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丰饶的园林/席慕蓉散文典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席慕蓉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席慕容的散文有流畅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散文的书卷气息在你的脑海中萦绕开来。给人的是一种隽永的语言,启发人以理性思考人生问题。

席慕容的文章总的给人的印象一种莫名的爽快;主观感受得到了满足,触发心灵深处不自觉的认同感以及对生命的深深思考。语言的极美、易懂,结构思路清晰,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真的印象;真实的感受总能打动人的!

《丰饶的园林》是一本散文集,写下的是成长的痕迹,记录了席慕蓉对于生活中很多事情的感悟,她的成长、求学、婚姻、孩子、工作,或者是对于生活中各种琐碎之事的看法。

内容推荐

《丰饶的园林》是一本散文集,记录了席慕蓉对于生活中很多事情的感悟,她的成长、求学、婚姻、孩子、工作,或者是对于生活中各种琐碎之事的看法。《丰饶的园林》一共分五章:来时路、窗外、槭树下的家、时光、悲欢之歌。整部散文集真实自然,文笔一如既往的质朴和柔美。

目录

篇一 来时路

003/四季

006/爱的絮语

009/猫缘

014/海棠与花的世界

017/成长的痕迹

024/几何惊梦

028/我的记忆

033/窗前札记

038/不忘的时刻

043/悠长的等待——一个女性艺术工作者的领悟

篇二 窗外

049/胡凡小姐的故事

056/玛丽安的二十岁

065/海伦的婚礼

072/卖石头的少年

076/达尔湖的晨夕

083/那串葡萄

086/中年的心情

090/欲爱的神殿

篇三 槭树下的家

099/械树下的家

103/夏天的日记

108/主妇生涯

114/星期天的早上

118/谜题

123/花的极短篇

128/月色两章

131/同学会

135/姐姐的歌声

139/说梦

144/心灵的对白

148/我的泪水

154/标本

158/一个春日的下午

164/花事

173/丰饶的园林

177/黄粱梦里

篇四 时光

185/有月亮的晚上

189/生命的滋味

193/灯火

199/池畔

203/两种时刻

207/写给幸福

212/街景

219/“自剖”二三则

223/丰收

231/忧天三问

235/夏日

240/时光

篇五 悲欢之歌

249/红尘

262/美好的插图

266/空白

270/岛上三则

273/悲欢之歌

279/夏夜的记忆

282/模糊的愿望

285/自由的灵魂

290/她的一生

试读章节

我的记忆

学生们一向和我很亲,上课时常常会冒出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我也不以为意,总是尽量给他们解答。

有一天,一个胖胖的男生问我:

“老师,你逃过难吗?”

他问我的时候还是微笑着的,二十岁的面庞有着一种健康的红晕。

而我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想,我是逃过难的。我想,我知道什么叫逃难。在黑夜里来到嘈杂混乱的码头,母亲给每个孩子都穿上太多的衣服,衣服里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再给每个人手上都套上一个金戒指……

我知道逃难,我想我知道什么叫逃难。在温暖的床上被一声声地唤醒,被大人们扯起来穿衣服、穿鞋、围围巾,睡眼惺忪的被人抱上卡车。车上早已堆满行李,人只好挤在车后的角落里,望着乳白色的楼房在晨雾中渐渐隐没,车道旁成簇的红花开得惊心。而忽然,我最爱的小狗从车后奔过来,一面吠叫,一面拼了全力在追赶着我们。小小心灵第一次面对别离,没有开口向大人发问或恳求,好像已经知道恳求也不会有效果。泪水连串地滚落,悄悄地用围巾擦掉了,眼看着小狗越跑越慢,越来越远,而五六岁的女孩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然而,年轻的父母又能好多少呢?父亲满屋子的书没有带出一本,母亲却带出来好几幅有着美丽的花边的长窗帘,招得亲友的取笑:“真是浪漫派,贵重的首饰和供奉的舍利子都丢在客厅里了,可还记得把那几块没用的窗帘带着跑。”

谁说那只是一些没用的物件呢?那本是经过长期的战乱之后,重新再经营起一个新家时,年轻的主妇亲自出去选购,亲自一针一线把它们做出来,再亲手把它们挂上去的,谁说那只是一些没用的物件呢?那本是身为女人的最美丽温柔的一个希望啊。

在流浪的日子结束以后,母亲把窗帘拿出来,洗好,又挂在离家万里的窗户上,在月夜里,微风吹过时,母亲就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看那被微风轻轻拂起的花边。

这是我所知道的逃难,而当然,还有多少更悲伤更痛苦的不同的命运,我们一家相比之下,反倒是极为幸运的一家了。年轻的父母是怎样牵着老的、带着小的跌跌撞撞地逃到香港,一家九口幸而没有在战乱中离散。在这小岛上,我们没有什么朋友,只是一心一意地等待,等待着战争的结束,等待着重返家乡。

父亲找到一个刚盖好的公寓,门前的凤凰木还新栽下去不久,新铺的红钢砖地面还灰扑扑的都是些细碎的砂石,母亲把它们慢慢地扫出去。父亲买了家具回来,是很多可以折叠的金属椅子,还有一个可以折叠的同样质料的方桌子,摆在客厅里,父亲还很得意地说:

“将来回去的时候还可以带着走。”

全家人都接受了这种家具。尽管有时候吃着吃着饭,会有一个人忽然间被椅子夹得动弹不得。或者晚上做功课的时候,桌子会忽然陷下去,大家的书和本子都混在一起,有人乘势也嘻嘻哈哈地躺到地上,制造一场混乱。不过,大家仍然心甘情愿地用这些奇妙的桌椅,因为将来可以带回去。

一直到有一天,木匠送来一套大而笨重的红木家具,可以折叠的桌椅都不见了。没有人敢问一句话,因为父亲经常锁紧眉头,而母亲也越来越容易动怒了。

香港公寓的屋门上方都有一个小小的铁窗,窗上有块活动的木板,我记得我家的是块菱形的,窗户开得很高,所以,假如父母不在家而有人来敲门时,我们就需要搬个椅子爬上去,把那块木板推开,看看来的客人是谁。

我们的客人很少,但是却常常有人来敲门,父母在家时,会不断地应门,而在有事要出去的时候,总会拿出一叠一毛或者五分的硬币放在桌上,嘱咐我们,有人来要钱时就拿给他们。

我们这些小孩从来都不会搞错,什么人是来拜访我们的而什么人是来要钱的。因为来要钱的人虽然长得都不一样,却都有着相同的表情,一种很严肃,很无奈的表情。他们虽然是在乞讨,却不像一个乞丐的样子。他们不哭、不笑、不出声;只在敲完了门以后,就安静地站在那里,等我们打开小窗,伸出一只小手,他就会从我们的手中接过那一毛钱或者是两个斗零(五分),然后转身慢慢走下楼去,从不道一声谢。

在一天之内,总会有七八个,有时甚至十一二个人来到我们的门前,敲门,拿了钱,然后走下楼去。我们虽然对那些面貌不太清楚,但是却知道绝不会有人在一天之内来两次,而且,也知道,在一个礼拜之内,同一的人也不会天天来,有时候也会加上一些新的面孔,而那些面孔,常常都是很年轻的。

我们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可是,我猜他们拿了钱以后是去下面街上的店子里买面包皮吃的。我看过那种面包皮,是为了做三明治而切下的整齐的边,或者是隔了几天没卖出去的陈面包,有好心的老板,仍然把它们像糖果一样地放在玻璃罐子里,也有些面包店就把它们乱七八糟地堆在店门口的篓子里,给他一毛钱,可以买上一大包。

有时候,在公寓左边那个高台上的修女办的医院也会发放这种面包皮。那些人常常在去过医院以后,再绕到我们家来。我们在三楼,可以看到他们一面嚼着一面低头向我们这边走过来。他们从不会两个人一起来,总是隔一阵子出现一个孤单的人,隔一阵子,传来几响敲门的声音,我和妹妹就会争着挤上椅子,然后又很不好意思地打开那扇小门,对着一个年轻却憔悴的面孔,伸出我们的小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门外的面孔按时出现。夏季过去,我进了家后面山上的那个小学,新学校有一条又宽又长的阶梯,下课时常常从阶梯上跳着走回家,外婆总会在家门前的凤凰树下,带着妹妹和弟弟,微笑地迎接我。

学校的日子过得很快乐,一个学期过了,又是一个学期,然后妹妹也开始上学,我们在家的时间不多,放了学就喜欢在凤凰木底下消磨,树长得蛮高的了,弟弟跟在我们身后跑来跑去,胖胖的小腿老会绊跤。

“姥姥,怎么现在都没人来跟我们要钱了?”

有一天妹妹忽然想起来问外婆。可不是吗?我也想起来了,这一向都没看到那些人,他们为什么不来了?

外婆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就牵着弟弟走开了,好像不想理我们两个,也不想理会我们的问题。

后来,还是姐姐说出来的:家里情况日渐拮据,一家九口的担子越来越沉重,父母再余不出钱来放在桌子上。而当有一天那些人再来敲门时,父亲亲自打开了屋门,然后一次次地向他们解释,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帮助下去了。奇怪的是,那些一直不曾说过谢谢的人,在那时反而都向父亲深深地一鞠躬后才转身离去。  向几个人说过以后,其他的人好像也陆续地都知道了,两三天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来我们家,敲我们的门,然后,安静地等待着我们的小手出现了。

姐姐还说:

“爸爸不让我们告诉你们这三个小的,说你们还小,不要太早知道人间的辛苦。可是,我觉得你们也该多体谅一下爸爸妈妈,别再整天叫着买这个买那个的了……”

姐姐在太阳底下眯着眼睛说这些话的样子,我到今天还记得很清楚。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从那天起开始长大?

我始终没有回答我学生的那个问题。

不是我不能,也不是我不愿,而是,我想要像我的父母所希望的那样,要等到孩子们再长大一点的时候才告诉他们,要他们知道了以后,永远都不忘记。

一九七九年四月

P28-32

序言

迢遥来时路

陈先法先生,是我敬重的朋友,也是这两本散文集的责任编辑,早在1997年初,我们就已经因书而结缘了。十几年来,这位朋友的“责任”,除了对文字编辑负责外,还包括了对作者本人的提醒、规劝、鼓励以及催促。

所以,既是他的提议,让这两本散文集再次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我就欣然听从。

这两本书里的文字,大多写于未见原乡之前,那时心情宁静,世界单纯,我在生活以及创作里认认真真地反复自省。《丰饶的园林》里写下的是成长的痕迹,《蝶翅》里记下的,则是在创作上的疑惑、寻求记忆期盼。

如今,隔着一段时光再回望,我很庆幸自己很早就养成了写笔记的好习惯。原来,这书写本身,对生命来说,既是一种热烈的释放,也是一种冷静的整理。

透过文字,我们得以重新审视那个或许更为真实的自己,以及,那一条无限迢遥的来时路……

席慕容

2010年6月29日

写于淡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1: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