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万山庄
就我看来,或迟或早,每一个作家都需要能以简洁而又严谨的笔触,描绘他自己的生活,写得应该如同从遥远的他乡寄给亲朋好友的书信一样,而不仅仅是转叙道听途说的他人生活。随后的这些字页,对于贫寒的莘莘学子,或许特别适合。至于其他的读者,我想他们自会从中各取所需。
——【美】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纽约布朗克斯消防队第61纵队成员克里斯丁·恩格尔德拉姆,这位“9·11”的“救火英雄”,在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双子大厦的两座塔楼相继倒塌时,救出了多名幸存者,自己却差点被埋在硝烟弥漫的瓦砾堆下,后来,他在世贸废墟上升起瑟瑟发抖的美国国旗。恩格尔德拉姆是一位消防员,本来无需服役,却主动请缨奔赴沙场。然而,躲过了“9·11”的他,却躲不过遥远的伊拉克巴格达郊外的一次恐怖炸弹袭击,弹片击中了他头部,当场停止了心跳。
几年后,这条让人掩面而叹的新闻又一次拨动了银龙公司总裁江涛的脑神经,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和妮可儿就是在“9·11”世贸大楼挨炸的当天买下眼前这栋地处“百万山庄”的豪宅的。
也就在那个上午,端坐在洛杉矶落地玻璃窗内办公楼里的江涛接到了地产经纪玛丽娜打来的电话:“祝贺你们!你们的购房贷款批下来了!可以搬到‘百万山庄’去住了耶!”
“不过……”江涛欲言又止。
江涛和妮可儿第一时间得知世贸大楼被炸的消息后,就往纽约那边的分公司拨电话,结果一个也打不通,江涛心里有太多的犹豫,他怕洛杉矶也来个爆炸案什么的——房地产业应声惨跌,他们怎能在这个时候往火坑里跳呢?!
并且,最为蹊跷的是,本来要买江涛和妮可儿原先住房的人,一个香港来的单身女老板,突然来电说,她的“女性用品专卖店”被炸在纽约世贸大厦里了,她没钱在洛杉矶买房子了……江涛很是吃惊。
老房子卖不掉,新豪宅马上又要Mongage,也就是我们中国大陆说的“按揭”,这捉襟见肘的事可让江涛犯难了。
但是,如果江涛要临阵脱逃,下决心不要这豪宅了,那么,先前已付给“产权公证处”的好几万现金支票押金也就打水漂拿不回来了。
江涛这边正犹疑着要不要打退堂鼓呢,就被妮可儿看出来了。天不怕地不怕,到美国一路冲冲冲,凡事总跑在前头的妮可儿用一双乌黑的大眼,看看江涛,说:“我们就放心搬进去住吧,这样好的房子,有个词怎么说来着,对了,梦寐以求,再说光地皮就值七八十万美元,洛杉矶人口多,大陆来购房的大款多,房价再跌也跌不到哪里去,你就放宽心吧你!”美国呆久了,英文好了中文就退化的妮可儿现在想说些成语、俗语,但又经常会把“长江后浪推前浪”说成“长江前浪推后浪”,“朝三暮四”说成“朝四暮三”,所以用诸如“梦寐以求”这类词儿时就格外小心,怕江涛挑她的刺儿。
江涛想想也是,百万豪宅百万豪宅,除却地皮,可不就花区区几十万美元么?台湾人、香港人都住得起,为何独独我们大陆人住不起?
于是乎,9月15日,在全美上下一派风声鹤唳、愁云苦雨的氛围中,江涛和妮可儿带着他们的独生女丫丫搬进了“百万山庄”。装满家具的大卡车一路开过去,黄昏的街角上,有些金发碧眼的大小孩高举着“United We Stand(我们和美国站在一起)!”的标语牌在挥舞,表情丰富得像开一个庆生派对,所有的过路车都在鸣喇叭向这群孩子表示支持,这情景让妮可儿、江涛、丫丫很是感动。
江涛说:“真不容易呵,这年头,我们算是搬进来了,那就勤俭持家,知足长乐吧!”洛杉矶东区的人很以搬进“百万山庄”为荣,见面要是说“我搬进去了!”听者就会露出十分惊讶、羡慕的表情。
和北好莱坞遥相呼应的“东好莱坞”——百万山庄是七十年代初在荒丘乱岗上开发出来的乡村小区,方圆十几英里,由几道绿树覆盖着的绵延山峦环绕着,天然屏障般,将周围如潮的市声和混浊的尘烟挡在身外,颇有都市里的村庄、世外桃花源的意味。妮可儿和江涛几乎天天都要在贯穿山庄的岭脊大道上行走健身,呼吸那芬芳的泥土气息,感受这无边郊野的空旷静寂。
百万山庄并非《镜花缘》里写的“白民国”,住着一溜白人,这里头眼下安居着七百五十户富商大贾、地产经纪、股票经纪、医生、律师、影星、球星,其中百分之七十是白人,百分之三十是亚裔,像中东石油大亨啊,印度计算机族、珠宝商啊,韩国餐饮大王、日本汽车商啊,等等,以及香港、台湾来的有钱人,不一而足。而像妮可儿和江涛这样纯粹的大陆人、第一代新移民,还真是不太多,几乎是凤毛麟角——这是妮可儿和江涛在百万山庄的网站上了解到的。
在这么个高档小区住着,比较符合妮可儿的一个简单而朦胧的理念:从家里往外看,不要看见邻居家的瓦檐儿或隔山墙。原因到底是什么一时也说不清,可能觉得那样很压抑吧。搬到这幢大屋之前,妮可儿看过不少漂亮舒适的房子,还有些正在兴建的豪宅丽院,但都很像自家先前的老房子,窗外几米就是邻人的一堵白垩垩的大墙或一挑带角的高檐,很是别扭。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