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法律父爱主义与宪法基本权利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专题式阐释的宪法学著作。全书立足于对法律父爱主义存在的合理性、与中国现实的契合性、与基本权限制理论的关联性的分析与论证,最后对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具体适用及其界限进行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构建。本书条理清晰,阐释深入,是对法律父爱主义与基本权限制理论的全新探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适合宪法学专业学生和学者阅读使用。
法律可否像父亲一样?对于一个自认理性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怎么令人愉快的提问。由此,法律父爱主义也成为一个让人一望而心存芥蒂的词汇——我是一个正常的人,具有正常人的心智,何须法律这个背后有或显或隐强制力的东西扮演类似父亲的角色?
你真的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吗?在信息不完全、在理智被激情压制、在智识被遮蔽的时候,或者在你确实知道自己的某个决定的利害,但受现实所迫的时候,你能做出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决定吗?这个时候,法律禁止你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有什么不好吗?
法律父爱主义对个人自由或权利的限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由权利。它不是对人性尊严的侵犯,相反,限制是为了更好地肯定和保护人性尊严。当然,限制也要有限度,“父爱”也要适度,“超父爱主义”会沦为对个人的压制和压迫。在中国的场景下,法律父爱主义尤其值得和需要“认真对待”。
绪论
第一章 法律可否像父亲一样?——法律父爱主义的理论
第一节 法律父爱主义概念
第二节 父爱主义式法律背后的“人”
第二章 父爱主义式法律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节 对快乐论、价值主观论与价值客观论的分析
第二节 父爱主义式的法律与效益
第三节 社会法治国的要求
第三章 法律父爱主义与中国之契合性研究
第一节 父爱主义在中国现行法律中的表现
第二节 法律父爱主义与仁政和民本
第三节 法律父爱主义在当前中国的必要性
第四章 法律父爱主义与基本权限制理论的关联
第一节 基本权的概念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对基本权的限制理论
第三节 法律父爱主义与基本权限制理论的关联
第五章 法律父爱主义限制基本权的应用
第一节 法律父爱主义对表达自由的限制
第二节 法律父爱主义对职业自由的限制
第三节 法律父爱主义对财产权的限制
第四节 法律父爱主义对自我决定权的限制
第五节 法律父爱主义对形式平等权的限制
第六章 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适用的界限——对“超”父爱主义的防范
第一节 法律保留
第二节 比例原则
第三节人性尊严
结语:中国法治“对极”与“逆差”场景下的法律父爱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