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曹操有多少未解之谜?曹操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看本书如何解读曹操这个人。
本书共分九章,每章后面又分几小节。每节结束之后概括“启示”,这些“启示”能使读者从曹操身上体会到王者的气质。每章最后的三国排名则用调侃的笔法横向对比曹操同时代的人事,使曹操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曹操原来可以这样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苏晓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曹操有多少未解之谜?曹操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看本书如何解读曹操这个人。 本书共分九章,每章后面又分几小节。每节结束之后概括“启示”,这些“启示”能使读者从曹操身上体会到王者的气质。每章最后的三国排名则用调侃的笔法横向对比曹操同时代的人事,使曹操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内容推荐 梁国桥玄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锸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当时最有名望的评论家许绍则说:“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他拥有英雄悲天悯人的情怀,建立了英雄的丰功伟业,拥有与英雄之名相称的平乱治国的才能;他引领建安文学,注解《孙子兵法》;无论文才还是武略,他都是引领时代的第一人。 目录 关于曹操墓 前言 第一章 英雄的黎明 第一节 江湖乱英雄出 第二节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三节 为前途结交名士 第四节 初为官三把火 第五节 官路艰难退而归隐 第六节 再出山掌兵权成新贵 三国十大神奇预言 第二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一节 振臂一呼起兵讨贼 第二节 枭雄董卓的末路 第三节 大乱起谋发展 第四节 为报父仇开杀戒 第五节 别动我的根据地 第六节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十大临危救主 第三章 向着中原霸权,前进! 第一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二节 击袁术枪打出头鸟 第三节 征张绣柿子先拣软的捏 第四节 伐吕布解除最大威胁 第五节 决战官渡以弱胜强 第六节 征乌桓斩草除根 第七节 征刘表轻取荆州 第八节 赤壁火光冲天 三国十大醉酒误事 第四章 天下三分 第一节 巧用离间定马、韩 第二节 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三节 取汉中 得陇不望蜀 第四节 诱吴袭关羽 孙刘决裂 第五节 称王不称帝 第六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 三国十大疑案 第五章 治世能臣舍我其谁 第一节 礼与法两手抓 第二节 举贤唯才各尽其用 第三节 不爱虚名爱实权 三国十大传奇 第六章 乱世奸雄谁与争锋 第一节 奸诈狡猾,玩弄权术 第二节 为人多疑,过于谨慎 第三节 心狠手辣,嗜杀成性 三国十大君主 第七章 治国有良策 第一节 积极屯田成果丰 第二节 减轻赋役为恤民 第三节 整风办学民心稳 第四节 盐铁官营重水利 三国十大衰人 第八章 文学的建树 第一节 乐府诗的创新 第二节 建安文学的勃兴 三国十大色狼 第九章 其妻其妾其子 第一节 妻妾成群 第二节 众多的儿子 第三节 曹操的女儿们 第四节 谁为储君 三国十大女杰 附录 千秋评说 试读章节 第一节 江湖乱英雄出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这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时世造英雄的时代。 东汉王朝是一个由豪强大地主建立起来的政权。其开国皇帝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大豪强。追随刘秀的开国“功臣”们,不少也都出身于豪强地主家庭。豪强地主由于享有政治特权,因此无不疯狂地兼并土地,拼命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大地主不仅拥有大量财产,而且身居高位,发号施令。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人民灾难的加深。土地不断被兼并,使贫富悬殊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沦为佃农、雇农,甚至奴隶。他们身份低下,不但自身生活悲惨,平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遇小灾小荒就得流离沟壑、嫁妻卖子,而且其依附地位还得世代相袭,被迫“父子低首,奴事富人”。 就是在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形势之下,统治阶级内部的外戚和宦官仍在进行着十分激烈的斗争。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他们在当国舅的同时,又不安份守己,总是通过太后、皇后的裙带关系,获取官位,控制朝廷。特别是幼年皇帝登基之后,太后、皇后往往要利用自己的父兄来处理政事,让这些人担任高官,把持军政大权。皇帝长大以后因为同专权的外戚政见不一,就会依靠身边的宦官同外戚进行斗争,这样宦官又开始专权。如此不断轮回,整个东汉后期一直处于外戚与宦官的明争暗斗中。 由于政治腐败,各级官吏不注意水利设施的兴修和维护、桓帝、灵帝时期水旱灾害也不断发生。天灾人祸使得东汉末年出现了“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人吃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走投无路的穷苦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他们自称“皇帝”、“黑帝”、“太上皇帝”……当时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发如韭, 剪复生。 头如鸡, 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 小民从来不可轻。 各地纷纷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的推动之下,终于在灵帝中平元年(184)爆发了全国性的黄巾起义。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官府,镇压官僚,攻打地主庄园,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东汉王朝急忙采取对策,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派皇甫嵩、朱俊、卢植等带兵开赴各地镇压。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组织武装,协同东汉政府军全力向起义军进攻。起义军在英勇奋战九个月后,被分别击破。此后,分散在各地的起义军仍继续坚持战斗,前仆后继,此伏彼起,坚持了很长时间。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曹操正是在这种纷乱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的。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曹操很幸运,他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并因此得以在二十岁时即举孝廉,步入仕途,从此青云直上。曹操又很不幸,因为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虽然曹嵩已官至太尉,但毕竟是一个宦官家庭,被世人所鄙视。陈琳未归附曹操时,帮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就抓住这一点骂了一通。曹操在横扫袁绍抓获陈琳后,也忍不住对他说了一句:你怎么骂我都可以,但别扯我的家庭啊。 曹操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对他一生所走的道路,对他执政后所采取的方针政策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影响。祖父是个大宦官,为此父亲沾了光,他也沾了光,不然他是不大可能顺利踏上仕途,在二十岁时即出任京城洛阳北部尉的要职的。但宦官不过是供帝王役使的家奴,大都出身微贱,与名门世族不同,往往被人瞧不起,因此曹操也不免有些自卑之感。而曹腾虽为大宦官,却又与那些一味专横跋扈、逞暴肆虐、与名士势不两立的宦官有所不同。大约他也看不惯有些宦官的胡作非为,因而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倾心推引、交接一些名士,这无疑对曹操后来对豪强、对宦官、对名士的立场和态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既然是“养子”,必然另有所出。但是距离曹操只有半个多世纪的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就坦言:对于曹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就是说陈寿也调查不出曹嵩的原姓是什么、父母是何人。袁绍讨伐曹操时曾说“父嵩乞丐携养”,点明曹嵩的出身非常卑微。我们也可以想象,要不是家庭困难,谁会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一个太监当“养子"啊。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曹嵩的姓氏是夏侯氏,这是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录的:“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悖之叔父。”此说也并非无稽之谈,曹操对待夏侯兄弟,的确视同本家,陈寿作《三国志》时合诸夏侯与诸曹为传,并非偶然。 故曹操的身世记载一开始便是一团迷雾。 P3-5 序言 毫无疑问,曹操是东汉末年最了不起的英雄。他少年时便表现出过人的资质,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当时的名士对他多有品评,梁国桥玄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颐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最有名望的许绍则说:“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他运筹演谋,凭藉出色的军事谋略和才能南征北战,征张绣、讨袁术、伐吕布、克袁绍、征乌桓、平西凉,战功赫赫,为中华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实行屯田制,兴修水利,恢复了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束了汉末以来饥荒连年、民不聊生的状况。他拥有与英雄之名相称的平乱治国的才能。 他还拥有英雄悲天悯人的胸襟,他的诗作中时常表现出对世事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他体恤民生,减轻赋役,改沉重的人头税为户调制,制止了对农民乱摊派的行径;他严刑峻法打压豪强,抑制土地兼并,缓解了东汉末年越发突出的弱民兼赋问题。 他在文学、书法、音乐上都有深厚的修养。他的诗歌悲凉雄浑、气势磅礴,首显建安文学的风骨。在他的鼓励和提挈下,邺下聚集了建安时期最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掀起了中国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他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孙子兵法》,是史上为其作注的第一人。他著有兵书十余万言,他用兵被赞为“因事设奇,诡敌制胜,变化如神”。无论文才还是武略,他都是引领时代的第一人。 西晋末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曹操说:“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当然曹操不是也不可能是完人,他性格中也有诡谲与残忍的一面。从传统道德的角度,他也许确实是意图谋篡汉室的奸相。《三国志》中“乱世之英雄”变为《三国演义》中“乱世之奸雄”,良有以也。但是综合来看,曹操是当之无愧的“非常之人”与“超世之杰”。 每节结束之后概括出来的“启示”,能使读者从曹操身上体会到王者的气质。每章最后的三国排名则用调侃的笔法横向对比曹操同时代的人事,使曹操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历史可以没有刘备、孙权,时光可以将董卓、吕布、袁术、袁绍淘漉沉淀,但是曹操却永远与那个时代相辉映。要追溯中华文明的源流与华夏历史的进程,要书写一个时代的传奇与风流,我们便不能忽视曹操,这位大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这位三国时代伟大的英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