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以“清静”二字为全经之主轴。清静与浊动相反,清静契道,浊动应物;清属阳,却由静而生;静属阴,却以浊为根。此经在哲理上,是沿承《老子》、《文子》、《庄子》等道家“道”、“物”说之理论而来。道为本体,物为现象;本体永常不变;现象有相有用,而有生灭终始。经中说明现象间万物之阴阳、清浊、动静等关系,以及人如何由物而返道的修炼方式。《清静经》是汇聚道家思想精髓而成的经典,解释宇宙万象的由来生化,以及变化的原理原则,是中土思想精华所在。
萧登福编著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通解》认为《道德经》、《清静经》、《感应篇》三者,是道教最重要、最基本的经典,此三经皆标榜太上老君所说或所作,可以名为太上三经。这三经中,《道德经》为道家道教的根本大典,有人事、有天道,可以谈哲学,可以论宗教。《感应篇》以积善去恶为说,有宋儒“存诚主敬”的为人处世态度,而较偏向于“存神主敬”,其说类似佛教的说“有”。《清静经》论述动静一体,善恶相对待,有无同出一源,以无为清静为宗,则类似佛教的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