊

第二十二章 全身心地工作

第二十三章 只要活着,就要为人类造福

第二十四章 死

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公元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秋色已浓浓地染遍了苍茫的大地。

一个婴儿在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的新台门周宅诞生了。刚刚出世的孩子,在母亲的暖怀中挣扎、扭动,哇哇地哭了。和踏进人间大门的所有婴儿一样,他的第一声啼哭,带着天然的野气,并不是一首诗。然而,正是这个倔强的生命,后来在风沙扑面的荆天棘地中勇敢地前行,以不屈不挠的追求、探索、创造和搏战,写出了中华民族最辉煌的诗篇,建造了东方思想文化的伟大金字塔。他,就是鲁迅。

鲁迅,是这哇哇坠地的新生命三十八年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所用的笔名。这个笔名,一是寄托着对于仁厚而善良的母亲鲁瑞的爱;二是蕴涵着“愚鲁之人应当赶快做”的严格自勉;三是中国古代周鲁原是一家。而当初,这个婴儿的名字是由家庭的主人,祖父周福清取定的。周福清此时正在京城做官,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正好有姓张的高官来访,于是便给这婴儿取乳名为阿张,学名樟寿,字豫山。后来因为豫山与“雨伞”字音相近,不太好听,又改为豫才。一八九八年,鲁迅到南京求学时,又改名为周树人。

一八八一年,对于清朝政府来说,那已经是一个黄昏气息很浓的年月了。在中国大地上,正酝酿着新旧时代的大交替。耸立于北京城里的爱新觉罗皇室的金銮殿,已经无可挽回地快要崩塌了。席卷清朝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革命,刚刚过去十七年,其战马腾起的烟尘尚未散尽,而新的社会大变革的风涛,又从远处浩浩呼啸而来。主宰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朝专制统治,离它最后走进历史坟墓的日子,只剩下了三十个年头。

鲁迅的家庭,是隶属于这个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的地主阶级,这个阶级到了这样的历史时节,已经日薄西山了。但是,它依然掌握着文化,并用这种文化作为乳汁,培育了从本阶级母腹中分娩出来的两种人:一种是遵循这个阶级的意志,承袭和发展这个阶级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忠孝之子;另一种则是勇猛地撕碎这个阶级的甜蜜梦境的叛逆者,其中有的甚至是伟大的叛逆者。这种叛逆者,在社会大变革的暴风骤雨中,从本阶级的肌体内裂变出来,并在这个大时代里洗净了自己身上的尘埃,进而转向处于苦难中的人民大众,和他们一道向自己出身的阶级开火。由于对本阶级十分熟识,这种叛逆者的反戈一击,往往给旧社会的统治者带来致命的创伤,大大地加速它的溃灭。而他们自己则在这种正义的反叛中,成了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驰骋冲锋的战士,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在中国近代史上,鲁迅就是这样的最伟大的叛逆者。

鲁迅诞生的时候,周氏家族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破落。

周家原籍湖南道州,迁居绍兴,至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他们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变成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圆房”等等。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太平天国的革命军踏进绍兴之后,才打破了这个家族的煊赫局面,良田大量减少了,当铺大部分关闭了。然而,全盛时期的结束,并没有摧毁鲁迅家庭的安康世界。鲁迅出生时,他家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和一些店面房子,而他的祖父这时又正在京城做官。既有地租和店面的收入,又有朝廷的俸禄,是一个足衣足食的“仕宦之家”。

这个仕宦之家的台柱周福清,字介孚,进士出身,经殿试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又改放江西金溪县知事,在任期间,因与知府不和,终于被参劾。这之后,不得不卖了田产,进京捐了个内阁中书的小小官职。

周福清为人倔强,他身体魁梧,才高气盛,往往目空一切。他在江西金溪任县知事时,有一次和顶头上司抚州知府顶撞起来,知府下不了台,忙抬出“王牌”来说:

“这是皇上家的事情,别争了。”

知府以为这么一压,周福清该要收敛了。没想到他竞粗声粗气地继续顶撞说:“皇上是什么东西,什么叫作皇上?”

对于这种大逆不道的“欺君”犯上行径,知府立即厉声申斥道:“大不敬!”

知府又气又恼,他知道眼前这个高傲的下属还要口出狂言,连忙下了逐客令。

周福清常常毫无顾忌地骂人,从“呆皇帝”、“昏太后”一直骂到亲族中的后辈子孙。他常常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不留情面地挖苦,有时还自己编了骂人的笑话,使人感到他实在过于峻急和冷酷。他在家中也很粗暴,对家里的人常常无端训斥。

他的前妻孙夫人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后妻蒋夫人是个聪明、幽默和善良的乡村女子,鲁迅最初知道《白蛇传》这样一些迷人的故事,就是这位继祖母注入他的心灵的。周福清做了内阁中书之后,在京城纳了妾,把蒋夫人遗弃在家,还常常欺侮和咒骂她,这使蒋夫人常常感到愤懑和不平。P1-4

序言

衷心感谢周青丰先生如此热忱的关注与厚爱,在相当漫长和广泛的读书生涯中间,竟还始终惦记着我和刘再复先生合著的这部《鲁迅传》,于此书出版了二十八年之后的今天,又认真细致地进行重新再版的工作。

再复先生于“再版后记”里面,诉说了在当时撰写的过程中间,洋溢着多少源自内心的激情,显示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某些时代气氛。这几句很恳切的话语,也引起了我许多对于那些往事的回忆。

记得我们在当年开始撰写的时候,曾经多次讨论过写作的主旨,力图在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历史背景面前,运用鲜明和流畅的笔墨,写出鲁迅毕生的奋斗与追求、热爱与憎恨、憧憬与绝望、痛苦与欢乐,写出他给伟大的中华民族贡献了哪些极端深刻的思想?他还有多少事业很遗憾地未能得到完成?我们都渴望着在全盘的构思中间,描摹出鲁迅的血肉之躯和丰满的性格来。

我们在当时确实是很努力地去做了,然而对于自己所设想的目标,究竟又完成了几许呢?多么愿意听取细心阅读过此书的朋友们,给予我们指点与帮助。只有像这样来总结写作的经验和教训,才可能更好地提高自己。

为了保存自己当时的精神面貌与思想痕迹,因此并不进行整体的修改,而只对个别不太确切的词汇,作了一些适当的更正。我在校勘自己执笔的所有部分时,也是贯彻着跟再复先生同样的思路从事的。

时代在前进,祖国和人民在前进,我们这些从事写作的人,自然也应该很好地向前迈步,要善于在独立、自由、开阔与深邃的思考中间,为升华整个民族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水准,坚持不懈地作出更多的成果来。

再次感谢青丰先生和福建教育出版社有关同人的辛苦劳作,希望得到更多阅读此书的朋友们的指教。

林非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六日于北京

后记

《鲁迅传》是林非先生与我合著的作品,在原版的后记里我们说明了两人分头执笔的部分,读者可以留心一下。此次再版,得到林非兄的应允和支持,十分高兴。借此“后记”,我首先要表示衷心的谢意。

重读近三十年前作品(指我执笔的章节),觉得当时虽有激情,但也留下那个时代常见的激烈话语。为了保存原有的脚印,我未作任何改动(除了错别字)。我相信,林非兄也是持守这一态度。

福建教育出版社周青丰先生,他好学深思,竟记住和喜爱我们的《鲁迅传》,提出要再版此书。我们自然不能负此美意。现在,书籍即将重新面世,当然要感谢青丰兄了。

刘再复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六日于美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