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观察到西方媒介环境学从生态想象介入传播研究,在复杂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具有批判的意义和反思的力量。本研究总结出西方媒介环境理论的三个重要的特征。还进一步分析了媒介环境的三个层面的问题,即危及资源枯竭的技术、经济问题;文化伦理牵制下的有关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社会政治方面的因素。指出了西方媒介环境理论在政治经济分析方面的薄弱性,认为科技话语的过多呈现掩盖了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分析,缺乏对本土特殊因素的考虑,使理论出现失衡,并导致了其诠释现实时的鸟托邦色彩。
本书讲述了北美媒介环境理论发生发展的故事,指出媒介环境构成了人的交流,也制造了障碍。此处,媒介的控制不仅表现为一种支配性的力量,还通过设定不同的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界定人的想象和表达方式,干扰生活的偏向,最终控制了人本身。这种技术、文化和伦理的多重作用,形成了真实的幻觉,由此提出“媒介即控制”这一隐含命题。在此基础上,本书尝试将中国媒介置入媒介环境的理论视野中,主张在相互联系的动态系统中建立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这是媒介环境建构的内在道德,也是我们理解自身生存环境的基础。
引言 “美丽新世界”:媒介环境的现实困局
第一章 北美媒介环境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与问题
第一节 媒介环境理论的来源
第二节 媒介环境理论的起点:媒介、文明与人的感知的平衡
第三节 媒介环境学的建构: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第四节 媒介环境学的推进:从技术、讯息到文化、隐喻
第二章 媒介怎样成为环境:媒介环境核心命题解析
第一节 界定信息性质的是媒介结构
第二节 媒介偏向
第三节 媒介的变化产生生态性(ecological)影响
第三章 媒介塑造了怎样的环境:媒介环境的文化生态
第一节 媒介环境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 媒介即控制
第三节 媒介环境批判的文化命题
第四章 谁是“囚徒”:媒介环境的危机
第一节 王者媒介(megamedia):人类的生存模式
第二节 我们怎样在媒介环境丢失自我
第三节 真实的幻觉
第五章 建构“人”的媒介环境
第一节 平衡的悖论
第二节 北美媒介环境理论未能解决的理论难题
第三节 媒介环境建构的内在道德
参考文献
后记